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合集下载

地理示意图判读

地理示意图判读

2021/3/11
14
西北地区与地理示意图
(一)地理关联示意图
例1 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
应用新流程后在该厂附 近最适合布局 D A.罐头厂 B.啤酒厂 C.造纸厂 D.养猪厂
2021/3/11
15
西北地区与地理示意图
(一)地理关联示意图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 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 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 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 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2021/3/11
35
西北地区与地理示意图
(五)地理过程示意图
例5:图8中A地区为“汇源果汁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
地,甲、乙两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图中A地区 果蔬种植区的面积扩 大,当地欲建设果蔬 产业带,试分析可能 出现的环境问题。
(五)地理过程示意图
例5:图8中A地区为“汇源果汁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
地,甲、乙两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图中A地区 果蔬种植区的面积扩 大,当地欲建设果蔬 产业带,试分析可能 出现的环境问题。
2021/3/11
34
西北地区与地理示意图
(五)地理过程示意图
2
以2013年和2014年各地高考题作参考
2014年新课标Ⅰ,1—3
2014年天津,12
2013年江苏,9—10
2021/3/11
2014年重庆,8—10
2013年福建,9—10
景观示意图
3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考点定位] 本题通过大气受热过程图,考查大气的热力作 用。同时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 8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第27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第(1)题,从图中所给出的经度可以看出,苏瓦位于东十二 区,阿洛菲位于西十一区,故阿洛菲的区时比苏瓦早;但这两地 分别位于日界线的两侧,苏瓦位于日界线之西,故其日期要比阿 洛菲早。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 165° E 经 线,即 165° E 经线的地方时为 6 时,也就是说此时太阳直射在 105° W,75° E 的地方时为 0 时, 全球以 75° E 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分 属两个日期,故地球上两个日期范围之比约为 7∶17。
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 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 第三产 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2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02长效热点聚焦
高频考点 提能高考
(1)台风中心依次经过大陆的省区,排序正确的是( A.台湾省、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 B.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台湾省 C.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 D.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山东省
)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3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剖面图
三种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 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 (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 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 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崎岖不平、具有耸立的
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
海拔在200~ 500米之间、起伏 较大。
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
归纳小结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超过500米 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 不一定 低于200米
地面 起伏
内部平坦, 边缘较陡
起伏大,坡 度陡(山高 谷深)
起伏小,坡 度和缓
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1000米
1500米

500米
甲乙两地的 相对高度为 1000米。
甲地的海 拔为1500 米,乙地的 海拔为500 米。 海平面
例题:
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 玛峰海拔(8844·43米), 世界最低点死海海拔(- 41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会 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坡 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山体部位
三种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上使用了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形特征,例如等高线、河流、湖泊等。

在阅读地形图时,首先要学会解读这些符号的含义。

比如,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度,等高线间的距离表示高度的变化,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地形,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平缓的地形。

河流和湖泊的符号也有各自的含义,需要仔细辨认。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各地形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在使用地形图时,要根据比例尺进行距离的测量和计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三、地形图的方位标识理解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方位标识,包括正北方向、东南西北等。

通过方位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朝向和方位,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方位标识的位置和方向,以便正确理解地图上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

四、地形图的图例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附带图例,用来解释地图上使用的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仔细阅读图例,了解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对应关系,以便准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图例是解读地形图的重要工具,应该充分利用和理解。

五、地形图的高程解读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反映地形的高程变化,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距,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高低起伏。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走势,结合地形特征进行高程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和地貌。

六、地形图的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图上展示了丰富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通过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结合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和推断,深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26页PPT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26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

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许袁君发布时间: 2010-8-7 13:36:1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

地球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是考察关于地球公转运动规律的常见题型,在近五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虽未独立的出现,但是这部分知识是考试所要求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作简要归纳。

地球是悬浮在宇宙中的椭球体,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中,由于我们观测的空间位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地球公转视运动图(见图1)。

就图1中的四幅不同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我将其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1.地球公转方向2.地球地轴空间位置3./两分两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我们在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以上三个条件中必定有一个条件是已知的,根据它们三者间的关系,我们即可对公转轨道示意图进行准确判读。

具体判读方法如下(此处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例加以分析):一、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在地球的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在地球的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

二、地球的公转方向决定了在公转示意图中,地球地轴的南北两端的视位置。

如图2所示,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可知为地球南极上空俯视图。

也就可以判断出A、C两位置地球地轴的空间位置。

三、可根据地球地轴的空间位置来判断两至日地球的位置。

具体为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则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轴南端倾向太阳,则表示北半球冬至日。

可简要归纳为: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北半球节气)。

南半球则反之。

从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位置A时,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可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位置;地球在C位置时,地轴南端倾向太阳,可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位置。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顺势判断出图中B位置为北半球的春分日,D位置为北半球的秋分日。

以上分析是已知地球公转方向的情况下的分析,如果已知地球的地轴空间位置,或者已知两分两至日位置,我们也可以按照此方法判读公转轨道示意图。

初中地理地形图解读方法全面解析

初中地理地形图解读方法全面解析

初中地理地形图解读方法全面解析地图是我们了解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个地方的地形、气候、人文特点等。

而地形图解读就是对地图上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和理解。

本文将全面解析初中地理地形图解读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地图。

一、地图阅读与解读的基本技巧地图阅读和解读是一种技巧活动,只有掌握了基本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以下是几个基本技巧: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地图上通常标有方位,如“北方”、“东北方”等。

我们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指示以及地图的整体布局,判断出地图的方向。

2.地图上比例尺的测量地图上通常会标明比例尺,比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实际地面上的10000厘米。

我们可以根据比例尺来估算地图上的距离或面积大小。

3.地图上地形特征的观察地图上标注有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来了解地图上的地形情况。

二、地势图的解读方法地势图是一种展示地球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在地势图上,采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的高低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读地势图:1.观察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等高线的间距代表地面的坡度变化,间距越近表示地面的高低变化越剧烈,间距越远则表示地面的坡度变化较缓。

2.观察等高线的形状等高线的形状可以表现出地势的特点。

例如,等高线环状表示山地或山脉,等高线并列表示平原或台地,等高线弯曲表示山谷或河谷。

3.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密度等高线的分布密度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剧烈;分布密度越疏松,表示地形起伏越缓和。

三、气候图的解读方法气候图是一种展示地球各地气候分布特征的地图。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读气候图:1.观察颜色和图例气候图通常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例来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和图例,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2.观察等温线和等降水线等温线表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平均气温分布情况,等降水线表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平均降水量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线条的分布和形状,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地理学科几种图表的判读方法

地理学科几种图表的判读方法

地理学科几种图表的判读方法作者:王丽云 王传武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年第04期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考查考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

针对不同类型的图表,同学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判断和解析。

一、经纬网图1.图形特点:由抽象的经纬线构成,在不同的视角下,经纬线有不同的表现。

.识读要点:2通过审题,确定是何种视图(北极俯视、南极俯视、赤道俯视以及其他角度俯视)。

(1)(2)确定视图类型后,识别经纬线。

通过题干所给的条件,计算或推算出图中经纬线的数值。

(3)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回答所提的各种问题,有些情况需要对图像进行变换,如转换为 (4)同时刻的北极俯视图,以便于回答问题。

.例图判读:3读右下图,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19时20分。

完成(1)一(3)题。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1)().20°,145°WA.20°N.35°EB.20°S,35°E D.20°S.145°WC对这一天图中各点昼夜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2))A.A、B点昼长相等.Q点昼夜可能相等B.P点出现极昼CD.Q点一定出现极夜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3).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AB.北冰洋考察活动繁忙.北印度洋上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潘帕斯草原一片嫩绿D判读方法:原图为日照图的局部,需先进行图像转换,即把试题所给图像还原到更为完整、更容易理解的日照图(如右图所示),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第(2)题通过对右图的分析可知,Q点有可能位于赤道上,也有可能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但并不是一定会出现极夜现象。

参考答案:(1)B(2)D(3)D二、区域地理图及假想区域地理图.图形特点:由中国或世界全部范围或局部区域构成,当取局部区域时,如果仅抽象出 1其中的某一特征值的分布图(如等高线、等降水线等),则要求对区域轮廓及经纬位置有较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

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

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

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

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

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

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产业转移原理示意图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和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A .①B .②③C .③D .④(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 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 的风向分别是A .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B .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C .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D .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

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 →B →C )依次对E 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

【答案提示】(1)A (2)A 。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24图1-23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一般步骤是: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地理过程示意图中有些也会以数理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经典题例】(探究应用题:06湘师附中)图1-25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个城市化发展图表。

回答下面两题。

(1)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国家是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2)英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快的时段是A.1850年-1890年 B.1800年-1850年C.1890年-1920年 D.1970年-1992年图1-25【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型,要看清图中曲线反映的变化趋势和全程对比。

本题组比较容易。

这四个国家中,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如图中的甲所示;其次美国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相对而言,日本的城市化起步较晚,故乙代表美国、丙代表日本;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这四个国家中是最低的,为丁所示。

英国城市化发展最快是1850年以来的近半个世纪。

【答案提示】(1)C (2)A三.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

常见的如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等。

有些图形中地理事物的关系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则又可属于地理统计图系列。

如: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

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经典题例】(探究应用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26),回答下列问题。

(1)图1-26中所示的区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工业区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附近的朝阳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如图1-27所示),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关联题的解答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多方面。

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西南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应从当地的地形、自然灾害、图1-26 图1-27 基础设施、交通、科教文化水平等方面思考;而工业区位优势则理所当然联想当地的矿产、能源、交通、劳动力数量与价格、政策等方面思考;“循环经济”重在“循环”少污染方面,这要从当今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去总结答案。

【答案提示】(1)①多山地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少;地质灾害频发;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科教文化水平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政策优惠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四.地理模式图地理模式图就是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

运用这些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

常见的有日照模式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

读图时,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如:【经典题例】(05年全国文综卷)图1-32为某地地层示意。

从P 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 “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 .天然气、水、石油B .水、石油、天然气C .石油、天然气、水D .天然气、石油、水【思路点拨】此图是一地层分布示意图,天然气、石油、水都应储存在透水层中。

由于天然气、石油、水的比重大小关系为天然气<石油<水,因此在地下的分布规律为天然气最上,石油居中,水在最下层。

【答案提示】D 。

五.地理景观图地理景观图多为地理景物素描图,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如地形、矿物、植物、动物等素描图为自然景观图;人种、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素描图为人文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判读的基本方法是:(1)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什么地理现象。

(2)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3)根据景观图,提取与设问相关的信息,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经典题例】(新背景材料题:06江苏高考)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

西安某中学计划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拉萨”夏令营活动,据此回答。

1.图1-33所示的四种景观,同学们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是A .aB .bC .cD .d【思路点拨】本题对考生的应用能力和知识面的要求较高,解题关键是要正确判断四幅素描景观图所表示的景观类型,判读的基础是不仅要了解常见地貌的基本特征,而且要能根据图中景观联想出相关的地区,如a 图中为高大乔木,应为东部平原地区,c 图中表示石灰岩地区流水溶蚀、侵蚀形成的峰林和河谷;d图表图1-32图1-33示丘陵地貌,应为黄土高原地区。

【答案提示】B。

六.地理主题漫画地理主题漫画多以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

主题漫画因其直观、寓意丰富,使人印象深刻,深受教益。

判读主题漫画,首先要抓住主题,再作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主题”问题的途径(或措施、意见)。

【经典题例】(新背景材料题)福娃迎迎(图1-34)机敏灵活、驰骋如飞,他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是绿色奥运的展现,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他设计的原型主要生活在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思路点拨】本漫画的主题是关注绿色奥运,传播美好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