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概念性方案设计说明1讲解学习
校园广场设计

(一)概念定位
DNA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信息储存。如图1所示。设计以DNA双螺旋结构为设计启发,把代表生命的双螺旋结构造型贯穿于场地中,通过变形和设计把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分区,满足基地中所需的活动空间及活动习惯,如休憩、阅读、户外活动等。基地周边多为人群聚集地,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因此基地的利用率非常高。设计通过彩色的铺装,整合的活动空间、小品等活跃场地氛围,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及美观的使用感受 。
在设计中要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解决如何凸显广场的特色,展现文化、生活和艺术形象、如何加强与周边建筑的联系、如何丰富场地,增强活力和吸引力的问题。
(二)方案定稿与分析图
1、定稿
概念定位确定好以后,经过多次选择和考虑,最终确定了校园广场的设计方案,草图如图2所示。
整个场地中,在西边靠近食堂的地方有个入口广场,与之相呼应的东侧有个活动广场,在北边靠近宿舍区的位置有一个下沉广场,这三个主要的活动区可以为师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下沉广场是人工草皮铺装与防腐木座椅相结合是设计,沿着毛石踏步走下去,坐在木质座椅上聊天、休息,会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同时下降的螺旋广场结构形成一种半封闭空间,给人们安全感。从下沉广场上来连接的是观景平台。水上的木栈道
二、设计调查与分析
(一)场地现状调查
这次设计所选的场地是座落在重庆西郊大学城内的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浅丘地形,虎溪河沿校区东南边界蜿蜒流过,校区也正因虎溪河而得名。要设计的广场的场地长约340米,宽约42米,面积约14280平பைடு நூலகம்米,北临餐厅,宿舍区;南临教学楼;西临食堂、超市,东临教学楼和活动中心。场地周边多为人群聚集地,但是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广场的出现会给师生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就要求在功能上,广场要分为学习区、休闲娱乐区、半封闭区等,来满足师生课余生活的需要。同时这片场地是连接食堂、宿舍、教学楼的必经之地,是一个空间上的过渡区,所以在交通流线的设计上也要注意各个区域直接的连接,不仅做到美观,还要实用。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数字校园规划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数字化校园规划1.项目概况方主任1.1. 项目背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高等学校的标志之一,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到1999年已经有500余所大学建设了结构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并通过CERNET接入国际互联网。
2002年,国内1071所各类型全日制高校中,已有900所左右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用户。
在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各高校在21世纪初开始建立基于URP的数字校园。
200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报告了自身的建设成果。
至2002年底,我国多所高校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校园,如北京大学已基本实现了数字校园的功能,建立了IDC (校园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全校的数据和应用资源,降低了运行费用,提高了服务效率,并以现有校园有线网络为依托,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开放了4个IP网段,总计能够提供近1000台计算机同时使用无线网络,基本上覆盖了校园内移动用户比较集中的公共区域。
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内首创提出的大学资源计划(URP ,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 的理念和数字校园建设模式,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和应用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采用的技术与国际相当;中国科技大学在“一卡通”应用上处于领先水平,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几乎每个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之一的重庆大学,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数字化的手段,更好的为科研、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服务,将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整体实力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物理校园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达到提升和扩展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广场景观概念设计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广场景观概念设计作者:王宇航来源:《数码设计》2018年第02期摘要: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广场景观设计,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空间,打造丰富的空间体验。
本项目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从区位环境、人群需求、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调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为师生打造宜人的生态景观,构建合理的整体布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促进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校园广场;梯田景观;文化延续中图分类号:TU2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2-0219-02Chongqing University Huxi Campus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WANG Yuha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 Wuhan, 430070, China)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ampus square of the Chongqing University tiger Creek campus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space of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reate a rich space experience. This project,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from the location environment, the needs of the populatio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 on,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to create a pleasant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build a reasonable overall layout, to create a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to better promote Chongqing. Lear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hogye campus landscape and its surroundings.Keywords: campus square, terraced landscape, cultural continuity引用:王宇航. 重慶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广场景观概念设计[J]. 数码设计, 2018, 7(2):219-220.Cite:WANG Yuhang. Chongqing University Huxi Campus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2): 219-220.引言校园广场是校园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校园文化的窗口。
关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的建筑设计分析

关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的建筑设计分析摘要:重庆大学综合楼由张锦秋院士设计。
该建筑位于虎溪校区中心区,背靠青山,毗邻两湖,是校园中轴线附近的重要建筑。
它在材质、色彩甚至空间排布上都独具特色,本文将针对该建筑物的造型设计、空间排布、应急设施三部分对该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重庆大学;综合楼;建筑造型;设计一、造型分析1.外观设计:由张锦秋院士设计设计理念: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
(1)其四面的墙面有粗犷的大理石,大气精致的玻璃外墙相结合行程视觉上的对比和冲击,此处的不均匀对称设计,在凸重庆大学大气而沉稳的气质时不失雅致和严谨。
(2)内部留有类似四合院的花园,以及通向三棵智慧树的圆形鱼池,结合睡莲的栽培,简单明确几何体的组合,变化不失统一性,方方正正的综合楼又多了一份温润文雅的书香气。
(3)综合楼四个角落高低起伏,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形成楼方向楼层较低,且顶部设有屋顶花园,座椅等相应设施,充分利用了空间,提升了人文气息。
取得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形体组合。
(4)综合楼结合大理石不规则线条结合玻璃墙面规则的铅锤线,运用变化丰富轮廓线,结合结构上的高低起伏变化取得突出主体,控制全局的效果。
(5)综合楼结合相应地形,在图书馆的斜坡上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利用圆形鱼池以及智慧树的楼梯景观处理,使综合楼完美融入地形,达到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完整统一的效果。
(6)对于多功能厅的下沉地形,设计了一个平缓的下坡,用一个宽敞的大通道,为综合楼再添了一处风景,略微透光的大长廊,在炎热的夏天确实一个凉爽的去处,且结合各国国旗,充分展示了综合楼的特色。
2.绿化综合楼附近的绿化大致分为:高大树木,低矮灌木,草地,鱼池等。
其中包括松树,小叶榕,红叶灌木,麦冬,荷花,芦苇,绿草等。
其中包含问题为:1)高大树木下面部分空间未充分利用,可以种植喜好阴湿的植物提高利用率。
2)综合楼里的植物,除了荷花,芦苇,和行政办公室楼上的平台花园有少量的彩色植物之外,大多都为单一的深绿色,色彩单一,缺乏美感和造型感,且大多未起到围合场地的作用。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大门及门前区方案设计说明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大门及门前区方案设计I.构思说明:1.1引言安东·罗西(Aldo Rossi)说过: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
类型所模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由于本项目处于重庆这样一个具山水特色的历史城市,且又属于大学城——一个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地方,因此如何与边界条件契合,与周围大环境对话,如何对小环境扬长避短,如何重视和关注人的自身要求等等,这一系列自然环境、城市文脉、人性关怀的问题,成为设计的立足点和依据。
1.2校大门1.门……界面: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常常采用抽象的表达方式,如国画即是如此。
在古代,建筑方面有时也会采取这种方式,譬如“门”:故宫前的“门”是经过一个序列空间后浓缩的一对华表;唐代皇陵的“门”可以是一对天然的小山——双阙;还有民间常见的牌坊,简单架起的梁柱形成一种抽象的“门”。
本方案关于校大门的整体构思便是基于此种表达方式——一个“抽象的门”,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意义的校门,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但在空间界定上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普通的门,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界面,从而给周围的人带来感观和心理上的愉悦。
2.“墙”的概念:就城市景观而言,由于用地四周皆开阔平缓,本设计在此处形成一面“城市墙”,可成为此区的标志。
(可以将它看作古代城门的引喻,也可以当作城市本身的一处景观,一个大型雕塑……)另一方面,就大学城而言,“墙”是一个强有力的界面,无论是在空间划分上还是在对人的精神感观方面的影响上。
3.墙上“孔”、“洞”的寓意:李允禾在《华夏意匠》中提出“在中国的传统设计思想上,对一切的房屋车服礼器等的制作都是采用一种灵活性很大的通用式设计。
”建筑通常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其组合有如中国的围棋,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变化出无穷样式。
本方案在墙上开了大量有规律的孔洞,即是基于这种设计思想的演化。
另一方面,墙上大面积的孔洞,形成某种特定的排列组合,与数码图像有所类似。
虎溪图书馆

虎溪校区图书馆设计之我看法摘要虎溪分馆位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拥有10余万册藏提供600多个阅览座位。
2004年开始建,并于2010年六月正式开放。
本文将以重庆大学虎溪图书馆谈谈自己对其设计的一些看法。
重点了解其内部的设计,消防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的理解。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设计理念消防配置工程实例一、外观的浅谈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虎溪校区中心区,是校园中轴线边的重要建筑。
西侧和南侧为校区主干道,北侧面对中央山水公园。
建筑位置与校区公共教学组团均有便捷的联系,并且南区和北区学生宿舍亦有直接的交通到达。
场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坡,其北侧的虎溪公园为绵长的城市绿带。
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不容质疑的成为大学精神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看看重庆虎溪图书馆的整体轮廓,从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该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就像一本刚刚翻开的书,旁边有一个美丽的湖和一些看似动人的垂柳,这建筑整体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大气的感觉,在加上这些诗意的气息,给人有很好的学习的心情。
该建筑整体就有一种开放性、现代性、时尚性和亲和性,很好体现啦人文气息的理念。
二、内部的浅谈上图为内部放书架与学生自习的位置的设计,通过该图我们可以知道,该内部主要是以书架为中心摆放,自习桌子为两边紧凑摆放的设计方式。
该设计是比较好的,首先学生借书方便都集中在中间,其次学生在旁边自习不影响学生在书架旁阅读。
符合图书馆内部的设计理念。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虎溪图书馆天花板上有很多孔状,天花板上布满了日光灯,为了内部有足光源,然后上面布满孔,重庆是个火炉城市,到啦夏天该孔可以释放冷气,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下面介绍下图书馆内部建筑结构数据,首先先说下建筑一些定义: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3、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的距离。
4、层高:是指该层楼底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乡土记忆与地方重塑: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规划设计理念

设计与理论07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乡土记忆与地方重塑: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规划设计理念LOCAL MEMORY AND LOCAL REMOLD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OF SICHUAN FINE ART INSITUTE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王蓓蕾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等紧密融为一体。
一方面在建筑、街道和空间的布局充分考虑邻里互动的需求,消除邻里隔阂,摒弃社区门槛,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获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
“国际公共艺术奖”由中国《公共艺术》和美国《公共艺术评论》两家期刊于2011年共同创立,每两年评选一次。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以“地方重塑”为主题,作为本次六个全球获奖案例中唯一的亚洲获奖案例,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案例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虎溪校区案例以都市村的设计理念打破了大学园区的设计惯例,成功实现了以现代大学园区对传统乡村的地方重塑。
在中国社会从农村向城市的变迁进程中,都市村的设计理念尊重中国传统村落人居设计的智慧,对于探索社区设计的中国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2景观设计:乡土记忆的延续2005年重庆大学城开始建设,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城区即将在沙坪坝虎溪镇崛起,曾经的村庄与农舍将不复存在。
四川美虎溪校区位于沙坪坝大学城的核心区域,原址是虎溪镇伍家沟村七社,占地面积1000亩。
四川美术学院地处中国西南重庆,上世纪80年代以四川画派的乡土绘画而享誉全国。
四川美术学院浓厚的乡土情结在新校区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凸显出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原生态文化特征。
本着这样一个理念,四川美保留了原址的农田、池塘,引水渠,把部分农民留下来耕作,农作物就是四川美院的绿化。
虎溪校区景观规划实现了充分的田园化、森林化。
建筑规划经多次论证提出了“十面埋伏”的理念,“不铲一个山头”,悉数保留12个山头,校园道路、建筑依坡而建掩映在山丘与绿树丛中,尽量减少建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关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的建筑设计分析

关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的建筑设计分析作者:杨雅婷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摘要:重庆大学综合楼由张锦秋院士设计。
该建筑位于虎溪校区中心区,背靠青山,毗邻两湖,是校园中轴线附近的重要建筑。
它在材质、色彩甚至空间排布上都独具特色,本文将针对该建筑物的造型设计、空间排布、应急设施三部分对该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重庆大学;综合楼;建筑造型;设计一、造型分析1.外观设计:由张锦秋院士设计设计理念: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
(1)其四面的墙面有粗犷的大理石,大气精致的玻璃外墙相结合行程视觉上的对比和冲击,此处的不均匀对称设计,在凸重庆大学大气而沉稳的气质时不失雅致和严谨。
(2)内部留有类似四合院的花园,以及通向三棵智慧树的圆形鱼池,结合睡莲的栽培,简单明确几何体的组合,变化不失统一性,方方正正的综合楼又多了一份温润文雅的书香气。
(3)综合楼四个角落高低起伏,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形成楼方向楼层较低,且顶部设有屋顶花园,座椅等相应设施,充分利用了空间,提升了人文气息。
取得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形体组合。
(4)综合楼结合大理石不规则线条结合玻璃墙面规则的铅锤线,运用变化丰富轮廓线,结合结构上的高低起伏变化取得突出主体,控制全局的效果。
(5)综合楼结合相应地形,在图书馆的斜坡上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利用圆形鱼池以及智慧树的楼梯景观处理,使综合楼完美融入地形,达到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完整统一的效果。
(6)对于多功能厅的下沉地形,设计了一个平缓的下坡,用一个宽敞的大通道,为综合楼再添了一处风景,略微透光的大长廊,在炎热的夏天确实一个凉爽的去处,且结合各国国旗,充分展示了综合楼的特色。
2.绿化综合楼附近的绿化大致分为:高大树木,低矮灌木,草地,鱼池等。
其中包括松树,小叶榕,红叶灌木,麦冬,荷花,芦苇,绿草等。
其中包含问题为:1)高大树木下面部分空间未充分利用,可以种植喜好阴湿的植物提高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规划、景观设计设计背景: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著名全国重点大学,31所中央副部级直管高校之一,34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之一。
重庆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
目前重庆大学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正在朝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短期目标以及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长期目标迈进。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
虎溪校区是重庆大学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新校区,亦称为重庆大学D区,与老校区的A区、B 区、C区共同构成了新的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引是重庆大学于2002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的新校区。
1、区位分析济南第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基地)一期工程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大涧沟村域,处于市中区与历城区交界处的北面,场址北邻南绕城高速,西邻103省道,东、南两面依山坡,规划总用死面积476亩。
2、现状分析近期主要完成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拓展训练区、种植养殖区、逃生演练区等,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学生公寓楼、综合服务楼、食堂、食堂、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篮球场等项目;远期发展成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以中等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为主的现代化校区。
3、规划概念与总体布局在本方案中,我们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策划理念:a,对本工程的策划立足于“育人为本”对教学楼进行合理的布局,将不同专业的科室通过连廊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
b,策划以现代简约的校园风格为主,既注重公共空间与视觉通廊的宏观空间布局又不忽略细节的方案。
c,以人文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景观功能分区及特征本方案在尽可能保护生态原状的基础上对项目所在园区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
规划把区域分为五大区块。
体育活动区:体育活动区设在项目所在地的北面,主入口处是以特色铺装为主的小广场,利用景观草坪、艺术雕塑、景观树阵和特色地灯构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入口景观。
拓展训练和种植养殖区:在体育活动区南侧为拓展训练和体育活动区,该区由两个围合成半开敞空间的景观园区,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拓展训练场所。
科技展览区:紧挨着拓展训练和种植养殖区的南侧为科技展览区由半环形建筑构成,与周边的绿化景观有效结合,提升了整体景观效果。
教学区:科技展览区的东侧为教学区,由1#教学区和2#教学区组成,教学和公寓楼间由空中连廊将其有机结合,半开敞的空间设计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树阵树池,周边配以特色种植并在两边布置休息区、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出一个休闲的滨水空间。
生产防护绿地:教学区北侧和南侧为大面积生产防护绿地,区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小广场,两边是特色造型的艺术花带构成惬意的景观空间,给师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一个放松休憩的场所。
每个组团空间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功能分区明确又相互补充,构成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
规划布局结构根据项目所在地基地条件和自然景观,景观规划以环境为基本单位、园区组团为重点,绿化为屏障,整个区域的规划将以“一轴、五区、多节点”为骨架,形成景观体系。
4、景观方案景观设计原则本方案本着观景、赏景、休闲的设计原则,遵循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立足现实,高起点、高标准;力求自然与艺术统一、环境与人文统一;以与建筑相结合为出发点,从而满足各种功能和美学需求。
规划遵循五原则自然环保生态原则多功能、综合性原则宏观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性和个性和谐发展原则——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风貌,使济南第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基地)成为舒适、优美、独具文化内涵、充满吸引力的校园形象。
——建立可靠有效的管理系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防范和消除消极因素,保障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协调运作,使教学大楼区成为充满活力的学校单元。
——实行统一规划、逐步建设、吸引与聚集多方力量的建设方针,使该教学大楼真正做到景观与功能和谐统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消防规划方案注意防火植被的规划种植。
两侧林缘配置常绿灌木以改善景观。
建筑、重要景点周围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先配置不易燃烧、燃烧后生长快的树种为主的防火隔离带。
防火宣传到位,消防管理严格,建筑应按防火规范社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5、交通方案园区交通方案项目位于南绕城高速和S103省道交汇处,交通十分方便快捷,在力求保证该教学楼园区交通便利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
保证车行道路系统的高效安全、顺畅便捷、层次分明。
入口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主要车行系统为项目南面车行大道,以及园区车行环线,其外分别在园区的西面、北面、东面设置了地下车库的出入口。
主要人行系统为建筑周边及滨水道路。
消防系统规划依据国家消防安全的相关规范要求,园区规划充分考虑消防通道及建筑消防间距的相关规定,环绕园区设置了5米宽的消防通道。
室外消防给水关网布置成环状,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00m;其保护半径不超过60m;数量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10至15L/s计算,水源接城市市政给水管道。
第二部分建筑方案1、方案策划理念建筑方案追求稳重成熟的风格,体现大学的成熟稳重。
策划方案以简约现代为主调,体现大学的朴素与先进。
建筑方案以实用为主。
平面布局上,以一个个半围合的“小组团”通过中心平台有机结合成一体。
单体设计上,采用双面布局,内走廊设计,每层设置一个休息平台,提供课间休息空间,同时丰富立面层次感。
单体间中央设置交错的通廊,增加层次感。
设置二层联系平台,提供一个课间休憩的空间。
避免机动车等干扰。
平面布局上,纵向采用8.4m与5.9m不等距柱距,为多变的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
横向采用8.4m的柱距,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的利用率。
建筑立面以简洁朴实的淡黄色调为主色。
立面以柱子为主线条,突出竖向线条。
2.平面方案柱网布置该建筑主要用于实验室与办公用房,且以普通教室为多,参照任务书要求,取普通实验室为8.4m×5.9m,所以取开间为8.4m,进深5.9m,采用柱距为8.4m与5.9m混合。
考虑报告厅中不宜设柱,独立设置于地块西南侧。
(2)主要房间平面方案根据要求布置房间,各层教室休息室靠近楼梯布置。
房间门的设置:普通用房 2.4×1.0m(其中亮子高0.3m,门高2.1m);大实验室 2.4×1.5m。
窗的设置:教室采光等级为Ⅲ级。
(3)辅助房间方案卫生间平面方案:为保证卫生间的自然通风,为了节约管道且方便上下水的布置,卫生间左右相邻。
(4)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方案走廊:拟建设走廊净宽为2.2m,考虑柱子的突出,取轴线尺寸为2720mm,以满足净宽的要求。
楼梯:为使人流尽早分散,避免底层走廊过于拥挤,将楼梯与门厅结合在一起布置,另在靠近西端头处再设置一楼梯,两部楼梯在建筑中均匀布置,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过厅:为便于学生课间休息,在各层设置过厅。
采光:走道尽端设置窗,以满足交通联系部分的采光要求。
(5)建筑平面组合方案大实验室等用房人员流动较多,置于底层。
行政办公等用房,置于顶层。
卫生间置于通风条件良好端头。
普通教室在各层灵活布置。
四、建筑剖面方案1.房屋高度尺寸的确定该建筑为7层,底层层高取4.8m ,以满足各种实验室设备需求,其余各层取3.9m。
因梁高未定,室内净高未最终确定,常取3.3-3.6m,与结构方案协调后定。
2.室内外高差的确定外为了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防止建筑舞因为不均匀沉降使地面降低,为了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取室内外高差为450mm。
室内高度取900mm。
3.采光方案学校建筑的采光等级为Ⅲ级,窗宽与开间之比为2/3<2.4/3.3<1,由《侧窗采光时房间进深L与窗高h的比值表》,查出相应窗高h=L/2.7至L/3.4,取h=2.1m,地面至窗台高度为0.9m,则窗上缘高度为3.0m。
五、建筑立面方案学校建筑应严谨而活泼,该建筑采用非对称设计,整个外墙用花岗岩饰面。
节能方案建筑节能方案:建筑节能方案首先优先考虑自然采光,满足教学楼采光要求。
3、疏散计算疏散时间:每分钟和每米宽度的流量:台阶、楼梯40人/秒/米宽平面路程60人/秒/米宽人的速度:0.40米/秒(台阶、楼梯)平面路程: 1米/秒楼梯有阻碍时的疏散时间:达到楼梯出口处600/(40X2)=7.5分钟楼梯有阻碍时的平均最大疏散时间为7.80分钟4、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30000 m2计容建筑面积:45905m2建筑基底面积:8110 m2容积率: 1.53建筑密度:27%绿化率:48%停车位:地下204辆建筑层数:地上7层,地下一层第三部分结构方案说明1、方案依据本工程结构设计主要依据下列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进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9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 24:9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92-93)2、荷载取值·风荷载无锡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w0=0.5KN/m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地面粗糙度B类,风荷载体形系数和风载风振系数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取值。
·使用活载设备用房按实计算楼梯 3.5KN/m2。
会议、办公 2.5 KN/m2卫生间 2.5 KN/m2走廊 2.5 KN/m2儲藏间、展览 5.0 KN/m2停车场、车道 3.0 KN/m2(计算柱和桩时)停车场、车道 4.0 KN/m2(计算框架梁时)(计算次梁及板)按局部轮压计算管理用房 3.0 KN/m2消防车20.0 KN/m2·恒荷载钢筋砼容重25kN/m3钢索及型钢78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混合砂浆容重18kN/m3玻璃窗连框0.6kN/m2填充墙容重12kN/m3·温度作用:±30℃3 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属乙类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