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曹刿论战》和《秦晋肴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辩士,还擅长运用寓言进行说理、论证,象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都出自《战国策》。

《左传》和《战国策》对后世的散文家有着深刻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曾经大量采用这两书的材料,并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汉代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文章,其雄辩风格得之于这两书也很多。

历代史书的编撰,以至唐宋散文家的记叙文,在语言和表现方法上,也都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

”(《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

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量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因素。

之深远,苏、张之纵横,《韩非》之排奡,《荀》、《吕》之平易,皆为后世文章之祖。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讲仁义也专门“议兵” 畅言“刑政”,并重 “礼”“法”
·文学性:
多长篇大论,且能围绕一个论题展开周密详备的论述,析理 精微又逻辑谨严,如《劝学》《修身》《礼论》《乐来论证颇为玄奥费解的科学原理,以证代议,寓议于 证,议证交融,合为一体,使文章更有文采,理论更加深化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 《论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 录体,语言简朴、警策。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 《庄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 题论文过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 清楚,文辞生动。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 《韩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 逻辑严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 关注现实生活,表现出强 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 几乎无所不包。但理论热 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独立人 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 富于形象性与抒情性。寓 形于理、情理兼备,极大 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 力。
• “十家九流” •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 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 ——儒、墨、道、法、 阴阳、名、纵横、杂、 农、小说。西汉人刘歆 在《七略诸子略》中讲 小说家去掉,称为“九 流” • “三教九流” • 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 种学术流派。“三教”: 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是先秦的九 个学术流派: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 家、墨家、纵横家、杂 家、农家。
更富人治精神因而更具理性思辨力量,文采斐然
还有以“赋”名篇的文章,被认为是“赋体”文学的源头 (《成相》,当时民间俗唱形式写成,“后世弹词之祖”)
先秦诸子散文之《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 “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儒家“仁爱”思想的演进过程
血缘同一 (性相近,习相远) 仁 (仁者,爱仁) 礼 (克己复礼为仁) 忠恕
孝悌
“忠”“孝” “恕”“悌”的 含义


浩 气 纵 横 好 辩 、 善 辩 的 《 孟 子 》
韵 散 结 合 体 的 《 老 子 》
语 录 体 的 《 论 语 》
再 到 独 立 成 篇 的 专 题 论 文 的 发 展 过 程 。
蔡影 《 志片 老 忠节 子 漫选 》 画自
从 语 录 体 和 韵 散 结 合 体 , 到 对 话 体 和 寓 言 体 ,
(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 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 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 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 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 界是功利境界。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冰河入梦来。" 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 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 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属道德境 界。
这 是 一 个 使 许 多 后 人 每 每 提 之 ,
这 这 这这 重 是对 是所 是是 然肯一于无一有人一一 舍 中限 思类 诺 个 千 国可个想后个个 的 义 金 尤能孕的代几人 时 气 、 其的育时所乎类 代 纵 不 是时着代需诞文 。 横 惜 这代 要生明 一,样, 的了的 轴 身为。 心 ,知 己 时 代
4、篇目导读:《语录十三则》
5、《论语》的语言特色:多用比喻,很富 生活气息和哲理意识;语言简洁流畅, 富有感情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 个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 孔孟的文章,在封建时代是读书人必修的课程, 思想和文风影响深远这,旧时文人无不受到 《论语》、《孟子》的熏陶。
汉初的政治家贾谊、晁错深受孔、孟、荀、 韩以及纵横家的影响;魏晋以后,老庄思想盛 行,阮籍、嵇康的散文深受庄子文章的影响。 唐宋古文大家,以恢复古道为旗帜,以先秦诸 子文章为典范:韩愈推崇孟子,苏轼博采众长, 尤其倾心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因此可以说, 先秦诸子散文的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现在。
《庄子》的艺术特色为:
1、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 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 说理生动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善用譬喻。它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 活。
3、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 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 歌语言的特点。
总之,《庄子》一书,特别是内篇, 有时象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充满了天 簌般的诗意;有时象万斛源泉,随地涌 出,汪洋恣肆,妙趣横生,具有浪漫主 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先秦的说理文 中,即使在后世的古典散文中亦罕有伦 比。
于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
《韩非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言荟 萃。据统计,书中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 先秦各家著作之首。先秦本是寓言文学繁荣的 时代。先秦寓言数量之众,思想之深,艺术之 出色,均为后世寓言望尘莫及。然而它们大多 是先秦著作中说理的手段或叙事的有机组成部 分,尚未独立成体。到了韩非手中,则发生很 大变化。韩非对散见各书和流传民间的众多寓 言故事作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再加上自己的创 作,然后分门别类加以编排,第一次推出蔚为 大观的寓言专辑,载于《韩非子》中《说林》 及内、外《储说》篇里。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课件
教育启示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育启示作用,对后世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承与发展
文献保存
先秦诸子散文的文献保存价值,使后人能够了解当时社会的思想、 文化和生活状况。
文化交流
先秦诸子散文的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和发展。
创新发展
先秦诸子散文的创新发展,不断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动 力和启示。
法家散文
代表人物
01
韩非子、商鞅
特点
02
注重法治理念,强调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文章多用案例、历
史故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代表作
03
《韩非子》、《商君书》
其他流派
墨家散文
代表人物为墨子,文章注重实践、实用,强调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代表作《 墨子》
名家散文
代表人物为邓析、惠施、公孙龙等,文章注重逻辑思辨、辩论技巧,代表作《 邓析子》、《公孙龙子》等
探讨先秦诸子散文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要点一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要点二
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如“以人为本”、“崇德尚贤”、“仁爱和谐”等思 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例如,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追求公正和平等。
05
先秦诸子散文的当代价值与未来 展望
当代价值
1 2
文化传承
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启示
先秦诸子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哲学思考 ,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智慧具有重要作用。
3
教育价值
先秦诸子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对于培养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第一节 早期诸子散文 《老子》 绝学无忧(二十章) [1]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2],相去几何?善之与 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3], 其未央哉[4]!众人熙熙[5],如享太牢[6],如 春登台。我独泊兮[7],其未兆[8],如婴儿之未 孩[9];傫傫兮[10],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11 ] ,而我独若遗[12]。我愚人之心也哉[13],沌沌 兮[14]!俗人昭昭[15],我独昏昏[16]。俗人察 察[17],我独闷闷[18]。澹兮其若海[19],扬兮 若无止[20]。众人皆有以[21],而我独顽且鄙[2 2]。我独异人,而贵食母[23] 。
7
【注释】 [1]本 章说 明 ‚道‛隐奥 难见,凡 人 不 易体 会,唯 ‚上 士‛可 践 行 之。[2]建 言: 古 之 立 言 者。[3]夷道:平坦之道。颣:不平 。[4]辱:黑垢。[5]建:通‚健‛。偷:通 ‚婾‛,苟且。[6]渝:污浊。[7]隅:棱角 。[8]贷:施予。
8
圣人无为故无败(六十四章)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2] ,其微 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3]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 之[5]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6 ]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7] ,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9]孩:通‚咳‛;《说文解字》:‚咳, 小儿笑也。‛[10]傫傫:懒散疲倦貌。[11 ]有余:有余财以为奢,有余智以为诈。[12] 遗:通‚匮‛,不足。[13]愚人:纯朴之人。 [14]沌沌:混混沌沌貌。[15]昭昭:自我 炫耀貌。[16]昏昏:暗昧貌。[17]察察: 严苛貌。[18]闷闷:纯朴貌。[19]澹:沉 静貌。[20]扬:飘逸。[21]以:有为也。 [22]顽且鄙:愚笨。且:底本原作‚似‛,据 传奕《道德经古本篇》改。[23]贵食母:以守 道为本。河上公注:‚母,道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微子) [1]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3] ?‛子路曰:‚ 为孔丘。‛‚是鲁孔丘与?‛‚是也。‛曰:‚是 知津矣[4] 。‛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 ?且 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6]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7] 。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8] :‚鸟兽不可与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9] !天下有道,丘 13 不与易也[10] 。‛
1
参考书目: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M].北京:文物 出版社,1974. 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84. 朱熹.四书集注· 论语集注[M].北京:中 华书局,1983. 程树德.论语集释[M]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 986.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96. 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10
《论语》 楚狂接舆(微子) [1]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2] :‚凤兮[3] ,凤 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4] ,来者犹可追。已 而[5]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7] ,不得与之 言。
11
【注释】 [1]接舆:楚隐士,佯狂避世。康有为《论 语注》:‚孔子下车,盖知为异人,欲告之以救世 之义,楚狂自有旨趣,故不欲闻而避之,此亦大隐 之至。特发歌以致讽,不可谓不勤拳急;趋避而不 言,不可谓不淡泊。隐士之高远奇僻,及圣人之优 容接引,皆可见焉。‛[2]过:过孔子之车。旧 注多以为‚过孔子之门‛,似误。曹之升《四书遮 余说》:‚《论语》所记隐士皆以其事名之。门者 谓之‘晨门’,杖者谓之‘丈人’,津者谓之‘沮 ’、‘溺’,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非名亦 非字也。‛[3]凤:喻指孔子。[4]谏:劝阻 。[5]已而:犹言‚算了罢‛。而,语助词。[ 12 6]殆:危险。[7]辟:通‚避‛。
6
不笑不足以为道(二十章)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2]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3] ,上德 若谷,大白若辱[4]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5] ,质真若渝[6] ,大方无隅[7] ,大器晚成,大音 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8 ] 。
4
【注释】 [1]本章说明价值判断的相对性,说明得道 者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与世俗不同的价值取向。此 章可视为形似自嘲而实则自赞的诗篇。[2]唯: 应诺之词。阿:帛书《老子》甲本作 ‚诃‛,呵 斥。 [3]荒兮:混乱。[4]未央:无边无际。[5 ]熙熙:同‚嘻嘻‛,兴高采烈貌。[6]享太牢 :参加丰盛的宴席。享,通‚飨‛;太牢,古代帝 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 牢‛。[7]泊:淡泊。[8]未兆:没有迹象;5 此处指不炫耀自己。
9
【注释】 [1]本章说明凡事均由小到大,由近及远。 河上公题本章曰‚安微‛,然老子却由此得出‚无 为‛、‚无执‛、‚欲不欲‛、‚学不学‛的结论 。[2]泮:分也。[3]毫末:细小之萌芽。[ 4]累土:一筐土。累,通‚蔂‛,土筐。[5] 恒,底本原作‚常‛,据帛书《老子》甲、乙本改 。[6]欲不欲:求人所不求。下文‚学不学‛句 式类此。[7]复众人之所过:返回众人走过头的 道路。
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繁荣是以人文主义思潮的高涨为 背景的。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期‛。西方 、印度、中国这三大文化圈,几乎都是在这年代 大致相当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在轴心期,先贤们 以人文精神为武器,打破了古代文化数千年的沉 寂,表现出人类意识的觉醒,树立起崇高的目标 。先秦诸子散文的意义就在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