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七年级(普通班)9月月考科学试卷

合集下载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以下词语中: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鹅毛大雪④秋高气爽⑤和风细雨⑥长夏无冬⑦冬雨夏干⑧雷电交加,描述天气的有()A.①③⑤⑧B.②③④⑧C.①③④⑤⑧D.①③④⑤⑦⑧2.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B.季风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4.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B.通过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5.小敏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6.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暖锋天气示意图B.为冷锋天气示意图C.锋面过境前,甲地气温较低、刮风下雨D.此时甲地为狂风暴雨天气7.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①大量燃烧煤、石油作为能源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③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④实施人工降雨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8.在炎热的夏天,小林从5℃的冰箱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虹膜D.巩膜和虹膜3.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A.晶状体B.房水C.玻璃体D.瞳孔4.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

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乙图中的()5.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折射后,能成像于视网膜。

下图是小亮设计的正常眼球成像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凸透镜相当于视网膜B.蜡烛相当于晶状体C.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D.光屏相当于晶状体6.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能不断地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弥补人类自身的缺陷,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现流行一种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下列方法中医院可能采用的是()A.利用手术把晶状体加厚,从而改变它的折光能力B.利用手术把一个很薄的近视眼镜片放入人眼中,就像隐形眼镜那样C.利用手术改变睫状体的收缩放松能力,从而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D.利用手术把晶状体磨薄,改变它的折光能力7.下列各项中,与预防近视无关的是()A.不在晚上读书写字B.读、写姿势正确C.看书几小时后远眺几分钟D.认真做眼保健操8.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A.角膜B.晶状体C.玻璃体D.瞳孔9.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的舒缩能引起()A.瞳孔大小的变化B.眼球前后径的变化C.晶状体曲度的变化D.视网膜感光能力的变化10.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1.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B.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C.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D.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1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不宜站在电风扇前直接吹风,否则很容易感冒,这是因为A.汗水浸湿的衣服容易滋生病菌B.剧烈运动之后,人的体温高,风的温度低,人易着凉C.风加速了汗液的蒸发,汗液的大量蒸发要从人体中大量吸热D.风吹来时直接带走了人体的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2.下列事件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将湿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面吹B.喝开水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C.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3.给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沸腾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实线A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图线是A.E图线B.C图线C.D图线D.都不是4.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溶化D.凝固5.有一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牛奶给他喝。

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A.给牛奶加热B.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C.利用太阳光杀菌D.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6.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

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300 ℃),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A.50 ℃左右B.80 ℃左右C.100 ℃左右D.200 ℃左右7.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8.下列事例中,属于减慢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9.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月亮形状的变化B.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C.九寨沟的美丽风景D.太阳的东升西落2.爬山虎攀上围墙,梨花发育成梨,蝌蚪变成青蛙,伤口愈合……,这些过程主要是()A.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B.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C.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过程D.染色体逐渐减少的过程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B.为了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C.为了加热液体,用酒精灯直接给装有液体的烧杯加热D.为了得到80g的水,用100ml的量筒进行量取4.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B.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5.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36.2毫米、36.3毫米、36.1毫米、36.3毫米。

则他的测量结果应写为()A.36.2毫米B.36.22毫米C.36.225毫米D.36.3毫米6.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则石蜡的体积是()7.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8.下列测量数据或单位错误的是()A.小明爸爸义务献血400mlB.一片香樟树叶的面积为0.5dm2C.上海到杭州的距离为190kmD.餐桌高度为0.8m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102℃,现测得室内气温为25℃,那么室内实际的气温是()A.23℃B.25℃C.27℃D.29℃10.以下关于生物体蜗牛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发现蜗牛有口、足、触角、壳、眼等部分。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2.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3.“……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声B.锣鼓声响度很小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4.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5.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

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B.海豚C.猫D.大象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呜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7.下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8.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A.禁止鸣笛,保持安静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C.此地有乐队出租D.禁止停车9.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10.“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

七年级科学9月月考实验班试题 试题

七年级科学9月月考实验班试题  试题

育英寄宿2021-2021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科学〔实验班〕试题〔无答案〕浙教版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考试开场了!大家要胆大心细、头脑清醒!祝大家获得好成绩!注意: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50分〕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创造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A. 长度单位B. 质量单位C. 时间是单位D. 温度单位2、生活中我们需要对熟悉的物品有大致估测其长度的才能,下面各物接近4厘米的是〔〕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铅笔芯的粗细C. 乒乓球的直径D. 课桌的高度3.根据以下图①~③,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示生物①②的构造层次都是器官B.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的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构造和遗传物质——DNAD.图示生物①②的构造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4.〔2021•〕以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的一端有螺纹。

假设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丙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中没有的构造是〔〕A.细胞膜和液泡B.细胞壁和线粒体C.细胞壁和叶绿体D.细胞壁和液泡6. 一个瓶子正好能装下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花生油B.水银C.白酒D.色拉油7、完全一样的甲、乙、丙三只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把等质量的铜、铁、铝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杯中〔水未溢出,球全部都浸入水中〕,那么杯中的水升得较高的是〔〕A放铜球的 B放铁球的 C放铝球的D三杯一样8、2010年10月1日19时“嫦娥二号〞卫星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成功,开场了探月之旅。

浙江省乐清市2022_2022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普通班浙教版20220810515

浙江省乐清市2022_2022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普通班浙教版20220810515

浙江省乐清市2022-2022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普通班〕〔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新学期正式开始,学校又开始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了,以下刻度尺适合用来测量中学生身高的是〔▲〕A.量程为1m分度值为0.5cm的米尺B.量程为3m分度值为1mm的卷尺C.量程为15cm分度值为1mm的学生用尺D.量程为20m分度值为1cm的皮卷尺2.以下属于科学发现的是〔▲〕A.小育在行政楼水池里发现有许多鱼B.小英在操场外的马车河里发现有人在玩摩托艇C.小任发现学校食堂安装了新空调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3.学习了局部初中科学内容后,小英深深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以下关于科学技术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好处,没有害处B.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害处,没有好处C.既有好处,也有害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D.既有好处,也有害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害处将占主导地位4.同学们在老师的带着下参观了科学实验室,在实验室中,以下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点燃酒精灯B. 问气味C. 量取液体药品D. 用滴管吸取液体5.小育的爷爷是个集邮爱好者,当他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为了得到较大而清晰的视觉,他应该〔▲〕A.让放大镜尽可能地靠近邮票B.让放大镜尽可能地靠近眼睛C.调节放大镜到邮票一定距离D.让放大镜处于邮票和眼睛的中点位置6.遇到以下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选项是〔▲〕A. 实验桌上酒精灯倾翻燃烧,马上用湿抹布扑灭B. 不慎将化学药品飞溅入眼内,立即闭住眼睛,用手揉擦C. 皮肤被化学试剂灼伤,赶紧用大量清水冲洗D. 被加热仪器烫伤,立即用大量酒精擦拭7. 观察右图所示自来水表的表盘,它的刻度表示测量的是〔 ▲ 〕A. 质量B. 体积C. 时间D. 长度8. 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不规那么小石块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小石块能浸入量筒内的水中B. 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小石块浸没在量筒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 用这种方法测小石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9. 在做鸡蛋放在食盐溶液里的实验时,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止打破鸡蛋B. 加速食盐溶解C. 增加食盐溶解量D. 防止液体溅出10.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下图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11. 将7.5m 换算成以mm 为单位的正确换算式为〔 ▲ 〕A. 7.5m=7.5m ×1000mm=7500mmB. 7.5m=7.5×1000mm=7500mmC. 7.5m =7.5m×1000=7500mmD. 7.5m=7.5×1000=7500mm12. 以下各物体的长度接近26cm 的是〔 ▲ 〕A. 教室黑板的长度B. 学生课桌的长度C. 科学课本的长度D. 铅笔芯的直径13. 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下图,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一初中科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B.凸透镜有虚焦点,凹透镜有实焦点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被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引起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4.用如图所示的一架照相机,对某人拍摄一张清晰的全身照片,则照相机底片上的全身像是()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缩小的虚像5.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他把一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小于7.5 cm B .等于15 cm C .等于10 cm D .大于12 cm6.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L 2,如下图所示放置,其中AO 1=O 1B=BO 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 1折射后按如图所示方向到达L 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 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过L 2的二倍焦距点B .过L 2的焦点C .平行于L 2的主光轴D .过L 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7.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8.如下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 )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10.小李与小胡用同一照相机给站在某处的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如图所示,甲是小李拍的,乙是小胡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七年级(普通班)9月月考科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B.科学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把考察、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结论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2.下列关于洞头海域常见卢鱼和黄姑鱼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脂肪含量高B.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更加美味C.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生活水区深D.卢鱼和黄姑鱼食性(吃的食物种类)是否有差异3.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经过测量,我们学校操场的周长是200米。

在这个测量过程中,“公认标准量”指的是()A.1米B.200米C.测量工具D.操场4.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5.在实验室里,常用来测量液体体积且刻度不均匀的是()A.试管B.烧杯C.量筒D.量杯6.下列是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形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7.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C.D.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嘴吹酒精灯B.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C.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7.2m=7.2×100=720cmB.7.2m=7.2m×100=720cmC.7.2m=7.2×100cm=720cmD.7.2m=7.2m×100cm=720cm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1.如图,测量一圆硬币的直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B.C.D.1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数据是2.14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36厘米、2.15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是( )A.2.18厘米B.2.14厘米C.2.13厘米D.2.1375厘米13.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A、37.3℃和38.4℃B、37.1℃和38.4℃C、37.1℃和37.4℃D、37.3℃和37.4℃14.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15.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C.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6.执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拿试剂瓶时标签向着手心,便于背诵和记忆物质的名称和符号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便于观察液体颜色C.液体药品用过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取了什么液体D.瓶塞倒放,是为了防止沾上杂物,污染瓶内药品17.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A.小于30毫升B.大于30毫升C.等于30毫升D.都有可能18.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炮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 、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 C 、④③⑤①② D 、③④①②⑤19.科学探究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中的假设也需要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小明同学一个人在房间做作业,台灯忽然熄灭了,对其原因小明提出了如下四个假设,你认为不科学、不合理的是()A、可能停电了B、可能台灯的插头掉了C、可能下雨了D、可能是台灯灯泡的灯丝烧断了20.自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以来,中外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5个月的时间,于2003年4月16日找到了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冠状病毒,中外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A.提出问题B.收集证据C.检验与评价D.合作与交流二、填空题21.单位换算(无需写步骤):(1)1米=________厘米;(2)200米=____________千米;(3)300厘米=_________微米(4)10纳米=____________米(5)8立方米=_________立方厘米(6)3000立方厘米=______升22.请补上下列各测量中的单位。

(1)周怡同学的身高为160__________________;(2)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为560____________;(3)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约为8848_________(4)一枚壹角硬币的直径是22.5_____________(5)一间教室的体积为200__________________(6)小明的体温是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24.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用来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常用来搅拌的是(填序号)℃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玻璃棒℃药匙℃试管25.如下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_____尺测量时准确度高。

用______尺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

根据图中所示,B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用B尺测得长度是___________26.给你一杯果汁,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利用哪些测量工具能测出果汁的哪些科学量?请写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对应的科学量(写出两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为了减小误差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L dn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2)如图,是他的某次实验,他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______圈,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本题答案不只一个)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8.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测量—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体积,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测量的颗粒体积是______cm3。

(2)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值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2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建立假设:(3)、制定并设计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能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4)、获取实事与证据: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记录如下表:(5)、得出结论参考答案1.B【详解】科学探究是发现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科学家们进行科学探究时,把得到的各种线索搜集起来;开展科学实验;进行分析、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故选B。

2.B【解析】3.A【详解】为了比较不同物体的一些物理性质,需要进行测量,而要进行测量,人类引入了比较标准,而单位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当学校操场的周长200米,其公认标准量是1m.故A正确符合题意。

4.B【解析】5.D【解析】【详解】常用来测量液体体积有量筒和量杯;量筒或量杯是测量液体或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工具。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故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6.A【解析】7.D【详解】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AB接触了容器底或壁;C的玻璃泡没有浸入液体中,故D正确。

8.B【详解】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

故本选项错误;B、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

故本选项正确;C、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会污染药品。

故本选项错误;D、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失火。

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9.C【详解】A.中间换算过程无单位,故A错误;B.7.2米×100”得到的单位是“米”,不是“厘米”.故B 错误;C.换算过程及进率正确,故C正确;D.7.2米⨯100厘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D错误.10.B【解析】11.AC【解析】【详解】A.图中用两长方体把硬币夹在中间,用两长方体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故A项正确;B.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硬币最下端对齐。

故B项错误;C.因为是测量硬币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硬币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硬币的直径,故C项正确;D.三角板直角边没有靠住刻度尺,无法确定三角板的一边水平,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