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综合练习【有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2 地球表面形态 练习题(附答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一.单选题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1-3题。
1.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乙丙甲3.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量C. 地势D. 基岩性质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
左图示意风化坑剖面,右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4-6题。
4.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右图所示的()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5.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6.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
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
根据材料完成7-8问题。
7.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A. 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B. 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C. 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D. 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8.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9-10题。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A、大陆漂移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引起的B、大陆漂移是由全球性的冰川作用引起的C、大陆漂移是由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引起的D、大陆漂移是由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引起的2、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范畴的是:A、地壳运动引发的山脉隆起B、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C、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沙漠化3、题干:以下哪种地质作用是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A. 蒸发作用B. 地壳运动C. 地表风化D. 沉积作用4、题干:下列哪个现象最能说明地壳运动的存在?A. 矿物晶体的生长B. 河流的侵蚀作用C. 地表植被的生长D. 地震和火山活动5、下列哪些因素是形成山脉的主要原因?A、地壳的水平运动B、火山爆发C、地壳的垂直运动D、海平面的升降6、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下列哪种地形最为典型?A、冲积平原B、三角洲C、峡谷D、瀑布7、下列关于地壳与地幔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A、地壳较薄,厚度约为5-70千米;B、地幔是地球内部更加液态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C、地壳主要由矿物和岩石组成,且存在多种岩石类型;D、地幔的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
8、以下关于板块构造说,哪一项是错误的?A、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的外壳是由多个岩石板块组成的;B、板块构造说认为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但移动速度很慢;C、板块构造说认为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D、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内部没有岩石圈的结构。
9、题干: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A、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B、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和月球引力C、地球内部的地热和板块构造D、地球表面物质的沉积作用 10、题干:下列哪项是造成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主要因素?A、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B、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和月球引力C、地球内部的地热和板块构造D、地球表面物质的沉积作用11、下列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 )A.I—Ⅱ—Ⅲ B.Ⅱ—I—ⅢC.Ⅲ—I—Ⅱ D.I—Ⅲ—Ⅱ2.该岩石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A.风蚀洼地 B.喀斯特地貌 C.流水地貌 D.沉积地貌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4.形成该洞穴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冰川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读“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回答下题。
5.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A.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6.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土地次生盐碱化B.地表缺水C.咸潮危害D.洪涝灾害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7.这种地貌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8.图中的风向可能是A.西北B.东北C.东南D.西南读某河流①②③④四个位置的沉积物颗粒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四个地点中,河流流速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四个地点中,位于该河流最下游的是A.①B.②C.③D.④11.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3.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造成该地水系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C.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D.流水的搬运和堆积作用15.在图中甲地河床做一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自上而下的顺序是()A.细沙、粗砂、卵石B.粗砂、细沙、卵石C.卵石、粗砂、细沙D.卵石、细沙、粗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用地多向海洋扩展。
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的表面形态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
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2、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
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时期的沙坎( )A.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B.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C.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D.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4、与甲相比,乙时期( )A.河口盐度上升B.河流流量增加C.潮流减弱D.地壳抬升5、如果该河口区位于珠江口,近年来沙坎最可能的运动状况及原因是( )A.向陆地移动,用水量增加,径流作用增强B.向外海移动,上游兴修水库,径流作用减弱C.向陆地移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D.向外海移动,气候变化,流域内降水增加尼亚加拉河自伊利湖流注五大湖中最下游的安大略湖,全长约56千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
流程约经一半有一处宽大的陡崖即为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
观测发现,该瀑布位置不断移动。
下图示意不同年份该瀑布边界线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PQ两点水面海拔( )A.汛期时P>QB.枯水期时P>QC.全年Q>PD.全年P>Q7、造成尼亚加拉瀑布不断移动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沉积D.流水沉积8、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流速B.河流径流量C.湖泊影响D.冰川作用下图中,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图a),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综合题专题训练 (4)(含解析)

20210115手动选题组卷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0分)1.读“长江流域图及四地景观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上游以流水_______作用为主,剖面多呈___________字形;下游以流水_______作用为主。
(2)长江三峡属于___________地貌;喜马拉雅山的角峰属于__________地貌。
(3)形成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贵高原的溶洞是典型__________地貌。
溶洞的地貌还可以具体划分:溶沟、溶斗属于________________地貌;石钟乳、石笋属于________________地貌。
(5)图中西南部地区多地震、泥石流和________地质灾害,躲避泥石流应向泥石流沟__方向(侧上、侧下)跑。
预防泥石流的常见的生物工程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2.回答下列地质方面基础知识(1)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图中岩石类型:A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
(4) 填空常见的外力地貌主要成因喀斯特新月形沙丘北欧的峡湾3.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台山雄踞于太行山脉南端。
其海拔1381m的顶峰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溶洞;但在山脚下,却分布着大规模的峡谷地貌。
既有壮观的峡谷又有奇特的溶涧,峡谷和溶洞发育于同一座山上,这种地貌被科学家们称为云台地貌。
从山脚到山顶,云台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地貌特点,是云台地貌与众不同的特点。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的地貌景观图”。
(1) 云台山顶峰大小不一的溶洞,属于________地貌,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除溶洞以外,这类地貌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形态。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试题(附答案)

⾼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章地球表⾯形态测试题(附答案)第⼆章地理试卷⼀.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要求。
每⼩题2分,共60分。
)读“河流的演变过程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阶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为沟⾕,常形成侧蚀和溯源侵蚀B.b阶段时,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c阶段时,河⾕出现连续的河湾,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D.b为成熟的河⾕,横剖⾯呈槽形2、a阶段河⾕地貌⼀般发育在()A.⾼原和⼭地B.河流弯曲处C.河流的下游D.河流⼊海⼝下图⽰意我国南⽅某河流上游剖⾯,甲、⼄、丙、丁为四个海拔不同的平坦⾯,平坦⾯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据此完成3--5 题。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 向东北流向西南B.向北流向南C.向东南流向西北D. ⾃南流向北4、图中⾯积仍在扩⼤的平坦⾯是A.甲B.⼄ c.丙 D. 丁5. 图中⽔⼟流失最严重的时期是A.甲形成时期B.⼄形成时期c.丙形成时期 D.丁形成时期洪积扇是河流、沟⾕的洪⽔流出⼭⼝进⼊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流搬运能⼒降低,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如图⽰意贺兰⼭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为主,贺兰⼭东麓南部⼤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6--7题。
6.贺兰⼭东麓洪积扇集中连⽚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东坡()A.坡度和缓 B.岩⽯裸露C.河流、沟⾕众多 D.降⽔集中7.与其他洪积扇相⽐,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较少的主要原因是①降⽔较少②⼭地相对⾼度较⼩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地质⼯作者对我国某河流的⼀个横断⾯开展科学考察,下图⽰意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河流⽔位及岩层(沉积岩)的变化过程。
图中实线表⽰河流⽔位,虚线表⽰甲、⼄、丙三个岩层上界⾯⾼,甲虚线同时也地表⾼度表⽰。
据此完成8--10题。
8.近6万年以来,该横断⾯处河流以()A.沉积作⽤为主B.搬运作⽤为主C.侵蚀作⽤为主D.固结成岩作⽤为主9.近3万年以来,该横断⾯处发育的地貌类型是()A.峡⾕B.洪积平原C.冲积扇D.三⾓洲10.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A.青藏⾼原B.东北平原C.云贵⾼原D.江淮地区下图⽰意青藏⾼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置及该湖泊中M点的湖底沉积物剖⾯。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试(附答案)

第二章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60分。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态是 ( )A.槽型谷地B.谷地宽阔C.河床多卵石D.岸壁较平缓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地壳运动B. 风化剥蚀C. 流水侵蚀D. 风力侵蚀3、河谷地貌一般发育在( )A.高原和山区B.河流弯曲处C.河流的下游D.河流入海口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境内某河流下游模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4、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B.丙C.乙 D.丁5、下列关于丙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处地貌属于河流地貌,是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B.该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该处地貌是河流沿岸理想的布局村落的场所D.该处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图 1 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①坡是()A. 迎水坡,流速慢B. 迎水坡,流速快C. 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10.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部位是()A. 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 C. 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11.沙波移动方向为()A. 维持原地B. 往复摆动C. 向上游移动D. 向下游移动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的东营、滨州的全部地区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
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旁边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旁边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潮湿、半潮湿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缘由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削减,黄河三角洲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黄河入海泥沙量削减的缘由不包括( )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削减,输沙实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1题,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旁边;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旁边,故C项符合题意。
第2题,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的形成缘由是流水积累作用,所以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缘由相同的是华北平原,故C项符合题意。
第3题,黄河入海泥沙量削减的缘由是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建设水利枢纽、黄河入海水量削减等,但黄河入海口的位置改变不影响黄河入海泥沙量,故D项符合题意。
2.C3.D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积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沉没T0。
据此完成第4~5题。
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4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积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积累作用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综合练习【有答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一、单选题
在西藏米林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
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
叫丹娘沙丘。
当地江水水位季节变化
大,冬春季多大风,连绵的沙丘构成
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下图中图1为丹
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丹
娘沙丘景观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 风力堆积
B. 流水堆积
C. 冰川堆积
D. 海浪堆积
2.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 印度洋海滩
B. 沿岸山上的土壤
C. 塔克拉玛干沙漠
D. 附近沙洲和河床
3.该河谷的主导风向是
A. 北风
B. 东北风
C. 偏西风
D. 偏南风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
桥”。
据图回答4-5题。
4.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A. 变质岩
B. 花岗岩
C. 玄武岩
D. 石灰岩
5.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 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 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 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
6.和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相同的是
A.雅丹地貌
B. 喀斯特地貌
C. 沙坝
D. 海滩
7.读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A.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8.风沙活动频繁的地区,可以采用防沙的工程措施是
A. 退耕还林
B. 加强监测
C. 石方格沙障
D. 修筑堤坝
读右图回答9-10题
9.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A.挪威
B. 新西兰
B.日本 D. 西班牙
10.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侵蚀
11.下列地貌与其所受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 “U”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B. 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化壳——风力沉积作用
D. 雅丹地貌——风力侵蚀作用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
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
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示
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回答12-14题。
12.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
B. 东北平原
C. 东南丘陵
D. 塔里木盆地
13.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A. 凹岸侵蚀
B. 凹岸堆积
C. 凸岸侵蚀
D. 凸岸堆积
14.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 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右图照片显示某同学所作地貌形成模拟试验场景。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试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A. 海岸上沙滩的形成
B. 沙漠地区沙丘的形成
C.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
D. 火山的形成
16.与上图中甲成因类似的地貌景观是
A. 黄河三角洲
B. 广东韶关丹霞山
C. 广西桂林象鼻山
D. 贵州黄果树瀑布
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反映出
A. 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 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C. 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 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18.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设置沙障固沙
B. 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 合理利用水资源
D. 小流域综合治理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右图为阳朔峰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9-21题。
19.图示地区地貌类型是
A.流水堆积地貌 B.风力侵蚀地貌
C.风力堆积地貌D.喀斯特地貌
20.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A.土层厚、植被多,蓄水能力强
B.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C.年降水量较丰富,季节变化大
D.人口密集,水田面积大,用水量大
21.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读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22.图中所表示的地形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A.玄武岩分布区
B. 石灰岩分布区
B.大理岩分布区 D. 花岗岩分布区
23.下列风景名胜与图示景观相似的是
A.桂林山水
B. 武夷风光
C. 黄山怪石
D. 华山险峰
二、综合题
24.读“长江流域图及四地景观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上游以流水_______作用为主,剖面多呈___________字形;下游以流水_______作用为主。
(2)长江三峡属于___________地貌;喜马拉雅山的角峰属于__________地貌。
(3)形成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贵高原的溶洞是典型__________地貌。
溶洞的地貌还可以
具体划分:溶沟、溶斗属于________________地貌;石钟乳、石笋属于________________地貌。
(5)图中西南部地区多地震、泥石流和________地质灾害,躲避泥石流应向泥石流沟_ _ 方向(侧上、侧下)跑。
预防泥石流的常见的生物工程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
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中示意贺兰山东
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
砾石为主。
(1)说明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碎
屑物质堆积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分析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
(3)分析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土壤层较浅薄的自然原因。
26.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
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
图Ⅰ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图Ⅱ为地苏地下河地区喀斯特地貌。
(1)“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
(4分)
(2)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分)
(3)为该地开发利用地下河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
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
他在陕
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
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