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共24页文档
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要求规范和实用标准图集应用清单

2004
11
JGJ/T97-2011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2011
12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2002
13
JGJ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2011
14
JGJ83-201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2011
15
JGJ99-9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2011
54
GB50204-2002(2011版)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
55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01
56
GB50206-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2
57
GB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012
58
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特种门窗
2004
57
02J611-1
钢、钢木大门
彩色涂层钢板门窗
2009
50
13J602-3
不绣钢门窗
2013
51
02J603-1
铝合金门窗
2002
52
03J603-2
铝合金节能门窗
2003
53
07J604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
2007
54
06J607-1
建筑节能门窗(一)
2006
55
12J609
防火门窗
2012
56
04J610-1
2008
2020土木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介绍

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要求”。
在建设部和土建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安排下,土木工程、
给排水、环境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管理专业启 动专业规范的制定工作。
07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
目支持下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 (1)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 (2)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现状; (3)国外同类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情况。
标准进行培养,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背景 教育问题
单纯追求学术指标,没有真正把人才质量放在第一位; 教育趋同化,考核指标引领盲目攀高; 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工程; 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多样化。
12
背景
具体表现
教学计划趋同,个性不凸显; 课程设置与学校定位不符; 实践教学没有放在应有的地位; 教师(包括一些博士)没有工程经历、工程经验; 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企业对人才有诉求。
名称: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 研制单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建工出版社) 研制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有关要求
16
主要内容
一、学科基础 二、培养目标 三、培养规格 四、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实践体系) 五、课程体系 六、教学基本条件(师资、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 七、附件
18
● 拓宽专业口径
在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已经得到 国际有关组织承认和国内大多企业认同的现状下, 要继续坚持宽口径的大土木的培养标准。课题组不 赞成以服务局部地方建设和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为 理由,把培养目标退回到窄口径的专业方向上去。
● 规范内容最小化
要抓住土木工程专业最核心的知识、能力要 求制定专业规范,初步确定了不多于2120学时、 20个知识领域、414个专业知识点作为土木工程专 业必修的内容,其余的370余学时(规范推荐了 264学时选修课程供参考)可体现专业特色、教学 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留出余地。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根据《“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的通知》和省电大有关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专科毕业设计指导意见如下。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和达到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共10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0周左右。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 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 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 培养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资格要求已取得的学分占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可以进行毕业设计。
违反本条规定的,毕业设计成绩无效。
三、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1.毕业设计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2.毕业设计应由学生本人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初步选题(见附件1)后,由教学点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
4. 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土木工程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内容摘要
土木工程是一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授予本科生的专业,属于土木类专业。它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 年,授予的是工学学士学位。这门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高级 工程专门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 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
教师队伍
不少于3/4的专业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为土木工程学科 。 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其中部分教师(约50%)承担过实际工程性项目或具有与企业 共同工作的经历 。 授课教师应具备与所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和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 教师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学校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 流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 。 学校拥有良好的相关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 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 务等。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
培养规格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 力。 (8)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 (9)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 (10)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 (三)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 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
发展历程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 土木工程专业代码仍为,属土木类专业 。
土木工程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

土木工程专业规的有关说明1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1.1、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按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属于工学门类的土建类专业,代码为080703,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并列。
在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土木工程(080703Y)涵盖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教育目录中,土木工程学科一级学科下设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六个二级学科。
1.1.1、专业的任务和社会需求土木工程涉及相当广泛的技术领域。
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井巷工程、水利水运设施工程、城镇建筑环境设施工程、防护工程,都属于广义的土木工程围。
此外土木工程还包括:减少和控制空气和水的污染、旧城改造、城市的供水、高速地面交通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土木工程师所涉及的技术领域。
大坝、建筑、桥梁、隧道、公路和港口等设施的建设还关系到自然环境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和谐。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今天的土木工程已被分为许多分支,如:结构工程、水利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路桥工程、测量工程和岩土工程等。
土木工程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人类对自身居住、出行质量要求的提高,活动围向天空、地下的拓展,对已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升级,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等等,都会使土木工程专业长久不衰、不断更新。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即,收集数据、计划或者规划、设计、经济分析、现场施工以及日常运营或维护。
培养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的理论分析、设计、规划、建造、维护保养和管理、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规定的执业训练,可以报考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
土木毕业作业要求(本科)

请每个同学仔细阅读以下的关于毕业作业的要求及格式第四部分: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和达到开放式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必须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即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时间约10周,毕业设计(论文)计10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1. 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 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 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应使学生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计算中不宜大量采用手算,提倡应用电算技术解决复杂技术问题。
设计说明书为5000字以上,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及附录。
4. 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主要图纸应基本达到施工图深度。
图纸一般为4~6张(按1号图计),可以包括部分墨纸图。
5. 毕业论文为5000字以上。
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
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共28页word资料

土木工程专业(函授)毕业设计指导书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时间较长的专门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应技能,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概念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二、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毕业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三个方面,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从事与施工相关的工作比例有上升趋势,在毕业设计中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部分是适宜的,但当时间较少时,也可不安排施工组织设计。
三、毕业设计的几个阶段毕业设计过程包括设计准备、正式设计、毕业答辩三个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明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拟定设计计划。
正式设计阶段需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手算和电算及对比分析;这一阶段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等不同阶段,具体阶段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制约关系,由不同的教师指导。
毕业答辩阶段是总结毕业设计过程和成果,让学生清晰准确地反映所作工作,并结合自己的设计深化对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认识。
四.毕业设计时间安排1.题目布置、初步方案设计、修改方案、确定方案、画出平、立剖方案图(2周);2.结构布置、结构计算、上机计算、绘制结构草图(6周);3.绘制建筑施工图(2周);4.整理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2周)。
五、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设计要求建筑设计部分1. 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
建筑物的名称、建造目的和总体要求,从而了解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及其大概的使用要求。
081001-土木工程

081001-土木工程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要求,本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包括:┅┅┅。
具体知识领域的内涵请参见“规范”“标准”。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表3.8中列出的课程。
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力测定实验的不可少的一步。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的测定实验是测定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做比较。
薄壁管弯曲、扭转组合应力的测定实验是应用电阻应变花测定弯扭组合时一点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与理论值做比较。
叠梁弯曲正应力的测定实验是测定不同材料叠加梁的正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做比较。
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掌握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各种力学指标的计算以及应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此外,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锻炼提高自身动手能力,能够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最终,要让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结构力学、钢结构、钢筋混凝土设计等专业课程。
结构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结构的计算简图与几何构造分析,计算自由度方法;静定梁与静定刚架、静定平面桁架及组合结构的受力分析,三铰拱的内力计算与压力线和合理轴线确定;虚功原理,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图乘法,温度变化产生位移的计算以及广义位移和互等定理;超静定结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超静定梁与超静定刚架、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的计算,支座移动及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与校核;位移法基本概念,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的位移计算,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和其他近似计算方法;杆件结构的虚功原理和能量原理;梁和刚架的极限荷载;结构的稳定计算。
矩阵位移法解决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想,矩阵位移法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的形成,等效结点荷载的处理,超静定连续梁、刚架、桁架及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