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在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在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和琼脂糖凝胶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两大介质。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带不同量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泳动。由于白蛋白等电点的差异,电泳后由正极到负极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血清蛋白电泳初步了解血清白蛋白中主要组分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病变范围。也可用于其他疾病时有关白蛋白代谢的观察。参考值:琼脂糖法:白蛋白48%~64%,α1-球蛋白2.5%~5.4%,α2-球蛋白8.3%~l4%,β-球蛋白8.7%~l5%,γ-球蛋白12%~l5%。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程度相关。①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电泳结果可无异常或前白蛋白减少。但随病情加重和时间延长,电泳图形可改变,白蛋白、α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因为受损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γ-球蛋白增生。A/G比值的倒置,提示肝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②肝硬化:血清蛋白电泳可有明显的变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百分比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并可出现β-γ桥,即从β区到γ区连成一片难以分开,或两区间仅见一浅凹,如同时有α1、α2-球蛋白减少,首先要考虑肝硬化。β-γ桥出现的原因系由IgA、M、G同时增加,而IgA和IgM在电泳上位于β区和γ区之间所致,肝硬化时常有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当IgA明显升高时,便使0区与y区融合一片,出现了β-γ桥。③肝癌:此类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均有改变,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可见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的区带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区带,具有诊断意义。④肝外疾患: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尿中排出大量白蛋白而使血清中自蛋白明显下降,α2及β-球蛋白升高;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时血清β、γ区带处出现一特殊单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质;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下降及γ-球蛋白升高。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得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得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得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得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得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得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得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

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血清中不同蛋白质得等电点、分子量及含量 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 得% 清蛋白4、6469,000 57~72 α1-球蛋白5、06 200,000 2~5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 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得α1、α2、β、γ五个区带 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 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 蛋白质得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 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 3、2、实验步骤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实验二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 一、目的 掌握 SDS-PAGE 电泳原理与方法 二、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三、试剂配制 1.30% 丙烯酰胺:将29g 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 的水中。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用过滤器(0.45μm 孔径)过滤除菌,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 2.1M Tris-Cl: 称取12.191g Tris 碱溶于80ml 蒸馏水中,用浓HCl 调到所需pH 值,定容至100ml。 1.5M:Tris 碱18.15g 去离子水80ml 浓盐酸调PH 值8.8 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3.1 M DTT:称取3.09 g DTT,加入到50 ml 塑料离心管内,加20 ml 的0.01 M NaOAc (pH5.2),溶解后使用0.22 mm 滤器过滤除菌适量分成小份后,-20℃保存。 4.10% SDS: 20g SDS 溶于200ml 纯水中。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实验一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目的] 了解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原理] 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电极泳动称为电泳。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但大都在pH7以下,若将血清置于pH8.6的缓冲液中,则这些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都向阳极移动。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负电荷多少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速度也不同。蛋白质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快;反之,则泳动速度慢。因此可将血清蛋白质依次分为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b-球蛋白和g球蛋白五条区带,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血清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及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脂蛋白、同工酶的分离和测定。 [仪器与材料] 1.仪器:电泳仪、电泳槽、分光光度计或光密度仪。 2.材料:醋酸纤维薄膜、培养皿、滤纸、镊子、点样器、直尺、铅笔、剪刀等。 [试剂] 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m=0.06)。称取巴比妥2.21克和巴比妥钠12.36克,溶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待冷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染色液。称取丽春红S0.4克及三氯醋酸6克;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毫升。 3.漂洗液。3%(V/V)醋酸溶液。 4.透明液。取无水乙醇75毫升和冰醋酸25毫升混匀备用。 5.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6.40%(V/V)醋酸溶液。 [操作] 1.薄膜的准备:取醋纤薄膜(2厘米*8厘米)在毛面的一端约1.5厘米处,用铅笔轻划一直线,表露点样位置并编号。然后将此薄膜置于巴比妥缓冲液中浸泡,待充分浸透(即膜条无白斑时)后取出,用洁净滤纸轻轻吸去表面的多余缓冲液。 2.点样。取少量血清置于普通玻璃板上,用点样器的钢口蘸取血清(约3~5ml),随后将钢口垂直“印”在点样线上,待血清渗入膜后移开点样器。点样应注意,要适量、均匀和垂直,并避免弄破薄膜。 3.平衡与电泳。将已点样的薄膜加样面朝下,加样端置于阴极端,平整地贴于电泳槽的支架上拉直。支架上事先放置好两端浸入缓冲液的用四层滤纸条作的“滤纸桥”(如图2)。平衡数分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xx实验室 合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 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的% 清蛋白 4.64 69,000 57~72 α1-球蛋白 5.06 200,000 2~5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 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的α1、α2、β、γ五个区带 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 3.2.实验步骤 1.准备与点样:①取2×8cm的膜条;②亚光面距一端1.5cm处取一点样线;③充分浸透在巴比妥缓冲液中;④取出膜条,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⑤点样器下端粘上薄层血清;⑥垂直点样。 点样示意图:

电解质临床意义[1]规范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 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K+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K+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⑵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K+低于3.0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Na+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⑵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出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110mmol/L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时,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 3、血清氯测定临床意义: 血清Cl –浓度低于90mmol/L为低氯血症,高于120mmol/L为高氯血症。血清Cl –变化与Na+呈平行关系,低氯血症常伴有低钠血症,但大量丧失胃液时失Cl –多于失Na+,若大量丧失肠液,则失Na+多于失Cl -。 4、血清钙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Ca2+增高:当血Ca2+超过3.37mmol/L,可出现高血Ca2+性昏迷,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血Ca2+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甲状腺素可使骨钙溶解释放入血,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亦可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 ⑵血Ca2+降低: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此时出现低Ca2+、高磷现象; ②维生素D缺乏;③婴儿手足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④Ca2+吸收障碍,如长期腹泻及不合理饮食搭配;⑤肾脏疾病;⑥大量输入柠檬酸钠抗凝血。 5、血清磷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磷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维生素D过量、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MM)及骨折愈合等。 ⑵血清磷降低监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重症糖尿病、长期腹泻引

血红蛋白电泳

血红蛋白电泳检查(电泳法) 1. 原理 血红蛋白是由两对多肽链组成的复杂分子。每一条链含有血红素和络合铁原子的卜啉。所有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都是相同的。所测定的血红蛋白的蛋白部分称之为珠蛋白。正常人血红蛋白多肽链包括α、β、δ和γ。血红蛋白的结构、分子特性取决于形成其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和性状。氨基酸不同可形成不同的血红蛋白,其表面电荷不同,在电场中的泳动率不同。本实验在碱性(PH=8.60)条件下,以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进行,对红细胞洗涤后造成溶血,电泳分离血红蛋白后以氨基黑染色。多余的染色液用酸性液体洗去。待琼脂糖凝胶板干燥后,肉眼可直接判别有无电泳条带异常。运用光密度扫描仪检测准确定量分析电泳条带异常情况。血红蛋白异常有二种类型:血红蛋白性质或结构的异常称之为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中的一条链合成减少引起血红蛋白性质异常,称之为地中海贫血。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 标本种类:抗凝血 2.3 标本要求:抗凝剂选用EDTA,柠檬酸或肝素均可,避免碘乙酸。常规静脉采血1.8ml,加入含有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0.2ml的干燥。清洁试管中,充分混匀。 4. 标本储存:储存于2-8℃冰箱中,5天。 5. 标本运输:储存于2-8℃状态下的冰壶或泡沫箱密封运输。 6.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或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7. 试剂 7.1 试剂名称: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试剂 7.2 试剂生产厂家:法国Sebia公司 7.3 包装规格:150tests 7.4 试剂盒组成 琼脂糖凝胶10块溶血素1瓶 缓冲液条带10包×2条薄滤纸1×10张 氨基黑(浓缩液)1瓶×100ml 点样模具滤纸10条×1盒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苏洁平,张晓静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1)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 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2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2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表1 几种常见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的变化特征 病名白蛋白 球蛋白 α 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γ2球蛋白 肾病↓↓↑↑↑↑↓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β2γ桥原发性肝癌↓↓AFP↑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双血蛋白血症双峰 注:↑轻度增高,↑↑明显增高,↓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下面对几种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作简要说明[3,4]。 1 图1:为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由左至右为白蛋白峰、α12球蛋白峰、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γ2球蛋白峰。其含量分别为52%~63%,4%~5%, 6%~9%,9%~12%,15%~23%。 2 图2及图3:见增高的γ2球蛋白峰。肝病患者病程较长,当白蛋白和α12球蛋白降低,γ2球蛋白增高,提示病情较重。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β2球蛋白可降低,重症肝炎转为肝坏死后γ2球蛋白增高。 3 图4:可见β区到γ区连续一片,难以分开,是由于IgA、IgM、IgG同时增高所致,称β2γ桥。β2γ桥为肝硬化所独有的特点。如伴有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降低即可诊断肝硬化。若治疗后白蛋白回升,标志治疗有效。 4 图5:见明显增高的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同时增高,而白蛋白峰明显减低。由于肾病患者长期丢失白蛋白,故血清中的蛋白明显减少。肾病综合征时高血脂症的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脂蛋白分解减少有关,参与脂类分解代谢的某些酶的辅助因子从尿中丢失以致脂蛋白分解减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增高。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均是脂蛋白运输载体,为脂蛋白的主要成分。所以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会出现白蛋白峰减低,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峰增高现象。 5 图6及图7:为典型的M峰。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浸润,血清IgM显著增多。γ2球蛋白的主要组成为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等,所以在β2球蛋白区和γ2球蛋白区有一明显M带。在扫描图上出现M峰,可分为β型和γ型两种。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项重要诊断指标。 6 图8:见明显降低的γ2球蛋白峰,主要见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7 其它异常区带: — 2 5 3 —Chin J Lab Diagn,August,2003,V ol7,N o14

-生物化学实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生物化学实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作者:————————————————————————————————日期: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目的】 1 .掌握圆盘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的操作技术。 2 .熟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原理】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自身电荷方向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就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电泳介质的电泳。在电泳时,蛋白质在介质中的移动速率与其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的电荷量有关。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是由丙烯酰胺( Acr )单体和少量交联剂 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 )在催化剂过硫酸铵( Ap )和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 TEMED )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而制得的(其化学结构式见第 2 篇第 1 章)。 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网状结构,其网眼的孔径大小可用改变凝胶液中单体的浓度或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来加以控制。根据血清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学生实验一般选用 7 %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血清蛋白质。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利用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的三重作用分离物质(见第 2 篇第 1 章),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较高。一般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只能把血清蛋白质分离出 5 ~ 7 条带,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却能分离出十几条到几十条来(图 3-4 ),是目前较好的支持介质,应用十分广泛。

图 3-4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根据凝胶支持物的形状不同,分为垂直板电泳和盘状电泳两种,二者原理相同。本实验采用的盘状电泳是在直立的玻璃管中,以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使样品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聚浓缩(浓缩效应)成厚度为 10 -2 cm 的起始区带,然后再利用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作用在分离胶中进行电泳分离。 【器材】 1 .电泳仪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 400 ~ 500V ,电流 50mA 。 2 .垂直管型圆盘电泳装置 目前这类装置的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这类装置均由两个基本的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载胶玻璃管,须选用内径均匀( 5 ~ 6mm ) , 外径 7 ~ 8mm ,长 80 ~ 100mm 的玻璃管作为材料,也可以使用更细的玻璃管。另一部分为电泳液槽,可分为上下两槽。电泳时,上下两槽通过凝胶柱沟通电流(图 3-5 )。 图 3-5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示意图 (A 为正面, B 为剖面 ) 3 .大号试管和中号试管 4 .微量移液器 5 . 5ml 注射器和 9 号注射针头 6 .洗耳球、滤纸条、封口膜等

免疫固定电泳操作规程

免疫固定电泳操作规程 一.项目名称 免疫固定电泳(HYDRAGEL IMMUNOFIXATION) 二.检验方法名称 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电泳 三.方法学原理 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的异常条带主要存在于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区域,通常疑为单克隆蛋白质并且提示丙球蛋白血症。为鉴别异常条带,可运用免疫固定技术。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电泳后的蛋白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复合物和被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通过下列四个步骤: 1.蛋白质在琼脂糖凝胶内进行电泳分离。 2.电泳后已分离的蛋白质被固定并产生免疫沉淀:应用固定剂和抗血清加于凝胶表面的泳道上,并让固定剂和抗血清在凝胶内渗透扩散。 3.使用吸水纸和清洗将未沉淀的蛋白质去除,已被沉淀的蛋白质贮留在凝胶内。 4.将蛋白质染色,并将这些免疫沉淀区带的位置与蛋白质经电泳后观察到的异常蛋白区带进行比较。 为了精确识别单克隆区带,样品同时在六条泳道上进行测试。经电泳后,ELP作为参考泳道以显示电泳后的蛋白质。其余五条泳道用于鉴定单克隆成分。通过它(们)与抗血清,γ(IgG)、α(IgA)、μ(IgM)重链和κ、λ轻链(游离和非游离)反应与否进行鉴别。该技术简单、快速、图象清晰,易于解释结果。 四.方法学溯源 自1930年由Tiselius发现了移界电泳(moving boundary eectrophoresis),而后,这种技术的各种局限性已逐渐被区带电泳(zone elecrrophoresis)所克服,区带电泳的条件和支持介质的选择是电泳成败的关键。通过免疫化学手段观察其电泳特性及抗原特性是鉴定某一蛋白成分最好的方法,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五.仪器 (一)型号:SEBIA HYDRASYS (PN1210) (二)分析和计算参数: 1.处理量:约18个样本/小时 2.所需样本量:10ul 3.检验时间:约55分钟 4.重复性: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 5.电泳参数:电压0-300V(可选至3000V) 电流0-500mA 功率0-100W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docx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DU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DU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 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 一、目的 掌握SDS-PAGE 电泳原理与方法 二、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三、试剂配制 1.30% 丙烯酰胺:将29g 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 的水中。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用过滤器(0.45μm 孔径)过滤除菌,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2.1M Tris-Cl: 称取12.191g Tris 碱溶于80ml 蒸馏水中,用浓HCl 调到所需pH 值,定容至100ml。 1.5M:Tris 碱18.15g 去离子水80ml 浓盐酸调PH 值8.8 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3.1 M DTT:称取3.09 g DTT,加入到50 ml 塑料离心管内,加20 ml 的0.01 M NaOAc (pH5.2),溶解后使用0.22 mm 滤器过滤除菌适量分成小份后,-20℃保存。 4.10% SDS: 20g SDS 溶于200ml 纯水中。 5.10% 过硫酸铵:1g 过硫酸铵溶于10ml 纯水中,现用现配。 6.2×SDS 上样缓冲液:1.0 mol/L Tris-Cl(pH6.8)10ml,10%SDS 40ml,50%甘油40ml,0.2g 溴芬蓝,定容至100ml。 7.10×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3g Tris 碱和18.8g 甘氨酸,加入10ml 10%SDS,用去离子水补至100ml,配制成10×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取50ml 10×缓冲液,稀释至500ml,配制成工作浓度1×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 8.考马斯亮蓝R250 染色液:1gR250 溶于250ml 异丙醇、100ml 冰乙酸和650ml 去离子水的混合液中,过滤去除颗粒状物。 9.脱色液:乙醇/水/冰乙酸分别为50ml,850ml 和100ml。 四、实验方法 1.10%分离胶的配制7ml(小板为5ml):按附录添加适量的试剂,立即倒胶,加水封胶待凝固。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一.实验原理 1、电泳是指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在一定pH条件下,不同的质点由于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而带不同性质的电荷,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即它们的电泳迁移率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和电渗现象。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质点的大小和形状。 4、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称为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5、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厚度约为120 μm,有很强的通透性,对分子移动阻力很小。 6、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其中清蛋白的泳动速度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器材 醋酸纤维素薄膜(3×8cm),培养皿,载玻片,电泳仪,电泳槽,粗滤纸,镊子 ?材料 新鲜血清(未溶血) ?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 8.6,离子强度0.06): 巴比妥1.66g, 巴比妥钠12.76g,加水至1000ml。置4℃冰箱保存,备用。(已配置) 2、染色液:氨基黑10B 0.5g, 甲醇50ml, 冰醋酸10ml,蒸馏 水40ml,混匀。 3、漂洗液:含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 4、NaOH溶液:称取NaOH 16g,定容至1000ml。 三.实验过程 一.准备与点样 1.将薄膜剪成3×8cm的小条,在薄膜无光泽面距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表示点样位置。

免疫球蛋白IgE

免疫球蛋白I g E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免疫球蛋白IgE 免疫球蛋白lgE(人体的一种抗体),存在于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Ig,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应 球蛋白偏高,与慢性肝病,机体免疫系统有关。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分子量为2.5万的肽链,称轻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称重链。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在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免疫球蛋白Ig的医学定义是具有免疫功能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其基本结构是: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由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重链根据恒定区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分为5种:α,γ,δ,ε,μ。分别对应5种含相应重链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D,IgE,IgM。 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又称为反应素,是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只占血清总量的0.001%。IgE测定用国际单位IU或ng表示, 1IU=2.4ng,相当于WHO标准冻干血清制剂0.00928内所含的IgE量。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正常浓度是5×10的-5次方 mg/ml。正常人群IgE水平受环境、种族、遗传、年龄、检测方法及取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各家各医院的正常值相差甚远。它是一种亲细胞抗体,与具有吞噬作用的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被细菌,病毒等有害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有很高的亲和力。因此可以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过敏反应。此外,IgE可能与抗寄生虫感染有关。 一般大于100-333IU/ml(ku/L)即大于250-800ng/ml(μg/L)即表现为增高,主要见于过敏性体质及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我院检验科推广“血清蛋白电泳”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是 ...

我院检验科推广“血清蛋白电泳”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血清蛋白电泳是了解血清蛋白中主要组分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病变范围。也可用于反映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 一、临床中何时需要病人的电泳结果? 1.怀疑有多发性骨髓瘤病; 2.不明的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毒素照射、化疗除外); 3.根据其它实验室的数据,需要做蛋白电泳 3.1总蛋白异常或白蛋白异常 3.2尿蛋白升高 3.3由于恶变而引起的血钙过多(如临床相关的症状为失重,疲劳,骨痛,异常出血) 3.4 WBC、RBC升高 4.临床上出现如下症状时: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肝病、蛋白质丢失的相关疾病,均可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 二、血清蛋白电泳(SPE)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程度相关。 ①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电泳结果可无异常或前白蛋白减少。但随病情加重和时间延长,电泳图形可改变,白蛋白、α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传染性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轻度下降,α2球蛋白增高并伴有γ球蛋白增高;因为受损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γ-球蛋白增生。急性肝坏死时,白蛋白明显下降,球蛋白显著升高,出现A/G比值的倒置,提示肝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 ②肝硬化:血清蛋白电泳可有明显的变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百分比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并可出现β-γ桥。 ③肝癌:此类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均有改变,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可见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的区带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区带,具有诊断意义。 2.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尿中排出大量白蛋白而使血清中自蛋白明显下降,α2及β-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减少或正常;急性肾炎时α2球蛋白可增高,有时合并γ球蛋白轻度增高;慢性肾炎可见γ-球蛋白中度升高。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 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 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

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 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 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四、结果与讨论条 4.1.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得到的图谱只能够清晰的看出清蛋白和γ-球蛋白的区带,其余无法区别。原因可能如下:①醋酸纤维薄膜质量不足。②薄膜过湿,样品扩散迅速,导致样品分离不成区带。③点样太少,区带显色不明显。④电泳时间不足。 ⑤薄膜在缓冲液中浸泡的时间不足。⑤取出电泳后的薄膜过程中曾不慎将薄膜掉到地上。⑥染色时,因为现场混乱,可能导致醋酸纤维薄膜不是一张一张放入染色液的,在染色固定前,薄膜与薄膜之间重叠,造成薄膜上还未固定的血清蛋白彼此粘连。 四、结果与讨论 4.2.课后思考题 1.电泳时,点样端置于电场的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 答:点样端置于电场的负极。因为人体血清的蛋白质会因电槽中溶质呈碱性而带负电,要成功分离出各类各类蛋白质,理应将点样端置于电场的负极。

免疫固定电泳操作规程

免疫固定电泳操作规程 项目名称 免疫固定电泳( HYDRAGEL IMMUNOFIXATION) 检验方法名称 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电泳 方法学原理 血清蛋白电泳中岀现的异常条带主要存在于B -球蛋白和丫 -球蛋白区域,通常疑为单克隆蛋 白质并且提示丙球蛋白血症。为鉴别异常条带,可运用免疫固定技术。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电泳后的蛋白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复合物和被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通过下列四个步骤: 1.蛋白质在琼脂糖凝胶内进行电泳分离。 2.电泳后已分离的蛋白质被固定并产生免疫沉淀:应用固定剂和抗血清加于凝胶表面的泳道上,并让固定剂和抗血清在凝胶内渗透扩散。 3.使用吸水纸和清洗将未沉淀的蛋白质去除,已被沉淀的蛋白质贮留在凝胶内。 4.将蛋白质染色,并将这些免疫沉淀区带的位置与蛋白质经电泳后观察到的异常蛋白区带进行比较。 为了精确识别单克隆区带,样品同时在六条泳道上进行测试。经电泳后,ELP作为参考泳道 以显示电泳后的蛋白质。其余五条泳道用于鉴定单克隆成分。通过它(们)与抗血清,丫 (IgG)、 a (IgA)、卩(IgM)重链和K、入轻链(游离和非游离)反应与否进行鉴别。该技术简单、快速、图象清晰,易于解释结果。 方法学溯源 自 1930 年由 Tiselius 发现了移界电泳( moving boundary eectrophoresis ),而后,这种技术的各种局限性已逐渐被区带电泳( zone elecrrophoresis )所克服,区带电泳的条件和支持介质的选择是电泳成败的关键。通过免疫化学手段观察其电泳特性及抗原特性是鉴定某一蛋白成分最好的方法,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仪器 型号: SEBIA HYDRASYS (PN1210) 分析和计算参数: 处理量:约 18 个样本 / 小时 所需样本量: 10ul 检验时间:约 55 分钟 重复性: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 电泳参数:电压 0 — 300V (可选至 3000V) 电流 0- 500mA 功率 0— 100W

血清蛋白电泳在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和琼脂糖凝胶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两大介质。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带不同量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泳动。由于白蛋白等电点的差异,电泳后由正极到负极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血清蛋白电泳初步了解血清白蛋白中主要组分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病变范围。也可用于其他疾病时有关白蛋白代谢的观察。参考值:琼脂糖法:白蛋白48%~64%,α1-球蛋白2.5%~5.4%,α2-球蛋白8.3%~l4%,β-球蛋白8.7%~l5%,γ-球蛋白12%~l5%。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程度相关。①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电泳结果可无异常或前白蛋白减少。但随病情加重和时间延长,电泳图形可改变,白蛋白、α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因为受损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γ-球蛋白增生。A/G比值的倒置,提示肝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②肝硬化:血清蛋白电泳可有明显的变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百分比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并可出现β-γ桥,即从β区到γ区连成一片难以分开,或两区间仅见一浅凹,如同时有α1、α2-球蛋白减少,首先要考虑肝硬化。β-γ桥出现的原因系由IgA、M、G同时增加,而IgA和IgM在电泳上位于β区和γ区之间所致,肝硬化时常有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当IgA明显升高时,便使0区与y区融合一片,出现了β-γ桥。③肝癌:此类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均有改变,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可见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的区带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区带,具有诊断意义。④肝外疾患: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尿中排出大量白蛋白而使血清中自蛋白明显下降,α2及β-球蛋白升高;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时血清β、γ区带处出现一特殊单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质;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下降及γ-球蛋白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