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合集下载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SDS-PAGE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一、SDS-PAGE电泳的概念SDS-PAGE是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它的全称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这种电泳技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分离介质,通过直流电场将蛋白质样品分离出不同电荷和大小的蛋白质成分。

二、SDS-PAGE电泳的原理1.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中所使用的凝胶是由聚丙烯酰胺构成的。

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来调整孔隙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的分离。

2. SDS处理SDS是指月桂基硫酸钠,它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SDS-PAGE 电泳中,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经过SDS处理后,蛋白质表面都会均匀地吸附一定数量的SDS分子,并且使蛋白质呈负电荷。

这样,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会带有类似的电荷密度,可以消除蛋白质的本身的电荷特性,使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不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3. 蛋白质分离将经过SDS处理的蛋白质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然后通过电泳进行分离。

经电泳分离后,蛋白质会根据其大小和电荷迁移到不同位置,从而使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三、SDS-PAGE电泳的应用SDS-PAGE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

它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分子量、纯度和比例,也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同时还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异构体等。

四、SDS-PAGE电泳的发展SDS-PAGE电泳技术自问世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蛋白质分离和分析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DS-PAGE电泳技术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完整版)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

(完整版)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

SDS-PAGE一. 实验原理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蛋白质溶液里加入 SDS 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 SDS 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SDS 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例为 1.4:1。

由于十二烷基磺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的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

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改变。

蛋白质-SDS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和光学性质表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 SDS 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 1.8nm ,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 Mr 成正比的变化。

基于上述原因,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与椭圆棒的长度有关,也就是蛋白质 Mr 的函数。

二. 试剂器材30%凝胶贮液(100mL):称取试剂Acr 29.2g和Bis 0.8g置于100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约60mL双蒸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双蒸水定容至100mL,置于棕色瓶内4℃贮存,每过1-2个月应重新配制;注意:丙稀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有积累性,配制时应戴手套和口罩等。

分离胶缓冲液(1.5 mol/L Tris-HCl,pH 8.8,100mL):称取Tris 18.2g 溶于约80mL 双蒸水,用6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8.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堆积胶缓冲液(0.5 M Tris-HCl,pH 6.8,100mL):称取Tris 6.0g溶于约80mL双蒸水,用1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6.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电泳缓冲液(1L):称取试剂Tris 3.03g和甘氨酸 14.4g置于500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约400mL双蒸水充分溶解,再加入10%SDS溶液1.0mL,以双蒸水定容至1L (自然pH值为8.3,无需再调),4℃ 贮存,可重复使用5-6次;2×加样缓冲液(10mL):取下列试剂置于10mL塑料离心管中0.5mol/L Tris-HCl缓冲液(pH6.8) 2.0mL10%SDS溶液 4.0mL甘油 2.0mL巯基乙醇 2.0mL溴酚蓝 0.02g,混匀后1mL分装,-70℃可贮存6个月;10%AP:称取(NH4)2S2O3 1.0 g,溶于10.0mL双蒸水中,分装成每份1mL,-20℃贮存;TEMED:分装成每份1mL,4℃避光贮存;水饱和正丁醇(100mL):在玻璃瓶中加入50mL双蒸水和50mL正丁醇,振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02 实验材料
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丙烯酰胺(AA):用于制备凝胶,是聚合反应 的单体。
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交联剂,增加凝胶 的交联度。
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催化剂, 加速交联聚合反应。
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过硫酸铵(APS)
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
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用于变性蛋白质并促使其 带负电荷。
发展新型分离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发展新型的蛋白质分离技术, 如二维电泳、毛细管电泳等,以提高蛋白质分离的分辨率和准
确性。
应用多维度分析
在后续实验中,可以将SDS-PAGE与其他蛋白质分析技术相结 合,如质谱技术、免疫学检测等,进行多维度分析,更全面地
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THANKS FOR WATCHING
白质带负电荷,从而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能够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
03
对其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
通过比较标准蛋白的迁移率和已知分 子量的标准蛋白,可以大致测定出待 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蛋白质的迁移率与其分子量的对数成 反比,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待测蛋白与 标准蛋白的相对迁移率来推算其分子 量。
甘氨酸
作为分子量标准品。
Tris-HCl缓冲液
维持电泳过程中的pH值稳定。
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电源
为电泳提供电力。
凝胶板
放置凝胶的框架。
垂直电泳槽
提供电泳所需的基 本结构。
移液器
精确添加试剂和溶 液。
紫外透射仪
检测蛋白质条带。
实验前的准备事项
清洗电泳槽和相关器具,确保无残留物。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溶液,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一、目的掌握SDS-PAGE 电泳原理与方法二、电泳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

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

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三、试剂配制1.30% 丙烯酰胺:将29g 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 的水中。

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

用过滤器(0.45μm 孔径)过滤除菌,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

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

2.1M Tris-Cl: 称取12.191g Tris 碱溶于80ml 蒸馏水中,用浓HCl 调到所需pH 值,定容至100ml。

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SDS-PAGE电泳是现代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纯度和数量等指标。

下面将就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介绍。

SDS-PAGE电泳的原理:SDS-PAGE电泳是一种基于PAG(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的矩阵上运行的直流凝胶电泳。

相对分子质量(MW)是以电泳迁移距离为单位来表示的。

蛋白质在PAG上被限制在孔道中运动,因此,蛋白质分子迁移距离与分子大小成正比。

通过使用外部标准,可以精确地将样品的迁移距离转换为分子量。

这种分离方法受到电荷和大小作用的影响,电势梯度使带电的蛋白质分子在凝胶中迁移。

SDS-PAGE电泳的过程:SDS-PAGE电泳的过程主要包括:样品加载、电泳和染色步骤。

(1)样品加载:样品的制备:蛋白质样品通常经过还原和变性,以便将所有蛋白质中的二硫键断裂并且在孔道中呈现线性的多聚蛋白质结构。

这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样品添加SDS缓冲液,然后在热水浴或高压下暴露于还原剂,例如2-硫代乙酸(DTT)或β-巯基乙酸(MEA)。

(2)电泳:将处理过的样品通过凝胶基质中的丝状孔道。

随着电场的施加,蛋白质会在SDS凝胶板上自由迁移,从而分离出蛋白系列。

(3)染色:电泳结束后,将凝胶板进行染色。

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银染、共染和Coomassie Brilliant Blue染色法。

SDS-PAGE电泳的应用:SDS-PAGE电泳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活性定量、纯度评估、亚基分离等方面。

其中,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是SDS-PAGE电泳的最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将未知蛋白与已知分子质量蛋白一起电泳,可以通过线性回归计算未知标本的分子大小。

SDS-PAGE蛋白质纯度分析

SDS-PAGE蛋白质纯度分析

SDS-PAGE蛋白质纯度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英语: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SDS-PAGE)是较常用的一种蛋白纯化分析技术。

SDS-PAGE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

如果蛋白质样品中含有多个蛋白质或者纯化蛋白样品中含有其他杂蛋白,经过SDS-PAGE分离后不同的蛋白质会被分离成多个蛋白条带。

如果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则只显现一条蛋白条带。

由此SDS-PAGE技术可以对蛋白质样品的纯度进行分析。

SDS-PAGE分析原理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因此,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速度仅由蛋白质分子量决定,不同的蛋白质由于分子量的差异经过SDS-PAGE电泳后分离,再经由蛋白质染色对蛋白质分离结果进行分析。

蛋白质SDS-PAGE分析流程1. 蛋白质浓度检测2. 样品处理: 在蛋白样品中加入等量含有B-巯基乙醇的2x loading buffer,煮沸10分钟3. 电泳准备: 配置合适浓度的SDS分离胶,安装电泳槽,注入1x 电泳液4. 蛋白质样品上样:根据蛋白质浓度,取适量处理过的蛋白样品依次加入电泳孔槽内,另外取适量蛋白标准marker加入其他空余孔槽内。

5. 开始电泳: 接通电源,将电压调至120v,保持恒定电压。

6. 电泳结束剥离胶: 当溴酚蓝迁移至凝胶底部,停止电泳;将蛋白胶取出,并切去浓缩胶和分离胶底部的溴酚蓝胶条。

7. 染色: 使用R250染色液对蛋白胶染色1小时8. 脱色: 使用脱色液对染色的蛋白胶脱色至背景干净,蛋白条带清晰可见9. 拍照分析中/英文项目报告在技术报告中,百泰派克会为您提供详细的中英文双语版技术报告,报告包括:1. 实验步骤(中英文)。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1.1 电泳原理SDS-PAGE是一种基于凝胶电泳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其中SDS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的缩写,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使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带负电荷,同时也能够给蛋白质提供线性结构。

1.2 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利用膠體凝膠將生物物质分开的电泳技术。

在SDS-PAGE中,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作为电泳介质。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聚合物凝胶,通过调整聚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的比例,可以调整凝胶的孔径。

1.3 SDS-PAGE的步骤SDS-PAGE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样品:将待测蛋白质样品添加SDS、还原剂和草酸,使蛋白质样品变性和解离。

•准备凝胶: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将之倒入电泳槽中,插入电泳板。

•加载样品:将准备好的样品加入凝胶双孔板中,注意标记样品位置。

•电泳:将准备好的样品盖在电泳槽上,接上电源进行电泳分离。

•显色染色:将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显色染色,以观察结果。

•图像分析:利用成像仪或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的凝胶图像进行定量分析。

2. SDS-PAGE电泳的应用2.1 蛋白质分析SDS-PAGE电泳是蛋白质分析的基础技术,通过对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可以获得蛋白质的表观分子质量、纯度和组成信息。

这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2.2 分子生物学研究SDS-PAGE电泳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有多种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分等。

此外,SDS-PAGE也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如核酸、小分子化合物等)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2.3 药物研发SDS-PAGE电泳在药物研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药物候选化合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评估药物的结合能力和亲合力。

SDS-PAGE原理及结果分析技巧课件

SDS-PAGE原理及结果分析技巧课件
为什么需要电泳?
蛋白质在电场中会带电并在凝胶中移动,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分离效果尤为显著。
SDS-PAGE的原理
1
样品处理
将待分离的蛋白样品添加SDS和还原剂,使之均质并去除与蛋白质分子量无关的 影响因素。
2
凝胶制备
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将凝胶浸泡在缓冲液中,直到完全交换缓冲液。利用缓冲 液在凝胶中形成pH梯度。
蛋白质分析软件
利用软件分析和解析SDS-PAGE 的光密度曲线,获取蛋白质的分 子量和含量等重要信息。
结果分析的基本原则
1 确认实验重复性
结果比较前应该确保实验 的可重复性,包括条件和 等量样品。
2 正确选择染色方法
染色的方法不同会影响蛋 白质条带的清晰度。
3 标准品的鉴定和确定
选择合适的分子量标准品 确定要检测的蛋白质分子 量范围。
结果分析的常见技巧
条带密度
密度越高,代表含量越丰富; 密度越低则代表含量越少。
比较分析
对比两个或以上样品的分离情 况和分子量等信息。
精细分析
利用一些特殊的处理和分析方 法,深入研究某一结果,如半 定量分析、分析带的异质性、 修改成像等。
结果分析的常见问题
条带分离不清晰
检查凝胶和样品的处理,或更换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品。
SDS-PAGE原理及结果分析 技巧
本次课件将介绍SDS-PAGE技术的原理和步骤,并分享结果分析的基本原则、 常见技巧、问题和注意事项。
SDS-PAGE的定义
什么是SDS-PAGE?
SDS-PAGE,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SDS-PAGE的作用?
SDS-PAGE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离出各个单一的蛋白质分子,有化分析结果 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
一、目的
掌握 SDS-PAGE 电泳原理与方法
二、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

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

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三、试剂配制
1.30% 丙烯酰胺:将29g 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 的水中。

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

用过滤器(0.45μm 孔径)过滤除菌,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

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

2.1M Tris-Cl: 称取12.191g Tris 碱溶于80ml 蒸馏水中,用浓HCl 调到所需pH 值,定容至100ml。

1.5M:Tris 碱18.15g 去离子水80ml 浓盐酸调PH 值8.8 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3.1 M DTT:称取3.09 g DTT,加入到50 ml 塑料离心管内,加20 ml 的0.01 M NaOAc (pH5.2),溶解后使用0.22 mm 滤器过滤除菌适量分成小份后,-20℃保存。

4.10% SDS: 20g SDS 溶于200ml 纯水中。

5.10% 过硫酸铵:1g 过硫酸铵溶于10ml 纯水中,现用现配。

6.2×SDS 上样缓冲液:1.0 mol/L Tris-Cl(pH6.8)10ml,10%SDS 40ml,50%甘油40ml,0.2g 溴芬蓝,定容至100ml。

7.10×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3g Tris 碱和18.8g 甘氨酸,加入10ml 10%SDS,用去离子水补至100ml,配制成10×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取50ml 10×缓冲液,稀释至500ml,配制成工作浓度1×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

8.考马斯亮蓝R250 染色液:1gR250 溶于250ml 异丙醇、100ml 冰乙酸和650ml 去离子水的混合液中,过滤去除颗粒状物。

9.脱色液:乙醇/水/冰乙酸分别为50ml,850ml 和100ml。

四、实验方法
1.10%分离胶的配制7ml(小板为5ml):按附录添加适量的试剂,立即倒胶,加水封胶待凝固。

2.吸干封液的水,倒浓缩胶。

3. 5%浓缩胶的配制3ml:按附录添加适量的试剂,立即倒胶,插入梳子待凝固。

3.取下梳子,用蒸馏水冲洗梳孔,洗净其中的残余胶块,用滤纸吸干。

4.将制成的胶放入电泳槽内,倒入1×甘氨酸电泳缓冲液,观察不渗漏即可。

5.取10μl 样品,加入等体积的2×SDS 上样缓冲液,样品与蛋白质Maker 100℃保温5min。

6.分别取10μl 上样,110V 恒压电泳2~3 小时。

7.将胶剥下至一平皿中,加入考马斯亮蓝染色1~2 小时,回收染色液后,倒入脱色液脱色过夜,
其间换脱色液1~2 次。

五、实验结果
观察电泳结果,分析蛋白大小,结合实验一,通过蛋白条带的变化分析细胞破碎效果
六、见附录1:分离胶和浓缩胶配方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