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抗生素的有效使用
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

5
认识误区
• 1.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 • 2.新的、昂贵的抗生素必然产生更好的效果 • 3.抗生素联合用药更有效, 抗生素的使用盲目趋向
23
• (6) 其它 : • a.林可霉素类:适应于G+和厌氧菌。 • b.万古霉素:主要用于G+菌严重感染,
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 c.磷霉素:广谱,作用不强,毒性低,
用于轻,中度感染。 • d.磺胺:用于弓形虫,卡氏肺囊虫等。 • e.甲硝唑:用于厌氧菌,原虫感染 。
24
五.特殊情况下抗生素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药物 计算好适当剂量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选择合适剂型 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慎用对新生儿、幼儿有特有反应的药物
15
氯唑西林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酯 头孢孟多 头孢丙稀 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酯 头孢哌酮 美罗培南 氯霉素
阿奇霉素
氨基糖苷类:庆大、阿米 卡星、卡那霉素 多粘霉素B 克林霉素
有黄疸的新生儿慎用 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3个月以下儿童给药方案未建立 早产儿 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6个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6个月婴儿慎用 <2个月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早产儿 新生儿慎用 <3个月的小儿暂不推荐使用 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 碍性贫血、灰婴综合症,肝功能衰竭 <6个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16岁儿童静脉 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 <6岁慎用
周用抗真菌药3-5日。 • (5) 烧伤病人手术前后用药2-3天 • (6) 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
儿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儿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儿科抗菌药物是治疗儿童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但由于抗菌药物不当使用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规范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儿童患者的利益和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临床应用管理机构医院应当设立儿科临床应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该机构负责制定儿童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政策、流程和标准,并对全院儿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准则1.医院应当制定适用于本院儿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准则,明确儿科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疗程等相关内容,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2.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准则进行用药,不得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不得违规使用强力抗菌药物。
三、用药决策与审核1.对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医生应当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患儿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应该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2.医生在决策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当通过多种手段明确感染的病原菌和药物的敏感性,包括但不限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医生在决策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当与临床应用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审核,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相关政策和准则。
四、用药监测与评价1.医院应当建立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2.医院应当对过去一段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五、教育与培训1.医院应当加强对儿科临床医生、药师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合理应用能力。
2.医院应当定期组织与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促进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的更新。
六、奖惩制度1.医院应当建立相应的抗菌药物管理的奖惩制度,并明确违反管理规定的处罚措施。
2.对于违反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的医务人员,医院应当依据相应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地一大类药物.抗生素地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地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是否与患儿地感染状况以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应.目地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地产生.当前滥用抗生素地情况非常严重,引起不少不良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已到了非严格管理不可地地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地主要表现有:.不管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不管什么感染,都用广谱青霉素,广谱先锋霉素..不管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不管抗生素地抗菌特点,常一天一次使用,还和其它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能量合剂混合在较大量液体中点滴,.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地药物.以上情况,必须纠正.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地原则必须掌握适应症并遵循安全和有效,经济地原则..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地不宜用,如普通地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地剂量和疗程,用药途径和合理地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纠正内环境紊乱.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地口服制剂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 () 抗菌药物地更换:一般感染用药小时(重症小时)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易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在局部使用..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 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万万,每月一次.() 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日.() 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病人地儿童用异烟肼个月.() 慢性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可按具体情况每周用抗真菌药日.() 烧伤病人手术前后用药天() 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 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二. 常用抗生素在儿科使用特点内酰胺类:临床上最常用,化学结构中具有内酰胺环,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青霉素类:. 青霉素:主要作用于球菌,可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下呼吸道感染,流脑,破伤风,淋病,梅毒等,万,分次肌注或次静脉滴注,最好稀释成滴注,过浓或过大可引起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肾病.不能静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耐酶青霉素类:如新青,邻氯青.主要用于金葡萄菌感染引起地肺炎,败血症,软组织炎,骨髓炎等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阿莫西林,安美汀,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等,杀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可用菌感染.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如先锋,,,,,主要用于产青霉素地金葡菌和菌.. 第二代:如西力欣,新福欣等,较第一代抗菌谱广,对菌作用强.. 第三代:如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抗菌活性及抗菌谱更广,其中几种对绿脓杆菌有良好作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四代:头孢匹肟(马斯平),对,菌均有良好地抗菌活性.() 大环内酯类:抗菌谱窄,与青霉素相似,近来应用越来越多,因它对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百日咳,白喉等有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红霉素:() ,分二次静脉滴注,浓度为. 阿奇霉素:,每日一次,口服或静滴,连用三天,可维持一周,点滴时间不小于小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其它:罗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琥乙红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对葡萄球菌和菌有效,由于对耳,肾地毒性大,故岁以下慎用.与内酰胺类有协同,一般不单独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喹诺酮类:抗菌谱与头孢三代相似,杀菌迅速,如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此类药物对幼年动物可致软骨损害,在人类尚未发现,目前认为不宜用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地岁以下小儿,尤其是婴儿,必要时短期使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其它:.林可霉素类:适应于和厌氧菌..万古霉素:主要用于菌严重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磷霉素:广谱,作用不强,毒性低,用于轻,中度感染..磺胺:用于弓形虫,卡氏肺囊虫等..甲硝唑:用于厌氧菌,原虫感染 .三.特殊情况下抗生素地应用.肝功能减退时,红霉素类,磺胺类,克林霉素类,林可霉素,可使升高,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二性霉素等地毒性加强,故在肝功能减退时不能使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肾功能减退时,经肾排泄地药物代谢产物可在体内积聚产生毒性反应,必须减少剂量地有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第三代头孢,氧哌嗪青霉素可正常使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生儿中,就药物地生物转化来说,其生理和病理情况与大儿童不同.氯霉素易致灰婴综合症,磺胺和呋喃类可发生黄疸或溶血现象,抗生素应静脉应用,避免肌注出现硬结及吸收不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妊娠期和哺乳期:妊娠期禁用致胎儿畸形或明显毒性地药物,包括四环素,磺胺,甲硝唑,利福平;慎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异烟肼,氟胞嘧啶,呋喃妥因等.哺乳期不宜服用地有磺胺类,成熟乳中抗生素售量很少超过母亲每日给药量地,故可酌情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在乳汁中浓度低,且乳儿口服后不吸收,因此对乳儿安全.初乳期在乳汁中含量宜减少剂量地有:异烟肼,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急性呼吸道感染时抗生素地合理应用.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地疾病,是指以鼻咽炎为主地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喉炎,会厌炎等 .应作定位诊断才能做到合理使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普通感冒:一般为自限性,通常天,个别达天,咳嗽流涕持续二周以上,不用抗生素. () 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指中耳炎内有渗液,持续周以上,无急性感染表现,不使用抗生素,如持续个月以上,应考虑用抗生素;急性中耳炎指全身或局部症状可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头孢克洛,支原体者用大环内酯类,病程天.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鼻窦炎:单纯病毒性鼻窦炎不使用抗生素,细菌性鼻窦炎可使用抗生素同上.() 咽炎和扁桃体炎:病毒性不使用抗生素,细菌性可选用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第一代头孢类,过敏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天.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喉炎:无并发症地单纯性病毒性喉炎不用抗生素,喉梗阻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细菌性可选用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苄唑青霉素,必要时选用二,三代头孢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应选用万古霉素,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肺间质.肺炎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地首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之一是细菌.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气管支气管炎:主要病原是病毒或反应性气道疾病,病程少于天者少用抗生素:病毒原性,病程等于天,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或脓痰者,外周血细胞升高者也可用;细菌性首选青霉素类,病程天,支原体,衣原体类选用大环内酯类,疗程周以上.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要病原,对病情严重,病程等于天者,早产儿,小婴儿,原有心肺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使用抗生素,疗程天.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和生命地四大常见病之一,使用抗生素最多,应作病原学检测,针对病原选用抗生素,在此之前先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按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症状,体征,胸片特点及当地细菌流行病学监测来选择.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区获得性肺炎:考虑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病原,首选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备选第二代头孢,支原体选大环内酯类,重度应收入住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院内获得性肺炎:按病原敏感性选用,第三代头孢甚至超广谱类,抗真菌类.五.小儿腹泻时抗生素地合理使用.感染性腹泻:水样便多为病毒性或产毒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可以痊愈,(约占).如果伴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解粘血便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约占)可选头孢三代类,广谱青霉素,灭滴灵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地只需调整饮食,症状性地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迁延性,慢性:指腹泻持续二周和二月者,要纠正脱水,纠正内环境,增加机体抵抗力,微生态疗法.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地抗生素合理使用.病毒性:病毒唑,更昔洛韦.细菌性: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地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类,青霉素类(需加大剂量),,青霉素等;结核性脑膜炎用异烟肼,利福平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原则是剂量足,疗程较长,静脉给药,脑脊液好转不减量.。
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药 物 研 究
Te h me i i e su y dcn td
44 ・
C ieeju lo tnmei n n tnp a c hns oma fe o de e ad eho hr y h i ma
论 d 抗 生 素 的合 理 应 用 xL J
10万 U 2 ,每月一次 ;② 流行性脑 膜炎 :对密切 接触者 常 用S D,S Z o M c3日;③ 密切 接触 开放 性结 核 患者 的儿 童用 异烟肼 3个 月 ;④烧伤 患者手术 前后 用药 2~3d ;⑤ 外科 手术 :于麻 醉时用一种 抗生 素静脉 注入 ,可 预防手术 后细 菌感染并发症 ;⑥婴儿 室 中出现细 菌感染 流行 ,按病 原菌 用药预防 。
~
参考文献
[ ]陈咏兰 ,罗超雄.抗生素不合理使 用的现状与对策.新 医学 ,19 , 5 1 94 2
( ):2 4 26 4 0. 0.
[ ]张献怀.触 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健康时报 ,20 , :1 . 2 01 5 7 [ ]金有豫.药理学.人 民卫生出版社 , 0 2 0 .32 3 2 0 :38 1 . [ ] 诸 福 棠. 实 用 儿 科 学.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9 :1 3 . 13 , 4 9 5 12 14
1 8. 】 5 23 2 3.
( 收稿 日期 :2 1.2 1 ) 0 00 . 6
【 中图分类号 】R7. 98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57 (00 7 o4 — l 07 81 21)o 一 o4 0
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d J 腹泻和t J 感 冒是 目前最常见 的滥用抗生素疾病 。 ,L bL 小儿腹泻 病 因较 多尽管 感染 是 主要 原 因 ,但 病原 有 细菌 、 病毒 、真菌等 ,抗生 素只 对细菌感 染有 效。抗 生 素 的长 期 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使腹泻加重 或迁延不愈 。其实 , 的关 注 。 1 临床 抗 生 素 不 合 理 使 用 的 表 现 婴儿腹泻 的病 因除喂养不 当外 ,主要是通 过粪便 传播使 其 1 1 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 疾病 ,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 . 感染 了一种特殊 的病 毒 一轮状 病毒所 致。 由轮状 病毒感 染 12 无论什么感染 ,都用 广谱抗生 素。 . 引起 的腹泻使 用抗生 素无 济于事 。因此 ,确诊 为轮状病 毒 13 无论疾病性质 ,大都 用静脉注射 ,而且 剂量过大 ,疗 肠炎 ,不必使用抗生素 ,只需注意对症 处理。该 病病程短 , . 程过长。 可 以 自愈 。抗生素仅 适合 于侵袭 性肠 道细菌感 染 ,如志 贺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 菌特点 ,随意联合使用 。 . 痢疾杆菌 、空肠 弯曲菌 、沙 门菌等 。对 于大便 中混 有黏 液 1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 用 ,慎用或 已被淘汰 的药物 。 . 血便 ,大便镜检 白细胞 明显增 多 ,伴 有腹疼 里急后 重者 需 16 与其他药物如病 毒唑 ,维 生素等混合在较 大量的液体 要用抗生素 。轻 型患儿 可选用 黄连素 、庆 大霉 素 口服 ,重 . 中静滴 。 症者选用氨苄青霉 素静滴 。一 旦 出现肠道 菌群紊 乱或继 发 2 滥 用 的不 良后 果 真菌性肠炎时 ,应停 用抗 生素 ,给 以微生态 制剂 如双歧 杆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 d J 体 内耐药 菌株产 生 ,引发 难 以 菌活菌制剂 、乳酸杆 菌制 剂等 。A J 感 冒的病 原体 大部 分 ,L ,L 治愈的感染 性疾病 。大量耐 药菌 的产生 ,使难 治性感 染越 也是病毒 ,抗生素治 疗无 效。小儿病 毒性感 冒是一 种急 性 来越多 ,导致病 菌感染 的机会 越来 越多 ,治疗感 染性 疾病 感染性疾病 ,也具有 自限性 ,通 常病程 3~7d ,病 毒性感 的费用越来越 高。据报道 耐青霉 素的肺 炎链球 菌 ,过去 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对青霉素 、红霉素 、磺胺 等药 品都很 敏感 ,现在几 乎 “ 刀 5 d J 不宜使用 的抗生素 xL 枪不 入” 。绿脓杆 菌对 氨苄 西林 、阿莫西林 、西力欣等 8种 5 1 氨基糖 苷类 抗 生素 ,都 有轻 重不 等 的耳 毒性 和肾 毒 . 抗生素的耐药性达 10 ,肺炎克雷伯 氏菌对西力欣 、复达 性 ,尤其是耳毒性 ,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 0% 欣等 1 6种高档抗 生素 的耐药性 高达 5 % 一10 。而 耐 甲 2 0% 52 四环素类抗生素 ,能与新生长牙齿 中的钙结合形成 黄 . 氧西林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 已经无药可治。 色结合物沉着 ,俗称 “ 四环素牙 ” 。此类药物还能与骨 中的 3 合 理 使 用 抗 生 素 的 原 则 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 8岁 以下儿童禁用 。 必须 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 、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5 3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 ,儿童 慎用 。因为此药 . 3 1 病 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 的不宜用 ,如普通 的上呼 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 环系统 衰竭称 为 “ 婴综合征 ” . 灰 。 吸道感染 ,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 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 血 ,导致 儿童发 生不可 逆性再 生障碍 3 2 发 热原 因不 明者不宜用 ,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 . 性贫血。 3 3 对 细菌感染患儿 ,选用适宜抗 生素 ,适 当的剂量 和疗 5 4 磺胺 类药物早 产儿 和新 生儿应慎用 。因此类 药物能 引 . . 程 ,合适用药途径 和合理 的 间隔时 间,同时必须 采用各 种 起早产儿和新 生儿黄疸 、粒 细胞减少等 。 综合措施 。①给药 途径 :应 根据感染 严重程 度及 药物 动力 5 5 喹诺 酮类 ,1 . 2岁 以下 的儿 童禁 用 ,l 以前 慎 用。 8岁 学特点决定给药途 径 ,轻症感 染尽 量选用 生物利 用度 高的 1 2岁以前人体骨骼 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 、肥大 、钙化 , 口服制剂 ;②有 多种药 物可供 选用 时 ,应 以窄谱 ,不 良反 使儿 童不 断长 高。而此类 药物有 可能使 儿童骨 骺软 骨细胞 应少 ,价廉者优先 。注 意剂 量和 间隔时 间;③ 抗菌 药物 的 提前 骨化 ,不仅 影响儿 童长 高 ,还 易 引起负重 骨关节 组织 更 换 :一 般 感 染 用 药 7 ( 症 4 ) 后 可 根 据 疗 效 ,决 的损 伤。 2h 重 8h 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 素 ;④疗 程一般 感染待 症状 体征及 实 5 6 第一代头孢菌 素儿童不 可大剂量使用 。因为此 类药物 . 验 室 检 查 明显 好 转 或 恢 复 正 常 后 再 用 药 2~ ,特 殊 感 染 肾毒性较 大 ,可引起d J 血尿 、肾组织坏死。 3d ,L 按特定疗程执行。 总之选择抗生 素时要 全面 考虑 患儿的感染 情况 :生理 34 尽量避免皮 肤黏膜 局部用 药 ,否则 易致过 敏和 耐药 , . 状态 、病理状 态 ,合理选 用药 物的 品种 、使用 剂量 、用 药 不允许擅 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 用。 时间以及 给 药途 径。有效 控 制感 染 ,减 少药 物 不 良反应 , 35 预防性用药应严 格掌握指征 ,儿科在 以下情况下可考 防止人体 内菌群失调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
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的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是否与患儿的感染状况以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应。
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当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严重,引起不少不良毒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已到了非严格管理不可的地步。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表现有:1.不管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不管什么感染,都用广谱青霉素,广谱先锋霉素。
3.不管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管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常一天一次使用,还和其它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能量合剂混合在较大量液体中点滴,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以上情况,必须纠正。
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必须掌握适应症并遵循安全和有效,经济的原则。
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纠正内环境紊乱。
(1) 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2)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
(3) 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小时(重症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
(4)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易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在局部使用。
5.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1) 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万-120万u,每月一次。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耐药性增加的现象。
因此,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
本文将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希望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我院儿科门诊的记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约占总使用药物的三分之一。
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呋辛和青霉素V钾。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药物,而且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敏感性检测。
总体来看,我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相应水平,且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二、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分析1. 对细菌感染的误诊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不了解,往往会将症状简单的归结为细菌感染。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喉炎等,这些疾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株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剧医疗卫生领域的耐药性问题。
2. 按照经验治疗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医生会凭借经验或者惯用的方法来选择抗菌药物。
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 抗菌药物自行购买一些家长为了便捷或者觉得便宜,在没有医生建议或者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因为很多抗菌药物都是属于处方药,对患者需求量与用量的掌握度也很难掌握,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1.临床医生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应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种疾病和疾病的识别能力。
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及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执行用药指导,出示处方,进行要求的敏感变异性检测等。
2. 加强宣传增强患者对细菌感染和抗菌药拥堵的认识。
告诉患者抗菌药物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细菌感染。
抗生素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指南引言: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耐药性增加、药物副作用等。
因此,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医务人员提供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应用指南。
一、确定感染类型:在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首先需要明确感染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呼吸道感染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类。
对于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治疗通常不起作用,我们应该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而对于细菌性感染,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二、根据常见病原菌选择抗生素: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等,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对于这类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如青霉素V、头孢地尼等。
2. 咽炎和扁桃体炎:这两种感染通常由链球菌引起,针对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是首选药物,也可以选用其他青霉素类似物。
3. 弥漫性肺炎和肺炎:弥漫性肺炎和肺炎多由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引起。
根据患儿患病程度和病原菌的抗药性情况,可选择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抗生素。
4. 慢性支气管炎和反复发作性支气管炎:这两种呼吸道感染通常与多种细菌感染有关。
根据病原菌的抗药性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
三、药物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1. 剂型选择:儿童对口服药物吸收较好,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口服制剂。
对于严重病例或需留院治疗的患儿,可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
2. 用药剂量:儿童的肝肾功能未完全发育,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差,因此在用药剂量上应注意。
根据患儿体重和年龄确定合适的剂量,并注意严格执行医嘱。
3. 用药疗程:根据感染类型和患儿病情,确定合适的用药疗程。
一般情况下,治疗时间不应少于5-7天,以确保病原菌完全清除。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关键。
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注意药物使用方式和剂量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风险。
儿科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通过 回顾性方法对我 院儿科治疗 的患儿抗生
3 讨
论
素使用种类 、 联用情况 、 给药途径以及使用率等情
况进行分析 , 并 与国内外 出版 的相关书籍 、 药物说 明书等有机结合 , 从而对我院儿科治疗 中抗生素使 用的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
1 . 3 统计 学分 析
儿童是人类生长 阶段 中发育最不完善的阶段 , 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 响 , 例如病毒 、 细菌以及支
原体等 ,特别是婴幼儿的 中枢神经发育 尚不完善 ,
极为敏感 , 一旦被药物侵害就会对患儿造成无法弥 补的损伤 , 我 国每年 由于抗生素滥用而导致 的聋哑
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 的相关数据 资料进行统 计 时需要使用到 S P S S 1 3 . 0 软件 , 使用( ) 的形式
科 学性。 方法 随机抽取我 院儿科在 2 0 1 0年 1月一 2 0 1 2年 1 2月治疗的儿科 患儿 6 0 0例 , 对 患儿 的抗生素使 用情况 进行分析。结果 我 院儿科三年来的抗 生素使 用呈现 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 主要 以头孢菌素类 、 青霉素类以及 大环 内 在儿科治疗的过程 中, 医 酯类等为主 , 主要用于联 用抗 生素和静脉给 药, 出现 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 象。结论
对本 次所 抽取 的我 院儿科 治疗 的 6 0 0例 患儿 的 相 关资料 进行 分析 ,我 院儿 科 中使 用 的抗生 素种 类
主要以头孢菌素类[ 2 J 、 青霉素类 以及大环 内酯类1 3 ] 等
为主 , 主要用 于联 用抗 生素 和静 脉给药 , 以探 讨 我院
l 资料 与方 法
的抗生素使用 , 从而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临床抗生素的有效使用
发表时间:2015-07-07T14:05:47.8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杨国卫
[导读] 患儿治愈情况 78 例患儿在经过抗生素的治疗后,有76例患儿已经治愈,治愈率达97.5%,有2 例患儿的症状有所好转。
杨国卫(广元市剑阁县妇幼保健院 628300)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儿科使用抗生素的现况,了解儿童抗生素的用药安全,增强抗生素的用药管理。
方法结合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抗生素用药量、种类、用药的途径以及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一些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抗药性等现象,造成儿科用药的疗程不足。
结论必须规范管理儿科临床抗生素用药,加强用药安全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儿科抗生素的用药水平。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抗生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69-01
抗生素合理应用及避免滥用是目前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为儿童生理功能及机体调节能力不够完善,对药物敏感性高,适应性较差,这个问题在儿科临床上显得尤为突出,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抗生素儿科临床的合理使用就是在全面了解患儿、致病原与抗生素的基本情况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从而达到冒最小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3 月到2015 年3 月我院儿科应用抗生素进行过治疗的患儿78 例,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都为39 例。
对照组中,男生21 例,女生18 例;年龄1—7 岁,平均年龄(3.5±0.9)岁;病因:呼吸道感染者15 例,泌尿系统感染者11例,胃肠道感者9 例,其他感染者4 例。
观察组中,男生20 例,女生19 例;年龄2—8 岁,平均(4.2±1.1)岁;病因:呼吸道感染者16例,泌尿统感染者1
2 例,胃肠道感染者8 例,其他感染者
3 例。
两个组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11 版中抗生素的诊断标准。
1.3 分组对照组:按照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治疗。
观察组:督导抗生素的使用方式进行治疗。
1.4 方法(1)在应用抗生素时对患儿全身症状进行合理改善,并及时对水、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进行纠正。
(2)以《2011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作为依据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案进行制定,对滥用、不合理现象进行限制甚至制止。
(3)强调采用综合治疗的措施,并且对药物不良反应实行掌握,同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应用剂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并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
(4)积极开展临床检验,降低病原菌耐药性,并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掌握,尽量避免滥用现象发生。
(5)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5 观察指标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热程度、感染情况、围产期异常、抗生素使用类型等方面分析影响抗生素使用的相关因素。
并对患儿每1-2 月随访1 次,随访时间6 个月至1 年,平均(24±14) 个月。
随访内容为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每6 个月至1 年检查1 次1.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而治愈率却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2.2 抗生素应用类78 例儿科住院患儿使用过抗生素次数为145 次,其中包括23 个品种,青霉素类头孢菌以及素类使用频率较高。
2.3 患儿治愈情况 78 例患儿在经过抗生素的治疗后,有76例患儿已经治愈,治愈率达97.5%,有2 例患儿的症状有所好转。
好转率2.5%。
2.4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78 例患儿在服用抗生素后,9 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13%,其中6 例患儿采用静脉滴注给药,1 例患儿采用药物口服。
在患儿不良反应情况中,有1例患儿出现了过敏的现象,其他患儿则均为皮疹。
3 例出现了不良反应,患儿在药物的服用上结合了两种抗生素。
3 讨论3.1 静脉滴注应用普遍现在,WHO 将注射剂人均使用药物的次数作为检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这次调查中,有9 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6 例患儿采用了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
据此可见,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因此,医院及医护人员在药物方式的使用上需加大重视力度,采用合理的序贯疗法尽量减少静脉给药使用次数。
对于儿童来说,自身药物的使用更需谨慎,如过能口服,则最好口服,从而可以减少注射给药;如果能使用肌肉注射给药,则可不使用静脉滴注给药。
静脉滴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的力度,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2 联合用药方案不合理在抗生素使用中,联合用药能有效发挥药物使用的效果,从而让耐药性得到延缓或者减少。
很多医院在药物联用的过程中,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一样,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增加,甚至出现拮抗现象。
相关报道说过,头孢类和青霉素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导致致病菌数量增多。
因此,医院在联合药物的使用方面,需加以控制。
3.3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遵循以下几个事项:(1) 对患儿进行确切的诊断,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疾病,则符合抗生素的应用指征,之后需观察患儿病原体的情况,对细菌药物要实施敏感测试,并且要结合检测结果中敏感情况以及病原菌的种类来选择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还需结合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以及患儿的身体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
(2) 在抗生素剂量选择上,需结合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制定,药物的使用方式需结合患儿情况以及抗生素种类。
综合考虑药物的药动学以及药效学,从而使药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同一类抗生素药物不同使用方法以及不同剂型也会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例如口服剂型会引起不良胃肠道反应,氯霉素口服、肌注、直肠给药以及外用时,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而静脉注射则能够避免此类不良反应。
(3) 了解患儿的体质,观察使用情况。
在对患儿实施药物治疗前,需对患儿身体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咨询患儿的家属是否存在药物过敏的情况,并且对患儿进行皮肤过敏的测试。
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密切的观察,如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终止药物的使用,并进行治疗,必要情况下需更换抗生素。
参考文献:[1] 潘颖,韩琴,新生儿抗生索使用情况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2] 郑平荣,抗生索的合理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