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题库2-0-8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答题卷)

《先秦诸子散文》答题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
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默写。

(8分)
⑴子曰:“,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⑵子在川上曰:“,。

”《论语·子罕》)
⑶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⑷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同上)
⑸,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
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语言基础与文化经典阅读的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三、文化经典阅读表述题。

(14分)
7.(4分)答:
9.⑴(4分)译文:
⑵(4分)译文:
10.(2分)答:
四、文学名著阅读(9分)11.()()(4分)
12. 简答题(5分)(以下格子为20×6=120)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13-15题。

(9分)13.(2分)() 14.(2分)()15.(5分)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8分)
16.(3分)
17.(5分)(以下格子为20×5=100)
七、作文(40分)(写在作文纸上)。

《先秦两汉散文史》网上考试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网上考试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上编概说先秦散文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先河,讲究章法结构,条理清晰,出现了不少成熟的辞格。

A.《商书》 B.《尚书》 C.《周书》 D.《春秋》答案:B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简史是(),它在写法上有着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的特点。

A.《尚书》B.《论语》C.《春秋》D.《国语》答案:C3、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A.《春秋》B.《左传》C.《尚书》D.《国语》答案:D4、以下作品不属于儒家学派著作的是()。

A.《列子》B.《孟子》C.《荀子》D.《礼记》答案:A5、()表现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们的言论与活动,既有真实的历史内容,也有许多编造的成分。

A.《春秋》B.《国语》C.《吕氏春秋》D.《战国策》答案:D6、《左传》和《国语》都被认为是()所著,二者都属于历史散文,《左传》长于叙事,而《国语》长于记言。

A.左丘明B.孔子C.韩非子D.荀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先秦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世散文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其具有()的特征。

A.创始性B.综合性C.抒情性D.实用性E.随意性答案:ABDE2、战国时期,散文得以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有()。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士族阶层的兴起C.诸国并立,竞相揽才的风气D.战事频繁E.各家学派为宣扬和捍卫自己学说展开论争答案:BCE3、战国时诸子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影响深远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E.杂家答案:ABCD4、《春秋》三传指的是()。

A.《仲尼弟子列传》B.《公羊传》C.《左传》D.《榖梁传》E.《老子韩非列传》答案:BCD三、判断题1、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都非常简略,既是由于当时的文章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因为在甲骨和铜器上刻字十分困难。

答案:对。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其中,《春秋》、《论语》、《庄子》、《墨子》等都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则是史传散文的代表作。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1、孔子是儒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3、孟子被后世称为亚圣,其学说包含三个内容:其一,在人性上他张扬性善论;其二,在君、国、民方面,他宣扬民本思想;其三,在治民方面,他提倡仁政。

4、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位巨擘,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和人生的同情和关怀。

5、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核心思想是兼爱,他鼓吹天有意志,人间有鬼神并且灵验,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

6、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常常用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来论证法治、术治以及势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7、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有极强的人文意识,他弘扬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8、《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它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同时它还是一种规律的东西。

9、先秦诸子的议论文之所以富有魅力,首先一个原因是流派众多,其次一个原因是充满了卓绝的智慧。

二、名句默写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6、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君子去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综合测试题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阶段过关测试题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阶段过关测试题二

阶段过关检测二(4~7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自伐者无功②郑武公欲伐胡B.{①治之于未乱②未暇治天下也C.{①因释其耒而守株②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候因释之D.{①履危石,临百仞之渊②市罢,遂不得履项,①自我夸耀/②进攻,攻打。

B项,①②都是动词,治理。

C项,①放下/②释放,放走。

D项,①动词,踩,踏/②名词,鞋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已得履B.{①其于大达亦远矣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①我决起而飞②衣缁衣而反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项,①语气助词,用法同“矣”/②副词,已经。

B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C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D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43)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而御六气之辩D.泛然而若辞项,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B项,辩,通“变”,变化。

C项,弊,通“敝”,破旧、破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A.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吾与之友.矣C.将在于众.贤而已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成干肉。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众多。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B.夫大块..载我以形C.欲使无穷..,其可得乎D.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项,古义:僵硬。

今义:①形容词,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动词,使坚强。

B项,古义:大地。

今义:形体相对较大或相对较大的部分。

C项,古义:不困窘。

今义:动词,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试卷卷)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试卷卷)

新和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试题卷)(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座号姓名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1.默写。

(8分)⑴子曰:“,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⑵子在川上曰:“,。

”(《论语·子罕》)⑶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⑷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⑸,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其良人..出(丈夫)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C.抑.为之不厌(不过)畜.君何尤(喜欢)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富而.可求也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有道而.正焉割鸡焉.用牛刀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斧斤以.时入山林悲夫,子之.不知余也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先秦诸子散文测试

先秦诸子散文测试

先秦诸子散文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9分)1,据《汉书·艺文志》载,先秦诸子有_______、_______、阴阳、_______、名、_______、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先由_______创立的_______,继起的是_______,然后是其它各家。

2,在文体形式上,先秦散文经过了一个由简到繁,由_______到_______的发展过程。

3,下列思想主张分别属于先秦诸子的哪一家A.儒;B.道;C.法;D.墨(1),实行仁政,重礼乐,重伦理,重教育_______(2),顺应自然,无为而治_______(3),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_______(4),主张兼爱,反对宗法等级制度,反对兼并战争_______(5),主张性善论,要求推己及人爱以示人_______(6),主绕性恶论,重视后天的学习教育_______4,先秦诸子的散文各具特色。

下列各项所说的是先秦诸子哪一种著作的特色A.《论语》B.《孟子》C.《墨子》D.《老子》E.《庄子》F.《荀子》G.《韩非子》(1),文字精,质朴储蓄,概括力强,具有格言的韵味。

()(2),词锋犀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长于论辩。

()(3),虽仅五千字,但句式整齐,多用韵语。

()(4),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富有诗意。

()(5),文词质朴,逻辑性强,善用具体事例说理。

()(6),锋芒锐利,说理透彻。

()(7),朴实浑厚,严整精密。

()5,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填空(9分)(1),《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不仅是对松柏的赞美,而且蕴含着对坚强性格的歌颂,给人以美感。

(2),《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一个人在多种威逼利诱面前应有的尊严。

(3),《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反对比来说明“持之以恒”的道理。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2.2王何必曰利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2.2王何必曰利及答案

二、王何必曰利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利:使……得到利益B.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意旨、意向C.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留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项,遗:遗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孟子遇于.石丘②秦、楚之王悦于.利B.①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②怀利以.相接C.①先生之志则.大矣②先生之号则.不可D.①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②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

B项,①介词,用,拿;②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C项,①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②连词,表转折关系。

D项,①②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交征利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先生之号则不可..D.鸡鸣..而起项,古义:这样而。

今义: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

其他三项,古今义相同。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50730017) 例句:先生将何之A.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B.孟子遇于石丘C.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D.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和C项是判断句;B项既是状语后置句,也是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利吾家.家:家庭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危:处境危险C.万乘.之国乘:一车四马为一乘D.不夺不餍.餍:满足项,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