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血清白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白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白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白蛋白测定(缩写ALB);组合项目申请:血生化中肝功能测定项目组合。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

1标本采集2。

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

1。

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

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

1。

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

1。

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

1ml的血清或血浆。

2。

1。

5。

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

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2。

1。

5。

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2。

2标本保存2.2。

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一周,普通冰箱中(2~8℃)稳定一个月。

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

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和空腹状态。

2。

3.2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 方法原理血清中的白蛋白与溴甲酚绿在PH=4.2的条件下结合生成绿色复合物,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其颜色深浅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通过在6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可得出白蛋白的含量。

PH=4.2白蛋白 + 溴甲酚绿—-—-—-------———绿色复合物4 试剂及其他用品4.1试剂: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出品.4。

2试剂盒保存:保存于2~8℃,不开盖情况下至标签的失效期。

开盖后放于仪器的冰箱中至少稳定14天.开盖后避免污染。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不能继续使用.4.3试剂盒准备:液态单试剂型,即开即用,无特殊准备4.4试剂盒主要成分:缓冲液(pH 4.2)50 mmol/L,溴甲酚绿0.25 mmol/L,其中含有稳定剂与保护剂<0.1%。

实验13 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及溴甲酚绿法测清蛋白

实验13 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及溴甲酚绿法测清蛋白
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 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 课本实验63, ) (课本实验 ,64)
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
目的: 目的:
1.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原理和操作。 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原理和操作。 掌握 2.掌握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原理和操作。 掌握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原理和操作。 掌握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原理和操作 3. 熟悉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Calculation: : 血清白蛋白( ) 血清白蛋白(g/L)=
Au As
ⅹ清蛋白标准液浓度(g/L) 清蛋白标准液浓度(g/L)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高脂血症 轻度、中度无影响,重度 高脂血症: 轻度、中度无影响, 可使结果偏高,需做标本空白。 可使结果偏高,需做标本空白。 (2) 胆红素及溶血无影响。 胆红素及溶血无影响。
BCG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操作步骤: 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操作步骤 加入物 (ul) 空白管B 标准管S 测定管U 空白管B 标准管S 测定管U 样本 5 5 标准液 5 蒸馏水 1000 1000 1000 白蛋白试剂 混匀, 置室温10min,各管加1ml蒸馏水 混匀, 蒸馏水, 混匀, 置室温10min,各管加1ml蒸馏水,混匀, 用波长628nm处 空白管调零,测定A 用波长628nm处,空白管调零,测定A。
Calculation: :
血清总蛋白( ) 血清总蛋白(g/L)=
Au As
ⅹ蛋白标准液浓度(g/L) 蛋白标准液浓度(g/L)
Announcements: : (2) 黄疸,溶血等血清怎么办 黄疸,溶血等血清怎么办? 做标本空白管。 做标本空白管。 (3) 高脂血症混浊血清怎么办 高脂血症混浊血清怎么办? 血清经丙酮或乙醚萃取后使用。 血清经丙酮或乙醚萃取后使用。

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

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

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血清清蛋白(serum albumin,SA)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浆渗透压、调节血液的黏稠度和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血清清蛋白的含量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是常用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血清清蛋白与特定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使溶液浑浊度增加。

通过测定浑浊度的变化来计算血清清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二、免疫电泳法。

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利用免疫反应原理进行蛋白质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通过将血清样品在电泳条件下与特定抗体结合,然后在电泳板上进行电泳分离,最后通过染色或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来定量测定血清清蛋白含量。

该方法对血清清蛋白的测定灵敏度高,分辨率好,适用于测定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

三、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而产生光学测定信号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清样品,尤其适用于测定含量较低的血清清蛋白。

四、免疫化学发光法。

免疫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发光技术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定抗体与血清清蛋白结合后,通过化学发光底物产生发光信号,再通过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来计算血清清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清样品。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血清清蛋白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清样品,尤其适用于测定含量较低的血清清蛋白。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样品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选择,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清白蛋白测定

血清白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3、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脱水所 致的血浆浓缩;
4、A/G 某些病人可同时出现白蛋白减少和 球蛋白升高的现象,严重者比值可<1。这种 情况称为A/G比值倒置。
5、文献报道还有极少见的因白蛋白合成障碍, 血清中几乎没有白蛋白的先天性白蛋白缺乏 症。
二、商品BCG试剂重复性能评价试验
血液清蛋白测定
与 重复性实验
血液清蛋白测定与重复性实验
一、BCG法测定血液清蛋白试验 二、商品BCG试剂重复性能评价试验
一、BCG法测定血液清蛋白试验
1.血液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BCG法测定血液Alb的实验原理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5.实验结果 6.结果处理、分析(讨论)
1.血液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 如果离群值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都分布在同一侧,X1、 X2都是离群值,则首先检验最内侧的一个数据(X2),即 通过检验G2来决定X2是否应该舍弃。如果X2应该舍弃,X1 自然应该舍弃。如果X2不应舍弃,则再检验X1,但在检验 X1时,测定次数不应该做为少了一次。
(3) 如果离群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且又分布于均数两 侧,例如X1和Xn都同属于离群值,则分别检验X1和Xn,是 否应该舍弃。如果有一个数据决定舍去,那么在检验另一 个数据时,测定次数应该作为减少一次来处理,而且此时 应该选择的99%置信水平。
天内:对低、中和高浓度,分别在上午、中 午、下午、晚上,进行m轮,每轮n次重复 测定,分别求取三种浓度的精密度数据
天间:对低、中和高浓度,每天测定1次,连 续监测20天以上,分别求取三种浓度的精 密度数据
3.实验材料
试剂:商品试剂盒 器材:试管、加样枪、722分光光度计
4.实验方法

生化实验报告-血清Alb及γ-G测定

生化实验报告-血清Alb及γ-G测定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实验室第一部分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2、实验流程3、操作步骤:粗提 脱盐 纯化 鉴定 盐析法进行粗分离 葡聚糖凝胶G-25层析 DEAE 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4、注意事项第二部分一、实验结果与处理1、实验现象2、讨论与分析结果:从电泳结果来看,血清蛋白1管没有出现电泳图谱,我们小组的实验没有成功。

实验失败及误差分析:3、思考题a.硫酸铵盐析一步,为什么是0.8ml血清加0.8ml饱和硫酸铵?答:依据的原理: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饱和状态,可使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分离出来。

0.8ml饱和硫酸铵加到0.8ml血清中有利于血清蛋白析出。

b.为什么实验中DEAE纤维素柱分离γ-球蛋白后不用再生,可直接用于纯化清蛋白?答:当用0.02mol/LNH4Ac,pH6.5分离γ-球蛋白时,清蛋白及a、b 球蛋白的pI<6.5 ,带负电荷γ-球蛋白pI >6.5,带正电荷;此时清蛋白及a、b球蛋白被层析柱吸附,γ-球蛋白被洗脱。

当用0.06mol/LNH4Ac,pH6.5时,a、b球蛋白被洗脱,清蛋白仍被吸附,只有用到0.3mol/L的NH4Ac时,清蛋白才被洗脱出来。

c.应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鉴定分离纯化后的血清清蛋白和γ-球蛋白的纯度,根据什么来确定它是清蛋白还是γ-球蛋白?判定它们纯度的依据是什么?答: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对照,并根据各种蛋白质的带点性质、分子质量大小以及他们的浓度判断他们在电泳时的相对速度来确定。

判定它们纯度的依据是电泳图谱的宽度以及颜色深浅。

实验 血清蛋白测定

实验   血清蛋白测定

实验血清蛋白测定
实验:血清蛋白测定
实验介绍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计算出
非白蛋白的含量,并探究人体健康状况与血清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 取得样本血液,并离心分离得到血清
2. 使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浓度,并记录结果
3. 使用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并记录结果
4. 计算非白蛋白含量,并记录结果
实验原理
- 比色法:利用生化试剂和光度计对血清中的蛋白质进行量化
测定。

- 免疫层析法:利用免疫学原理选择性地分离出目标蛋白质,
通过测量蛋白与抗体复合物的浓度来计算目标蛋白质浓度。

- 计算公式:非白蛋白含量=总蛋白浓度−白蛋白浓度。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每个样本的总蛋白质含量、白蛋白含量和非白蛋白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探讨人体健康状况与血清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中,如肝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

结论
本次实验成功地测定了血清蛋白质浓度,并计算出非白蛋白的含量,同时探究了人体健康状况与血清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化学讲义血浆蛋白质检查重点总结

临床化学讲义血浆蛋白质检查重点总结

血浆蛋白质检查一、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二)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清蛋白(PA):又称前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h。

(1)功能1)参与组织修补。

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

(2)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指标。

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时其血清浓度降低。

2.清蛋白(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7%~68%。

(1)功能①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②维持血液正常pH;③血浆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载体,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种药物等;④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2)临床意义1)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医学认定水平:Alb>35g/L时正常;28~34g/L轻度缺乏;21~27g/L中度缺乏;<21g/L严重缺乏。

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2)在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

3)浓度升高: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时。

4)浓度降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合成障碍(慢性肝病)消耗增大(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失血、组织炎症等)白蛋白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腹水)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罕见)3.α1-酸性糖蛋白(AAG):又称血清类黏蛋白,包括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

临床意义: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

增高: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常增高。

降低: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

在急性时相反应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时,由于α1-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结合以上药物的能力增强而干扰药物的有效作用。

实验三 血清清蛋白的分离及电泳鉴定

实验三  血清清蛋白的分离及电泳鉴定

实验二血清清蛋白的分离及电泳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凝胶层析、分离提纯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各行使其重要的功能。

本实验利用盐析方法将血清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分离,并用电泳技术观察蛋白质分离教果。

1.蛋白质分子能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是因为有两个稳定因素:水化膜和表面电荷。

当维持蛋白质的稳定因素破坏时,蛋白质分子可相互聚集沉淀而析出,蛋白质分子沉淀析出的方法很多,根据对蛋白质稳定因素破坏的不同有中性盐析法、有机溶溶剂法、重金属盐法以及生物碱试剂法等。

盐析法是以中性盐如硫酸铵((NH4)2SO4)等对蛋白质作用破坏蛋白质表面水化膜而使蛋白质相互聚集而析出。

不同的蛋白质沉淀需要的中性盐浓度不同,在不同盐浓度下,蛋白质溶解度不同。

球蛋白在半饱和状态下发生沉淀,而请蛋白在完全饱和状态下沉淀,利用此特性可把蛋白质分段沉淀下来,此种盐析法称分段盐析。

盐析后蛋白质沉淀经水溶后,最大特点是保持蛋白质生物学活性,因此,盐析法是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最常用方法。

除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柱层析法和超速离心法等也是蛋白质分离的常用方法。

2.水溶后的蛋白质含有高浓度中性盐,需要有脱盐过程去除蛋白质遗留的中性盐,常用方法有:透析法脱盐和凝胶层析法脱盐。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脱盐,在葡聚糖凝胶柱中,蛋白质与盐的分子量不同,当样品通过层析柱时,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因为不能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沿着凝胶颗粒间的间隙流动,所以流程较短,向前移动速度较快,最先流出层析柱;反之,盐的分子量较小,可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所以流程长,向前移动速度较慢,流出层析柱的时间较后。

分段收集蛋白质洗脱液,即可得到脱盐的蛋白质。

3.蛋白质分离效果可用电泳方法检测,根据电泳图谱与未分离前蛋白质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比较,判断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
答:临床血清蛋白的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凯氏定氮法、染料结合法和双缩脲比色法,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干扰物少、结果相对准确等优点。

1.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标准的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有机化合物和硫酸一起加热,使氮气受热转化为硫酸铵,并加入部分氢氧化钠进行蒸馏操作,使铵盐在此过程中会转化为氨,通过滴定确认最终的总氨量,最后的结果乘以规定的换算系数;
2.染料结合法:实验是基于蛋白质可以染色的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与一些染料发生反应,最后根据溶液的透明度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但由于蛋白质变色反应的复杂性,对实验条件有一定要求;
3.双缩脲比色法:类似于染料结合法,在碱性环境下利用肽键与铜离子反应,最终生成一些有色产物。

在一定条件下,产品的颜色浓度与蛋白质成正比。

最后用分光光度法与标准溶液比较,从而知道其蛋白质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