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的大肠菌群的实验报告
5.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多管发酵法)

5.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多管发酵法)第一篇:5.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多管发酵法)水中大肠杆菌群书的监测(发酵法)一、试验目的:1.了解和学习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意义。
2.学习和掌握水中大肠杆菌的监测方法。
二、试验原理: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群书每升中不超过3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常用多管发酵发和滤膜法。
多管发酵发可运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时间长。
滤膜法仅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
操作简洁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阻塞滤孔的水样。
三、试验材料:1.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2.器材:灭菌三角瓶、无菌平皿、无菌吸管、无菌试管等。
四、试验内容第一天:1.水样的采集自来水洗将自来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在开放水龙头取水流5mh,以灭菌山角瓶接水取样以备分析。
2.用发酵法检查大肠杆菌(1)生活饮用水的检验①初步发酵试验:在2个各装有50mh的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中,以无菌操作各自加水样10mh。
摇匀后,37℃培养24h第二天:②平板分离:经24h培养后。
特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EMD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
大肠杆菌群在EMD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具有或略带或不带有金属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挑取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第三天:③复发酵试验:将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落的剩余部分接于单倍乳糖发酵管中,为防止遗漏,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平板上同一类型菌群1~3个,37℃培养24h,如果产酸又产气者,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第四天:④报告: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复发酵管的阳性管,查附录1或2,报告每升水样品中大肠菌群数(MPN)五、思考题记录试验结果,并对所测样品作出评价。
饮用水大肠杆菌测试

多管发酵法测大肠杆菌群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群数量的国标测试法(主要为多管发酵法)2、了解大肠杆菌群的数量在水中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关于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具体规定如下:1、细菌总数1ml水中不超过100个。
2、大肠杆菌数1L水中不超过3个。
3、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杆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杆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个。
多管发酵法是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 来表示试验结果的。
实际上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如果从理论上考虑,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检定,可以发现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
不过只要每一稀释度试管重复数目增加,这种差异便会减少,对于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大部分取决于那些既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
因此在实验设计上,水样检验所要求重复的数目,要根据所要求数据的准确度而定。
三、适用范围: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通常用此法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以及饮用水的卫生质量。
四、检验程序:→→→→→→五、操作方法:5.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10ml被测液放于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5.2 用1ml 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均液的PH值应在6.5~7.5之间,必要时分别用1mol/L 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氢氧化钠(NaoH)或(1mol/L)盐酸(HCL)调节。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综合实验报告书(2014~2015 学年)实验题目多管发酵法总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学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2012级生物工程姓名(学号)孙大林20122151032015年01 月13日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摘要:利用多管发酵法检测自来水和池塘水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以对不同水样的大肠菌群污染情况做出初步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中有关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与指标对上述水样进行检测。
通过记录阳性管数并查最大可能数表(MPN)查出不同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可能含量。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肠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等三个步骤进行实验,得出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实验结果以最大可能数MPN表示。
关键词:多管发酵法、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MPN)Abstract: the use of multiple tube fermentation test of tap water and the number of coliform group, pond water in different water samples of coliform bacteria pollution make a preliminary judgment.According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drinking water standard inspection » in the fecal coliform detection method and index of the water samples fortesting.Tube by a positive record number (MPN) maximum possible log tables and check of coliform bacteria may content in different water samples.Multi-tube fermentation principle is based on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can ferment lactose produce acid gas and possess a gram negative, no spore, assumes the rods and so o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early (step) fermentation test, plate separation and the complex fermentation test three steps of the experi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coliform bacteria in water samp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greatest possible number of MPN said.Key words: multi-tube fermentation coliform groupthe greatest possible number (MPN)由于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细菌总数仅是一种近似值。
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数量

利用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数量作者:摘要:本实验利用多管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数量,以反映城市供水是否符合标准。
关键词:多管发酵法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MPN) 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前言:城市生活供水水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确保饮水合用水安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常规监测。
但是水体中直接检测出病原微生物比较困难,因为它们数量极少,而且培养条件苛刻,分离鉴定比较困难。
因此常选用指示微生物作为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数量的指标。
大肠菌在人体内和粪便中存在很多,受气污染的水体中较容易检测到大肠菌的存在,并且检测方法简单。
因此,常用大肠菌群为指标评价水的卫生质量。
1.原理:多管发酵法是根据大肠杆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实验,以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最大可能数(MPN)来表示实验结果。
2.实验2.1实验材料2.1.1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1.2 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10支试管中,内涵倒置杜氏小管)、3倍浓度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中,内涵倒置杜氏小管)、伊红—美蓝(EMB)培养基。
(培养基均为灭过菌的)2.1.3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碘液、番红染色液。
2.1.4水样:拧开龙头流水5分钟后取自来水。
2.1.5其他:灭菌移液管、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擦镜纸等。
2.2 实验步骤2.2.1初发酵试验:a 取5支装有3倍浓度乳糖蛋白胨无菌培养基的试管,标记水样名称和加水体积10ml;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无菌培养基的试管,标记水样名称和加水体积1ml;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无菌培养基的试管,标记水样名称和加水体积0.1ml。
b 用灭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ml水样加入到标记号的3倍浓度培养基试管中;分别吸取1ml水样加入到标记号的1倍浓度培养基试管中;分别吸取0.1ml水样加入到标记号的1倍浓度培养基试管中。
实验6 水中大肠菌群

实验六水中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细菌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采用多管发酵法,以最近似数的方式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
2. 掌握微生物实验中无菌操作技术方法。
二、实验原理如果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苗污染而引起肠道传染病。
由于肠道病原菌在水中数量较少,故从水中特别是自来水中分离病原菌常常非常困难。
大肠菌群细菌是肠道好氧菌中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所以常常将其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即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细菌的数目来判断水源是否受粪便所污染,并间接推测水源受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一般规定每1000ml自来水中大肠菌群细菌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细菌是指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菌,包括四种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枸椽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及副大肠杆菌。
它们有相似的生化反应,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但发酵乳糖的能力不同。
当将它们接种到含乳糖的远滕氏培养基上生长时,四种菌的反应不一样,大肠埃希氏杆菌的菌落呈紫红色带金属光泽;枸椽酸盐杆菌的菌落呈紫红或深红色;产气杆菌的菌落呈淡红色,中心色深;副大肠杆菌的菌落无色透明(因不利用乳糖所致)。
本试验采用多管发酵法,以最近似数的方式来记载,这一数字是根据概率公式来估算,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在增加每种稀释度的试管重复数后,可减少偏差。
本法除了用于检测水样(淡水或海水)外,尚可用于泥浆、沉积物、污泥等的检测。
测定时先将这类固体或半固体样品预先称重,再加水稀释,可取50g 样品,置于盛有450ml灭菌磷酸盐缓冲液并装有玻璃珠、石英砂的锥形瓶中,振荡l~2min,便成10-1稀释,以用于检验。
三、实验材料1.培养基;1.1乳糖胆汁液体培养基:蛋白胨:20.0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l ml,乳糖:5.0g,胆酸钠:5.0g将蛋白胨、乳糖、胆盐加热溶解于1000m1蒸馏水中,调pH值至7.2~7.4,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l ml,充分混匀,分装于有倒置杜汉氏小管的试管中,注意小管中不得有气泡,115ºC灭菌20min。
微生物实验报告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2.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水携带的病原菌的存在与肠道来源的细菌相关, 肠道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 随水流传播可引起肠道病爆发流行, 所以必须对水中病原微生物严格监控。
但要从水体中直接检出病原微生物比较困难, 它们在水中的数量很少且培养条件苛刻, 分离和鉴别都比较难, 即使样品检测结果是阴性也不能保证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因此, 常用指示微生物作为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指标。
大肠菌群细菌在人的肠道和粪便中数量很多, 受到粪便污染的水容易被检出, 且检测方法比较简易。
所以, 常以大肠菌群为微生物评价水的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的、在37℃培养24~48h能发酵乳糖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包括埃希菌属(Escherichi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大肠菌群数是指每升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的近似值, 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即可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 并推断水源受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本实验主要通过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胆盐发酵液体培养基, 并倒置一杜拉姆发酵小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 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 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1.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 37℃下培养, 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 并且培养基混浊, 颜色改变, 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 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2.平板分离初发酵管24至48小时内产酸产气的均需在伊红美蓝琼脂(EMB)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菌落。
3.复发酵试验(本实验只要求做到镜检)以上大肠菌群阳性菌落, 经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 通过此试验再进一步证实。
实验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①伊红美蓝培养基上: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紫黑色,不带或略带 金属光泽的菌落;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②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深红色,不带或略 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3)取有上述特征的群落进 行革兰氏染色 ③用已培养18—24h的培养物涂片,涂层要薄。 ④将涂片在火焰上加温固定,待冷却后滴加结晶紫溶液,1min后用水洗去。 ⑤滴加助染剂,1min后用水洗去。 ⑥滴加脱色剂,摇动玻片,直至无紫色脱落为止(约20—30s),用水洗去。
三、仪器
1.高压蒸气灭菌器。 2.恒温培养箱、冰箱。 3.生物显微镜、载玻片。 4.酒精灯、镍铬丝接种棒。 5.培养皿(直径100mm)、试管(5×150mm),吸管(1、5、10mL)、烧 杯(200、500、2000mL)、锥形瓶(500、1000mL)、采样瓶。
实验十一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02
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01
一、实验目的
发酵法: 又称多管发酵法或三步发酵法
1
2
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分别接种于含有乳糖等糖类的培养液中(3倍或1倍乳糖液),经37 ºC培养24 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培养基内加有溴甲酚紫作为PH指示剂,细菌产酸后,培养基即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以初步判断是否有大肠菌群存在。
将上述可能为大肠菌群的菌落再次转接入1倍乳糖培养液中,经37 ºC培养24 h,产酸产气者即最后确证为存在大肠菌群。
产酸、产气分别记为阳性反应,不产酸、产气则记为阴性反应;
根据阳性管数量,查表求得水体大肠菌群的数量。
3) 复发酵试验(完成实验)
01
02
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瓶)(内有倒置小套管),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灭菌水。
将经24 h和48 h培养后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再于37 ℃培养18~24 h,将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进行染色镜检。
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
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
平板分离
复发酵试验 将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株重复初步发酵试验。并根据初发酵管试验的阳性管查表,即得大肠菌群数。
3
初发酵(推测试验):
二、实验原理
水中除大肠菌群外,尚有其它细菌可能引起糖类发酵,因此需要进一步证实。
将初发酵管中已发酵的菌液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37 ºC培养24 h,根据菌落特征(带核心的、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菌落),挑取可能为大肠菌群的菌落制片,经革兰氏染色,进一步证实是否为大肠菌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11级环境科学(2)班
姓名:李宝携学号:3111007398
实验3 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的大肠菌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饮用水和水源水大肠菌群的原理和意义。
(2)学习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当发酵产酸时,溴甲酚紫可由紫色变为黄色,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三、实验材料
1、水样
中心湖湖水
2、试剂
三倍浓缩乳酸蛋白胨培养液
3、仪器及其他用品
试管、发酵管、烧杯、量筒、移液枪、高压灭菌锅
四、操作过程
1、取16支发酵管,其中5支加入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取3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于烧杯中,量取70mL水进行稀释,将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稀释成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分别取10mL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与10支试管中,最后,1支加入9ml自来水。
2、完成后包装好,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左右。
3、灭菌完毕,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装有三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加入10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样。
取1mL的水样于装有9mL自来水的试管中,混合摇匀,并分别移1mL于另外的5支10mL的试管中。
4、将各试管充分混均,包装完成,将其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5、取出培养液,观察试管的颜色及其中的气泡数并记录数据。
6、观察完毕,清洗仪器并整理数据。
五、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有些试管的颜色变成黄色,并且有些试管中的发酵管的底部存在气泡,说明存在产酸产气的大肠杆菌。
表1—实验数据记录
查表得每升水源的大肠菌群数,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2-水源水样中大肠菌群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要选择大肠菌群作为水源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的指示菌?
答:(1)大肠杆菌与消化道病原菌的来源一致,如果水源中检测出大肠菌落,则说明很大可能存在肠道病原菌。
(2)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3)大肠杆菌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肠道病原菌数量少,即使检出为阴性,也很难保证没有病原菌存在。
(4)大肠杆菌的特性比较特殊,比较容易检测。
七、实验心得
这次试验比较简单,主要是了解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的特性,产酸产气、和它新城代谢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现象,即倒扣的发酵管中的气泡和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