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合集下载

蓝绿藻答疑

蓝绿藻答疑

1,蓝绿藻的实验室测量,是否有国标?目前实验室比较通行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人工计数法,也就是采样后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数数的方法。

另外一种与我们的测量原理类似,采用荧光原理进行分析,但似乎并非是国家标准测量方法,我所看到的标准里面关于藻类还是以人工计数法为标准的。

人工计数法并非一个一个的数数,因为藻类在水中是以“团”或者“链”的形式存在的,人眼在显微镜下也只能看见一“团”藻,因此在计数时都是估计的量值,比如小团计50-100个,中团计150左右,大团计250左右(非标准,只是参考),因此人工计数法本身的误差就很大,一个人前后两次计数或者不同的人计数相差可能到2000000个/升都很正常。

2,Hydrolab 测量蓝绿藻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符合国标?是否有什么国际标准参考?采用荧光法。

基本原则是,蓝绿藻中所含的藻蓝素会接收特定波长x的光线,然后释放出具有特征波长y的另一种光线,释放光线的强度与水中的藻蓝素数量成正比,探头通过测量藻蓝素所释放的y光线强度从而实现对蓝绿藻含量的测量。

这种原理并非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但是国家标准对于测量蓝藻目前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目前,国外用荧光法测量水中的相应色素是得到认可的,蓝绿藻所含的藻蓝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3,如何进行Hydrolab蓝绿藻的标定?Hydrolab是否提供标液?若没有标液,该如何标定?初次标定可以采用人工计数法,即同样的水样,用实验室方法来对仪器进行校准。

Hydrolab提供二次校准模块对探头进行后续的校准。

二次校准模块是一个记录探头光学信息的模块,用来记录初次校准以后的探头的光学信息,以后校准时,只需要把这些光学信息重新导入探头即可。

蓝绿藻是没有标准溶液的。

只能通过人工计数法来采用同一水样进行校准。

4,浊度对Hydrolab蓝绿藻测量是否有影响?若有如何削除?既然是光学原理的探头,那么浊度的存在肯定会对光线的强弱造成影响,探头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浊度带来的影响,因此浊度对测量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叶绿素a法测定富营养化湖泊中藻量的感想

叶绿素a法测定富营养化湖泊中藻量的感想

叶绿素a法测定富营养化湖泊中藻量的感想叶绿素a法测定富营养化湖泊中藻量的感想叶绿素a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测定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藻类数量。

藻类是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湖泊中的初级生产者,对水体性质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叶绿素a的含量,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湖泊中的藻量,为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叶绿素a法主要是通过光谱测量的原理来确定叶绿素a 的浓度。

叶绿素a是藻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叶绿素,其含量与藻类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测定叶绿素a的浓度可以间接反映湖泊中藻类的数量。

叶绿素a法的测量过程相对简单,操作方便。

需要从湖水中取样,然后将样品过滤,提取出其中的叶绿素a。

接下来,使用光谱仪或叶绿素荧光仪对提取液的吸光度进行测量,并根据已有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叶绿素a的浓度。

根据叶绿素a的浓度,结合湖泊的水量,可以计算出湖泊中的藻类数量。

通过叶绿素a法测定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藻量,我们可以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

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藻类数量往往过多,导致水体浑浊,水质恶化,甚至引起水华等严重问题。

通过及时测定藻类数量,我们可以对湖泊中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然而,在使用叶绿素a法进行藻量测定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叶绿素a法只能测定叶绿素a的浓度,而不能提供其他藻类的信息。

不同种类的藻类在湖泊中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作用,因此仅仅通过叶绿素a的浓度无法全面了解湖泊中藻类的组成和结构。

叶绿素a 法只能在湖泊表层水体中进行测定,无法对湖泊底泥和深层水体中的藻类进行评估。

在一些深水湖泊中,底泥中的藻类可能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但使用叶绿素a法无法直接获取这些信息。

叶绿素a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富营养化湖泊中藻量的有效方法。

它为湖泊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叶绿素a法的局限性,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他方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湖泊中藻类的数量和组成。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篇一 :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值与其中溶质浓度C以及光径L成正比,即A,aCL。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2 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度值,并根据叶绿素a与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的80 ,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63nm 和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 和9.27,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16.75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 +9.27Cb………………A645=16.75Ca+45.6Cb………………式中A663、A664分别为波长663nm和645nm处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值;Ca、Cb分别为叶绿素a、b的浓度。

解联立方程、可得以下方程:Ca=0.0127A663-0.00269A645…………Cb=0.0229A645-0.00468A663…………如把叶绿素含量单位由g/L改为mg/L,、式则可改写为:Ca=12.7A663-2.69A645…………Cb=22.9A645-4.68A663…………叶绿素总量CT=Ca+Cb=20.2A645+8.02A663……叶绿素总量也可根据下式求导A652=34.5×CT由于652nm为叶绿素a与b在红光区吸收光谱曲线的交叉点,两者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因此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求出叶绿素总量: CT=A652/34.5CT=A652×1000/34.5………因此,可利用、式可分别计算叶绿素a与b含量,利用式或式可计算叶绿素总量。

蓝绿藻测试标准

蓝绿藻测试标准

蓝绿藻测试标准
蓝绿藻是一类固氮藻类,它们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但过度生长可能导致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进行蓝绿藻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规的蓝绿藻测试标准:
1. 藻密度测试:通过计数水样中的蓝绿藻细胞数量来评估蓝绿藻的密度。

常见的方法是显微镜计数或流式细胞仪分析。

2. 叶绿素测定:叶绿素是蓝绿藻的光合作用关键色素,其浓度可以用于评估藻类生长状态。

叶绿素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或压滤法测定。

3. 水中营养盐测定:蓝绿藻过度生长通常与过量的营养盐(例如氮和磷)相关。

测试水样中的氮和磷浓度可以帮助了解蓝绿藻生长的潜在原因。

4. 藻毒素检测:一些蓝绿藻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害。

进行蓝绿藻测试时,通常会测定水样中的藻毒素浓度。

5. DNA测序:通过对蓝绿藻DNA进行测序,可以识别和分类蓝绿藻的不同物种和菌株。

这有助于理解蓝绿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蓝绿藻测试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监测目的的
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蓝绿藻测试时,必须遵循相应的方法和标准。

EXO罗丹明配方

EXO罗丹明配方

用于总藻类传感器的罗丹明WT染料溶液在进行操作前阅读并遵从所有安全操作规程和染料供应商提供的MSDS文件的要求。

请牢记只有经过训练的人员才可以处置化学药品。

配制使用以下操作步骤来配制罗丹明WT溶液用于EXO总藻类(叶绿素和蓝绿藻)传感器的稳定性检查:1. 采购溶液形式的罗丹明WT染料。

这些染料的浓度标称值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推荐的2.5%浓度的罗丹明WT溶液的供应商如下:Fluorescent FWT Red Dye (item #106023)Kingscote Chemicals3334 South Tech Blvd.Miamisburg, OH 45342 USA1-800-394-06782. 准确地将5.0 mL的罗丹明WT溶液注入到一个1000 mL的量瓶中。

将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注入到该量瓶的刻度线并充分混合以配制出大约125 mg/L的罗丹明WT溶液。

将溶液注入到一个玻璃瓶中备用。

3. 准确地将5.0 mL上面步骤配制的溶液注入到1000 mL的量瓶中然后在量瓶中诸如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直至满刻度。

充分混合后即可获得浓度为0.625 mg/L的水溶液(一个浓缩液的200:1的稀释液)。

4. 在冰箱里使用黑色的瓶子来保存浓缩的标准液来延迟其分解。

之前步骤配制的稀释标准液应该在配制完成后的24小时内使用。

抛弃掉使用过的标准液。

如果日后需要罗丹明标准液,在让罗丹明WT浓缩液在环境中逐步升温至环境温度后配制另外一份稀释液。

荧光的温度特性很多染料的荧光特性的强度和温度表现出反比例变化的关系。

在使用罗丹明WT校准EXO总藻类传感器时这种效应应该被考虑到。

根据下面标准液温度变化的表格中输入μg/L的校准值。

有关EXO的总藻传感器(叶绿素/蓝绿藻藻蓝蛋白)校准:1)两个溶液,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第二点为625ug/L罗丹明WT溶液;2)对于RFU和ug/L要分别校准;3)因此,对于EXO的一支二合一的叶绿素/蓝绿藻传感器共要做8次校准;4)细节如下:对于叶绿素的ug/L单位第一点蒸馏水/去离子水输入值0第二点625ug/L罗丹明WT溶液输入值66ug/L对于叶绿素RFU单位第一点蒸馏水/去离子水输入值0第二点625ug/L罗丹明WT溶液输入值16.4对于蓝绿藻的ug/L单位第一点蒸馏水/去离子水输入值0第二点625ug/L罗丹明WT溶液输入值16ug/L对于蓝绿藻的RFU单位第一点蒸馏水/去离子水输入值0第二点625ug/L罗丹明WT溶液输入值16输入值也可按下表修正:浊度传感器:与6600一样,两点校准第一个点零第二个点溶液和6600的一样,但输入值为124NTU光学溶解氧正常校准即可。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于太湖蓝绿藻和叶绿素监测数据的说明关于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在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中,仪器的测值应该是蓝绿藻高的地方,叶绿素也应该高”。

理论上确实这样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仪器测量原理、测量方式都会带来影响。

1首先太湖水华,是由于蓝绿藻引起的,而微囊藻属为蓝藻门一个重要的属,由于其能释放藻毒素而备受关注。

在微囊藻属内的不同藻类其叶绿素含量是不同的,在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藻类叶绿素含量也是很不同的。

比如在由于氮盐限制藻类进入稳定生长后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颜色会从蓝绿色变成黄绿色甚至黄色,藻体内叶绿素a含量会大幅降低。

2YSI6600的叶绿素探头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

该叶绿素探头发射光波长仅在455-475nm之间,检测光波长660-680nm,和实验室法相比,测量值肯定会偏低。

另外所有的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的仪器均有其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a) 荧光法无校准标准;b) 其他荧光物种的干扰;c) 时间因素、温度因素、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在休息状态的细胞发出的荧光特性比正常状态的细胞多。

3在苏州阳澄湖上曾经出现过在冬天蓝绿藻值很高的情况,实验室发现该地绿藻很高。

对YSI6600仪器,浊度和叶绿素值都会导致蓝绿藻增加,浊度每增加1NTU蓝绿藻值增加13cells/ml,叶绿素每增加1ug/l蓝绿藻值增加60cells/ml。

而且如果蓝绿藻和叶绿素探头同时在蓝绿藻种群优势区中使用,由于含每单位叶绿素的蓝绿藻荧光特性会弱于其他种类的浮游藻类或植物,这也会导致叶绿素值偏低,而蓝绿藻偏高。

叶绿素和蓝绿藻探头同时使用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不同藻类的特性,种群信息及叶绿素和蓝绿藻比率等。

4YSI提供给客户最纯正的数据,即使存在上述浊度以及叶绿素对蓝绿藻的影响,YSI亦未修改数据。

5在实际应用中,在苏州和无锡环境监测中心都出现过常州站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叶绿素在水体中分布并不均匀,单点单数据的测量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YSI6600V2水质多参数仪现场快速法与实验室分光光度法测定湖泊藻类叶绿素的比较

YSI6600V2水质多参数仪现场快速法与实验室分光光度法测定湖泊藻类叶绿素的比较

将 Y S I6600V 2 测得的蓝藻密度样本分为2 类 后 ,相关性得到显著提升。提出了利用蓝藻密度对样本进行分类后,分别进行
叶 绿 素 a 校正的方法,并说明了此种校正方法的局限性。
关 键 词 :叶绿素;Y S I6600V2 水质多参数仪;荧光法;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X 835
文献标志码: B
蓝 光 作 为 激 发 光 源 。用 这 种 蓝 光 照 射 时 ,在完整细 胞中存在的叶绿素a 将会发射出光谱在650〜 700 n m 范围内的荧光。为 了 量 化 荧 光 信 号 ,系统
检 测 器 采 用 高 灵 敏 度 的 光 敏 二 极 管 ,并且用光学滤 光 片 限 定 检 测 波 长 。滤 光 片 阻 止 了 被 水 样 中 颗 粒 反 射 的 470 n m 的激发光被检测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越发严重,频频发生“水华”现 象 ,使得对浮游植物 的监测成为研究的热点[1]。
叶绿素是衡量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对 叶绿素进行测定可以了解水体的生产力和富营养 化水平,因此浮游藻类中的叶绿素是衡量水体富营 养 化 的 重 要 指 标 [2]。浮 游 植 物 细 胞 内 叶 绿 素 含 量 随 浮 游 植 物 种 类 或 类 群 而 有 所 不 同 ,同 时 还受浮 游 植 物 年 龄 、生 长 率 、光 和 营 养 条 件 的 影 响 [3]。
文章编号=1674 -6732(2016)05 -0014 -05
Comparison of Onsite YSI6600V2 Multi-Parameter Water Quality Meter and Laboratory Spectrophotomet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ake Algal Chlorophyll

蓝藻色素测定方法

蓝藻色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的测定
参照Scherer 和Zhong(1991)的方法,将葛仙米、地木耳和发菜的新鲜或干燥
吸水后的藻体匀浆后(如果色素能提取干净或藻体较少可不匀浆),加入100%甲醇,然后60 ℃下水浴保温30 min 或室温下过夜,冷却后于665 nm 处测定OD
值,叶绿素用以下公式计算:
Cchl a=A/( ε*l) (8)
A 为光密度值,ε,消光系数为74 cm-1 mg-1 mL,l, 比色杯的内径长度为1 cm,
最终得出的叶绿素浓度为mg mL-1。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藻先用100%甲醇60℃下水浴保温30 min,冷却后加入14 mL 石
油醚和2 mL 乙醚萃取,于453 nm 处测定醚层的光密度值,消光系数为250 cm-1
mg-1 mL (Scherer et al., 1991)。

叶绿素的测定
参照Scherer 和Zhong(1991)的方法,将葛仙米、地木耳和发菜的新鲜或干燥
吸水后的藻体匀浆后(如果色素能提取干净或藻体较少可不匀浆),加入100%甲醇,然后60 ℃下水浴保温30 min 或室温下过夜,冷却后于665 nm 处测定OD
值,叶绿素用以下公式计算:
Cchl a=A/( ε*l) (8)
A 为光密度值,ε,消光系数为74 cm-1 mg-1 mL,l, 比色杯的内径长度为1 cm,
最终得出的叶绿素浓度为mg mL-1。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藻先用100%甲醇60℃下水浴保温30 min,冷却后加入14 mL 石
油醚和2 mL 乙醚萃取,于453 nm 处测定醚层的光密度值,消光系数为250 cm-1
mg-1 mL (Scherer et al., 19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6600于太湖蓝绿藻和叶绿素监测数据的说明关于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在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中,仪器的测值应该是蓝绿藻高的地方,叶绿素也应该高”。

理论上确实这样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仪器测量原理、测量方式都会带来影响。

1首先太湖水华,是由于蓝绿藻引起的,而微囊藻属为蓝藻门一个重要的属,由于其能释放藻毒素而备受关注。

在微囊藻属内的不同藻类其叶绿素含量
是不同的,在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藻类叶绿素含量也是很不同的。

比如在由
于氮盐限制藻类进入稳定生长后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颜色会从蓝绿色变成
黄绿色甚至黄色,藻体内叶绿素a含量会大幅降低。

2YSI6600的叶绿素探头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

该叶绿素探头发射光波长仅在455-475nm之间,检测光波长660-680nm,和实验室法相比,测量值肯
定会偏低。

另外所有的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的仪器均有其难以克服的技术
障碍:a) 荧光法无校准标准;b) 其他荧光物种的干扰;c) 时间因素、温
度因素、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在休息状态的细胞发出的荧光特性比正常状
态的细胞多。

3在苏州阳澄湖上曾经出现过在冬天蓝绿藻值很高的情况,实验室发现该地绿藻很高。

对YSI6600仪器,浊度和叶绿素值都会导致蓝绿藻增加,浊
度每增加1NTU蓝绿藻值增加13cells/ml,叶绿素每增加1ug/l蓝绿藻值增
加60cells/ml。

而且如果蓝绿藻和叶绿素探头同时在蓝绿藻种群优势区中
使用,由于含每单位叶绿素的蓝绿藻荧光特性会弱于其他种类的浮游藻
类或植物,这也会导致叶绿素值偏低,而蓝绿藻偏高。

叶绿素和蓝绿藻
探头同时使用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不同藻类的特性,种群信
息及叶绿素和蓝绿藻比率等。

4YSI提供给客户最纯正的数据,即使存在上述浊度以及叶绿素对蓝绿藻的影响,YSI亦未修改数据。

5在实际应用中,在苏州和无锡环境监测中心都出现过常州站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叶绿素在水体中分布并不均匀,单点单数据的测量
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放在稳定的罗丹明校准溶液里,就不会出现叶绿素低,蓝绿藻高的现象。

6下图是我们在竺山湖的浮标长期监测(8.29-9.3)叶绿素和蓝绿藻的数据趋势图:
竺山湖(8.29-9.03)叶绿素和蓝绿藻的数据趋势图
该图足可证实长期监测仪器完全可以反映叶绿素和蓝绿藻的趋势也协同的,即叶绿素增加,蓝绿藻也是在增加的。

上海泽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0年9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