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肠菌群的含量测定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
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以及人类的动物的排泄物及污染。
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
一般认为,水中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有较大优势。
与其他水体相比,河水及溪水中革兰氏阳性菌相对较多,这是因为陆地微生物冲洗污染的缘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提供了水质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1、国家标准中,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对生活饮用水,直接吸取1ml水样于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后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对水源水,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稀释液1ml,加注平皿,营养琼脂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按照规定格式报告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
2、国家标准中,利用总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
国家标准物质提供了多管发酵法及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的方法。
3、多管发酵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分为三步: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复发酵证实试验。
初发酵试验,采用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7℃培养24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
对阳性管培养物,接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观察菌落特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
对典型和可疑菌落,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进行复发酵证实试验,并根据标准所附检数表报告结果。
其中,对生活饮用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300ml,即100ml接种2管,10ml接种10管,采用两个稀释度,12支发酵管。
对水源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55.5ml,即10ml接种5管,1ml接种5管,0.1ml接种10管,共采用三个稀释度,15支发酵管。
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初 发 酵 阳 性 结 果
A组 共6 (初)阳性数:5 现象:变乳黄色,产气
初 发 酵 阳 性 结 果
B组 共6管 (初)阳性数:5 现象:变乳黄色,产气
初 发 酵 阳 性 结 果
C组 共6管 (初)阳性数:2 现象:变乳黄色,产气
复 发 酵 阳 性 结 果
C组 共2管 (复)阳性数:2 现象:产气
试剂
仪器设备
单倍乳糖蛋白 胨培养液 三倍乳糖蛋 胨培养液 EC培养液
试管 移液管 漏斗 天平 高压灭菌锅 超净工作台 接种环
实验步骤
培养基的制备 初发酵 复发酵
培养基的制备
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1)单倍乳糖蛋白胨粉 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小倒管(10ml/支,共12支) (初发酵阶段用) (2) 三倍乳糖蛋白胨粉 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小倒管(5ml/支,共6支) (初发酵阶段用) 2、EC培养粉
序号
备注
①
②
B
10
6
0
2
200
③
C
1000
2
2
结果报告
v 查MPN表,计算MPN值 MPN=2×10÷1×10=200个/L
v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1)中, 对环境质量卫生指标粪大肠菌群项目做出明确规 定:
Ⅰ类水质标准值≤200个/L
讨论题
配制好的培养基保存多少时间?存放时应注意哪 些事项?
配制好的培养基不宜保存过久,以少量勤配为宜。 已灭菌的培养基可在4—100C存放一个月。存放 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并且避免杂菌侵入和液体蒸 发。
4.6g----200ml
3.45g----50ml
总大肠菌群说明

滤膜上,然后将滤膜贴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经培养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大肠菌群
菌落,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总大肠菌群数。
3 仪器
3.1 滤器
3.2 滤膜,孔径 0.45~0.65μm。直径根据滤器规格,目前常用的有 3.5cm 和 4.7cm 两种。
3.3 抽滤设备。
3.4 无齿镊子。
3.5 高压蒸汽灭菌器。
4.2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浓缩三倍配制。
4.3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供多管发酵法用)
4.3.1 成分
蛋白胨
10g
乳糖
10g
磷酸氢二钾
3.5g
0ml
无水亚硫酸钠
5g 左右
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
20ml
4.3.2 储备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琼脂加至 900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
每 100ml 水样中总大肠 菌群近似数
5 7 9 12 14 16 7 9 12 14 17 19 9 12 14 17 19 22 12 14 17 20 22 25 15 17 20 23 25 28 21 24 28 32 36 40 25 29 32 37 41 45
接种量,ml 10 1 0.1 2 50 2 51 2 52 2 53 2 54 2 55 3 00 3 01 3 02 3 03 3 04 3 05 3 10 3 11 3 12 3 13 3 14 3 15 3 20 3 21 3 22 3 23 3 24 3 25 3 30 3 31 3 32 3 33 3 34 3 35 4 30 4 31 4 32 4 33 4 34 4 35 4 40 4 41 4 42 4 43 4 44 4 45
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标准

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标准水质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指标微生物,其存在往往代表着水体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水质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质大肠杆菌检测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样品采集。
1. 采样地点。
样品采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通常应选择水流平缓、水深适中的采样点,避免选择有明显污染源的地方进行采样。
2. 采样容器。
采样容器应为无菌容器,避免使用含有抗菌剂的容器,避免对样品造成影响。
3. 采样方法。
在采样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手部或其他物体,避免污染样品。
采样时应尽量避开表层水体,直接将容器浸入水中采集样品。
二、样品保存与运输。
1. 样品保存。
采集后的样品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若无法立即送检,应在4℃条件下保存,避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2. 样品运输。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晃动和温度变化,以免对样品造成影响。
三、检测方法。
1. 培养法。
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通过在含有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并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大肠杆菌的生长。
2. PCR法。
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特定的引物扩增样品中的DNA,再通过特定的检测手段,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四、检测标准。
根据《水质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838-2002)的规定,水体中大肠杆菌的限量标准为每100毫升不得超过500个。
若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超过此标准,则代表水质受到了污染。
五、检测结果的解读。
当检测结果显示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超过标准限量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水质改善措施,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应对水源进行全面排查,找出污染源并进行治理。
六、结论。
水质大肠杆菌的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采样和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质的监测工作。
同时,检测结果的解读和后续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生活饮用水现场快速检方法介绍

生活饮用水现场快速检方法介绍1.pH值测试:pH值是一种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低pH值表示酸性,高pH值表示碱性。
对于生活饮用水来说,一般要求pH值在6.5-8.5之间。
pH值测试方法简单,可以使用便携式pH计来测量水样的pH值。
2.浑浊度测试:浑浊度是衡量水中悬浮物质含量的指标。
高浑浊度可能表示水样中有杂质或污染物。
浑浊度测试可以使用便携式浊度计来进行,也可以使用目测法。
目测法需要一只称为塔比杯的透明容器和一个比较板。
将水样倒入塔比杯中,然后与比较板上的标准浑浊度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水样的浑浊度。
3.氯浓度测试: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常被使用。
然而,过多的氯含量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需要测试水样中的氯含量。
便携式氯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氯的浓度。
4.温度测试:水的温度对人体来说是重要的。
过高的温度可能引起烫伤,过低的温度可能引起感冒等问题。
温度测试可以使用温度计进行,将温度计放入水样中几秒钟,然后记录读数。
5.溶解氧测试:溶解氧是水中的重要指标,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
溶解氧测试可以使用便携式溶解氧测试仪进行,通过仪器中的传感器测量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6.COD测定:COD(化学需氧量)是一种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高COD值可能表示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较高。
常用的现场COD测定方法是采用便携式COD仪,通过测量反应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水样中的COD值。
7.大肠菌群测试: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水质指标,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大肠杆菌群的种群数目来评估水样的污染情况。
大肠菌群测试可以使用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将水样接种到含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从而判断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含量。
总之,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快速现场检测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迅速获得水质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实验八九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例次
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10-1
10-2
10-3
仅有一个稀释度在此范围: 1365
164
20
菌落数×稀释倍数 有两个稀释度在30-300之间 菌落数之比<2,取平均值
2760
295
46
有两个稀释度在30-300之间 菌落数之比>2,选较小值
3890
271
60
所有稀释度均>300 取稀释倍数最大者
入装有10ml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 发酵管中。另取10ml原水样 ,注入装有5ml 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混匀,37 ℃培 养24h,24h未产气继续培养至48h。
普通浓度发酵管中参加20%乳糖0.55ml,3倍浓缩发酵管中参 加乳糖0.75ml
实验方法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
3.平板别离: 〔1〕制备伊红美蓝平板: 45 ℃,无菌,倾注15ml 〔2〕选产酸产气的发酵管,接种至伊红美蓝平板〔分区划线
无法计数 1650 513
所有稀释度均<30 取稀释倍数最小者
27
11
5
没有任何稀释度在30-300之间 无法计数 305
12
选最接近该范围者
两个稀释度 菌落之比
菌落总பைடு நூலகம் (CFU/ml)
——
1.6×104
1.6
3.8×104
2.2
2.7×104
—— —— ——
5.1×105 2.7×102 3.1×104
实验八-九 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数 的测定及计数
目的要求
1、学习检测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方法 2、掌握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水中细菌总数 的方法 3、学习使用大肠菌群检索表
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水源的安全性和水质的卫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水中的大肠菌群含量是衡量水质卫生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大肠菌群是指肠道中的一类细菌,其中的分支肠杆菌是最常见的一种。
高含量的大肠菌群在水中存在,可能表明水源受到了粪便或下水道污染。
因此,检测水的大肠菌群含量对评估水源卫生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1. 集菌法(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MPN):这是一种传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常用于饮用水和游泳池水的监测。
该方法通过在不同稀释度的水样中进行培养,并观察菌落形成的情况来估算大肠菌群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适用于一定量的水样,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和专业实验室。
2. 膜过滤法(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这是一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也常用于大肠菌群的检测。
该方法通过过滤水样,将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在膜上,然后将膜转移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通过计数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可估算出水样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大体积的水样进行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 PCR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是一种基于DNA分子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和测定大肠菌群的含量。
该方法通过提取水样中的DNA,然后使用特定的引物和DNA聚合酶,在反应管中进行一系列温度变化的循环,扩增目标DNA片段。
最后通过凝胶电泳等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扩增产物,从而判断水样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PCR法具有高效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
同时,PCR法还可以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定量水样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4. 流式细胞仪法(Flow Cytometry Method):流式细胞仪是一种高效、灵敏的细胞计数和分类技术。
自来水检验报告

自来水检验报告1. 检验目的本次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自来水的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并提供相关数据与信息,以便确保用户的饮用水安全。
2. 检验方法本次检验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测试自来水的水质:•pH值检测:使用pH测试纸和pH计来测量自来水的酸碱性。
•浊度测试:使用浊度计来测量自来水中悬浮颗粒的含量。
•氯含量测试:使用氯试剂盒来检测自来水中的氯含量。
•大肠菌群测试:采集自来水样品,进行培养基培养和菌落计数。
3. 检验结果3.1 pH值检测通过使用pH测试纸和pH计,我们测量了自来水的pH值。
结果显示,自来水的pH值为7.2,表明其处于中性偏碱性范围内。
这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3.2 浊度测试通过使用浊度计,我们测量了自来水中的悬浮颗粒含量。
结果显示,自来水的浊度为1.8 NTU。
根据卫生标准要求,自来水的浊度应小于5 NTU。
因此,自来水的浊度在合理范围内,符合卫生标准。
3.3 氯含量测试使用氯试剂盒进行测试后发现,自来水中的氯含量为0.5 mg/L。
根据卫生标准要求,自来水中的氯含量应在0.1-0.5 mg/L的范围内。
因此,自来水的氯含量符合卫生标准,并没有超过安全限值。
3.4 大肠菌群测试通过采集自来水样品并进行培养基培养和菌落计数,我们评估了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测试结果显示,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检测值为0 CFU/mL。
根据卫生标准要求,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检测值应为0 CFU/mL。
因此,自来水在大肠菌群方面符合卫生标准。
4. 结论根据以上的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来水的pH值为7.2,处于中性偏碱性范围内,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自来水的浊度为1.8 NTU,在合理范围内,符合卫生标准。
•自来水的氯含量为0.5 mg/L,未超过安全限值,符合卫生标准。
•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检测值为0 CFU/mL,符合卫生标准。
因此,根据本次检验的结果,可以认为自来水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吸管、灭菌试管、镊子、烧杯、温箱等。
四、操作步骤
水样的采取 1)自来水 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min灭菌,再开 放水龙头使水流5min后,以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 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 应取距水面10~15cm的深层水样, 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 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 再从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充分冷却。
3、复发酵试验:
经涂片、染色、镜检,如果是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 菌,则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重新接种于普通浓度的乳 糖蛋白胨发酵管中,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同类 型菌落1~3个,37℃培养24h,试验结果若产酸产气,即 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后,再根据初 发酵试验的阳性管数查表XIII-4,即得总大肠菌群。
水中大肠菌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的原理、
操作步骤及方法;
2、掌握划线分离法; 3、了解水质评价的微生物学卫生标准,明白其应用的 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是以E.coli为代表的杆状、无芽胞、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 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测定总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管发 性,经37℃、24~48h培养,发酵乳糖产酸产CO2可区别于其他肠 道菌,易于测定的一类细菌。大肠菌群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肠杆 酵法、滤膜法和各种各样的快速、简便的微生物检测仪或 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这类菌是温血动物肠道中的 正常菌群,常随动物的粪便污染水源,一个成年人每天排出的粪便 试剂纸(盒或卡)等。多管发酵法为我国大多数环保、卫 中含有(5-100)×1010个这类细菌,并且它们与水中存在的肠道病 生和水厂等单位所采用,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 原菌呈正相关性,而病原菌在水中的浓度很低,测定手续繁琐,工 作人员还有被感染传播的危险。因此,总大肠菌群是一个合适的指 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 示菌,能指示出病原菌在水中的存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病原菌的 数量,并且比病原菌容易检出,所以检测水的细菌学卫生标准,通 常检测总大肠菌群。
2、平板分离: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含有伊红和美蓝染料,在此作为
指示剂,大肠菌群发酵乳糖造成酸性环境时,该两种染料
即结合成复合物,使大肠菌群产生带核心的、有金属光泽 的深紫色菌落。 初发酵管24h内产酸产气和48h产酸产气的均需在以 上平板划线分离,培养后,将符合大肠菌群菌落特征的菌 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只有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的菌落,才是大肠菌群菌落。
1、初发酵试验:(自来水检查为例)
在2个含有50mL 3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发酵烧瓶中, 各加入100mL水样。在10支含有5mL3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 发酵管中,各加入10mL水样。混匀后,37℃培养24h, 24h未产气的继续培养至48h;
2、平板分离:
将24h培养后产酸产气和48h培养后产酸产气的发酵管, 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再于37℃下培养18~ 24h,将符合下列特征菌落: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紫黑 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挑取 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3、复发酵试验:
将以上两次试验已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菌落,接种
复发酵,其原理与初发酵试验相同,经24h培养产酸又产
气的,最后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根据确定有大肠菌
群存在的初发酵管(瓶)数目,查阅专用统计表,得出总 大肠菌群指数。
三、实验器材
1、水样(自带);
2、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培养 基,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培养 基,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五、实验报告
1、填表
2、查表得出大肠菌群数。(注明水样来源) 3、根据你的实验结果,水样是否合乎饮用标准?
总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total coliforms) 总大肠菌群指数高,表示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
1、初发酵试验: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 乳糖产酸产气。为便于观察细菌的产酸情况,培养基内加有溴甲酚紫 作为pH指示剂,细菌产酸后,培养基即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溴甲 酚紫还可移抑制其他细菌,如对芽胞菌生长的抑制。水样接种于发酵 管内,37℃培养24h,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浑浊,颜色 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但是,有个别其他类型 的细菌在此条件下可能产气,而不属于大肠菌群;此外,产酸不产气 的发酵管,也不一定是非大肠菌群,因其在量少的情况下,也可能延 迟48h后才产气,这两种情况应视为可疑结果,因此,需要继续进行 下面的实验,才能确定是否是大肠菌群。48h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