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两时期模型:消费—储蓄决策与信贷市场

合集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8

中级宏观经济学8

第五次作业
3.假定在两时期模型中,政府不是当期举债,而是按市场利率r贷款给消费者,贷 款总量用L表示。政府贷款的资金来源于当期对消费者的一次性总付税,且政府支 出在当期和未来都是零。未来,当消费者偿还政府贷款时,政府将其作为一次性 转移支付(负税收)退还给消费者。 写出政府的现值预算约束。 写出消费者一生的预算约束。 说明政府贷款规模L对每一个消费者的当期消费或未来消费没有影响。
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 图11.11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的平均劳动生产 率
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的货币供给 • 1、顺周期 • ㈠当总产出增加时,银行部门的活动会增加; • ㈡货币当局为了稳定价格水平,增加货币供给 •; • 2.先行变量 • ㈠银行部门往往先于其他部门而动; • ㈡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存在时滞,因此货币
二、模型应用
• 表9.1 政府支出暂时性增加与永久性增加的
比比暂较较时性增加
永久性增加
总产出增加
总产出增加
利率上升
利率不变
就业增加
就业增加
实际工资下降
实际工资下降
消费减少
消费不变
投资减少
投资不变
二、模型应用
• 考虑当期资本存量K下降 • 图9.20 当期资本存量K下降的影响
二、模型应用
• 考虑当期资本存量K下 降
• 2、典型企业通过选择当期劳动需求N、未来 劳动需求N’和当期投资I,实现利润现值达到 最大化,并且在其现金先行约束下,选择了最 优的银行服务量;
• 3、劳动力市场出清;
图10.10 竞争性均
三、货币跨期模型 衡
• 竞争性均衡
第五章 封闭经济下的一时期模型
• 封闭经济下一时期模型的竞争性均衡

8. 两期宏观模型 宏观经济学 上财课件

8. 两期宏观模型  宏观经济学  上财课件

8-19
观测到的消费平滑行为
• 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总消费相对总收入来说是 平滑的,但耐用品消费相比收入更具波动性。 • 这是因为,耐用品在经济意义上更类似于投 资。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20
图 8.6 GDP和消费相对于长期趋势的偏 离(%), 1947–2006
8-13
等式 8.8
消费者最优化应满足如下边际条件: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14
图 8.3 消费者为贷方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24
图 8.8 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的增加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25
图 8.9 股价与非耐用品以及服务的消费, 1985–2006
要点
• 消费者的消费与储蓄决策:如何对收入或利 率的变化做出反应。 不完美性。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3
等式 8.1
消费者当期预算约束:
求解下一期的预算约束,可得: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初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理论

《初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理论

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利率是影响消费和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下降时, 人们更倾向于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因为低利率使得储蓄 的收益减少,相对而言消费的吸引力增加。
利率的变化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间接的。例如,当中央 银行降低利率时,贷款成本降低,人们更容易获得贷款用 于消费或投资,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预期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预期是影响消费和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往往受到他们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 影响。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经济状况良好,他们可能会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如果预期未来经济状况不 佳,他们可能会减少消费和增加储蓄。
预期的变化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动态的。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往往对未来经济状况持乐观 预期,从而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往往对未来经济状况持悲观预期,从而减 少消费和增加储蓄。
持久收入假说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 于他们的持久收入,而不是暂时性收入 。
VS
详细描述
持久收入假说由Friedman提出,认为消 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持久收 入,即长期稳定的收入预期,而不是暂时 性收入。消费者通常会根据持久收入来安 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计划。
03
储蓄理论

通过研究消费和储蓄理论,可以 更好地理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 为和市场供需关系,进而分析宏
观经济现象。
消费和储蓄理论对于制定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政府更好
地调控经济运行。
02
消费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消费水平与绝对收入水平正相关,即收入越高,消费也越高。
详细描述
绝对收入假说由Keynes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绝对收 入水平。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倾向于增加消费;当收入减少时,人们会减少消 费。

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斯蒂芬 ·D· 威廉森: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李嘉图等价:图解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假定当期税收减少,因此 ∆t < 0。
政府为了弥补减税的资金缺口,就必须当前多举债,而为了 偿还增加的债务,未来就必须增税。 消费者对此有预见,且按减税量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必须多 储蓄,以缴纳未来所面临的更高的税收。 在信贷市场中,消费者储蓄的增加,与政府的举债增加正好 相对应,所以对消费者之间的借贷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从而 对市场实际利率也不会产生影响。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图 9.17 中,给定当期和未来之间特定的税收时间,画出曲 线 S1p (r)。政府的信贷需求是 B1,即政府在当期发行的、 外生供给的债券。信贷市场出清的均衡实际利率是 r1。
Figure: 图 9.17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定理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减税不是免费午餐。
尽管当期减税可以给所有消费者留下更多的当期可支配收 入,这看上去像是一件好事,但消费者为当期减税所付出的 代价就是,未来承担更高的税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消费、储蓄和投资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消费、储蓄和投资

储蓄曲线
宏观经济学
储蓄函数
第第二二章章消需费求、、储供蓄与与均简衡单价国格民 收入的决定
1.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是指储蓄总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
2.边际储蓄倾向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即
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关系。
宏观经济学
•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与可 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 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消费曲线
消费曲线---用来表示消费与
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消 费曲线。
C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C2 C1 C3 a
消费曲线的移动
宏观经济学
1.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于 1951年提出
• 具体内容包括: • 示范效应 • 棘轮效应
宏观经济学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 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
除了日常交易所必需的那部分货币外,还必须经常地保 持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满足意外或紧急情况下的货币需求。 •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因为两者都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关,且最终目 的都是为了交易。所以,可以将两者归于一类, 叫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

90 000.00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消费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

可用公式表示为:=∆∆/MPC C Y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

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大小。

可用公式表示为:=APC C Y/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3.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与利率负相关。

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

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C a bYa>,为自主性消费,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而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bY为引致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01<<,为边际消费倾向。

如图8-1所示。

b图8-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在图8-1中,45°线表示所有的收入都被用于消费支出,因此,其斜率等于1。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两期模型:消费储蓄决策与信贷市场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两期模型:消费储蓄决策与信贷市场
通过威廉森模型,经济学家们可以对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和就业等重 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威廉森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前提
假设经济中存在两个时期: 时期1和时期2。
信贷市场在时期2提供贷款, 消费者可以选择偿还或拖欠 前一时期的贷款。
消费者在时期1进行消费和储 蓄决策,以最大化其生命周 期效用。
利率在两个时期都是常数, 且市场出清。
威廉森模型在动态环境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 步研究,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模型参数。
威廉森模型的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跨期消费决策
威廉森模型可进一步拓展至跨期 消费决策研究,以更全面地分析 消费者行为。
不确定性
02
03
信贷市场研究
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储蓄 和信贷市场的影响,提高模型的 预测精度。
深入探究信贷市场对消费和储蓄 决策的影响,以及信贷市场的运 行机制。
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策评估
03
威廉森模型有助于评估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
参考。
威廉森模型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数据依赖
假设限制
模型假设可能过于简化现实经济环境,导致预测结 果与实际经济状况存在偏差。
威廉森模型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较 高,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数据可得性和可靠 性的挑战。
动态调整
威廉森模型的主要结论
01
消费者在时期1的最优消费储蓄决策是使得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的决 策。
02
在信贷市场存在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在时期2偿还贷款,以 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健。
03
当利率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借款和消费,导致总需求增加,进而影 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04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总需求,从 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两部门模型

两部门模型

经济学院
3.3 投资支出
投资(investment):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 资本存量。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投资 被视为给定的(自发变量) ,即认为投资与国民收 入无关,I=I0 。 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和存货 投资。 影响因素:利率、预期利润、生产能力、税收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3.1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
一、基本假设 1.两个部分:家庭和企业 2.不存在政府,暂时不考虑政府税收和支出,PDI即NI 3.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不变,实际变量不变 4.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短期
经济学院
3.1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
二、消费函数的形式 1.基本观点 (1)消费依赖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2)消费和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 (3)消费的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经济学院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自发性消费量、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0.8 APC=1
经济学院
3.1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
三、45°线和消费曲线 C
C3
IU>0 C A
C1 C2
C0
IU<0
450 Y2 Y1 Y3
经济学院
3.2 储蓄函数
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C=a+bY 因为 S=Y-C 所以 S=-a+(1-b)Y 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经济学院
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值。 MPS= S/ Y = (Y-C)/ Y =1-C/ Y =1-MPC=1-b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值。 APS = S/Y=(Y-C)/ Y=1-AP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利率提高对资金借出者的影响
必然还是借出者,当 期消费和储蓄不确定 ,但未来消费增加, 福利变好。
实际利率提高对资金借入者的影响
当期消费减少,储 蓄增加,未来消费 不确定。可能是仍 然是借入者,也可 能是借出者,福利 不定。
实际利率提高的影响总结
资金借出者 当期消费 未来消费
当期储蓄
替代效应 减少 增加
8-36
方程
假定:
8-37
现收现付制
计划开始实行时年老者一生的财富
以后各代人一生的财富
现收现付制:对于计划开始时年 老者的影响
现收现付制:对于以后各代人的 影响(n>r)
Pay-as-you-go Social Security
• 只有当人口增长超过实际利率时现收现付 制才使得人们获益。 • 人口增长率是该体系的隐含回报率,只有 在超过私人信贷市场回报时才是值得的。
1 1
1 r
1 r
变为:
y t we2 y2 t 1 r 1 r
一生财富的变化为:
we we2 we1 y2 y1
当期收入增加
图8.5 当期收入增加对资金借出者(s>0)的影响
当期消费增加,未来 消费增加。当期消费 增加幅度(AF)小于 当期收入增加幅度 (AD),当期储蓄增加 (FD)。
对于借款者的当前减税与李嘉图等价的 图解
8-32
(1)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减税导致私 人储蓄即信贷供给右移,同时 信贷需求(政府 债券)等量右移,利率不变
8-33
(2)李嘉图等价与政府债务负担 (李嘉图等价不成立的情形) 1、税收当前与未来变化不是对所有消费者都 一样,即存在再分配效应。 2、代际再分配。享受减税与未来承担增税不 是同一个人(同一代人)。社会保障计划。 3、税收扭曲。不是一次总付税。 4、信贷市场不完全性。存、贷款利率差、信 贷约束、政府与私人利率差别。
8-5
We:一生财富
8-6
消费者预算约束
图8.1 消费者一生的预算约束(c’=-(1+r)c+we(1+r))
3、消费者偏好
• 多比少好; • 消费者喜欢具有多样性的消费束; (消费者希望长期能均匀消费) • 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都是正常商品。 描述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MRSC, C’:当期消费对未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平滑
• 总消费比GDP平滑 • 总量非耐用品和服务相对于GDP更平滑, 而耐用品(支出)比GDP更加可变. • 耐用品像投资而不是消费.
8-16
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品及服务波 动性
8-17
(2)未来收入增长Biblioteka 图8.6 未来收入增加的影响
当期消费增加,未来 消费增加。未来消费 增加幅度(AF)小于 未来收入增加幅度 (AD),当期储蓄减少 。
• 永久性收入(又称持久收入)提高比暂时 性收入提高对一生财富影响更大,因而对 当前消费有更大的影响。 • 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增加部分趋向于更多 地储蓄 • 永久性收入增加消费必定增加,储蓄不定
8-20
(4)实际利率提高
1/(1+r):用当期消费品衡量的未来消 费品的价格。 r改变,则会改变当期消费品和未来 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如果r提高,未 来消费品价格变得更便宜。
(5)消费者当期伊始没有资产; (6)消费者进行消费—储蓄决策,参与信贷市 场(s>0,消费者是资金借出者, s<0,消费 者是资金借入者); (7)消费者直接买卖债券,各类债券难以区别, 无风险;消费者的贷款利率与借款利率相同;
2、消费者一生的预算约束
当期预算约束:
未来预算约束:
消费者一生的预算约束
8-25
二、政府预算约束与李嘉图等价定理
1、政府的预算约束 关于政府行为的假定: (1)当期购买G单位的消费品,未来购买G’单 位的消费品; (2)当期的总税收是T,未来的总税收是T’; (有N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当期纳税t,未来纳 税t’,故T=Nt,T’=Nt’) (3)政府当期发行B单位的政府债券(B>0,或 B<0);
8-44
预算约束
• 借出资金者(s≥0)一生的预算约束
• 借入资金者(s≤0)一生的预算约束
四、不完全信贷市场
图8.16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四、不完全信贷市场
图8.17 减税的影响
第八章 两期模型: 消费—储蓄决策与信贷市场
主要内容:
跨期选择和动态化的最简单分析框架
一、 消费—储蓄决策 二、 政府预算赤字与李嘉图等价定理 三、 社会保障 四、 信贷市场不完全性
8-2
一、 消费者消费—储蓄决策
1、关于消费者的假定: (1)有N个消费者,且N很大; (2)消费者生存两个时期,即当期和未来; (3)获得外生收入,y表示当期的实际收入,y’ 表示未来的实际收入; (4)在当期和未来分别缴纳一次性总付税t和t’;
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 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 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1.现收现付制
• 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对工作人口 征收社会保障税,将资金转移给退休人员。 • 叠代,经济中有两代人,年轻人工作,老 年人退休。 • 年轻人缴纳社会保险t, 老年时获得社会保障 收益 b.
图8.2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4、消费者优化条件
• 消费者最优
贷款者
图8.3 借出资金的消费者(s>0)实现最优
借款者
图8.4 借入资金的消费者(s<0)实现最优
5、比较静态分析
(1)当期收入增加 (2)未来收入增加 (3)收入的暂时性变化和永久性变化 (4)实际利率提高
(1)当期收入增加
其他因素不变,只有当期收入由y1增至y2, 一生财富由 we y y t t
(3)收入的暂时性变化和永久性变化
图8.7 收入的暂时性增加和永久性增加
当期收入增加=y2-y1:HL 未来收入增加=y’2-y’1:LM y2-y1=y’2-y’1 收入暂时性增加:储蓄会增加, 消费的增幅小于收入的增幅; 收入永久性增加:储蓄不一定增 加,当期消费的增幅不会小于收 入的增幅。
暂时性收入和永久性收入变化
8-34
三、 社会保障
政府提供的退休储蓄手段
1、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
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 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 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 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2、完全基金制(fully-funded)
8-41
2.完全基金制社会保障
本质上是强制储蓄计划,年轻时储蓄,年老 时出售资产获得收益
8-42
图8.15 完全基金制
四、信贷市场不完全性
• 假定: 1、信贷市场不完全导致借入资金和借出资金 的实际利率不相等;
2、假设借出资金的实际利率为r1,借入资金 的实际利率为r2,且 r2>r1。 • 政府能以私人市场借出资金利率借款(只 要低于私人借入资金利率即可) • 李嘉图等价不再成立
政府预算约束
8-27
2、包含N个消费者和政府的两时期模型 的竞争性均衡
竞争性均衡中成立的三个条件: (1)给定实际利率r,每个消费者选择最优的c、s、c’; (2)政府的现值预算约束得到满足; (3)信贷市场出清; 由信贷市场出清可以推导出在竞争性均衡时 收入—支出恒等式得到满足。
均衡
信贷市场均衡条件:
由信贷市场均衡条件推导竞争性均衡:
8-29
3、李嘉图等价定理
竞争性均衡中:
8-30
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保持税收现值不变的情 况下,改变消费者所纳税收对消费、利率 或福利没有影响。 • 如果当期和未来政府支出不变,那么当期 税收的变化将伴随着未来税收现值等量的、 反向的变化,但是均衡利率与私人消费不 变。 • 征税时机是中性的。 • 减税不是免费的。
增加
收入效应 增加 增加
减少
总效应 ? 增加

资金借入者 当期消费
未来消费
替代效应 减少
增加
收入效应 减少
减少
总效应 减少

当期储蓄
增加
增加
增加
练习:
• 假设y-t=110,y’-t’=110,r=0.1。消费者效 用函数为U=c0.5+(c’)0.5, • (1)从效用函数求出MRSc,c’ • (2)消费者一生预算约束 •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当前期消费和储 蓄 • (4)如果r降为0,(3)结果有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