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判断距离的九大方法

合集下载

目测距离最准确的方法

目测距离最准确的方法

目测距离最准确的方法目测距离是指人们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和估算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目测距离来判断事物的远近关系,比如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以便进行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地理测量等。

然而,目测距离并非绝对准确,因为人的肉眼视觉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的眼睛不能像测量仪器一样精确地测量距离,而是通过我们的大脑对所观察到的景象进行理解和估算。

因此,在进行目测距离时,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对于较近的距离,可以使用目测比例法。

这种方法利用人的视角的变化来判断物体的距离。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个人从远处走近,我们可以根据他的体积和细节的变化来估算他离我们的距离。

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如在观察交通灯距离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红绿灯的大小来判断距离。

对于较远的距离,可以使用目测遮挡法。

这种方法利用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判断距离。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两座山峰之间有一座山峰挡住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挡住的山峰和被挡住的山峰的大小和高度来估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利用目测运动法来估算距离。

这种方法利用物体在视野中的运动速度来判断距离。

例如,当我们观察一辆车从我们眼前经过时,我们可以根据它的速度来估算离我们的距离。

这种方法在交通规划和运输领域中经常使用,用来估算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可以利用目测比较法来估算距离。

这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视野中的大小和位置来判断它们之间的距离。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在同一位置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估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测距离并非绝对准确,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目测距离时,需要结合其他测量方法和工具,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使用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专业工具来进行精确测量,并与目测结果进行比较和校正。

目测距离是一种常用的判断物体距离的方法,然而其准确性受到人的感知和估算能力的限制。

教你如何判断距离

教你如何判断距离

教你如何判断距离1、左轮位置的判断我们需要知道左轮会从什么地方压过,用以避免轮胎压到实线,或者规避路上的坑洞石块等。

当我们的视线通过左雨刮器突起的结点和地面上的物体重合时,我们的左轮在行进时就会在该物体处压过。

比如在下图中我们通过雨刮器结点和地面中心线重合,那么轮胎就会从中心线上压过.当我们正常行驶时,离中心线60公分是比较安全的。

当我们的视线通过棉板和A柱的交角和中线重合时,车身正好离中线是60公分。

3、判断右轮的位置当我们视线通过右雨刮器和目标相交时,轮胎会从该目标上压过4、右侧离路边60公分行驶当右喷水器和路面边目标重叠时,车身离路边还有60厘米。

5、右方靠边停车当右雨刮器结点和路边重合时,方向稍向左拉,就可以达到离路边10厘米靠边停车的效果判断轿车前端与人的距离:以轿车为例,假设前方有一个身高1.7至1.8米左右的人,脚面高在10厘米左右,膝盖高在45厘米左右,臀部在70厘米左右。

当驾驶员刚好看到前面行人的脚,此时车子与行人的距离为4.4米当驾驶员刚好看到前面行人的膝盖后面部位,此时车子与行人的距离是2.3米。

1、当你看到车前端由地面向人体脚面或脚跟上移并停留此处时,车前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为3米。

2、当你看到车前端升高到人体膝盖高度处时,车前端与人体距离为1米。

3、当你看到车前端升高到人体臀部下端时,车前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为0.3米。

判断前车距离:1、从挡风玻璃下沿看到前车保险杠上沿时约一米;2、从挡风玻璃下沿看到前车保险杠下沿(人的脚膝盖)时约两米;3、从挡风玻璃下沿看到前车后轮胎下沿(或看到地面)时约三米;4、左后视镜下缘看到的相对地面的横线就是自己车头位置。

当后车驾驶员刚好看到前车的保险杠上缘,此时两车相距0.8米。

右后视镜判断后车距离:1、后车影占后视镜全部时,车距约3米;2、后车影占后视镜三分之二时,车距约5米;3、后车影占后视镜二分之一时,车距约9米;4、后车影占后视镜三分之一时,车距约12米;5、左后视镜看到后轮盖罩中间(后门手握柄、车身横线或后视镜底线反射)相对地面就是车尾位置。

夜间行车对道路的识别与判断技巧

夜间行车对道路的识别与判断技巧

夜间行车对道路的识别与判断技巧
夜间行车,特别是在不熟悉的道路上行车时,除了注意道路的标志和路旁的地形外,还应掌握以下一般的常识和判断方法:
1.如车速自动降低,发动机声音沉闷时,则意味着行驶阻力增大,汽车可能正在上缓坡或行经松软路面;如车速自动增高,发动机变得轻快时,意味着行驶阻力减小,汽车正在下缓坡。

2.当灯光投射距离由远变近时,是汽车驶近或驶上坡道,或驶近急弯、将要到达起伏坡路的低谷地段;如灯光投射距离由近变远,汽车由弯道驶入直路或者由陡坡驶入缓坡。

3.当灯光离开路面时,应注意前方可能出现弯道或大坑,也可能是正驶上坡顶。

4.当灯光由路中移向路侧时,前方有一段弯路;如是连续弯道,灯光则相应地由道路一侧照到另一侧。

5.当前方出现黑影,车辆驶近时逐渐消失,表明路面有浅小的洼坑;如不消失,则说明路面有较大的深坑。

如夜间无灯光的情况下,驾驶员要根据路面的颜色去识别道路。

道路的颜色,主要是由路面材料决定的,同时也受到气候、季节的影响。

如一般碎石路面,在无月光时,路面为深灰色;在月光照射下,路面为灰白色,积水处为白色;雨后路口为灰黑色,积水处仍为白色。

本文由南昌白云驾校编辑!如有问题可以去网站咨询/。

目测距离的方法

目测距离的方法

目测距离的方法距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比如我们需要测量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测量一个房间的长宽高、测量一个物体的大小等等。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我们可以使用各种高科技测距仪器来测量距离,比如激光测距仪、GPS测距仪等等。

但是,有时我们并不一定需要这些高科技的仪器,我们也可以通过目测距离的方法来大致估算距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目测距离的方法。

一、比例法比例法是一种常用的目测距离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来估算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一个人与一个树的大小,来估算这个树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要选择一个已知距离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比如说一个标准的路灯柱,然后用这个物体的大小作为比较标准,来估算其他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身高是路灯柱的一半,那么这个人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就是路灯柱与观察者之间距离的两倍。

二、角度法角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目测距离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的视角来估算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方法是,用手指或者其他工具来测量物体的视角,然后根据已知的物体大小和视角大小来计算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手臂伸直,手指与眼睛之间的距离是50厘米,他发现他的手指刚好可以覆盖住一辆汽车,那么他就可以估算出这辆汽车与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50米。

三、步长法步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目测距离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步长和步数来估算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要测量自己的步长,然后通过计算走过的步数来估算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步长是1米,他走了100步才到达一个建筑物,那么他就可以估算出这个建筑物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00米。

四、比较法比较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目测距离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距离来估算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比如,如果一个人知道一条街道的长度是10个标准路灯柱的长度,他可以通过比较路灯柱的数量来估算其他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古语云:“望山跑死马”。

意思是说,人们在没掌握目测距离的方法之前,判断距离的误差是很大的。

在野外旅游时人们不可能携带测距仪器,但是人们在参加不同类型的自费娱乐项目或自由活动时,有时因误判距离造成调队或失踪的后果是很有可能的,为了杜绝和减少这种后果,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在部队学习实践的体会,向游客介绍几种目测距离的方法。

一是利用行人作参照物直接目测距离要牢记并使用以下口诀观察行人目测距离:“五清六不清,七空八不空,千米看劳动”。

具体目测判断的方法是:人在500米时可以通过其衣着和体态动作分清男女,在600米时就分不清男女了,所以叫“五清六不清”;人在700米行走时可以看到其迈步时两腿形成的空间,但在800米时就看不到两腿形成的空间了,叫“七空八不空”;人在1000米的时候只能看到坐、站和劳动弯腰等大一点的动作变化,其它就分不清了,所以人们把它总结归纳为“千米看劳动”。

在2000米的时候人体只是一个小黑圆点,就什么也分不清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防止人们视觉上的误差,还要记住“低误远,高误近”,就是说人体目标在比较低的地形上时容易误远,人体目标在比较高的地形上时容易误近。

二是利用电线杆作参照物目测距离村庄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米。

城镇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100米。

高压电线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200米。

微波接力塔两塔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000米(50公里)。

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距离来目测判断你要寻找目标的距离。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线杆的制作工艺及质量的提高,电线杆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步加大,这是在目测距离时应该注意的。

三是利用眺远法根据三角函数原理目测距离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利用人体两眼之间的间距来进行的。

大家都知道在三角函数中,知道两点就可以求出另一点,人体两眼之间的间距大约在0.1米(10公分)左右,当你知道前方目标的间隔(米)时,就可以利用眺远法目测实际距离。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古语云:“望山跑死马”。

意思是说,人们在没掌握目测距离的方法之前,判断距离的误差是很大的。

在野外旅游时人们不可能携带测距仪器,但是人们在参加不同类型的自费娱乐项目或自由活动时,有时因误判距离造成调队或失踪的后果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为了杜绝和减少这种后果,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在部队学习实践的体会,向游客介绍几种目测距离的方法。

一是利用行人作参照物直接目测距离。

要牢记并使用以下口诀观察行人目测距离:“五清六不清,七空八不空,千米看劳动”。

具体目测判断的方法是:人在500米时可以通过其衣着和体态动作分清男女,在600米时就分不清男女了,所以叫“五清六不清”;人在700米行走时可以看到其迈步时两腿形成的空间,但在800米时就看不到两腿形成的空间了,叫“七空八不空”;人在1000米的时候只能看到坐、站和劳动弯腰等大一点的动作变化,其它就分不清了,所以人们把它总结归纳为“千米看劳动”。

在2000米的时候只是一个小黑圆点,就什么也分不清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防止人们视觉上的误差,还要记住“低误远,高误近”,也就是说人体目标在比较低的地方时,容易误远。

相反,目标在比较高的地方时,容易误近。

二是利用电线杆作参照物目测距离。

农村村庄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米。

城镇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100米。

高压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200米。

微波接力塔两塔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000米(50公里)。

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距离来目测判断你要寻找目标的距离。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新农村的发展和电力技术的发展以及电线杆的制作工艺的提高,电线杆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步加大,这是在目测距离时应该注意掌握的。

三是利用跳眼法根据三角函数原理目测距离。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利用人体两眼之间的间距来进行的。

大家都知道在三角函数中,知道两点就可以求出另一点,两眼之间的间距大约在0.1米(10公分)左右,当你知道前方目标的间隔(米)时,就可以利用挑眼法目测实际距离。

测距的定位技巧

测距的定位技巧

测距的定位技巧
测距的定位技巧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接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直接测量目标物体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短的距离测量,并且需要注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2. 激光测距:使用激光测距仪或激光测距仪,通过发射一束激光并计算激光返回时间以及光速来测量目标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适用于较长的距离测量。

3. 音速传感器测距:使用声波传感器(如超声波或声纳)发射声波波束,并计算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来测量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短的距离测量,但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

4. GPS定位测距: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定位当前位置,并利用多个GPS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差异来测量目标物体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户外环境下的距离测量,但受到天线高度、可视性和信号干扰的限制。

5. 线程计测距:使用螺纹螺距计或螺纹微量表等工具,在螺纹上测量距离差异来计算目标物体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螺纹部分的距离测量。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并且进行准确
的校准和测量,以确保测距的精度和准确性。

25夜间行车对道路的识别与判断技巧

25夜间行车对道路的识别与判断技巧
六、夜间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行车,其照明情况和车灯的使用,可参考上例所述内容。
七、遇雨雾天夜间行驶时,应使用近光灯或防雾灯,不宜使用远光灯,以免出现眩眼的光幕,妨碍其他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八、夜间行车途中遇到汽车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时,应将车停放在较宽敞的地段,并打开小灯(包括尾灯、牌照灯),并按规定在车箱后面放置“故障车警示牌”,以便过往车辆能够及时发觉,防止撞车。
(2)在夜间行车时,要适时注意仪表的工作情况,发动机和底盘有无异响,驾驶室内有无特殊气味。当感到车辆发生特殊的摇晃或震动,车速发生异常的变快或变慢,灯光发生间歇性的断续明灭等,均应立即停车查明原因。予以排除,切不可冒险行车。
(3)夜间在多尘道路上跟随前车行驶时,应当拉大车距以免前车扬起的尘土妨碍视线,影响灯光的使用。
(6)夜间会车,受到车灯的照射,看不清前面道路,这时应主动礼让,慢速靠右行驶,如对面来车的灯光强烈刺眼,使自己有眼花、眩晕感觉时,应在路面暂停片刻,待视力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行驶。
(7)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需倒车或掉头时,必须下车看清进退地形,上下及四周的安全界限,然后再倒车或掉头。
(8)夜间行驶或停车,要避免车轮驶入路边草地,以防暗沟、暗坑或因路基松软而发生陷车事故。
(9)夜间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要特别小心,灯光照射在道路上,如明显的明亮则是凸出处,感觉很黑则为凹陷处,如远处出现黑影时,则有凹坑,坑的深浅程度可据上例所述内容进行判断。这时应减速准备停车,切不可盲目驶过。
(10)夜间行车往往由于驾驶员开车时间过长而引起疲劳,尤其是在午夜以后拂晓以前,常常会出现瞌睡,当发觉此种情况时,切不可勉强支撑工作,应就地停车休息,待体力和精力得到适当地恢复后,方可继续驾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