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光度法

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光度法

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光度法
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细菌的光学密度来间接反映其浓度,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光度法测定方法。

一、实验仪器与试剂
1.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
2. 试剂:含有氯化铁的培养基、无菌水
二、样品处理
1. 取水样:从待测水体中取得一定体积的水样,使用无菌容器收集。

2. 过滤处理:将水样通过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杂质。

3. 稀释处理:取适量过滤后的水样,用含有氯化铁的培养基进行适当稀释,以提高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适应性。

三、菌落计数
1. 培养条件:将处理后的水样接种在含有氯化铁的培养基上,进行37℃培养24小时。

2. 计数方法:取适量培养好的菌落涂布在琼脂平板上,进行菌落计数。

四、光度法测定
1. 光学密度测定:取适量经过稀释处理的水样,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进行吸光度测定。

2. 细菌浓度计算: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水样中细菌的浓度。

五、结果分析
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可以对水样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进行浓度分析,为水质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光度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浓度,可以及时了解水质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光度法测定方法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总大肠菌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总大肠菌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页码:第 1页,共11页 文件编号:JLQX-03-022 版次:2022版,第0次修订 文件名称: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发布日期:2022 年1 月1 日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1、方法依据水质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2、合用范围总大肠菌群是指那些能在37℃48h之内发酵乳糖产酸气的、需氧及碱性厌氧的革兰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主要包括有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菌属的细菌。

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中,多管发酵法可合用于各种水样(包括底泥),但操作较繁,需要时间较长;滤膜法主要是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操作简单快速。

如果是使用滤膜法,则总大肠菌群可重新定义为:所有能在含乳糖的远腾氏培养基上,于37℃24h之内生长出带有金属光泽暗色菌落的、需氧的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大肠菌群细菌,在水体中存活的时间和对氯的反抗力等于常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相似,因此将总大肠菌群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是合适的。

但在某些水质条件下,大肠菌群细菌在水中能自行繁殖,这是不利之处。

作业指导书 页码:第2页,共11页 文件编号:JLQX-03-022 版次:2022版,第0次修订 文件名称: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发布日期:2022 年1 月1 日3、测定原理3.1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是根据大肠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以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多管发酵法是以最可能数简称MPN来表示实验结果的。

实际上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如果从理论上考虑,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检定,可以发现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

无非只决于那些既显示阳性有显示阴性的稀释度试管重复数目增加,这种差异便会减少,对于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大部份取决于那些即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

多管发酵法与纸片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与纸片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与纸片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李恒,等多管发酵法与纸片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Determination of Total Coliform Group and Fecal Coliform Group in Water by Multi-tube Fermentation and Paper Disk Method李恒张志君王光惠陈泓+(湖南省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衡阳421000)[摘要]通过多管发酵法和纸片快速法对实际水样的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进行实验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差不大,但纸片快速法比多管发酵法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更适用于环境监测日常分析%[关键词]多管发酵法;纸片快速法;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中图分类号]X833[文献标识码]%引言粪大肠菌群是能在44.5!温度下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耐热的大肠菌群,属于总大肠菌群的一部分,主要来自粪便。

水中粪大肠菌群和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是研究水体污染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目前,国内已颁布的标准主要是多管发酵法和纸片快速法[1+4]。

多管发酵法操作繁琐且时间过长(48~72h$,难以满足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5]%纸片快速法不仅培养时间短(18~ 24h),且无需提前准备培养基,可以避免培养基杂菌入侵和时间过长等不足。

为更精确、快速、可靠地进行监测,本文用多管发酵法和纸片快速法同步进行对比实验,并对两种分析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材料与仪器1.1材料水质粪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粪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1.2试剂EC培养基:胰豚20g,乳糖5g,胆盐三号1.5g,磷酸氢二钾4g,磷酸二氢钾1.5g,氯化钠5g%将上述成分加热溶于1000ml水中,灭菌后的pH应在6.9左右。

该培养基在低温无菌条件下可以保存一个月%无菌水:将纯水在115!高压蒸汽灭菌20min,备用。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法——(多管发酵法)一、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本实验为精简实验,所以省略了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后两部分,直接通过第一部分初发酵试验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二、实验器材1.水样中心湖的湖水2.试剂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3.仪器及其它用品移液枪,16支试管(16支德汉氏小套管)三、实验步骤初发酵试验取16支发酵管,其中10支用移液管加入10ml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5支加入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支加入9ml自然水。

然后往16支试管各倒置一支汉氏小套管。

完成后包装好,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左右。

将取回来的中心湖水样稀释20倍。

待试管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装有三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加入10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另5支试管中加入1ml 10-1水样。

将各试管充分混均,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同时观察其他两组也是用中心湖水样的,其结果全都是显示为黄色。

初步得出,取回来的水样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比检测表的上限还要高,已经失去检测的意义了。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法——(多管发酵法)一、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本实验为精简实验,所以省略了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后两部分,直接通过第一部分初发酵试验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二、实验器材1.水样中心湖的湖水2.试剂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3.仪器及其它用品移液枪,16支试管(16支德汉氏小套管)三、实验步骤初发酵试验取16支发酵管,其中10支用移液管加入10ml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5支加入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支加入9ml自然水。

然后往16支试管各倒置一支汉氏小套管。

完成后包装好,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 左右。

将取回来的中心湖水样稀释20倍。

待试管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装有三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加入10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另5支试管中加入1ml 10-1水样。

将各试管充分混均,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同时观察其他两组也是用中心湖水样的,其结果全都是显示为黄色。

初步得出,取回来的水样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比检测表的上限还要高,已经失去检测的意义了。

实验十二-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检测

实验十二-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检测

30
2
1
150
2
2
200
2
3
240
3
0
160
3
1
20032Fra bibliotek240
95%可信限
上限
90
130
200 210
230 360
360
2
0
0
90
10
360
2
0
1
140
30
370
2
0
2
200
2
0
3
260
2
1
0
150
30
440
2
1
1
200
70
890
2
1
2
270
2
1
3
340
2
2
0
210
40
470
2
2
1
280
100
4400
3
2
2
2100
350
4700
3
2
3
2900
3
3
0
2400
360
13000
3
3
1
4600
710
24000
3
3
2
11000
1500
48000
3
3
3
≥24000
大肠菌群测定
产酸判断:紫色培养液变成黄色
产气判断:发酵导管内有小气泡,如轻轻打动试 管有气泡沿管壁上浮,应考虑可能有气体产生, 需进一步试验。
稀释度选择及细菌总数报告方法
平均 菌落

水中总大肠菌群测定

水中总大肠菌群测定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一、实验目的联合水净化工程中的细菌查验,掌握水环境监测中和给水水质查验中大肠杆菌群数的测定方法,同时经过大肠杆菌群的测定,认识大肠杆菌群的生化特征。

二、原理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查验。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依据大肠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相关特性,经过初发酵试验、平板分别和复发酵试验等三个步骤进行实验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试验结果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 表示。

三、仪器高压蒸气灭菌器;恒温培育箱;冰箱;生物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镍铬丝接种棒;培育皿(直径 100mm);试管(18× 180mm);吸管(1、5、10mL);烧杯;锥形瓶;采样瓶等等。

四、培育基的制备:1.乳糖蛋白胨培育液:将 10g 蛋白胨、 3g 牛肉膏、 5g 乳糖和 5g 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 蒸馏水中,调理溶液 pH 为—,再加入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mL,充足混匀,分装于试管中,于 115℃高压灭菌器中灭菌 20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陈培育液: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育液的制备方法配制。

除蒸馏水外,各组分用量增添至三倍。

3.品红亚硫酸钠培育基( 1)储备培育基的制备:于2000mL 烧杯中,先将20—30g 琼脂加到9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而后加入 3.5g 磷酸氢二钾及10g 蛋白胨,混匀,使其溶解,再用蒸馏水增补到1000mL,调理溶液pH 至—。

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10g 乳糖,混匀,定量分装于250 或 500mL 锥形瓶内,置于高压灭菌器中,在115℃灭菌20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2)平皿培育基的制备:将上法制备的储备培育基加热消融。

依据锥形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率汲取必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 1000mL培育基约加 20mL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试管中;再按比率称取无水亚硫酸钠( 1000mL 培育基约加 5g 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灭菌空试管内,加灭菌水少量使其溶解,再置于开水浴中煮沸 10min(灭菌)。

地下水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地下水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地下水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地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反映出
水质的卫生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定方法:
1. 膜过滤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通过将地下水样品通
过0.45微米的膜过滤器,然后将膜放置在含有大肠菌群特异培养基
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培养后,通过计数形成的菌落来确定水样
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2. 荧光素基因定量PCR法,这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提
取地下水中的DNA,使用荧光素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
使用荧光素探针进行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
菌群的数量。

3. 色素培养基法,使用含有某种特定底物的琼脂平板进行培养,通过大肠菌群对底物的特异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测定其数量。

4. 流式细胞术,这是一种高通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将水样中的
微生物染色标记,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菌
群的数量。

总的来说,测定地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水质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 高级培养基方法:将取样的水样加入适当的营养培养基中,培养出细菌,并计数大肠菌群的数量。

常用的培养基有大肠杆菌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等。

2. 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PCR技术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DNA,使用荧光探针结构标记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通过测定荧光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3. 流式细胞仪方法:将水样进行染色,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计数大肠菌群的数量。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DAPI染色法、荧光活菌染色法等。

4. 基于微生物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利用微生物细胞对特定细菌的识别和响应能力,设计合成生物传感器来监测水中大肠菌群的存在和数量。

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