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总蛋白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总蛋白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9.5质控结果判断
利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12s,13s,22s,R4s,41s,10x)判断是否失控。
10.参考区间
65-85g/L
11.检验结果的解释
仪器加样针、比色杯、管路等未清洗干净时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反应曲线异常时需进行确认,干扰物质超出限度时需进行确认。
高度溶血可导致结果偏高。
14.参考文献
14.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14.2《试剂使用说明书》
14.3《校准品使用说明书》
14.4《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管理与操作规程》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建议重新校准:变更试剂批号;质控值发生显著偏移;生化分析仪进行了较大维护。
9.质量控制程序
9.1质控品来源
BACKMAN质控品,上海市临检中心提供
9.2质控品浓度
低/中/高三个浓度
9.3储存条件
复溶后于-20℃冷冻保存可稳定1个月。
9.4使用方法
每日做标本之前从冰箱中取出复温至室温,轻轻颠倒混匀数次。每个浓度质控品取5-6滴加入日立杯中上机检测。每日标本量超过150加做一次质控。
试剂
硫酸铜
3.0g/L
酒石酸钾钠
9.0g/L
氢氧化钠
0.6mol/L
碘化钾
5.0g/L
不同批次的试剂不推荐混合使用
7.4储存条件有效期
试剂在2-8℃保存可稳定1年,试剂开瓶后于2-8℃可稳定1个月。
7.5参数设置
主波长
546nm
辅助波长
700nm
反应方法
终点法
反应方向
向上
反应温度
37℃
试剂
250ul
5.3注意事项
推荐选用血清,因为血浆含纤维蛋白,故肝素抗凝血浆的TP值一般比血清高。标本应避免溶血、脂血、黄疸。

生化总蛋白实验报告

生化总蛋白实验报告

1. 理解生化总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 掌握双缩脲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血清总蛋白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清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采用双缩脲试剂法。

该法基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Cu2+)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

紫红色络合物的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法可以定量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 小牛血清- 6.0mol/L NaOH 溶液- 双缩脲试剂(包括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碘化钾)- 标准蛋白质溶液- 比色皿- 移液器- 离心机- 吸管- 酶标仪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箱- 移液器- 离心机- 酶标仪1. 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血清样品,按照要求进行稀释。

2. 标准曲线制作:取标准蛋白质溶液,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稀释,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混匀后放入恒温水浴箱中反应一定时间。

3. 样品测定:将制备好的血清样品按照步骤2进行操作。

4. 比色:将反应后的样品放入酶标仪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吸光度,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的制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的关系。

2. 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吸光度,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六、讨论和分析1. 实验原理:双缩脲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

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评估样品的蛋白质水平。

3.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的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等。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加入量,避免误差。

2. 样品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人身安全。

血清清蛋白和球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清蛋白和球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清蛋白和球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血清清蛋白1.测定方法溴甲酚绿法(BCG法):溴甲酚绿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pH4.2的缓冲液中,与白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8nm波长的吸光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白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白蛋白的含量。

2.临床意义(1)清蛋白浓度增高:除严重脱水,血浆浓缩而使清蛋白增高外,尚未发现单纯清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

(2)清蛋白浓度降低:同总蛋白浓度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球蛋白的含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1.球蛋白的含量是通过血清总蛋白测定值减去血清清蛋白测值计算出的。

2.临床意义(1)球蛋白浓度增高:临床上球蛋白增高多见于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

1)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急慢性感染:结核病、麻风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

2)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疾病,它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造成的异常高的单一Ig(多见于IgA或IgG0)血症。

淋巴瘤也属单克隆疾病。

(2)球蛋白浓度降低:见于血液稀释、严重的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等。

3.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比值)A/G比值反映了清蛋白与球蛋白浓度变化的关系。

正常A/G比值为1~2/1.临床上常用A/G比值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A/G比值小于1时,称比值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白蛋白的作用为: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简述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简述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简述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 血清总蛋白简介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医学检查,它不常见却很重要——血清总蛋白测定。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体检里的“隐形卫士”,虽然它不显山不露水,但却能给医生提供不少重要信息。

简单来说,血清总蛋白就是血液里所有蛋白质的总和,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

咱们身体里有个“蛋白质大军”,它们不仅帮助维持血液的正常浓稠度,还参与很多生物化学反应。

比如,白蛋白像个好助手,帮忙维持血液的“水位”,而球蛋白则是我们的免疫小战士,保护咱们免受病菌侵袭。

2. 这项检查的意义在哪里?2.1 了解身体的总体健康状况首先,血清总蛋白检测可以告诉医生你身体的总体健康状况。

就像是你去健身房,教练会先量一下体重、看一下身体脂肪率,才能制定出合适的锻炼计划。

血清总蛋白测试也是如此,它给医生提供一个关于你身体健康的初步印象。

如果总蛋白水平偏低,可能意味着你身体里有些问题需要关注,比如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或者肾脏问题。

而如果总蛋白水平过高,则有可能是脱水或者其他问题在捣鬼。

2.2 诊断和监测疾病其次,血清总蛋白测定还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肝脏是制造大部分血浆蛋白的地方,如果肝脏有问题,血清总蛋白水平就可能会降低。

这就像是你家水管有点漏水,水位自然就下降了。

另一个例子是肾脏病,肾脏如果损坏了,蛋白质可能会从尿液里漏出来,导致血液中的总蛋白水平下降。

这项测试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实际应用中的妙用3.1 检测营养不良血清总蛋白检测还有一个实际应用就是判断营养状态。

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瘦得厉害,或者感到没精打采,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检查一下总蛋白了。

因为,身体里的蛋白质不仅来自于食物,也反映了你是否有吸收不良的问题。

就像汽车需要油才能跑,如果油箱里没油了,车自然也跑不动。

我们身体的“油”就是那些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所以总蛋白水平低,可能说明你的营养摄入有问题。

3.2 监控治疗效果最后,血清总蛋白也是监控疾病治疗效果的“探照灯”。

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1

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1

【注意事项】
• 1.双缩脲试剂中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络合铜离 双缩脲试剂中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络合铜离 双缩脲试剂中酒石酸钾钠 以维持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性; 子,以维持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性;碘 化钾能防止两价铜离子还原 能防止两价铜离子还原。 化钾能防止两价铜离子还原。 • 2.由于各种血清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故其浓 由于各种血清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 由于各种血清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 度不宜用mol/L表示。 表示。 度不宜用 表示 • 3.高脂,黄疸及溶血标本应做血清空白对照来 高脂, 高脂 校正误差。含脂类极多的血清, 校正误差。含脂类极多的血清,加入双缩脲试 剂后会出现混浊,可用乙醚3ml抽提后再进行 剂后会出现混浊,可用乙醚 抽提后再进行 比色。 比色。 • 4.在浓度小于 在浓度小于100g/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浓度小于 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实验十一 血清白蛋白的测定 溴甲酚绿法) (溴甲酚绿法)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 (1)熟悉学啊 白蛋白的测定方法(溴甲 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熟悉学啊ing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酚绿法)。 酚绿法)。 • (2)掌握血清白蛋白测定和白蛋白与球蛋 ) 白的含量比( 白的含量比(A/G)的临床意义。 )的液; 缓冲液; 缓冲液 甘氨酸; 甘氨酸; 各种硫醇
耗费时间长; 耗费时间长;操作要严 格计时; 格计时; 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 变化
考马斯亮蓝法 (Bradford法) 法
灵敏度最高 1~5µg ~ µ
快速 5~15分 ~ 分 钟
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 白质结合时, 白质结合时,其 λmax由465nm变 由 变 为595nm
【实验试剂】 实验试剂】
• 1.溴甲酚绿(BCG)贮存液 取BCG 419mg,用10ml 溴甲酚绿( 溴甲酚绿 ) , 0.1mol/L NaOH溶解,加NaN3 100mg ,定容至 溶解, 定容至1000mL。 溶解 。 贮于棕色瓶备用。如用溴甲酚绿钠盐应称取432mg.加水 贮于棕色瓶备用。如用溴甲酚绿钠盐应称取 加水 溶解。 溶解。 • 2.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 4.2):分别配制 柠檬酸缓冲液( ):分别配制 柠檬酸缓冲液 ): 0.1mol/L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溶液,然后按 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溶液, 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溶液 然后按12.3:7.7的体 : 的体 积比例混合。 混合液加入NaN3 100mg。 积比例混合。每1000ml混合液加入 混合液加入 。 • 3.30%聚氧化乙烯月桂醚 聚氧化乙烯月桂醚(Brij-35)溶液 取Brij-35 30g,加 聚氧化乙烯月桂醚 溶液 加 少量水, ℃水浴溶解,加水至100ml(此可用 少量水,60℃水浴溶解,加水至 (此可用Tween20或Tween-80代替 。 代替)。 或 代替 • 4.BCG应用液 BCG贮存液 贮存液250ml,0.1mol/L柠檬酸缓冲液 应用液 贮存液 , 柠檬酸缓冲液 也可以用Tween-20 8ml或 (pH4.2)750ml,30%Brij-35 8ml(也可以用 也可以用 或 Tween-80 10ml代替)混合而成。 代替) 代替 混合而成。 • 5.标准蛋白溶液(10mg/ml) 称取人白蛋白 标准蛋白溶液( 称取人白蛋白1.00g,用生 标准蛋白溶液 , 理盐水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测定方法:1.比色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浓度。

该方法是将血清样本与染色剂结合,形成有色复合物后,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吸光度从而确定血清总蛋白浓度。

常用的染色剂有布里尼尔蓝和卡移液醇。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是常规病理生化检验中常用的方法。

2.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主要是利用免疫反应将血清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测定抗原与抗体结合程度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免疫测定法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或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临床意义:1.评估营养状态:血清总蛋白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因为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清总蛋白浓度下降。

营养不良主要指人体长期缺乏蛋白质、能量和其他营养素,如果发现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可以提醒医生进行相关的营养干预措施。

2.诊断肝功能异常: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重要器官,如果肝功能受损,可以导致血清总蛋白水平下降。

因此,通过测定血清总蛋白可以初步判断肝功能是否异常,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3.评估免疫功能:血清蛋白是身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球蛋白等。

通过测定血清总蛋白可以初步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如果发现血清蛋白浓度降低,可能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异常,引起医生的重视。

4.监测疾病治疗效果:一些疾病的治疗可以导致血浆蛋白的变化,通过测定血清总蛋白可以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血清总蛋白水平可能会下降,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5.评估疾病预后:一些疾病的预后与血清蛋白水平相关。

例如,对于癌症患者,血清总蛋白的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相关,高水平的血清总蛋白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总结起来,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简便,通过测定血清总蛋白浓度可以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况、肝功能、免疫功能,监测疾病治疗效果,并对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因此,血清总蛋白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蛋白临床意义范文

总蛋白临床意义范文

总蛋白临床意义范文总蛋白(Total Protein)是指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等。

在临床检验中,总蛋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关患者状态的信息。

总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为60-83g/L,具体范围会根据实验室的标准有所差异。

总蛋白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获得,一般采用比色法或电机械滴定法。

总蛋白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营养状态:总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总蛋白水平降低。

通过测定总蛋白,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饮食干预措施。

2.评估肝功能:肝脏是合成总蛋白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异常常常会导致总蛋白水平的升高或降低。

例如,肝硬化和肝炎等肝病可以导致总蛋白水平下降,而肝炎、肝癌等病情恶化可能导致总蛋白水平升高。

因此,通过监测总蛋白水平,可以评估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为肝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3.评估肾功能:肾脏是排泄尿液中废物和代谢产物的主要器官,总蛋白的正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肾脏的滤过功能。

肾功能损害会导致蛋白质泌尿,从而降低总蛋白水平。

通过检测总蛋白水平,可以评估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如肾炎、肾衰竭等。

4.评估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球蛋白,通过对抗病原体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

总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其中球蛋白又分为免疫球蛋白。

通过测定总蛋白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例,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如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总蛋白的异常水平可能是许多疾病的指示性标志物。

除了上述提到的肝肾疾病和营养状态外,其他可能导致总蛋白水平改变的疾病还包括感染、癌症、炎症、代谢性疾病等。

总蛋白水平的变化常与其他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给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综上所述,总蛋白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定总蛋白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免疫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为医生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恶化情况。

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是指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

它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验指标,能够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和一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血清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两部分,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生理意义。

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是60-80g/L,对于成年人来说,白蛋白占总蛋白的60-70%,球蛋白占总蛋白的30-40%。

如果血清总蛋白的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人体缺乏营养或存在某种疾病。

而如果血清总蛋白的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人体存在一些炎症反应或免疫系统异常。

血清总蛋白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用来评估人体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检测血清总蛋白的水平,可以判断人体是否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其次,血清总蛋白还可以用来评估一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例如,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减弱,血清总蛋白的水平常常下降。

因此,通过监测血清总蛋白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此外,血清总蛋白还可以用来筛查某些疾病。

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增殖,会导致血液中球蛋白的水平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清总蛋白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并及时进行治疗。

此外,血清总蛋白还可以用来评估肾功能。

在肾病患者中,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质的丢失增加,从而使血清总蛋白的水平下降。

因此,通过监测血清总蛋白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总之,血清总蛋白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对于评估人体的营养状况、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筛查某些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血清总蛋白这一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血清总蛋白这一指标的监测和应用,并加强对其临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测定方法血清总蛋白测定一般采用双缩脲比色法,它是目前首先推荐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此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Cu2+)作用生成蓝紫色的化合物,这种颜色反应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

此反应的优点是清、球蛋的反应性相近,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干扰物质少,为首选的常规方法,其缺点是灵敏度较低。

2.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生理性波动。

直立体位由于体液分布原因,血液相对浓缩,而长久卧床者血液较直立体位稀。

因此长久卧床者血清总蛋白比直立活动时约低3~
5g/L。

新生儿血清总蛋白可比成人低5~8g/L。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比成人低2g/L。

血清总蛋白增高:(1)血液浓缩,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严重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

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水分渗出血管。

血液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丢失钠的同时伴随水的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

(2)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血清总蛋白降低:(3)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降低: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4)摄人不足和消耗增加: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因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蛋白浓度降低。

(5)蛋白质丢失:严重烧伤时大量血浆渗出,大量失血,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病理改变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