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测试题汇总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题上海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题上海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题 - 上海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导言: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章节,涉及到基因、遗传规律以及进化理论等内容。
掌握好这一专题对于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上海地区历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题的真题及详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章:基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1. 2008年上海高考真题问题:人体中某一种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为A和a,基因型AA的人患某种遗传性疾病,基因型Aa的人健康,基因型aa的人也能正常生活但可能将这种病传给下一代。
根据该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 若父亲基因型为Aa,母亲基因型为aa,则他们后代健康人的比例是多少?解答:父亲的基因型是Aa,其中一半的配子将是A,另一半为a;母亲的基因型是aa,将全部配子是a。
由此可得:后代健康人的比例 = (产生AA基因型配子的概率 + 产生Aa基因型配子的概率) × 100%= (1/2) × 1 + (1/2) × 1/2= 3/4 ×100%= 75%2. 2012年上海高考真题问题:某篇文章中有一个写错的单词“INSERTION”,先取出第2位和第3位字母,然后将取出的字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结果是:“D IN B F E”。
文章原来是什么?解答: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等式:第2位字母 + 第3位字母 = "FB"第2位字母 + 第3位字母 = "DI"由此可以推出:F = D, B = I,进一步推出答案为"FIBRE"。
第二章:进化与自然选择1. 2015年上海高考真题问题:某摄像机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图像信号,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进化的干扰。
经过不断地改进和适应,该摄像机的图像传输质量逐渐提高。
按照进化理论,解释为什么摄像机的图像传输质量会改善?解答:根据进化理论,生物种群中存在基因的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高三生物专项习题集:遗传与进化篇

高三生物专项习题集:遗传与进化篇导言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三生物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遗传与进化,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种群如何适应环境变化、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本篇习题集旨在帮助高三生物学生巩固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并提供一些相关习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 所有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中c) 基因是决定一个性状的最小单位d) 遗传物质既包括DNA,也包括RNA2. 鹿角的形状差异是由下列哪个进化因素引起的?a) 自然选择b) 基因突变c) 基因漂变d) 基因重组3. 一种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为A和a,其中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
杂交实验结果显示,F1代所有个体都表现出与Aa个体相同的性状。
则该种群F2代中显性表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 1/2b) 1/4c) 3/4d) 1二、填空题1. 在有性生殖中,经过交配和受精后,形成的新生个体称为_____________。
2. 仿生学研究了生物那个进程和生物那个结构来解决人类的问题。
三、应用题1. 某人患有红绿色盲,红绿色盲为隐性遗传病。
他的父亲视力正常,但他的母亲也是红绿色盲。
某天,他跟一个年轻女子交往,他们决定结婚并生育子女。
(1) 请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
(2) 如果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女性,请确定她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
四、解析题请解释以下概念:1. 自然选择2. 遗传变异3. 基因漂变结语通过完成以上习题,我们可以巩固对遗传与进化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对高三生物学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提升对遗传与进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三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DNA是由下列哪些化学成分组成的?A. 核糖、脱氧核糖、磷酸、基因B. 核糖、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C. 核糖、脱氧核糖、磷酸、苷酸D. 核糖、脱氧核糖、磷酸、遗传密码答案:C2) 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A. 氨基酸是DNA的基本构成单元B. 结构蛋白质是由DNA编码的C. DNA和RNA都是多肽D. DNA在细胞质内合成蛋白质答案:B3) 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变异的描述错误的?A. 变异是遗传信息的突发改变B. 变异可能会影响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C. 变异同时会影响所有个体的基因组D. 变异可以通过性繁殖来传递给后代答案:C4) 下列哪种细胞分裂方式能保证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A. 减数分裂B. 裂变分裂C. 有丝分裂D. 纤维分裂答案:C5) 下面哪个概念与自然选择有关?A. 基因表达B. 突变C. 群体遗传D. 平衡态遗传答案:C2. 判断题1)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依靠DNA和RNA完成的。
答案:正确2) 异源结合是一个增加基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答案:正确3) 变异和突变是同义词,指的是遗传信息的改变。
答案:错误4)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
答案:正确5) 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比不适应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答案:正确3. 填空题1) DNA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脱氧核糖核酸2) 突变是指遗传信息发生___________的突发变化。
答案:不可逆的3) 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完成的。
答案:DNA,RNA4) 生物进化的推动力是_____________。
答案:自然选择5)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时会先复制,形成两个_____________。
答案:同源染色单体答案解析:1. 选择题部分,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项并标出了正确答案。
在答题时,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标记在相应题目的右侧空白处。
高三生物遗传变异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可能发生的是( )A .DNA 聚合酶大量增加B .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 .存在等位基因D .DNA 数目和体细胞相同 2.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A .甲B .乙C .丙D .丁3.(2011·滨海模拟)如图表示DNA 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DNA 放在含15N 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4N 的DNA 单链占总链的7/8B .DNA 连接酶、DNA 聚合酶可作用于甲图①部位,乙图中④为RNA 聚合酶C .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NA 中碱基对C —G 所占的比例越大,热稳定性就越高D .甲图(A +T)/(C +G)的比例可体现DNA 分子的特异性,乙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 4.将亲代大肠杆菌(15N-DNA)转移到含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再将第一代(Ⅰ)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Ⅲ),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DNA 的结果。
则Ⅱ代和Ⅲ代大肠杆菌DNA 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是()5.有关真核细胞DNA 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B .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C .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 .两种过程都以DNA 为模板6.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 ,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父方减Ⅰ中B .母方减Ⅰ中C .父方减Ⅱ中D .母方减Ⅱ中 7.(2011·盐城模拟)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二、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共40分)14.(12分)(2011·南宁测试)紫茉莉的花色(白色、红色和紫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 和a 、B 和b)控制。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高中第三册第8章 遗传与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单倍体育种主要优点是()A. 获得纯种显性后代B. 缩短育种年限C. 大幅度改良作物性状D. 产量明显提高【答案】B【解析】单倍体育种所得后代均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其主要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在真核生物中有DNA和RNA 它们都是遗传物质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除此以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解 A、在真核生物中有DNA和RNA 其中DNA是遗传物质 A错误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B正确CD、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CD错误.故选 B.3.下列有关各种育种方法优缺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可产生新基因、新性状B. 诱变育种提高了突变频率但无法控制突变的方向C.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D. 多倍体较二倍体茎秆粗壮结实率低【答案】A【解析】A、杂交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A错误B、诱变育种提高了突变频率但无法控制突变的方向 B正确C、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正确D、多倍体较二倍体茎秆粗壮但结实率低 D正确4.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离定律指的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C正确故选C5.一对正常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 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A. \X^bY \X^BX^BB. \X^BY \X^bX^bC. \X^bY \X^BX^bD. \X^BY \X^BX^b【答案】D【解析】解男孩色盲基因型为X^bY 女孩正常基因型是X^BX^- 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则母亲一定含有X^b 因为夫妇均正常故父亲的基因型为X^BY 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故选 D6.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 X^B )对无节律( 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 AaX^BY 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 AAX^BX^b 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 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解析】解 A.根据变异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而不含Y染色体可判断该细胞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为次级精母细胞 A错误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的细胞核DNA数与体细胞相等 B错误C.该细胞含有两个A而不含a 说明A和a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错误D.从该果蝇的基因型可判断 X^b 是 X^B 突变的结果 D正确故选 D7.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 NaOH溶液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B.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构建法C. 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巧妙地选择了具有椭圆形叶绿体的水绵和好氧细菌从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 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可观察低温诱导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B【解析】解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 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A错误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构建法 B正确C.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状 C错误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观察不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 B8.下列有关推理错误的是()A. 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纯合子B. 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C. 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D. 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答案】C【解析】A、隐性性状的个体(aa)是纯合子纯合子均可稳定遗传 A正确B、由于隐性纯合子必定双亲均提供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获得的所以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Aa) B正确C、后代全为显性双亲可以为显性纯合子也可以有一方为显性杂合子 \left( AA\times Aa\right) 、或有一方为隐性个体 \left( AA\times aa\right)等 C错误D、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可能因而难以独立确定 D正确故选C.9.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通过杂交组合一可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 通过杂交组合二、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上C. 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 减数分裂过程中 X、Y染色体能联会配对的是I片段【答案】B【解析】解 A.从表中杂交组合一 P 刚毛(♀)×截毛(♂)→ F_1全刚毛可知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 A正确B.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 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 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2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1:1 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片段)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b)→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b)=1:1 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B错误C.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片段)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b)→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b)=1:1 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 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 X、Y染色体能联会配对是Ⅰ片段 D正确故选 B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B. 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有影响C.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D. 遗传病可以用基因治疗但基因治疗仍存在安全性问题【答案】C【解析】解 A、由于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故A正确B、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故B正确C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遗传病故C错误D、遗传病可以用基因治疗但基因治疗仍存在安全性问题故D正确.故选C.1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 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D. 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解 A、兔的白毛与黑毛是相对性状但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与卷毛才是相对性状 A错误B、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才会表现隐性性状 B错误C 、一个杂合子既具有显性基因又具有隐性基因自交后代可以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 C错误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例如 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正确.故选 D.12.下图是一个红绿色盲家系图根据图示判断1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 \X^BX^B和\X^BX^BB. \X^BX^B和\X^BX^bC. \X^BX^b和\X^BX^bD. \X^bX^b和\X^bX^b【答案】C【解析】解 4号是患者其基因型可以表示为为X^bY 其红绿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1号因为1号和6号表现型都是正常所以1号基因型为X^BX^b 6号基因型也是X^BX^b故选 C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玉米(2n=20)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玉米基因组有11条染色体B. 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C. 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四倍体西瓜含四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D.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答案】D【解析】解 A.玉米(2n=20)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玉米是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玉米基因组有10条染色体 A错误B.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而是单倍体 B错误C.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四倍体西瓜含四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 C错误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是不育的二倍体雄蜂是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的单倍体但该单倍体可进行假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配子即雄峰是可育的单倍体 D正确故选 D1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孟德尔遗传定律假说成立的原因之一是所选物种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B.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D. 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答案】D【解析】解 A.孟德尔杂交实验选择的植物是豌豆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 A错误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决定遗传因子决定的 B错误C.孟德尔提出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C错误D.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豌豆的性状分离、自由组合现象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所以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且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 D 正确故选 D15.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③中的遗传学问题()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②检验杂交玉米杂种 F_1的基因型③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的最简便方法A. 杂交、测交、测交B. 杂交、自交、测交C. 杂交、测交、自交D. 测交、杂交、测交【答案】C【解析】解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关系可以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②检验杂交玉米杂种 F_1的基因型可以采用测交法③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但豌豆是闭花自花受粉(自交)的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故选 C16.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不育在雌性植株中含有b基因的配子育性仅为正常的1/3 如果杂合子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A.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 1/2是窄叶B. 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 1/2是窄叶C.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3/4是宽叶 1/4是窄叶D.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不育说明 X^bY产生的配子只有含Y的可以参与受精在雌性植株中含有b基因的配子育性仅为正常的1/3 故杂合宽叶雌株X^BX^b产生的可育配子 X^B: X^b=3:1根据分析可知杂合子宽叶雌株X^BX^b产生的雌配子能参与受精的种类和比例为 X^B: X^b=3:1 由于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雄株 X^bY产生的配子只有含Y的可以参与受精所以杂合子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 X^BY:X^bY=3:1 表现型和比例为宽叶雄:窄叶雄=3:1 综上分析 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17.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Ⅲ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6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 Ⅱ-2、Ⅱ-4必须为纯合子B. Ⅱ-3、Ⅱ-4必须为杂合子C. Ⅰ-1、Ⅰ-2、Ⅱ-4必须为杂合子D. Ⅰ-1、Ⅰ-2、Ⅱ-4必须为纯合子【答案】B【解析】解 AB.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用A、a表示相关基因)Ⅱ-1的基因型为aa 则Ⅲ-1的基因型为Aa 且Ⅲ-1、Ⅲ-2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6 则Ⅲ-2的基因型及频率为2/3Aa、1/3AA 则Ⅱ-3、Ⅱ-4的基因型为Aa Ⅱ-2的基因型可以为AA或Aa A错误 B正确CD.Ⅰ-1、Ⅰ-2若都为纯合子则Ⅱ-3的基因型为AA 不符合题意所以Ⅰ-1、Ⅰ-2中最少有一个杂合子 CD错误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8.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下列有关家蚕性染色体上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位于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无关联B. 仅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有杂交方式所得子代的表现在雌雄中均不同C. 仅位于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雌性中表现D. ZW染色体上的基因大都与性别决定无关【答案】C, D【解析】解 A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均与性别相关联但不是每一种杂交组合所得子代的表现在雌雄中均不同 AB错误C.W染色体位于雌性个体内仅位于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雌性中表现 C正确D.ZW染色体上的基因大都与性别决定无关 D正确故选 CD19.下图①~④为四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表示患者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及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中母亲一定含致病基因B. ②中遗传病为一定为伴性遗传C. ③中父亲和儿子基因型一定相同D. ④号家庭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答案】A, D【解析】解A.①中属于“无中生有” 为隐性遗传无论常染色体遗传还是X染色体遗传其母亲一定含致病基因 A正确B.②中遗传病不一定为伴性遗传 B错误C.③属于显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遗传③中父亲和儿子基因型可能不相同 C错误D.④属于显性遗传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D正确故选 AD20.牡丹花的颜色红色和白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e、R/r)控制调控机制如下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EeRr的牡丹花品种自交后得 F_1 F_1中红花自交得 F_2 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牡丹花的白花个体基因型共有7种B. \ F_1中白花与红花比例为 7∶9C. \ F_1中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4D. \ F_2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 5∶1【答案】A, D【解析】解 AB.据图分析 EeRr自交后 9E_R_(白)、3E_rr(红)、3eeR_(白)、eerr(白)即9∶3∶3∶1的变形白∶红=13∶3 其中白花个体基因型有4+2+1=7种 A正确 B错误C. F_1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基因型为EERR、eeRR、eerr 所占比例为3/13 C错误D. F_1中红花基因型为3E_rr 其中Eerr占2/3 EErr占1/3 F_2中出现白花的比例是2/3×1/4=1/6 F_2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5∶1 D正确故选 AD21.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等位基因(B、b)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 F_1全为灰身 F_1随机交配 F_2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 雄果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B. b基因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C. \ F_2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6D. \ F_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 F_3中深黑身果蝇占1/32【答案】B, C【解析】解由题意知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 F_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子二代雌果蝇灰身∶黑身=3∶1 雄果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 B(b)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Y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X^b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Y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X^BA.在两对基因中 A(a)位于常染色体上 B(b)位于X性染色体上 A错误B.由分析可知灰身与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中灰身显性性状子二代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色雄果蝇中黑色∶深黑色=1∶1 说明B、b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b B正确C.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AaX^BY、 AaX^BX^b 子二代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2=1/6 所以纯合子的比例是1/6 C正确D. F_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_3中深黑身果蝇基因型占( aaX^bX^b、 aaX^bY)1/4×1/9+1/4×1/3=3/64 D错误故选 B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2.(1)ABA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起________作用当植物处于胁迫状态时体内ABA含量会升高 ABA处理可模拟外界不良环境使植物产生胁迫响应22.(2)研究发现拟南芥R基因编码的D酶能够切除某些基因启动子区DNA分子上的甲基基团即DNA去甲基化从而改变染色质结构使________能够与该部分启动子结合从而开启相关基因的转录①科研人员以R基因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ABA进行处理统计种子萌发率所得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显示 ________ 推测R基因突变体由于D酶活性丧失种子萌发对较高浓度的ABA胁迫更加敏感可能与胁迫响应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有关甲基化程度影响了植物对ABA的响应②研究发现NIC基因是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所需的关键基因之一科研人员检测了1.2μM ABA处理后拟南芥R基因突变体及野生型种子中NIC基因启动子不同区域的DNA甲基化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注图中甲基化程度用数字表示绝对值越大表明甲基化程度越高 DNA中一条单链的甲基化程度用0~1表示另一条用﹣1~0表示)图2结果显示突变体NIC基因启动子的A、D区域________③结合上述研究推测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R基因突变体由于________ 因此对ABA胁迫更加敏感【答案】调节【解析】【答案】RNA聚合酶, ABA浓度为0.9、1.2μM时突变体种子萌发率较野生型明显降低, 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野生型, 缺失R基因 D酶活性丧失不能去除NIC基因的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导致NIC基因不能转录(转录降低)【解析】23.(1)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该转基因玉米的过程中应选用____质粒选择该种质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提取转基因玉米的DNA 并以上述目的基因为探针进行 DNA分子杂交若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3)若要检测转基因玉米能否抗草甘膦.请写出大致的检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1)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 Ti, Ti质粒上有T-DNA 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解析】解(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根据题干可知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故需选用Ti质粒作载体且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以使其随T-DNA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答案】(2)\ Ca^2+转化法, 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玉米中【解析】(2)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Ca^2+转化法提取转基因玉米的DNA 并进行DNA分子杂交若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则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答案】(3)给转基因玉米和普通玉米分别喷施等量的草甘膦观察比较二者的生长状况【解析】(3)检测转基因玉米能否抗草甘膦可分别给转基因玉米和普通玉米喷施等量的草甘膦观察比较二者的生长状况若转基因玉米的生长明显好于普通玉米则说明转基因玉米能够抗草甘膦24.(1)已知鸭喙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上述四组实验中的第________组可以判断鸭喙色由两对基因控制符合________规律24.(2)若控制鸭喙色性状的两对基因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生成 B基因可以使黑色素在整个喙部沉积则第四组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推测花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3)综合上述信息可知第一、二组杂交结果出现原因可能与家系甲、乙中混有不同基型的个体有关据此分析一、二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家系甲、乙中大部分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黑喙鸭家系甲中混有少量基因型为________的黑喙鸭家系乙中混有少量基因型为________的黑喙鸭第四组亲本中黄喙鸭与第二组 F_1中花喙鸭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三和四, 基因的自由组合【解析】解(1)已知鸭嗥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上述四组实验中第三组实验 F_2的性状分离比为黑∶花∶黄=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此外第四组的 F_2有三种表现型的个体也能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2)AaBb和aaBb, 花喙鸭具有A基因能够生成黑色素但不具有B基因因此无法使黑色素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表现为花喙【解析】(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黑喙鸭为A_B_ 黄喙鸭为aabb或aaB_ 后代黑喙鸭∶花喙鸭∶黄喙鸭=3∶1∶4 则第四组亲代黄喙鸭基因型为aaBb 黑喙鸭基因型为AaBb 故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 B基因影响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积由此推测花喙(Aabb)形成的原因花喙鸭具有A基因能够生成黑色素但不具有B基因因此无法使黑色素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表现为花喙【答案】(3)AABB, AaBB, AABb, 黑喙鸭∶花喙鸭∶黄喙鸭=1∶1∶2【解析】(3)本实验亲代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 aabb与品系甲的黑喙鸭杂交 F_1中有极少数的黄喙鸭(aaBb)其余均为黑喙鸭说明家系甲的黑喙鸭中有少量杂合子因此第一组亲本家系甲(黑喙)基因型有AABB和AaBB aabb与品系乙的黑喙鸭杂交 F_1中有极少数的花喙鸭(Aabb)其余均为黑喙鸭说明家系甲的黑喙鸭中有少量杂合子所以第二组亲本家系乙(黑喙)基因型有AABB和AABb 第四组亲本中黄喙鸭aaBb与第二组 F_1中花喙鸭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喙鸭∶花喙鸭∶黄喙鸭 =1:1:225.(1)5号单体植株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该种变异类型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5.(2)5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理论上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及比例为________.25.(3)如图为科研人员利用5号单体植株进行的杂交实验.(注 5号单体植株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未联会的染色体易出现丢失现象.)请从5号单体植株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数目及生活力差异等方面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答案】染色体变异, 能【解析】5号单体植株的形成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该种变异类型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9, 20(2n) 19(2n-1) 18(2n-2)= 1: 2: 1【解析】由于二倍体植株玉米(2n= 20) 含有10对同源染色体而5号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少一条5号染色体只含9对同源染色体所以5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只能形成9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含10条染色体)和n-1型(含9条染色体)配子理论上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及比例为20(2n) 19(2n-1) 18(2n-2)= 1: 2: 1.【答案】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导致实验一结果中单体植株所占比例大 n-1型雄配子对外界环境更敏感生活力差导致实验二结果中单体植株所占比例小【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导致实验一结果中单体植株所占比例大 n-1型雄配子对外界环境更敏感生活力差导致实验二结果中单体植株所占比例小.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高中第三册第8章 遗传与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可以存在同源染色体B. 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 多倍体生物细胞内含有多个染色体组通常是不可育的D. 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三倍体植株【答案】A【解析】 A 、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可以存在同源染色体 A正确B、大麻的精细胞与白菜的卵细胞融合其形成的合子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白菜--大麻”杂种植株是异源二倍体该杂种植株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错误C 、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同种生物)数的奇数还是偶数如二倍体和六倍体杂交得到四倍体该四倍体是可育的 C错误D、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D错误2.香豌豆的花冠有紫色和红色花粉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这两对性状各由一对基因控制实验小组利用纯合紫花圆形花粉豌豆和纯合红花长形花粉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 F_1后自交得 F_2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根据\ F_1的表现型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B. \ F_1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C. \ F_2的表现型不一定是四种D. 据\ F_2的表现型之比可判断控制两性状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B【解析】解假设花冠的颜色紫色和红色由基因A和a控制花粉的形状长形和圆形由基因B和b控制A.亲本为纯合紫花圆形花粉豌豆和纯合红花长形花粉豌豆 F_1的表现型是什么该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A正确B. F_1的基因型有一种为双杂合子 B错误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 F_2有两种表现型 C正确D.据 F_2的表现型之比可判断控制两性状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正确故选 B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序”是指测定()A.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B. 信使RNA的碱基排列顺序C. 转运RNA的碱基排列顺序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答案】A【解析】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故选 A4.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哪几项()①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②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③染色体中一段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无籽番茄和无子西瓜都属于不可遗传变异⑤白化病和先天性愚型都可以通过诊断致病基因来检测出⑥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A. ①④⑤B. ③⑥C. ③⑤⑥D. ⑤⑥【答案】B【解析】解①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①错误②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导致的②错误③染色体中一段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正确④无籽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生长素没有导致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该性状不能遗传④错误⑤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能通过诊断致病基因检测出而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通过诊断致病基因来检测出⑤错误⑥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⑥正确故选 B5.野生型大肠杆菌(his^+)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组氨酸缺陷型(his^﹣)不能合成组氨酸但能在添加了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将his^﹣型大肠杆菌在添加了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多代后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发现个别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下表是his^﹣和his^+的相关基因及密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密码子UGG决定培养基中的组氨酸B. 在his^+→his^﹣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 在his^﹣→his^+过程中基因的回复突变是定向的D. 在his^﹣细胞中组氨酸合成酶的合成过程被提前终止【答案】D【解析】A、密码子UGG对应的是色氨酸 A错误B、在his^+→his^﹣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T被G﹣C替换) B错误C、在his^﹣→his^+过程中基因的回复突变是不定向的 C错误D、在his^﹣细胞中相关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导致组氨酸合成酶的合成过程被提前终止 D正确6.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实验判断不正确的是()A. 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得出植株甲是杂合子B. 要判定植株甲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C.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得出植株甲是杂合子D. 让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得出植株甲是杂合子【答案】D【解析】解 A.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A正确B.要判定植株甲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如果后代都为全缘叶植株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羽裂叶则为杂合子 B正确C.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 C正确D.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 D错误故选 D7.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4条染色体B. 雄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C. 该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D. 雄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X、Y、Ⅱ、Ⅲ、Ⅳ【答案】C【解析】解图示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即X、Y、Ⅱ、Ⅱ、Ⅲ、Ⅲ、Ⅳ、Ⅳ染色体组为2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A.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即Ⅱ、Ⅲ、Ⅳ、X、Y A错误B.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 B错误C.图示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 C正确D.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与它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因此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 D错误故选 C8.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A. 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B. 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C. 视野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D. 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答案】B【解析】解 A、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染色 A错误B、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影响纺锤体的形成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 正确C 、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C错误D、低温时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D错误.故选 B.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 遗传病发病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C.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 先天性和家族性疾病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答案】B【解析】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A错误B、遗传病发病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B正确C、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错误D、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D错误故选B.10.编码豌豆淀粉分支酶的基因R被插入外来DNA序列后突变为r基因豌豆淀粉分支酶的缺失导致豌豆种子的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以及种子粒型和甜度改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事实表明基因具有多效性B. 上述事实表明多个基因控制和表达同一性状C. 淀粉分支酶的缺失是转录受阻的结果D. 含r基因的种子缺少淀粉分支酶蔗糖含量高渗透压大吸水多【答案】A【解析】11.如图表示利用农作物①和②培育出⑥的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Ⅰrightarrow Ⅴ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 过程Ⅱ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C. 在①②⑥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 Ⅰrightarrow Ⅲrightarrow Ⅵ的过程中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答案】C【解析】 A 、Ⅰ\rightarrow Ⅴ表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A正确B、Ⅱ表示诱导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B正确C 、①②⑥属于同一个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错误D、Ⅰ\rightarrow Ⅲ\rightarrow Ⅵ表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法首先要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形成单倍体因此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正确12.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加倍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用前者处理洋葱比后者处理更有效B. 两者起作用的时期都是分裂间期C. 两者都可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质)着色D. 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从两个染色体组变为四个染色体组的过程【答案】C【解析】解 A.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似用低温处理洋葱与用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效果基本一样 A错误B.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似作用的时期都是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错误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能使染色体(质)着色从而便于观察染色体数目 C正确D.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错误故选 C13.基因型为AABb的某雌性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 基因a是由基因A突变而来的或者来自于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B. 此细胞出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C. 此动物的体细胞最多可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 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aB【答案】A【解析】解 A.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 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 A错误B.图中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可判定出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正确C.该动物为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可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正确D.该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B、aB的子细胞 D正确故选 A14.大麻是一种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抗病和不抗病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农场用一抗病雌株与一不抗病雄株杂交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雌性∶不抗病雌性∶抗病雄性∶不抗病雄性=1∶1∶1∶1 下列哪一个杂交组合既能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又能判断出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A. 子代雌性抗病×雄性抗病B. 子代雌性不抗病×雄性不抗病C. 子代雌性不抗病×雄性抗病D. 子代雌性抗病×雄性不抗病【答案】A【解析】解根据“用一抗病雌株与一不抗病雄株杂交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雌性∶不抗病雌性∶抗病雄性∶不抗病雄性=1∶1∶1∶1”可知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基因的显隐性未知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抗病为显性性状不抗病为隐性性状A.子代雌性抗病×雄性抗病若后代都为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抗病为隐性性状若后代雌株和雄株中都既有抗病也有不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抗病为显性性状若后代雌株都为抗病雄株都为不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正确B.子代雌性不抗病×雄性不抗病若后代都为不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抗病为隐性性状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后代雌株和雄株中都既有抗病也有不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抗病为显性性状 B错误C.子代雌性不抗病×雄性抗病若后代雌株和雄株中都既有抗病也有不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若后代雌株都为抗病雄株都为不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C错误D.子代雌性抗病×雄性不抗病若后代雌株和雄株中都既有抗病也有不抗病则该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错误故选 A15.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 F_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A. 0B. 25%C. 50%D. 75%【答案】C【解析】解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 F_1是杂合子假设其基因型为Dd 对 F_1进行测交即Dd×dd→Dd:dd=1:1 因此测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50%故选 C16.(贵阳普通高中期末)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白眼和红宝石眼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B. 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且呈线性排列C. 根据白眼基因可知该染色体是果蝇的Ⅹ染色体D. 果蝇细胞内的基因数量远多于果蝇染色体的数目【答案】A【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不是等位基因由题图可知果蝇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由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因此果蝇细胞内基因数目远多于染色体数目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7.在永州市腾云岭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一种XY型豆科草本植物生物工作者研究了该植物的花色遗传有下列规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表现为粉红色B. 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红花对白花是完全显性C. \ F_2有四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D. 红花植株、白花植物均为纯合子【答案】A, B【解析】解 A.根据表格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 A错误B.由题可知粉红花介于红花和白花之间红花对白花是不完全显性 B错误C.两个杂交组合互为正、反交 F_2的表型与性别有关属于伴性遗传雌雄均有粉红花这对基因应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有几种基因型就有几种表现型 C正确D.杂合子是粉红色花因此红花和白花均为纯合子 D正确故选 AB18.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相等已知该植物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紫花(B)对蓝花(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A纯合时雄株致死基因b纯合时雌株致死基因型为aabb的雄株和基因型为AABB的雌株杂交得到 F_1 F_1随机交配得到 F_2 下列有关 F_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F_2植株中高茎紫花∶矮茎紫花∶高茎蓝花∶矮茎蓝花=15∶6∶2∶1B. \ F_2的雄株中矮茎紫花∶矮茎蓝花∶高茎紫花∶高茎蓝花=6∶2∶3∶1C. \ F_2的雌株中高茎紫花∶矮茎紫花=3∶1D. \ F_2植株中高茎紫花∶矮茎紫花∶高茎蓝花∶矮茎蓝花=9∶3∶3∶1【答案】B, D【解析】解基因型为aabb的雄株(矮茎蓝花)和基因型为AABB(高茎紫花)的雌株杂交得到 F_1 其基因型为AaBb(高茎紫花) F_1随机交配得到 F_2 在不考虑致死的前提下雌雄比例相当且 F_2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均为9A_B_(高茎紫花)、3A_bb(高茎蓝花)、3aaB_(矮茎紫花)、1aabb(矮茎蓝花)基因A纯合时雄株致死基因b纯合时雌株致死若上述基因型植株为雌株则A_bb和aabb致死则雌株比例为9A_B_(高茎紫花)∶3aaB_(矮茎紫花)=9∶3 若统计上述植株中的雄株则1AABB、2AABb、1AAbb致死即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紫花∶矮茎紫花∶高茎蓝花∶矮茎蓝花=6∶3∶2∶1 综合分析可知不考虑性别则 F_2中的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紫花∶矮茎紫花∶高茎蓝花∶矮茎蓝花=(9+6)∶(3+3)∶2∶1=15∶6∶2∶1故选 BD19.下图①~④为四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表示患者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及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中母亲一定含致病基因B. ②中遗传病为一定为伴性遗传C. ③中父亲和儿子基因型一定相同D. ④号家庭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答案】A, D【解析】解A.①中属于“无中生有” 为隐性遗传无论常染色体遗传还是X染色体遗传其母亲一定含致病基因 A正确B.②中遗传病不一定为伴性遗传 B错误C.③属于显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遗传③中父亲和儿子基因型可能不相同 C错误D.④属于显性遗传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D正确故选 AD20.某种植物的花色由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三对基因中至少各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蓝花其他情况下开白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植物种群中纯合蓝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1种和7种B. 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相互传粉子代中白花植株占27/64C. 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测交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7D. 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传粉子代中蓝花植株占1/8 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2种可能【答案】B, D【解析】解 A.该植物种群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1种即AABBDD 纯合植株的基因型有2×2×2=8种故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1=7种 A正确B.让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相互杂交子代中蓝花植株占(3/4)×(3/4)×(3/4)=27/64 故子代中白花植株占37/64 B错误C.让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测交子代中白花植株∶蓝花植株=7∶1 白花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为纯合子因此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7 C正确D.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传粉子代中蓝花植株占(1/2)×(1/2)×(1/2)=1/8 即三对基因均相当于测交故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3种可能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D错误故选 B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果蝇的翅形和眼形的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21.(2)控制果蝇的翅形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1.(3)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图甲的杂交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Ⅰ还是Ⅱ区段【答案】(1)长翅、圆眼【解析】解(1) F_2雌雄个体中长翅∶残翅=3∶1 雄果蝇中圆眼∶棒眼=1∶1 雌果蝇中无棒眼故翅形中长翅为显性性状眼形中圆眼为显性性状【答案】(2)常 , \ F_2雌、雄果蝇长翅与残翅的比例均为3∶1 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解析】(2)控制果蝇的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 F_2雌、雄果蝇长翅与残翅的比例均为3∶1 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控制果蝇的眼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 F_2中棒眼个体都是雄果蝇在雌果蝇中没有棒眼个体【答案】(3)\ AAX^BX^B, 不能【解析】(3)由 F_2雌雄个体表现型及比例可知 F_1雌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BX^b、AaX^BY或 AaX^BY^b 故亲代雌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BX^B、 aaX^bY或 aaX^bY^b 图甲的杂交实验结果不能确定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Ⅰ还是Ⅱ区段22.(1)A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_个体相同.22.(2)C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 该方法最常用的作法是在①处________.22.(3)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 若要在F_2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22.(4)E过程中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与D过程相比 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答案】甲【解析】解(1)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由于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甲因此由重组细胞丙发育形成的生物体的基因型与甲个体相同.【答案】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2)C过程所用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①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变成多倍体.【答案】杂交育种, 从F_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到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解析】(3)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选育时由于F2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应该从F2中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到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而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体.【答案】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析】(4)E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②常采用的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3.(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23.(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生下一个患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4.(1)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显性性状为________ 且能够判定B、b基因不会位于________(填“常染色体”“Ⅰ区段”或“Ⅱ-1区段、Ⅱ-2区段”)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 F_1中雌雄植株随机交配 F_2表现型及比例为单瓣宽叶∶单瓣窄叶∶重瓣宽叶∶重瓣窄叶=9∶3∶3∶1 以上结果证明基因B、b与基因A、a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进一步证明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只需要统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的表现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Ⅰ区段【答案】(1)单瓣宽叶, Ⅱ-1区段、Ⅱ-2区段, 若B、b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 F_1中雌性表现均为宽叶雄性均为窄叶若B、b基因位于Ⅱ-2区段则宽叶、窄叶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解析】解(1)单瓣窄叶雌株与重瓣宽叶雄株杂交 F_1都为单瓣宽叶可以确定显性性状为单瓣、宽叶且能够判定B、b基因不会位于Ⅱ-1区段上若B、b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 F_1中雌性表现均为宽叶雄性均为窄叶也不会位于Ⅱ-2区段若B、b基因位于Ⅱ-2区段则宽叶、窄叶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答案】(2)两对等位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雄性, 雄性个体都为宽叶【解析】(2) F_1中雌雄植株随机交配 F_2表现型及比例为单瓣宽叶∶单瓣窄叶∶重瓣宽叶∶重瓣窄叶=9∶3∶3∶1 以上结果证明基因B、b与基因A、a的位置关系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证明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只需要统计雄性的表现型若雄性个体都为宽叶则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Ⅰ区段25.(1)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通过实验2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25.(2)分别写出三种水稻的基因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5.(3)若将水稻③与感病矮杆水稻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25.(4)为确定实验2中一株抗病矮杆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研究人员设计了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思路将该水稻种植后________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________ 则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若子代抗病矮杆和感病矮杆的比例为 3:1 则说明该水稻为杂合子【答案】(1)抗病, 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填“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解析】略【答案】(2)①AABb, ②aaBb, ③AaBb【解析】略【答案】(3)抗病高杆抗病矮杆感病高杆感病矮杆1:1:1【解析】略【答案】(4)自交, 表现型及比例(或填“性状及比例”), 全为抗病矮杆【解析】略。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三册第8章 遗传与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 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D.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解 A.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 则aa的基因型频率是0.64 进而推知 a的基因频率为0.8 A的基因频率为0.2 所以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为2×0.2×0.8=0.32 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由于样本数太少则其后代不一定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B错误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 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正确故选 B2.如图为利用玉米(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A. ⑤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B. 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C. ①③过程为单倍体育种D. T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答案】A【解析】解A.⑤过程是由幼苗长成植株C 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正确B.植株B是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而来一定为纯合子 B错误C.单倍体育种过程还包括了④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B的步骤 C错误D.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经有性生殖产生的植株D只有3种基因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由组合 D错误故选 A3.下列与育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B. 杂交育种中F_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都需连续自交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比减半D.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答案】A【解析】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 A正确B、杂交育种中F_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若是显性性状则需要连续自交若是隐性性状则不需要 B错误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同 C错误D、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D错误4.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B.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时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参与C. 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答案】D【解析】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形成新的物种 A错误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时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参与 B错误由于单倍体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所以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而不是萌发的种子 C错误诱变育种可发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D正确5.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F_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 表现为晚熟B. F_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C. F_1自交后得F_2 F_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 其比例为1∶2∶1D. F_2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答案】B【解析】A、由于亲本是纯合的晚熟水稻EE和早熟水稻ee杂交所以 F_1的基因型组成是Ee 表现型为晚熟 A正确B、 F_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Ee=1: 但雌雄配子数目不等雄配子数目多于雌配子数目 B错误c、 F_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 自交后得 F_2, F_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 其比例为1:2: C正确D、由于晚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 F_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 和ee 其比例为1:2: 所以 F_2的表现型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D正确故选B.6.研究人员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A. 杂交育种B. 单倍体育种C. 诱变育种D. 多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解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培育出高产量的青霉菌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故选 C7.研究人员将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该抗病突变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两种单倍体植株中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野生型水稻是杂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验证B. 该抗病突变为隐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C. 抗病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D. 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雄配子【答案】C【解析】解 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野生型水稻是纯合子 A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抗病突变为显性突变可以通过对抗病植株自交进行验证 B错误C.正常状态下对该抗病突变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两种单倍体植株中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应为为1:1 而实际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3 因此抗病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 C正确D.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同一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虽然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但是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雄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雌配子 D错误故选 C8.科学家发现种植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后附近许多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这些野生植物的抗性变异来源于()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数目变异C. 基因重组D. 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杂交使这些野生植物也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故选 D9.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 单倍体玉米植株矮小种子较小产量低C. 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D.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答案】A【解析】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A正确B、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一般高度不育所以不会产生种子 B错误C、如果该个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不管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C错误D、染色体易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所以会影响生物性状 D错误10.有一玉米植株(二倍体)它的一条9号染色体有缺失另一条9号染色体正常该植株9号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色素的显性基因A 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基因a 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若以该杂合玉米植株为父本在测交后代中有10%的有色籽粒出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减数分裂时正常染色体的基因a突变为AB.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 染色体数目整倍增加【答案】B【解析】解 A.如果是减数分裂时正常染色体的基因a突变为A 则测交后代应全部为有色籽粒 A错误B.根据题意该杂合玉米植株为父本正常情况下能产生分别含A、a基因的两种配子其中A基因在缺失的染色体上且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是不育的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正常情况下都是无色籽粒但由于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含A基因的正常染色体使测交后代中出现了有色籽粒 B正确C.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错误D.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可育的配子中也不含A基因测交后代不会出现有色籽粒 D错误故选 B11.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解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可以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获得黑色长毛兔也可以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对黑色短毛兔或白色长毛兔进行辐射诱变获得黑色长毛兔但不能采用克隆技术因为克隆技术不会改变后的性状.因此①②③④中理论上可以采用①②③育出黑色长毛兔.故选 D.12.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B. 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其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不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D. 多数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行【答案】B【解析】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A 正确B、多倍体植株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错误C、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C正确D、多数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行 D正确13.自从人类创立农业开始就未停止过对农作物的改良某科研小组以农作物①、②(分别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为材料通过不同途径获得了新品种④、⑧、⑨、⑩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①、②杂交的目的是将二者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B. ③→④过程可能使植物出现不同于①、②的新性状C. 获得⑧、⑨植株的过程都发生了基因重组D. 图中⑤、⑩植株均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答案】D【解析】1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有()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一定都是一个染色体组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解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①正确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②错误③二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是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不是一个染色体组③错误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不是单倍体④错误⑤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⑤正确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⑥错误综合以上分析 C符合题意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5.各种育种方式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黑农5号大豆和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 三倍体无子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但仍属可遗传变异C. 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 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答案】A, C, D【解析】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6.(1)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其中A和a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B和b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 1的杂交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_种纯合植物16.(2)图中通过E方法育种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16.(3)下列植物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植物是________16.(4)图中B过程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C过程常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该物质诱导染色体加倍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16.(5)研究者用某一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离体培养的细胞得到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此药物作用于细胞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过程促进基因的表达【答案】(1)①甲×乙, ②4【解析】解(1)①要想使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所选的两亲本要具有一对相同的杂合基因而另一对基因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一种所以可以选择甲和乙②乙丁为亲本 F_1代中有AaBb和Aabb 而AaBb和Aabb共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经A、B、C 途径可培育出4种纯合植物【答案】(2)基因突变【解析】(2)E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E方法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答案】D【解析】(3)四倍体葡萄是同源多倍体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所以培育它的方法是F多倍体育种【答案】(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解析】(4)图中B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 C过程常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该物质诱导染色体加倍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实现的【答案】(5)转录【解析】(5)分析题图可知处理后的RNA和蛋白质含量都比处理前的高因此可以确定此药物作用于细胞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促进转录过程促进基因的表达17.(1)最初产生结红色籽粒植株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17.(2)若要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具体步骤是将最初得到的红色籽粒播种后取_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待得到________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培养至成熟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 待________时选________籽粒留种17.(3)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能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写出简单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 AA、Aa、aa【解析】解(1)在种植白色籽粒小麦的田间偶然发现的红色籽粒来自于基因突变由于后代既有红色籽粒又有白色籽粒所以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AA、Aa、aa【答案】(2)花药, 单倍体幼苗, AA或aa, 籽粒成熟, 红色【解析】(2)单倍体育种的时候在传粉前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待得到单倍体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植株为纯合子基因型为AA或aa 待籽粒成熟后选取红色籽粒留种【答案】(3)自交, 把该红色籽粒小麦的种子种植后让其自交单独保存每一株所结的红色种子淘汰白色籽粒第二年种植后再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者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解析】(3)把该红色籽粒小麦的种子种植后让其自交单独保存每一株所结的红色种子淘汰白色籽粒第二年种植后再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者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高中第三册第8章 遗传与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C. 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 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答案】C【解析】A.a是一个基因其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A错误B.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内部 B错误C.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所以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 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B. 人工诱导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一定得到纯合子C. 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D. 单倍体生物一定不可育【答案】A【解析】解 A.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因此染色体组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A正确B.人工诱导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一定得到纯合子如四倍体AAaaBBBb 它可能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就得到AAaaBBbb 是杂合子 B错误C.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就是该物种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而多倍体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则不是该物种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多倍体的配子中不止一个染色体组) C错误D.四倍体马铃薯的单倍体植株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该单倍体是可育的 D错误故选 A3.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 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C. 过程④必须使用亚硝酸素处理幼苗D. 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答案】D【解析】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过程①原理为基因重组 A错误③是将花药培育为幼苗不需要经过受精作用 B错误④过程应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错误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D正确4.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培育的新品种一定是纯合子B.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C. 诱变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D. 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的结实率高营养物质丰富【答案】C【解析】A、杂交育种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有时候杂交育种是为了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子 A错误B、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例如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为AA、Aa、aa 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这些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 其中AAaa是杂合子 B错误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提高突变率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正确D、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的结实率低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D错误故选C.5.有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Ⅰ时期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分裂Ⅰ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 三倍体、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B. 三倍体、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片段增加C. 三体、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D. 三体、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片段增加【答案】C【解析】解 a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为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b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该生物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属于三倍体c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4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增加d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片段(3和4)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故选 C6.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植株B. 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高度不育C. 玉米等高等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常常是植株弱小、果实和种子较小D. 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答案】C【解析】解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是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A正确B.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高度不育 B正确C.玉米是二倍体它的单倍体植株不育无种子 C错误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 D正确故选 C7.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B.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 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D. 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A【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A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但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过程中 B错误诱变育种具有多害少利性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C错误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是性状分离的结果若只出现个别白化苗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错误故选A8.科学家发现种植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后附近许多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这些野生植物的抗性变异来源于()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数目变异C. 基因重组D. 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杂交使这些野生植物也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故选 D9.以下育种方法中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A. 单倍体育种B. 多倍体育种C. 诱变育种D. 杂交育种【答案】A【解析】10.下面是关于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可以定向变异出所需的优良品种B. 一般是采用物理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成年后的动植物C. 它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D. 它是转基因育种的操作技术之一【答案】C【解析】解 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所以它不可以定向变异出所需的优良品种 A错误B、一般是采用物理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幼年的动植物 B错误C 、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从而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C正确D、转基因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错误.故选 C.11.下列最能体现孟德尔遗传规律本质的选项是()A. 杂合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B. 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 F_1全是黄色圆粒豌豆C. 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 F_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 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 F_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答案】C【解析】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本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C选项中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F_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最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故选 C12.自然状态下高等生物大约10^5~10^8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1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这说明基因突变是()A. 不定向的B. 随机发生的C. 普遍存在的D. 频率很低的【答案】D【解析】在高等生物中大约有 10^5\sim 10^8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1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这说明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及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多倍体育种可以解释生物进化并非都是渐变过程B.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C. 所有变异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D. 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是遗传病患者遗传患病者一定有致病基因【答案】A【解析】 A 、多倍体育种属于骤变式的生物进化可以解释生物进化并非都是渐变过程A正确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例如AAaa获取的单倍体可以是Aa 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是AAaa 是杂合子 B错误C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则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错误D、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是遗传病患者像隐性遗传的携带者遗传患病者不一定有致病基因像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错误14.如图为利用玉米(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A. ⑤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B. 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C. ①③过程为单倍体育种D. T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答案】A【解析】解A.⑤过程是由幼苗长成植株C 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正确B.植株B是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而来一定为纯合子 B错误C.单倍体育种过程还包括了④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B的步骤 C错误D.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经有性生殖产生的植株D只有3种基因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由组合 D错误故选 A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5.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甲、乙两个品种进行如图所示的育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③④⑤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戊、己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 ②过程获得的丁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C. ⑤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戊萌发的种子获得植株D. 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甲、乙两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答案】A, C, D【解析】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6.(1)最初产生结红色籽粒植株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16.(2)若要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具体步骤是将最初得到的红色籽粒播种后取_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待得到________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培养至成熟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 待________时选________籽粒留种16.(3)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能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写出简单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 AA、Aa、aa【解析】解(1)在种植白色籽粒小麦的田间偶然发现的红色籽粒来自于基因突变由于后代既有红色籽粒又有白色籽粒所以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AA、Aa、aa【答案】(2)花药, 单倍体幼苗, AA或aa, 籽粒成熟, 红色【解析】(2)单倍体育种的时候在传粉前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待得到单倍体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植株为纯合子基因型为AA或aa 待籽粒成熟后选取红色籽粒留种【答案】(3)自交, 把该红色籽粒小麦的种子种植后让其自交单独保存每一株所结的红色种子淘汰白色籽粒第二年种植后再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者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解析】(3)把该红色籽粒小麦的种子种植后让其自交单独保存每一株所结的红色种子淘汰白色籽粒第二年种植后再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者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17.(1)我国遗传学家率先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欲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序列需对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基因测序杂交水稻具有杂种优势但自交后代不全是高产类型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育种时为保证杂交顺利进行需对母本作________处理17.(2)为探明紫线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图1)由杂交结果可知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 D和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籼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籼稻2和梗稻1杂交后的 F_2紫线个体中纯合子比例是________17.(3)已知胚芽鞘具有紫线是因为有花青素进一步研究发现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 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对转录的模板DNA链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产生b基因和d基因的机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BBdd的水稻胚芽鞘不能合成花青素合成所需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7.(4)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已知种子外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科研人员根据表现型能够快速把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种子与自交种子、人为混入的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区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2, 性状分离, 去雄【解析】解(1)水稻是自花传粉的植物体细胞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而且不存在性染色体由此可见欲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序列需对12条染色体进行基因测序杂交水稻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导致其自交后代不全是高产类型育种时为保证杂交顺利进行需对母本作去雄处理【答案】(2)BBDD, bbdd, 1/9【解析】(2)图1显示籼稻1(紫线)和粳稻2(无紫线)杂交 F_1均为紫线 F_2中紫线∶无紫线﹦9∶7(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籼稻1(紫线)的基因型是BBDD 粳稻2(无紫线)的基因型是bbdd 籼稻2和粳稻1都表现为无紫线二者杂交所得 F_1均为紫线 F_2中紫线∶无紫线=9∶7 说明 F_1的基因型为BbDd 进而推知籼稻2和粳稻1杂交产生的 F_2代紫线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BBDD∶BBDd∶BbDD∶BbDd=1∶2∶2∶4 其中纯合子(BBDD)比例是1/9【答案】(3)碱基对的缺失, 碱基对的替换, 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终止密码提前出现不能合成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解析】(3)胚芽鞘具有紫线是因为有花青素 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 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图2显示 b基因转录的模板DNA链比B基因的少了9个碱基说明产生b基因的机制是碱基对的缺失 d基因转录的模板DNA链与D 基因的存在一个碱基的不同说明产生d基因的机制是碱基对的替换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导致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所以基因型为BBdd的水稻胚芽鞘不能合成花青素合成所需要的酶【答案】(4)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种子都是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紫线自交的种子都是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无紫线人为混入的种子都是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解析】(4)已知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即只有B_D_表现为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种子外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母本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dd或bbDD 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BbDd 可见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种子都是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紫线自交的种子都是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无紫线人为混入的种子都是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所以科研人员根据表现型能够快速把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种子与自交种子、人为混入的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10每个2分,11—40每个1分,共计50分)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3、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A≠C,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A+T)/(G+C)=1B.(A+C)/(G+A)=1C.(G+C)/(A+T)=1D.(A+G)/(T+C)≠14、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DD×ddB、DD×DdC、Dd×DdD、Dd×dd5、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子代的基因型有A.2种B.4种C.6种D.8种6、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ABB.abC.BbD.aB8、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B、Y与yC、E与ED、f与f9、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10、下列对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边解旋边复制C.复制需要酶和氨基酸D.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1、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隐性纯合子异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是A.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B.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C.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D.黄圆∶绿皱=3∶112、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A. 沃森和克里克B. 孟德尔C. 摩尔根D. 薛定谔13、隐性性状是指A、测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杂种F1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14、遗传因子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下列哪项最有可能A、性状表现肯定是1:2:1B、遗传因子组成肯定是1:2:1C、性状表现肯定是2:1D、遗传因子组成肯定是3:115、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A、杂交、杂交B、杂交、测交C、自交、自交D、自交、测交16、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17、某植物与隐性个体相交后得到后代的基因型是Rrbb和RrBb,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RRBbB、RrBbC、rrbbD、Rrbb18、同源染色体是指A、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2个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染色体C、减数分裂中配对的2个染色体D、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个染色体19、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A、32、16、64、64B、32、8、32、64C、16、8、32、32D、16、0、32、3220、20个卵原细胞与8个精原细胞如果完成减数分裂并受精,理论上可产生多少个受精卵A、8B、20C、32D、2821、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A.杂种后代中性状自由组合B.杂种后代性状比例9∶3∶3∶1C.杂种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杂种产生的配子自由组合22、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根本是:A.蛋白质的多样性B.DNA分子的多样性C核酸的多样性 D.核苷酸的多样性23、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A+T)/(C+G)的比值为: A.a B.1/a C.1 D.1-1/a24、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
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A.白眼雌蝇×白眼雄蝇B.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C.白眼雌蝇×红眼雄蝇D.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25、.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A B C D26、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27、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是:A.只能识别GAATTC序列B.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和具有特定的酶切位点C.识别黏性末端D.切割质粒DNA的标记基因28、根据现代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D.生物进化的过程,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29、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A.染色体复制B.细胞质的分裂C.纺锤丝的形成D.染色体着丝点分裂30.受精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A.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B.保持了前后代体细胞质的相等C.保证了细胞核大小的稳定D.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31.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是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B.DNA是遗传物质C.在不含D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D.DNA和RNA是遗传物质3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B.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D.地理隔离33.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自由交配34.育种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种子搭载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作物种子内的DNA发生变化,进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属于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35.杂交育种运用的变异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化D.染色体数目变化36.关子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D.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37、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基因的分离38、下列属于单基因遗传的是( )A.软骨发育不全B.无脑儿C.精神分裂症D.人体细胞核型为45+X3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新物种的形成必然要经过地理隔离C、不同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的隔离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40、关于转运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tRNA携带。
B.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转运RNAC.一种tRNA 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似的氨基酸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将它带到核糖体上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三、填空题。
41.(10分)苯丙酮尿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病,以下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受基因Pp控制),据图回答:(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
(2)I 3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3)IV l5的基因型是,是杂合子的几率是。
(4)III11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5)III12和Ⅳ15,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
(6)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7)Ⅲ代中11与13是,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若结婚生育,该遗传病发病率是。
42.(7分)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正在进行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过程。
(2)碱基①②③分别为,碱基④⑤⑥分别为。
(3)图中②和⑤,③和⑥构成的核苷酸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2分)(4)图示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的内,该过程的进行除图中的内容外还需要的条件有。
43.(6分)下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 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质中的上。
(2)图中I是,按从左到右次序写出Ⅱ内mRNA模板链区段所对应的DNA模板链碱基的排列顺序。
(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A.神经细胞B.肝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D.脂肪细胞44.(9分)如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不考虑互换),请据图回答:(1)该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判定理由。
(2)该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有条染色单体。
个四分体。
(3)该细胞产生的配子有种,比例为。
(4)该生物测交,后代有种表现型,其中与亲代不同的类型有种。
45.(8分)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
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组合可判出花为显性性状,因为。
(2)组合一中紫花基因型为,该组合交配方式为。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称为。
(4)组合一中,F1中的紫花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46.(10分)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
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
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
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
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
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G1、G2。
(2)培养基中需加入A TP,说明培养基中还需加入。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条带②。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5)DNA能够准确复制原因:。
答案及评分标准二、非选择题41.(10分)(1)隐(2)Pp pp (3)PP或Pp 2/3(4)0 (5)Pp (6)PP(7)堂兄妹1/442.(7分)(1)转录(2)UGC TGC(3)不相同,②③中的五碳糖为核糖,而⑤⑥中的为脱氧核糖(4)细胞核能量、酶43.(6分)(1)翻译核糖体(2)tRNA 核糖体TTCGAA(3)C44.(9分)(1)减数同源染色体联会(2)2 8 2(3)2 1:1 (4)2 245.(8分)(1)三紫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2)Aa 侧交(3)AA或Aa 性状分离(4)1/246.(10分)(1)A B D (2)DNA复制需要能量酶(3)31P 31P和32P (4)半保留复制(5)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准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