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食疗
小儿疳积怎样按摩才有效

改小火炖约 40 分钟,待熟后加盐调味即可。(对蚕蛹过敏者,勿食) 功用解析 健脾胃,补气血。蚕蛹味成辛、性平,可强身健身、补气养血。 小米怀山粥 原料:鲜怀山药 45 克、小米 50 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怀山药洗净捣碎或切丁,山药丁与小米同煮成粥,熟后加适量白糖调匀即可。 功用解析 健脾止泄,消食导滞。怀山药健脾胃、补肺益精;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脾、胃、肾经,
小儿疳积怎样按摩才有效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的一种慢性疾患。多见于 3 岁左右的小儿,以形体干枯赢瘦、腹部胀 大、青筋暴露、头发稀疏为其主要病征。其病因主要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 或因其他疾病导致体质消耗过度而引起。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
对症食疗法
饮食宜忌
宜吃补脾益气、健胃消食的食品。小儿疳积多与小儿脾胃功能差导致身体瘦弱、消化不良 有关,如果能让宝宝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补脾益气、健胃消食的食品,可达到标本兼治 的效果。薏米、山药、莲子、红枣等常见食品都是补脾的良材,而山楂则是健胃消食的第一 佳品。
补脾胃,治疗消化不良、泄泻、肢体乏力等症。 内金蒸黄鳝 原料:黄鳝 1 条,鸡内金 6 克,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黄鳝取出内脏,去骨刺,洗净备用 ;鸡内金打碎,塞于鳝鱼腹中 ;取蒸锅注入适量
水,将鳝鱼盘置于瓷碗内,人蒸锅,加盖蒸 1 小时;待熟后取出,放酱油、盐、味精调味即 可。
功用解析
黄鳝味甘,性温,入肝、脾、肾经,补虚损。
乳鸽疗疳方
原料:乳鸽 1 只,党参 15 克,黄芪、白术各 10 克,盐少许。
小儿疳积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疳积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疳积概述小儿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属于中医病证的范畴。
本病是疳证(分疳气、疳积、干疳三阶段)发展至第二阶段,是由于喂养不当、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
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胃,脾脏常见症状:腹胀、睡眠不安、消瘦、面黄主要病因:喂养不当、疾病因素、先天因素检查项目: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超声检查、X 线、CT、内镜检查、胃功能检查重要提醒:家长应合理喂养孩子,科学营养搭配,避免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小儿疳积的发病特点三、小儿疳积的病因病因总述:小儿疳积主要由于喂养不当、疾病因素、先天因素等原因所造成。
基本病因:1、喂养不当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会一次性大量喂哺或频繁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
但是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2、疾病因素多因小儿长期患病,如虫病(多指蛔虫病)、经常呕吐、慢性腹泻等,加之病后失调,津液受伤,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吸收和代谢的功能减弱,气血得不到充分补充,长此以往则导致疳积的产生。
皂荚散治疳积

皂荚散治疳积作者:来源:《家庭医药》2019年第02期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色深褐、无虫蛀之皂荚,刷净泥土,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5~10分钟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
煅后放干净土地上,去除其火毒,防止炭化,研为细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
服法:3岁以下每天0.5克,3~6岁每天1克,6岁以上每天2克,用糖(红糖、白糖均可)拌匀吞服。
河北衡水张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評:小儿疳积,多由乳食不调,运化失常,脾胃受损,以致气液耗伤,肌肤失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患,相当于营养不良症,民间俗称奶痨。
皂荚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其善消乳积谷食所致之疳积,既能升发胃气,又能通肺及大肠气,辅以食糖,甘能补中,实为消补兼施之良方。
经多年临床验证,上方治疳积效果满意,无损胃气之虞,亦未见中毒及不良反应,但必须炮制得当,否则无效。
取生大黄5~15克(根据年龄大小选用适当剂量),用沸水100~200毫升浸泡20分钟,顿服,每天1~2次。
如本方无效,可急行导尿。
河北衡水张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尿潴留中医称之谓“癃闭”,多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麻疹期患儿外感疫毒,邪热壅于肺卫,肺气不得肃降,津液输布失常,甚或热盛下移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癃闭。
且因肺热灼津,每易导致阳明腑气不通而出现大便干结,直肠内干结之粪块直接压迫位于直肠前方之尿道口,也是导致尿潴留的一个原因。
有医者据上述机制选用泻热通肠、凉血解毒之大黄泡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供儿科临床验证应用。
不过,使用上方以热毒炽盛、腑气不通,兼见大便干结或便秘者为最合适。
桂枝研成细末备用。
用时取适量药末,用食醋调成饼状,临睡前先用温水熨脐10分钟,然后将药饼贴于脐部,用纱布盖上固定,次日早晨取下,每晚1次。
湖北荆州乔丽丽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遗尿一症多心肾阳虚,其基本病机为膀胱失于约束,膀胱的约束同气化功能有关,而气化功能又同心阳的温照、肺气的宣降及肾阳的温养等因素关系密切。
小孩健脾养生食疗食谱大全

小孩健脾养生食疗食谱大全1. 黑米粥:- 材料:黑米100克,红枣10颗,莲子30克,白糖适量。
- 做法:将黑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水煮开,然后倒入莲子和红枣,调小火煮至米熟粥稠,最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2. 蔬菜面条:- 材料:面条200克,胡萝卜1根,豌豆50克,青菜适量,盐适量,生抽适量。
- 做法:将面条煮熟备用。
将胡萝卜切成丝,青菜切段。
在锅中加入适量油,将胡萝卜和豌豆翻炒至熟,最后加入青菜翻炒均匀。
将煮熟的面条加入锅中,加入适量盐和生抽煮炒均匀即可。
3. 鲜果沙拉:- 材料:苹果1个,橙子1个,葡萄10颗,蜂蜜适量。
- 做法:将苹果、橙子削皮切块,葡萄洗净备用。
将所有材料放入碗中,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即可食用。
4. 青豆炒鸭肉:- 材料:鸭胸肉100克,青豆50克,蒜末适量,盐适量,生抽适量。
- 做法:将鸭胸肉切成丁,青豆洗净备用。
在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后加入蒜末煸炒出香味,然后加入鸭肉炒至变色。
最后加入青豆、盐和生抽继续翻炒均匀即可。
5. 鮮奶紫米糕:- 材料:紫米100克,鲜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 做法:将紫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水煮至变软备用。
将鲜奶加热至温热,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均匀。
将煮熟的紫米放入容器中,倒入鲜奶糖水,搅拌均匀后冷藏数小时即可食用。
6. 蘑菇炖豆腐:- 材料:豆腐1块,鲜蘑菇200克,生姜片适量,盐适量,鸡精适量。
- 做法:将豆腐切块,蘑菇洗净备用。
在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姜片煮开。
然后加入豆腐和蘑菇,加盖慢慢炖煮至菇熟豆腐入味。
最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7. 菠菜猪肝粥:- 材料:猪肝100克,菠菜适量,大米适量,盐适量。
- 做法:将猪肝切片,用开水焯水备用。
将大米淘洗干净,加足够的水煮开。
当米将熟时,加入猪肝和切碎的菠菜拌匀,继续煮至粥熟。
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8. 红枣姜汤:- 材料:红枣10颗,生姜片适量,冰糖适量。
- 做法:将红枣和生姜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
小儿疳积食疗

小儿疳积食疗 (转)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主治: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处方: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又叫谷子、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白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处方: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制作: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
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
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服法:早、晚代粥食。
经常食用。
小儿忌“积食”小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只要是爱吃的食物,如糖豆、牛肉干,就不停地吃;每逢节日,亲友聚会,在丰盛的餐桌上,孩子吃了过量油腻、生冷、过甜的饮食,胃胀得鼓鼓的,小肚子溜溜圆,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中医称“积食”。
小儿积食后,腹胀、不思饮食、恶心,有时吐不出来,精神不振、睡眠不安。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很难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极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胃肠道疾病。
小儿积食的治疗,要先从调节饮食着手,适当控制进餐量,饮食应软、稀,易于消化(米汤、面汤之类),经6~12小时后,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中药小儿化食丸对乳食内积所致肚子疼、食欲不好、烦躁多啼、大便干臭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不能久服,病除即止;鸡内金也是一种良药。
同时还要让孩子户外多活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家长要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避免“积食”发生。
小儿疳积食疗 (转)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主治: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处方: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又叫谷子、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白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小儿疳积推拿按摩随证配穴

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克,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在高温多雨的天气里,宝宝容易暑湿相夹,则可多选用炒扁豆煲汤。
2、每周一次用谷芽、麦芽各10克,山楂5克煲水给宝宝喝。
3、气血两虚
表现:精神萎靡,睡眠露睛(睡眠时两眼不能闭合),食欲不振,或便秘或便不消化食物,面色鱿白没有光泽,形体干瘦如柴,四肢不温,哭声无力,舌质淡少苔,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推拿配穴:补肾2分钟,补脾3分钟,推上三关1分钟,揉三阴交2分钟。
附:捏脊法
注意:宝宝在喝山楂水的那一两天,尽量少吃肉类。
特别提醒:夏日少喝冷饮
大多数孩子夏日都喜欢冷饮、冷食,然而,冷饮、冷食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喜欢冷食冷饮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长了,日见消瘦,可造成发育迟缓。
Tips: 宝宝生积几个特征
1、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
针刺四缝穴:用毫针快刺不留针,刺破后用手挤出黄水或淡血水,一日一次。
第②招 推拿按摩
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2、积滞伤脾
表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面色萎黄,乳食不进或食后即饿,毛发干枯结穗,形体消瘦,头大颈细,腹部膨胀(蛤蟆腹),脂肪消失,青筋暴露,苔腻舌质淡,脉濡细。
治法:益气健脾,兼以消积。
小孩开胃健脾的中药偏方

小孩开胃健脾的中药偏方小孩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常常胃口不佳不爱吃饭,那么帮助小孩健脾开胃有哪些中药偏方呢?中药偏方有哪些?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开胃健脾的中药方!小孩开胃健脾的中药偏方1、小米香菇粥可以帮助小孩开胃健脾材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鸡内金5克。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香菇,择洗干净,切成小块或碎末;鸡内金,洗净。
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下入小米、鸡内金,用文火煮成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至熟烂,分次饮用。
2、五谷粥可以帮助小孩开胃健脾材料:糙米、黑豆、红豆、黄豆、绿豆、青豆各30克,白糖。
做法:将糙米、黑豆、红豆、黄豆、绿豆、玉米等洗净,用冷水浸泡2-3个小时;锅中加水,放入以上原料,先用旺火烧沸,然后用小火煮45分钟;待粥软烂后,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3、南瓜小米粥可以帮助小孩开胃健脾材料:南瓜250克,小米120克,红枣8枚。
做法:南瓜切成小块。
小米洗净备用。
红枣洗净沥干水分。
冰糖也可以不放。
因为南瓜有甜味。
锅里加5碗水,盖盖儿大火烧开。
下入除冰糖外的所有材料。
再次开锅后转小火。
小心撇去浮沫,煮至粥粘稠。
煮了20分钟后倒入冰糖。
煮至糖融化即可关火。
开胃健脾的中药方1、取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赤芍、黄精、生阿胶、扁豆以及山药各10g,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两次,每次100毫升即可。
2、取当归、黄芪、山楂、神曲、麦芽、陈皮、鸡血藤、鸡内金、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人参、白术、山药各10g,红花5g,大枣20颗,蜂蜜50g,将以上药材共同放入药罐中煎制成药水,去渣后使其浓缩至约200ml左右,然后调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服用。
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10-20ml即可。
开胃健脾的水果有哪些1、苹果:味甘酸,性平。
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
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2、香蕉:味甘,性寒。
有清热润肠之功。
用于实证便秘。
3、荔枝:味甘微酸,性温。
有补脾益肝,养血安神之效。
用于脾虚久泻,胃疼腹痛,呃逆等。
幼儿调理脾胃食疗方法

幼儿调理脾胃食疗方法幼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问题。
在幼儿时期,采取适当的脾胃食疗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功能的改善。
下面介绍一些适用于幼儿的脾胃食疗方法。
1. 平补脾胃法: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幼儿。
可以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葱、香菜、肉类、鱼类等,能温暖脾胃,促进食欲。
同时,限制生冷食物的摄入,避免影响脾胃消化功能。
2. 益气健脾法:适用于脾胃虚弱、容易疲劳的幼儿。
可以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健脾功能的食物,如黄豆、豆芽、山药、红枣等,有助于补充能量,提高脾胃功能。
3. 和胃降逆法:适用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幼儿。
可以食用一些和胃降逆的食物,如山楂、黄连、香蕉、苹果等,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
此外,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防止进一步刺激胃部。
4. 补肾健脾法:适用于脾胃功能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的幼儿。
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黑豆、大枣、桂圆、银耳等,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5. 细嚼慢咽法:幼儿咀嚼和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咀嚼不细、吞咽困难等问题。
要引导幼儿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避免吃下大块食物或咀嚼不细的食物。
可以给幼儿提供软糯易嚼的食物,如米粥、软煮的蔬菜等。
6. 少食多餐法:幼儿的胃容量相对较小,不能一次进食过多食物。
可以将每天的食物分成多次进食,控制每次进食的量,避免过饱过餐。
这样可以减轻对幼儿脾胃的负担,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7. 善养肠胃法:幼儿的肠道菌群相对较为脆弱,易受到食物和环境的影响。
要注意给幼儿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多给幼儿补充益生菌,保护肠道功能。
总之,幼儿的脾胃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
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采取适当的脾胃食疗方法,帮助幼儿调理脾胃功能,促进健康成长。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均衡,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疳积食疗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主治: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处方: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又叫谷子、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白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处方: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制作: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
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
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服法:早、晚代粥食。
经常食用。
、治小儿疳积、消瘦:鲜鲈鱼肉50克,牡蛎20克,陈皮10克,同煮汤食用。
2、蒸鹌鹑:鹌鹑一只去毛及内脏,加少量油盐调味,蒸熟食用。
有健脾胃,补益五脏作用。
适用于小儿疳积。
3、治小儿疳积:鳝鱼1条,去内脏,加鸡内金6克,加水炖熟,用适量酱油调味食用。
4、瓦楞子蒸鸡肝:瓦楞子6-10克,于火上烧煅,研成细末与鸡肝1~2具拌匀,同蒸熟食用。
有消积化痰,补肝肾,养血作用。
适用于淋巴结核,肺结核,小儿疳积等症。
5、山楂炒炭30克,水煎服,治食积腹胀,食肉停滞,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小儿体质瘦弱者慎用)。
小儿疳积食疗方-大麦粥〖来源〗:民间方〖原料〗:大麦米50克红糖适量〖制作〗: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益气调中,消积进食。
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1、炒大麦芽、苍术各等分,研细末,每次3至10克,一日两次,用白糖开水调服,治小儿疳积,慢性肠胃病,不思饮食,腹胀下痢。
2、鲜番薯叶250克,煮熟后淡食其汤,治小儿疳积,夜盲;若用油盐炒熟食,一日两次,治便秘。
3、香姜牛奶:公丁香2粒,姜汁1茶匙,牛奶250毫升,同煮沸,捞去丁香,白糖少许调味饮用。
有补益,降逆气,止呕吐作用,适用于疳积瘦弱,食之即吐的患儿。
4、黄鳝一条,去内脏,加鸡内金6克,加水蒸熟,用适量酱油调味食之,治小儿疳积。
用法:30克1包用葱头少许,荷叶蒂7枚,1只鸡蛋清,面粉少许,白酒适量,共同调为糊状,抹于两足底厚约0.5厘米,用绷带包扎固定,24小时后接触,间隔7天再用一次.注意:用药后两脚不能落地!!!.[free]绝对真实有效,但并非我的原创我是从1991年河北中医杂志上抄下来的,我用过数人效果绝对OK:D宜食物品小儿疳积者,宜吃下列食物。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最宜小儿疳积者煮粥食用。
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明代医学家缪希雍还说:“粳米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糯米只适宜小儿疳积者煮成糯米粥食用,做饭或做成糕饼点心则不相宜。
正如清代医学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所说:“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稀糜相当于薄粥,益气而易消化吸收。
《医药六书药性总义》说得好:“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锅巴又名锅焦,为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
《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
”小儿疳积症,宜用锅焦煎水代茶饮,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周益生家宝方》载有锅焦丸:“小儿常用健脾消食:锅焦(炒黄)三斤,神曲(炒)四两,砂仁二两,山楂四两,莲肉四两,鸡肫皮(炒)一两,共研细末,加白糖、米粉和匀,焙作饼用。
”这对小儿疳积者,颇有裨益。
白扁豆性平,味甘,有补脾、健胃、和中、化湿、止泻的作用。
《滇南本草》云:“扁豆治脾胃虚弱,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会约医镜》中还说:“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故小儿疳积见有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久泻不止者,食之最宜。
鸡肝有补肝肾的作用。
《医林纂要》中记载:“鸡肝治小儿疳积,杀虫。
”《本草汇言》还说:“鸡肝,消疳明目之药也。
目乃肝窍,疳本肝疾,小儿肝热致虚,故成疳疾,目暗者,以鸡肝和药服,取其导引入肝,气类相感之用也。
”在《良朋汇集》中有一方,名鸡肝散,是专门用于“治小儿疳膨食积,虫气上攻,至晚不能视物,目生翳障:鸡肝一个,不落水,竹刀切片,加牡蛎粉七分,朱砂粉少许,拌匀,掺入肝上,饭锅上蒸熟食之,如此十次。
当时忌食茶汤油腻。
”鸡肝散所治之疳,又名小儿疳眼,实际上是小儿角膜软化症。
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也介绍:“小儿疳眼:每天取鲜鸡肝1~2个,在沸水中烫20分钟,以食盐或酱油蘸食,连吃3~5天为一疗程。
”鸡肫皮又叫鸡内金。
历代医学家均认为鸡肫皮有消积滞、健脾胃、助消化、疗疳积的作用。
如《滇南本草》云:“鸡肫皮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寿世新编》中还介绍:“治小儿疳病:鸡肫皮二十个,瓦焙干,研末,车前子四两,炒研末,二物和匀,以米糖溶化,拌入与食。
忌油腻、面食、煎炒。
”据现代研究,人服食鸡肫皮后,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度及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机能也明显加强,胃排空率大大加快。
这说明中医称鸡内金能“健脾胃,消积滞”是有科学道理的。
蝗虫又叫蚱蜢。
《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它有“暖胃助阳,健脾运食”的作用。
《食物中药与便方》中指出:蝗虫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有补养强壮的效果,可治疗小儿疳积。
鳗鲡俗称白鳝、鳗鱼。
性平,味甘,有补虚羸、杀虫的作用,适宜小儿疳积者服食。
明·李时珍曾指出:“鳗鱼治小儿疳劳。
”《本草汇言》亦载:“鳗鲡消疳治廉,杀诸虫之药也,食之又能补肾脏,壮虚羸。
”已故名医叶橘泉教授也曾介绍:“小儿疳痨:鳗鱼油加食盐少许,每服半匙,一日二次,食后服。
”鳗鱼油的具体制法是:取活大鳗鱼数条,清水漂洗。
先于锅中煮沸清水,再将活鳗投入、加盖煮2~3小时,鳗油浮于水面,取油备用。
或将鳗鱼切成3~4厘米段,纳于铁皮筒内(筒长20~23厘米,大如竹筒),筒的一头用泥封固,另一头用铁丝绕成团塞住,将铁皮筒架在炭火上烧,塞铁丝的一头向下,筒口以碗承之,俟烧至鳗鱼焦时,鳗鱼油即向下流入碗中,烧至油尽鳗焦枯成炭为止。
蚕蛹是一种高蛋白营养滋补品,小儿疳积者宜炒食之。
《本草纲目》载:“蚕蛹为末饮服,治小儿疳瘦,长肌,退热,除蛔虫。
”可见对小儿“蛔疳”者亦宜。
清代名医王孟英也认为,“蚕蛹甘温,补气,止渴,杀虫,治疳积,童劳。
”现代民间中也经常用于疳积者,如《泉州本草》就介绍:“治小儿疳积,骨瘦如柴:蚕蛹不拘多少,炒熟调服。
”使君子肉凡小儿疳积者皆宜食之,尤其是蛔疳食之最宜。
明·李时珍说:“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为小儿诸病要药。
”《本草经疏》说得更好:“使君子,为补脾健胃之要药,小儿五疳,便浊泻痢及腹虫,莫不皆由脾胃虚弱,因而乳食停滞,湿热壅塞而成。
”正因如此,历代不少医治小儿疳积的名方,如《幼科准绳》中用使君子散“治小儿疳蛔”,《局方》用使君子丸“治小儿五疳”,《简便单方》中“治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以及《幼科发挥》中的“万氏肥儿丸”,《证治准绳》中的“集圣丸”等,均用到使君子。
由于使君子肉味道香甜,儿童多爱食之。
但服后忌吃热食,否则会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
榧子性平,味甘,善于杀虫消积,适宜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小儿疳积者食用。
《日用本草》载:“榧子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
”《食物中药与便方》中介绍:“治小儿疳积:每日嚼食香榧7粒,有养身治病之功。
”山楂有消积滞,尤其是消肉积的作用。
元代医学家吴瑞就曾说过:“山楂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元代名医朱丹溪也认为:“山楂,大能克化饮食。
”《本草经疏》中还说:“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故小儿宜多食之。
”尤其是饮食过饱,伤及脾胃,以致食积不化的小儿疳积者,食之最宜。
南瓜子性平,味甘,能杀蛔虫,故对蛔虫引起的小儿疳积,即蛔疳之症,食之最宜。
可用南瓜子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50~100克,于早晨空腹时服。
也可选用《四川中药志》中介绍的方法:“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
”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
《本草经疏》还说:“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
”《日华子本草》中说:“猪肚,补虚损,杀劳虫,治小儿疳蛔黄瘦病。
”《幼科指掌》中载有“猪肚丸”,用以“治疳劳”。
所以,患有小儿疳积者,宜食之。
鹌鹑性平,味甘,能益气补虚。
宋代医家就曾指出:“小儿患疳,旦旦食之。
”《本草求原》中亦载:“鹌鹑补土续气,调肺利水湿,治腹大如鼓,疳积。
”《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鹑,甘平和胃,止疳痢,除膨胀,愈久泻。
”所以,小儿疳积者,食之尤宜。
獾肉又称猪獾肉。
能补脾胃。
《医林篆要》中还说它“补中,益气血,杀虫,消疳积。
”唐代食医孟诜也认为:“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长脂肉、肥白。
”故凡小儿营养不良,疳积消瘦者,食之颇宜。
此外,小儿疳积者还宜服食谷芽、麦芽、荞麦、萝卜、青菜、白菜、芹菜、马兰头、梨、苹果、金橘、槟榔(蛔疳宜食)、莲子粉、山药、玉米粉、蛙肉以及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
【处方】石燕(煅)100g石决明(煅)100g使君子仁100g鸡内金(炒)50g谷精草50g威灵仙50g茯苓10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灰黄色的粉末;味微涩。
【功能与主治】消积治疳。
用于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腹部膨胀,消化不良,目翳夜盲。
【用法与用量】用热米汤加少量糖调服,一次9g,一日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