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8部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第8部分涉及到水质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这部分通常包括了对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首先,对水样进行预处理,通常包括过滤、浓缩等步骤,以提高微生物的检测灵敏度。

接着,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法、蛋白质分析法等。

培养法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将水样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观察并计数产生的菌落来确定水样中微生物的数量。

PCR法则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特定微生物的DNA序列,从而确定水样中是否存在目标微生物。

蛋白质分析法则是通过检测水样中微生物特定蛋白质的含量来间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除了这些常见的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如基因测序技术、质谱分析技术等,也正在逐渐应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中。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总的来说,第8部分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涉及到了对水质中微生物的全面、准确的检测,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同时也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重要微生物。

尽管大肠杆菌在人体和动物肠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在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污染却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准确地鉴定大肠杆菌的方法对于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鉴定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通过其生理特性进行鉴定。

大肠杆菌是一种好氧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同时也可以进行厌氧呼吸。

大肠杆菌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快,此时生长周期为20分钟左右。

大肠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其他简单糖类作为碳源,同时也能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酸等有机物。

此外,大肠杆菌可以产生酸和气体,这是鉴定大肠杆菌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鉴定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鉴定大肠杆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EC培养基、EMB培养基等。

MacConkey培养基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普通细菌无法利用的普通糖类和有机酸,同时还含有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而大肠杆菌则可以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红色颜色。

EC培养基和EMB培养基也是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大肠杆菌。

三、鉴定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在培养出可疑的菌落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确认大肠杆菌的存在。

常用的生化反应包括半乳糖发酵试验、气体产生试验、尿素水解试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半乳糖发酵试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气泡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气体产生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的气体产生情况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尿素水解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碱性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红色颜色的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四、鉴定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鉴定大肠杆菌。

饮用水大肠杆菌测试

饮用水大肠杆菌测试

多管发酵法测大肠杆菌群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群数量的国标测试法(主要为多管发酵法)2、了解大肠杆菌群的数量在水中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关于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具体规定如下:1、细菌总数1ml水中不超过100个。

2、大肠杆菌数1L水中不超过3个。

3、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杆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杆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个。

多管发酵法是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 来表示试验结果的。

实际上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如果从理论上考虑,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检定,可以发现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

不过只要每一稀释度试管重复数目增加,这种差异便会减少,对于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大部分取决于那些既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

因此在实验设计上,水样检验所要求重复的数目,要根据所要求数据的准确度而定。

三、适用范围: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通常用此法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以及饮用水的卫生质量。

四、检验程序:→→→→→→五、操作方法:5.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10ml被测液放于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5.2 用1ml 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均液的PH值应在6.5~7.5之间,必要时分别用1mol/L 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氢氧化钠(NaoH)或(1mol/L)盐酸(HCL)调节。

水中大肠菌群的培养

水中大肠菌群的培养

实验三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多管发酵法)一、实验目的1. 了解饮用水和水源水大肠菌群的原理和意义。

2.学习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相关性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大肠杆菌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

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常因数量较少而难以检出,即使检出结果为阴性,也不能保证无病原微生物存在;同时检出手续也很复杂。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借用检查水体中有无“指示菌”存在及其数量多少来判定水质是否被污染。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2.检测安全大肠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大规模发酵经济,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做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

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标准

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标准

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标准水质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指标微生物,其存在往往代表着水体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水质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质大肠杆菌检测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样品采集。

1. 采样地点。

样品采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通常应选择水流平缓、水深适中的采样点,避免选择有明显污染源的地方进行采样。

2. 采样容器。

采样容器应为无菌容器,避免使用含有抗菌剂的容器,避免对样品造成影响。

3. 采样方法。

在采样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手部或其他物体,避免污染样品。

采样时应尽量避开表层水体,直接将容器浸入水中采集样品。

二、样品保存与运输。

1. 样品保存。

采集后的样品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若无法立即送检,应在4℃条件下保存,避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2. 样品运输。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晃动和温度变化,以免对样品造成影响。

三、检测方法。

1. 培养法。

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通过在含有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并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大肠杆菌的生长。

2. PCR法。

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特定的引物扩增样品中的DNA,再通过特定的检测手段,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四、检测标准。

根据《水质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838-2002)的规定,水体中大肠杆菌的限量标准为每100毫升不得超过500个。

若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超过此标准,则代表水质受到了污染。

五、检测结果的解读。

当检测结果显示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超过标准限量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水质改善措施,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应对水源进行全面排查,找出污染源并进行治理。

六、结论。

水质大肠杆菌的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采样和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质的监测工作。

同时,检测结果的解读和后续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实验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

实验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

实验2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了解大肠菌群数量在引用水中的重要性2.学习掌握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测定大肠菌群数二、原理若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然而肠道病原菌在水中容易死亡与变异,因此数量较少,要从中特别是自来水中分离出病原菌常较困难与费时,这样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此指示菌要求是大量出现在粪便中的非病原菌,并且和水源病原菌相比是较易检出的。

若指示菌在水中不存在或数量很少,则大多数情况也保证没有病原菌。

最广泛应用的指示菌是大肠菌群,它的定义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杆状细菌,并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ºC、24~48h培养能产酸产气,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来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所污染,并间接推测水源受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其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个。

检查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两种。

多管发酵法使用历史较久,又称水的标准分析方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与水厂所采用;滤膜法是一种快速的替代方法,而且结果重复性好,又能测定大体积的水样,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大城市的水厂采用此法。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锥形瓶(500 ml)、试管(18 mm×180 mm)、大试管(容积150 ml)、移液管1 ml 及10ml、培养皿(直径90 mm)、接种环、试管架1个。

2.革兰氏染色液一套:草酸铵结晶紫、革氏碘液、95%乙醇、蕃红染液3.显微镜4.自来水(或受粪便污染的河、湖水)400ml5.蛋白胨、乳糖、磷酸氢二钾、琼脂、无水亚硫酸钠、牛肉膏、氯化钠、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2%伊红水溶液、0.5%美蓝水溶液。

6.10%NaOH、10%HCl、精密pH试纸6.4~8.4。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标准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标准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标准1.检测方法大肠杆菌的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GB5750.10∙2006)。

检测大肠杆菌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显微镜、培养基、加热设备、无菌采样器等。

检测步骤包括采样、培养、显微镜观察和计数等。

2.卫生指标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是反映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应不超过100CF∪∕m1o如超过此标准,表明水质存在污染,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3.水质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饮用水水质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质清澈,无异臭、异味;(2)水中不含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病毒等;(3)水中营养物质含量符合要求;(4)水质稳定,不易受外界污染。

4.水处理过程为了保证饮用水的水质,需要进行水处理。

水处理过程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

沉淀过程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过滤过程去除更小的颗粒物和微生物;消毒过程杀死病原体,保证出水水质符合标准。

5.监测计划为了保证饮用水的水质,需要制定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包括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方法、检测方法等内容。

采样点应覆盖整个供水区域,采样频率应根据季节和污染情况进行调整。

检测结果应及时向公众公开,同时存档备查。

6.违规处罚对于违反饮用水大肠杆菌标准的单位或个人,应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罚。

违规处罚的方式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改、吊销证照等。

同时,应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处罚的有效执行。

7.信息公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定期公开饮用水水质信息,包括大肠杆菌数量等指标,以便公众了解水质状况。

信息公开应通过官方网站、媒体等多渠道进行传播,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信息公开不仅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监督和共同参与,提高饮用水水质。

8.科学研究为了更好地保障饮用水水质,需要对大肠杆菌标准和监测技术进行持续的深入研究。

科学研究可以包括新型检测方法的研究、水质标准的研究、水处理工艺的研究等。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不断提高对大肠杆菌的认识,优化监测技术和方法,为保障饮用水水质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支持。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了解其在水质检验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杆菌,是一类嗜热性、厌氧性以及革兰阴性杆菌。

该菌种常常是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指示菌之一。

(1)标准培养基法经过富营养培养基的生长,大肠杆菌会形成显性和隐性的群体。

这种检测方法适用于水质样本、地球样品以及饮用水。

(2)膜过滤法样品通过过滤器滤过后,将过滤后的膜放入培养基上培养。

这种方法既适合于生物质量较小的样品,也适用于分析浓度高的样品。

(3)MPN法通过使用3组不同浓度的小管,并观察哪个浓度的小管有生长曲线的所有格子都被满足,来计算菌落形成单位的浓度。

可以适用于样品浓度较低的环境。

三、实验操作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标准菌株、优化阳性对照菌株、培养基、蒸馏水、实验器材、滤纸、吸管、离心机、洗涤液和细胞硬度试剂。

2. 实验步骤(1)制备纯菌液:将大肠杆菌基配合缓冲液跳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上,并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将菌落划入脱色水中,通过洗涤和离心的方式,获得纯化的细胞菌悬液。

(2)制备样品:将需要检测的水样分别过滤,过滤膜使用巨孔滤纸。

滤膜被慢慢放在脱色水上U型板中间的孔里,然后浸泡(3)培养过程: 将U型板接入温度为37℃的有氧培养箱内,在24 - 48小时内观察细菌进行生长,并做出相应的计数和检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和培养后,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如果在实验中产生的试样中出现了大肠杆菌生长,且其生长优于阳性对照;或者在某些水样中不能检测出大肠杆菌,说明该水质品质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不同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在水质检验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学准确的操作,人们可以更好地保证饮用水的健全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
供细菌学检验的水样,必须按一般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采集,并保证再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水样从采集到检验不应超过4h,在0~4℃下保存不应超过24h ,如不能在4h 内分析,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保存时间和条件。

1、自来水取样:应在水龙头打开放水5min,再用无菌容器接取水样,待分析。

如水样内含有余氯,则采样瓶灭菌后按每500mL水样加3%Na2S2O3.5H2O溶液1mL。

2、江、河、湖、池自然水体取样:可用采样器,采样瓶应先灭菌。

采样后,瓶内应留有空隙。

如果与其他化验项目联合取样,细菌学分析水样应采在其他样品之前。

(二)初发酵试验
1.水样稀释:制备水样10-1、10-2的稀释液,方法为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水样10mL放于盛有90mL无菌水和若干玻璃珠的锥形瓶中,充分振荡使混合均匀,并使其中的细菌尽量呈单个存在,即为10-1稀释液;再从10-1制备10-2稀释液。

以此类推,稀释到所需倍数。

2.接种和培养:以无菌操作于5支三倍浓缩培养基(接种前一定应先检查杜汉氏小管内有无气泡)中各加入水样10mL,5支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加入水样1mL,5支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加入10-1稀释液1mL,小心混匀放入37℃培养箱中培养24h 。

此即5管法。

3.结果观察:37℃中培养24h后取出观察,观察有无气体(杜汉氏小管内有无气体)和酸产生(培养基有无变色)。

在48h之间,培养管内倒置的杜汉氏小管内有任何量的气体积累,或培养基颜色从紫色变为黄色,便可初步断定为阳性反应。

若所测定的15支管中均为阳性反应,说明浓水样污染严重,可将样品进一步稀释后,再按上述方法接种、培养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