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法

——(多管发酵法)一、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本实验为精简实验,所以省略了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后两部分,直接通过第一部分初发酵试验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初发酵试验

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二、实验器材

1.水样

中心湖的湖水

2.试剂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

3.仪器及其它用品

移液枪,16支试管(16支德汉氏小套管)

三、实验步骤

初发酵试验

取16支发酵管,其中10支用移液管加入10ml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5支加入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支加入9ml自然水。然后往16支试管各倒置一支汉氏小套管。完成后包装好,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左右。将取回来的中心湖水样稀释20倍。待试管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装有三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加入10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

酸蛋白胨培养液的另5支试管中加入1ml 10-1水样。将各试管充分混均,置于37℃恒温箱中

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

同时观察其他两组也是用中心湖水样的,其结果全都是显示为黄色。初步得出,取回来的水样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比检测表的上限还要高,已经失去检测的意义了。根据剩余两组行政楼旁水样的检测结果,只能得出我们所取水样的大肠菌群比行政楼旁的水样的超标还要来严重很多倍。实际上,中心湖的水质要比行政楼旁边的小湖的水质要好很多。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水样不是来自中心湖的。

五、思考题

为什么要选择大肠菌群作为水源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的指示菌

1.来历相关:大肠菌群与病原菌都是来自温血动物的肠道的,都是可以在其粪便中可以检

测出来的;

2.抗逆性一致:大肠菌群与病原菌对不利条件的承受力都是相同的,只要一方死亡,另一

方也必定会死亡。所以只要是大肠菌群不能存活的地方,病原菌一定不会存活。

3.大肠菌群的检测较病原菌简易可靠:病原菌的数量要较大肠菌群的数量少很多,如果是

直接检测病原菌,比较困难,而且误差会很大。

大肠菌群出现频率高:大肠菌群经常会出现,但是病原菌不常出现,所以只要检测到大肠菌群没有出现,基本可以代表病原菌也是不存在的。

4.

5.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多管发酵法)

水中大肠杆菌群书的监测(发酵法)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意义。 2.学习和掌握水中大肠杆菌的监测方法。 二、试验原理: 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群书每升中不超过3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常用多管发酵发和滤膜法。多管发酵发可运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时间长。滤膜法仅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洁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阻塞滤孔的水样。 三、试验材料: 1.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2.器材:灭菌三角瓶、无菌平皿、无菌吸管、无菌试管等。 四、试验内容 第一天: 1.水样的采集

自来水洗将自来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在开放水龙头取水流5mh,以灭菌山角瓶接水取样以备分析。 2.用发酵法检查大肠杆菌 (1)生活饮用水的检验 ①初步发酵试验:在2个各装有50mh的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中,以无菌操作各自加水样10mh。摇匀后,37℃培养24h 第二天: ②平板分离:经24h培养后。特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EMD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大肠杆菌群在EMD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具有或略带或不带有金属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挑取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第三天: ③复发酵试验:将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落的剩余部分接于单倍乳糖发酵管中,为防止遗漏,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平板上同一类型菌群1~3个,37℃培养24h,如果产酸又产气者,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第四天: ④报告: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复发酵管的阳性管,查附录1或2,报告每升水样品中大肠菌群数(MPN)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

培养基名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ECC) 英文名称:Chromogenic Coliform&E.coli Agar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ECC)用途:用于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和计数。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ECC)使用原理: 蛋白胨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混合显色底物分别与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所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水解底物,释放出显色基团,在淡黄色平板上大肠菌群产生橙红色的菌落,大肠杆菌产生蓝绿色的菌落。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ECC)配方(每升): 蛋白胨15.0g 酵母膏粉3.0g 氯化钠5.0g 十二烷基硫酸钠0.1g 琼脂12.0g 混合显色底物6.77g 最终pH7.0±0.2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ECC)使用方法: 1、称取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ECC)41.9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15℃高压灭菌10min。 2、以无菌手续取样品25.0g或25.0mL,加入含225.0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三角瓶内,充分振摇或用均质器均质1min成1:10稀释液,然后以1:10继续稀释,选择三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两个平皿,倾注加热溶解并冷至45℃左右的培养基。 3、观察结果。 质量控制: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ECC)倾注平皿后呈淡黄色,下列菌株接种后于36±1℃培养18~24h生长情况如下表。

菌名菌号生长状况培养特征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良好菌落蓝绿色 柠檬酸杆菌ATCC8090良好菌落橙红色 鼠伤寒沙门氏菌CMCC50115良好菌落无色 粪肠球菌ATCC29212受抑制----- 贮存:贮存于避光、阴凉干燥处,用后立即旋紧瓶盖。贮存期二年。规格:可配置1L的培养基干粉。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报告题目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作者姓名 班级生科1104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6月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引言 (2) 1 实验材料 (2) 2 实验步骤 (2) 2.1 (3) 2.2 (4) 2.3 (5) 2.4 (5) 2.5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结果与分析 (6) 3.1图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 (7) 参考文献 (11)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指导老师:)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104班湖北黄石 435002)摘要:测定青山湖水中的大肠菌群的含量。将待测水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3种梯度在三倍浓缩培养基 37℃培养24h后挑 选出产酸或产气的菌画线接种到伊红美蓝平板中37℃培养24h, 将培养基中表现为阳性的菌落做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的菌种 接种到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24h,挑选大肠杆菌阳性 菌。结果稀释10倍的水有3管大肠杆菌阳性菌,稀释100倍的 水有3管,稀释1000倍的有2管,即青山湖水中大肠杆菌的含 量为MPN=11000. 关键词:大肠杆菌、多管发酵法青山湖水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指导老师:)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104班湖北黄石 435002) 引言 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水也是大肠菌群的天然环境,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人饮用后引发疾病。水质细菌学检验是培水与污水水质分析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肠道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每升中不超过3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1 实验材料 药品:蛋白胨,牛肉膏,乳糖,蒸馏水,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2%伊红(曙红)水溶液,0.5%美蓝(亚甲蓝)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工业酒精、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番红复染液,香柏油,二甲苯。 仪器(生产厂家):显微镜,天平,培养箱,水浴锅,平皿,德氏管,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附件 水肠杆菌群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 NIEA E201.54B 一、方法概要 本方法系用以检测水中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生孢子之杆状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且能在35 ± 1 ℃、 48 ± 3小时发酵乳糖并产生酸及气体之大肠杆菌群(Coliform group);在不同体积或不同稀释度之水 样所产生之结果,以「100 mL水中最大可能数(MPN/100 mL)」表示 100 mL水中存在之大肠杆菌群数目。 二、适用围 本方法适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水源水质水样肠杆菌群之检验。 三、干扰 (一) 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之物质。 (二) 检测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的物质。 四、设备 (一) 量筒:100至1000 mL之量筒。 (二) 吸管:有0.1刻度之10 mL灭菌玻璃吸管或市售无菌塑料吸管,或无菌微量吸管(micropipet)。 (三) 试管:大小约150 × 15 mm之试管或有盖螺旋试管。 (四) 发酵管(fermentation tube):大小约22 × 9 mm之玻璃管。 (五) 稀释瓶:容量约100 mL可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六) 锥形瓶:200至2000 mL之可灭菌硼硅玻璃制品。 (七) 采样容器:容量120 mL以上无菌之硼硅玻璃瓶或无菌塑料有盖容器,或市售无菌袋。 (八) 冰箱:温度能保持在4 ± 2℃者。 (九) 天平:待测物重量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1 g;待测物重量不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01 g。 (十) 培养箱:温度能保持在35 ± 1℃者。 (十一) 高压灭菌釜:温度能维持在121℃(压力约15 lb/in2或 1.1 Kg/cm2)灭菌15分钟以上者。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法 ——(多管发酵法)一、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本实验为精简实验,所以省略了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后两部分,直接通过第一部分初发酵试验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初发酵试验 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二、实验器材 1.水样 中心湖的湖水 2.试剂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 3.仪器及其它用品 移液枪,16支试管(16支德汉氏小套管) 三、实验步骤 初发酵试验 取16支发酵管,其中10支用移液管加入10ml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5支加入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支加入9ml自然水。然后往16支试管各倒置一支汉氏小套管。完成后包装好,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左右。将取回来的中心湖水样稀释20倍。待试管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装有三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加入10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 酸蛋白胨培养液的另5支试管中加入1ml 10-1水样。将各试管充分混均,置于37℃恒温箱中

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4.1 在2个装有50ml三倍浓缩乳糖胆盐培养液的大试管或烧杯内各加入水样100mL。 4.2 在10支装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胆盐培养液的试管里各加入水样10mL。 4.3 轻摇试管,使液体充分混匀,置36±1℃培养箱中,培养24h。 4.4 观察每管是否产气,如不产气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若有气体产生则为推测性试验阳性,需做进一步的证实试验。 5 证实试验 5.1 平板分离 自推测性检验阳性管中取一接种环培养液,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箱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为黑紫色或红紫色,具有金属光泽。 5.2 复发酵试验 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或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于36±1℃培养箱中,培养24h。5.3 凡乳糖发酵管最终产酸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为大肠菌群阳性。记下证实实验的阳性管数,查最大可能数(MPN)检索表得出10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的MPN值。 总大肠菌群(MPN)检索表 二、大肠菌群膜法测定 1 定义 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为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将带菌滤膜贴在含乳糖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小时后,呈现深暗红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2 仪器 2.1 滤器 2.2 滤膜,孔径0.45μm。直径根据滤器规格,目前常用的有35mm和27mm两种。 2.3 抽滤设备 2.4 无齿镊子 2.5 其它仪器见《GB/T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中第3章。 3 培养基 3.1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3.1.1 成分:蛋白胨10g 酵母浸膏5g 牛肉膏5g 乳糖10g 琼脂10~20g 磷酸氢二钾3.5g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附件 水中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 NIEA E201.54B 一、方法概要 本方法系用以检测水中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内生孢子之杆状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且能在35 ± 1 ℃、48 ± 3小时发酵乳糖并产生酸及气体之大肠杆菌群(Coliform group);在不同体积或不同稀释 度之水样所产生之结果,以「100 mL水中最大可能数(MPN/100 mL)」表示 100 mL水中存在之大肠杆菌群数目。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水源水质水样中大肠杆菌群之检验。 三、干扰 (一) 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之物质。 (二) 检测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的物质。 四、设备 (一) 量筒:100至1000 mL之量筒。 (二) 吸管:有0.1刻度之10 mL灭菌玻璃吸管或市售无菌塑料吸管,或无菌微量吸管(micropipet)。 (三) 试管:大小约150 × 15 mm之试管或有盖螺旋试管。 (四) 发酵管(fermentation tube):大小约22 × 9 mm之玻璃管。 (五) 稀释瓶:容量约100 mL可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六) 锥形瓶:200至2000 mL之可灭菌硼硅玻璃制品。 (七) 采样容器:容量120 mL以上无菌之硼硅玻璃瓶或无菌塑料有盖容器,或市售无菌袋。 (八) 冰箱:温度能保持在4 ± 2℃者。 (九) 天平:待测物重量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1 g;待测物重量不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01 g。 (十) 培养箱:温度能保持在35 ± 1℃者。

(十一) 高压灭菌釜:温度能维持在121℃(压力约15 lb/in2或 1.1 Kg/cm2)灭菌15分钟以上者。 (十二) 高温干热烘箱:如用于玻璃器皿等用具之灭菌,温度须能保持在160℃达2小时或170℃达1小时以上者。 (十三) 接种环:为白金或镍铬合金制,适用于细菌接种或移植,亦可使用无菌塑料制品。 (十四) p H计:精确度达0.1 pH单位。 五、试剂 (一) 试剂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导电度在 25 ℃时小于2 μ mho / cm(μS / cm)。 (二) 培养基,应使用市售商品化培养基。 1、硫酸月桂酸胰化蛋白胨培养基(Lauryl sulfate tryptose broth,简称LST) 1倍浓度LST培养基含有下列成份: 胰化蛋白胨(Tryptose)20.0g 乳糖(Lactose) 5.0g 氯化钠(NaCl) 5.0g 磷酸氢二钾(K2HPO4) 2.75g 磷酸二氢钾(KH2PO4) 2.75g 硫酸月桂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0.1g 试剂水1L 配成2倍浓度(取71.2 g LST培养基粉末溶于1 L试剂水),完全溶解后,分取10 mL注入装有倒置发酵管之试管内,经121℃灭菌15分钟,冷却后备用,灭菌后培养基之pH值应在 6.8 ± 0.2。 灭菌后培养基若未当日使用,应保存在4 ± 2℃,保存期限为14天。可根据检验需求量,依配方配 制培养基。 2、煌绿乳糖胆汁培养基(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 broth,简称BGLB) 1公升的BGLB 培养基中含有下列成份:

colitag大肠菌群和埃氏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Colitag大肠菌群和埃氏大肠杆 菌快速检测方法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 Colitag方法特点 ?基本介绍 ?检测过程 |?第三方认可

基本介绍 ?总大肠茵群醉底物法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产生半乳辖并酶的细菌群落,请细茵群落能分解色廉底物释放色廉体使培养基呈现颜色査化,以此技术来检测水中总大肠茁影的方法称为总大肠茵群髓底场法 ?埃氏大肠杆茵酶底物法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产生半乳罄昔酶,分解色孫底物,释放出色原体,从而使培菲基颜色发生变化.同时,酸酶分解产生荧光物质,便苗落能够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特征桂荧光,以此技术检测埃氏大肠杆苗的方法称为埃氏大肠杆繭酶底物法. Coli tag方法特点 ?可以检测到受损大肠苗群和埃氏大肠杆菌。其它方法检测这些受损酋时常会遗漏. ?操作过趕简单.检测准确度高,假阳柱和假阴性是目前最低的. ?检测时间短于传统方法.

基本介绍 ?检测时何:24小时 *羹国国家环保蜀等权嵐机构测试站匙:佩阴柱lb假朋性小于 ?检测At生勒种矣:可同时栓测大厢荀祥和埃氏大麟轩罠感同时隆测龔丸騰杆36和疑氏丸肠打歲 ] <楼测结杲更迟方式;可绘测有#无,也可检剧瑕可能鈿苗数(MPN〕 ?检测所需配舍谊备:可调恒涅培拓箱(蛋少可必控制.禎口拓振氏度 ^44.5+0.2 )T专刑玖管(鈕果只检测山有喷T则不宵要此 确)* M6nm UV灯(用366 nm匸¥灯照射观蔡灵龙}? ?方法权威性:其吗国事环保局认可的标准快速检测方法:中圍国曩标准中規定的*<屣*T法;日本、韩国*法国和名西等国家的国素折准* 拥有Fi:j(l refiusviuidim^if 41 - 檢测下喂;MFI /10(hnl.液俸 检测过程1.取一包检测试剂,与100 mL被测液体混合;2.摇匀混合,充分溶解,若要定量则转移溶液至定量盘,在35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22-26小时。培养后的水样进行以下认定: A :如果水样呈黄色,说明有大肠菌群存在;B:如果用366 nm UV灯照射呈现明显蓝色荧光,说明埃氏大肠杆菌存在。3.如果检测粪大肠菌,则先在35度环境下培养4小时后,改成44.5度培养20小时,进行以上第3项观测。A:如果水样呈黄色,说明有粪大肠菌存在;B:如果用366 nm UV 灯照射呈现明显蓝色荧光,说明埃氏大肠杆菌存在 第三方认可(1)美国EPA认可:美国EPA目前已经认可10种用于检测大肠菌群和埃氏大肠杆菌的方法,其中Co litag是美国EPA认可的检测数据最好的 一种。Colitag通过美国国家环保局严格的检测程序,结果表明:colitag检测大肠 菌群和大肠杆菌的假阴性为0%,假阳性小于5%。这个结果首先是由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生物学家以正式信函的形式通知CPI公司。后来这一结果在2002年3月的 《联邦登记》(Federal Registe)上发表,具体请见67卷45期第10538页(Page 10538, Vol. 67 N O. 45)。同时,美国国家环保局对另一方法的检测报告显示,该法检

水质 总大肠菌群测定作业指导书

水质 总大肠菌群测定作业指导书 1 含义及执行标准 1.1 含义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1.2 方法原理 多管发酵技术是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 ,简称MPN )来表示试验结果的。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通过水样不同稀释浓度多组重复生物培养阳性结果估计水体中被测生物密度的一种方法,具体是通过查MPN 表获得结果的。 1.3 水环境质量标准 表1-1 总大肠菌群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GB/T 14848-93) 表1-2 总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表1-3 总大肠菌群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1.4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表1-4 总大肠菌群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52-83) 2 分析方法 2.1 方法名称、方法来源及适用范围

方法名称:多管发酵法 方法来源:《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第五篇第二 章五(一) 方法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各种水样(包括底泥)的总大肠菌群测定。 2.2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电热干燥箱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 冰箱 采样瓶、三角烧瓶、试管、平皿(直径9cm)、刻度吸管等器皿121℃(20min)高压 蒸汽灭菌后于电热干燥箱中烘干。 2.3 标准菌株制备 将标准菌株的母种或稳定工作种接种到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培养对照控制。必须包 括大肠埃希氏菌和山夫登堡沙门氏菌两种对照。接种完后需记录:母种的来源,母种和工作 种的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传代间隔时间、生长培养基及孵育条件,确认试验(存活度、纯 度、关键诊断指标等),母种到工作种的传代代数。 2.4 培养基 2.4.1 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市售乳糖蛋白胨培养基,按铭牌配制,用定量加液器分装每个试管10ml,加塞,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暗处备用。 2.4.2 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市售乳糖蛋白胨培养基,按铭牌比例,三倍配制(蒸馏水除外),用定量加液器分装每个试管5ml或每个大试管50mL,加塞,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暗处备用。 2.4.3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市售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按铭牌配制,分装于三角烧杯内,加塞,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2.4.4 伊红美蓝培养基:市售伊红美蓝培养基,按铭牌配制,分装于三角烧杯内,加塞,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2.3.5培养基存放于带紫外灯的灭菌物品专用贮藏柜中,当培养基颜色变化,或体积明 显变化时废弃不用。 2.5分析步骤 2.5.1 生活饮用水 ①初发酵实验:在二个装有已灭菌的50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大试管中(内有倒 管),以无菌操作各加入已充分混匀的水样100ml;在10支装有已灭菌的5ml三倍浓缩乳糖 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中(内有倒管),以无菌操作加入充分混匀的水样10ml,混匀后置于 37℃恒温箱培养24h。 ②平板分离:经初发酵试验培养24h后,发酵试管颜色变黄为产酸,小玻璃倒管内有气泡为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 供细菌学检验的水样,必须按一般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采集,并保证再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水样从采集到检验不应超过4h,在0~4℃下保存不应超过24h ,如不能在4h 内分析,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保存时间和条件。 1、自来水取样:应在水龙头打开放水5min,再用无菌容器接取水样,待分析。如水样内含有余氯,则采样瓶灭菌后按每500mL水样加3%Na2S2O3.5H2O溶液1mL。 2、江、河、湖、池自然水体取样:可用采样器,采样瓶应先灭菌。采样后,瓶内应留有空隙。如果与其他化验项目联合取样,细菌学分析水样应采在其他样品之前。 (二)初发酵试验 1.水样稀释:制备水样10-1、10-2的稀释液,方法为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水样10mL放于盛有90mL无菌水和若干玻璃珠的锥形瓶中,充分振荡使混合均匀,并使其中的细菌尽量呈单个存在,即为10-1稀释液;再从10-1制备10-2稀释液。以此类推,稀释到所需倍数。 2.接种和培养:以无菌操作于5支三倍浓缩培养基(接种前一定应先检查杜汉氏小管内有无气泡)中各加入水样10mL,5支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加入水样1mL,5支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加入10-1稀释液1mL,小心混匀放入37℃培养箱中培养24h 。此即5管法。 3.结果观察:37℃中培养24h后取出观察,观察有无气体(杜汉氏小管内有无气体)和酸产生(培养基有无变色)。在48h之间,培养管内倒置的杜汉氏小管内有任何量的气体积累,或培养基颜色从紫色变为黄色,便可初步断定为阳性反应。 若所测定的15支管中均为阳性反应,说明浓水样污染严重,可将样品进一步稀释后,再按上述方法接种、培养和观察。

大肠杆菌检测

大肠杆菌的检测: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1.2 冰箱:0~4℃。1.3 恒温水浴:44.5±0.5℃。1.4 天平。1.5 显微镜。1.6 均质器或乳钵。1.7 平皿:直径为90mm。1.8 试管。1.9 吸管。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1.13 酒精灯。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 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 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1]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一.原理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试验结果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 表示。 三.仪器 (1)高压蒸气灭菌器。 (2)恒温培养箱、冰箱。 (3)生物显微镜、载玻片。 (4)酒精灯、3mm接种环。 (5)培养皿(直径100mm)、试管(5×150mm),吸管(1、5、10mL)、烧杯(200、500、2000mL)、锥形瓶(500、1000mL)、采样瓶、移液枪。 四.培养基及染色剂的制备 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10g蛋白胨、3g牛肉膏、5g乳糖和5g 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溶液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试管中,于121℃高压灭菌器中灭菌15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制备方法配制。除蒸馏水外,各组份用量增加至三倍。

3.伊红美蓝培养基: ①贮备培养基的制备:于2000mL烧杯中,先将20g琼脂加到9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再加2.0g邻酸二氢钾及10g蛋白胨,混合使之溶解,用蒸馏水补充至1000mL,调节溶液pH值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10g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250mL或500mL锥形瓶内,于121℃高压灭菌15min,贮于冷暗处备用。 ②平皿培养基的制备:将上述制备的贮备培养基融化。根据锥形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分别吸取一定量已灭菌的2%伊红水溶液(0.4g伊红溶于20mL水中)和一定量已灭菌的0.5%美蓝水溶液(0.065g美蓝溶于13mL水中),加入已融化的贮备培养基内,并充分混匀(防止产生气泡),立即将此培养基适量倾入已灭菌的空平皿内,待冷却凝固后,置于冰箱内备用。 4.革兰氏染色剂: ①结晶紫染色液:将20mL结晶紫乙醇饱和溶液(称取4~8g结晶紫溶于100mL95%乙醇中)和80mL 1%草酸铵溶液混合、过滤。该溶液放置过久会产生沉淀,不能再用。 ②助染剂:将1g碘与2g碘化钾混合后,加入少许蒸馏水,充分振荡,待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补充至300mL。此溶液两周内有效。当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淡黄色时应弃去。为易于贮备,可将上述碘与碘化钾溶于30mL蒸馏水中,临用前再加水稀释。 ③脱色剂:95%乙醇。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上课讲义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报告题目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作者姓名 班级生科1104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6月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引言 (2) 1 实验材料 (2) 2 实验步骤 (2) 2.1 (3) 2.2 (4) 2.3 (4) 2.4 (5) 2.5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结果与分析 (5) 3.1图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 .. (6) 参考文献 (10)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指导老师:)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104班湖北黄石 435002) 摘要:测定青山湖水中的大肠菌群的含量。将待测水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3种梯度在三倍浓缩培养基 37℃培养24h后挑选出产酸或产气的 菌画线接种到伊红美蓝平板中37℃培养24h,将培养基中表现为阳性的菌 落做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的菌种接种到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 24h,挑选大肠杆菌阳性菌。结果稀释10倍的水有3管大肠杆菌阳性菌, 稀释100倍的水有3管,稀释1000倍的有2管,即青山湖水中大肠杆菌 的含量为MPN=11000. 关键词:大肠杆菌、多管发酵法青山湖水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及检验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

作中。 二、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由于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因此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义进行。 目前国内采用的进出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 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饮用水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饮用水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是指在37℃培养24h 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兼性厌氧的革蓝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总称。主要由肠杆菌科中四个属内的细菌组成,即埃希氏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杆菌属。 水的大肠菌群数是指100 mL水检样内含有的大肠菌群实际数值,以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肠道中主要有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和厌氧芽孢杆菌等多种细菌。这些细菌都可以随人畜排泄物进入水源,由于大肠菌群在肠道内数量多,所以,水源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是直接反映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已公认大肠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标。因而对饮用水必须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查。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常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多管发酵法可适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滤膜法仅适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单、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堵塞滤孔的水样。 (一)水样的采集 供细菌学检验的水样,必须按一般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采集,并保证再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水样从采集到检验不应超过4h,在0~4℃下保存不应超过24h ,如不能在4h 内分析,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保存时间和条件。 1、自来水取样:应在水龙头打开放水5min,再用无菌容器接取水样,待分析。如水样内含有余氯,则采样瓶灭菌后按每500mL水样加3%Na2S2O3.5H2O溶液1mL。 2、江、河、湖、池自然水体取样:可用采样器,采样瓶应先灭菌。采样后,瓶内应留有空隙。如果与其他化验项目联合取样,细菌学分析水样应采在其他样品之前。 (二)初发酵试验 1.水样稀释:制备水样10-1、10-2的稀释液,方法为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水样10mL放于盛有90mL无菌水和若干玻璃珠的锥形瓶中,充分振荡使混合均匀,并使其中的细菌尽量呈单个存在,即为10-1稀释液;再从10-1制备10-2稀释液。以此类推,稀释到所需倍数。 2.接种和培养:以无菌操作于5支三倍浓缩培养基(接种前一定应先检查杜汉氏小管内有无气泡)中各加入水样10mL,5支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加入水样1mL,

colitag大肠菌群和埃氏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检测过程 1. 取一包检测试剂,与 100 mL 被测液体混合; 2. 摇匀混合,充分溶解,若要定量则转移溶液至定量盘,在 35 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 22-26 小时。培养后的水样进行以下认定: A:如果水样呈黄色,说明有大肠菌群存在; B:如果用 366 nm UV灯照射呈现明显蓝色荧光,说明埃氏大肠杆菌存在。 3. 如果检测粪大肠菌,则先在 35 度环境下培养 4 小时后,改成 44.5 度培养 20小时,进行以上第 3项观测。 A:如果水样呈黄色,说明有粪大肠菌存在; B:如果用 366 nm UV 灯照射呈现明显蓝色荧光,说明埃氏大肠杆菌存在 第三方认可(1)美国 EPA认可:美国 EPA目前已经认可10种用于检测大肠菌群和埃氏大肠杆菌的方法,其中 Co litag 是美国 EPA 认可的检测数据最好的一种。 Colitag通过美国国家环保局严格的检测程序,结果表明:colitag检测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假阴性为0%,假阳性小于5%。这个结果首先是由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生物学家以正式信函的形式通知CPI 公司。后来这一结果在2002年3月的《联邦登记》(Federal Register)上发表,具体请见67卷45期第10538页(Page 10538, Vol. 67 N O. 45)。同时,美国国家环保局对另一方法的检测报告显示,该

法检测大肠杆菌出现9%的假阴性,检测大肠菌群出现13%的假阳性,此结果发表于 1989 年 7 月 17 日的《联邦登记》(第 29998页,第二段,B部分第三行)和1992年6月10日的《联邦登记》(第 27475 页,第一列的第一整段)。(2)美国 Wisconsin 州卫生实验室验证:美国 Wisconsin 州卫生实验室通过大量不同实际样品对美国EPA认可的10种该类方法进行了检验,发现只有两种方法分析采样结果完全正确。Colitag是其中一种。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一、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一般约0.5-0.8μm*1.0-3.0 μm,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不呈长链排列。约50%的菌株有周生鞭毛,但多数只有1-4根,一般不超过10根,故菌体动力弱。多数菌株有菌毛,有的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孢,对普通碱性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阴性。 二、培养特性: 大肠杆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铵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 ℃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15-46 ℃。 在普通营养琼脂上有3中菌落形态: 1)光滑型: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湿润、 光滑、呈灰色,在生理盐水中易分散; 2)粗糙型:菌落扁平、干涩、边缘不整齐,易 在生理盐水中自凝; 3)黏液型:常为含有荚膜的菌株 三、大肠菌群及大肠杆菌测定——MPN法检验流程(FDA BAM)检样50g+450ml稀释液,适当十倍稀释样品,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 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每管9mlLST肉汤并加有导管),每管接种1mL,如没有产气,则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

则分别接种BGLB肉汤管(35 ±℃,48 ± 2h)和EC肉汤(44.5±0.5 ℃(水浴培养)24 ± 2h ~48 ± 2h ),对于接种BGLB肉汤管的查MPN表报告结果,验证是否为大肠菌群;对于接种EC肉汤的产气管接种EMB平板(35℃、18~24h)从EMB平板上挑取5个可疑菌转接到PCA斜面,进行革兰氏染色、IMVC生化鉴定、接种LST复检产气查MPN表报告结果验证是否为大肠杆菌。

环境监测试题-水质分析-粪大肠菌群测定复习试题

粪大肠菌群测定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999)中,对环境质量卫生指标粪大肠菌群项目作出明确规 定:1类水质标准值为_____________ ;^类水质标准值为______________ ;川类水质标准值 为_________ ;"类水质标准值为_____________,^类水质标准值为 ____________ 。 答:w 200 个/L ; < 1000 个/L ; < 2000个/L ; < 5000 个/L ; < 10000个/L。 2.粪大肠菌群是 ______________ 一部分,用粪大肠菌群作为卫生学指标比用______________ 更有____________ 。目前,粪大肠菌群被认为是受粪便污染的最实用的_______________ O 答: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代表性;指示菌。 3.检测粪大肠菌群时作发酵试验用的培养基,是由 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配制而成的,调节pH 为_________ ,应在_____ 灭菌__________ O 答:蛋白胨;牛肉浸膏;乳糖;氯化钠;7.2-7.4 ; 115C;20min。 4.为了区别存在于 ___________ 中的大肠菌群和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的大肠菌群,可将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种条件下仍能 ________ 并使__________________ ,则称为粪大肠菌群。 答:自然环境;温血动物肠道内;温度提高到44°C ;生长;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5.进行复发酵试验时,用3m __________ 或灭菌棒将 _________ 转接到________ 培养液中。在______________ 培养___________ 。培养后观察发酵管________ 表明确信 ____________ O 答:接种环;培养物;EC; 44±0.5 C水浴下,24±2h;产气;试验阳性。 6.EC培养液的配比是:胰胨______ ,乳糖______ ,氯化钠______ ,磷酸二氢钾________,胆盐三号_______ ,磷酸氢二钾 _____ ,溶解于________ 蒸馏水中。在15min ,灭菌 后______应为_______ O 答:20g; 5g; 5g; 1.5g ; 1.5g ; 4g; 1000mL 121C 灭菌;pH; 6.9。 二、问答题 1.粪大肠菌群的涵义是什么? 答: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44.5C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2.控制粪大肠菌群指标值的意义是什么?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一、实验目的 结合水净化工程中的细菌检验,掌握水环境监测中和给水水质检验中大肠杆菌群数的测定方法,同时通过大肠杆菌群的测定,了解大肠杆菌群的生化特性。二、原理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肠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等三个步骤进行实验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试验结果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三、仪器 高压蒸气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冰箱;生物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镍铬丝接种棒;培养皿(直径100mm);试管(18×180mm);吸管(1、5、10mL);烧杯;锥形瓶;采样瓶等等。 四、培养基的制备: 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10g 蛋白胨、3g 牛肉膏、5g 乳糖和5g 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 蒸馏水中,调节溶液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试管中,于115℃高压灭菌器中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陈培养液: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制备方法配制。除蒸馏水外,各组分用量增加至三倍。 3.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1)贮备培养基的制备:于2000mL烧杯中,先将20—30g 琼脂加到9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 3.5g 磷酸氢二钾及10g 蛋白胨,混匀,使其溶解,再用蒸馏水补充到1000mL,调节溶液pH至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10g乳糖,混匀,定量分装于250 或500mL 锥形瓶内,置于高压灭菌器中,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2)平皿培养基的制备:将上法制备的贮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锥形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100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