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完整word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完整word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

22

22

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5) 摩擦力矩:

20f 10i

2s

F M -????=

ηπ(kgf·m)

F 0—导轨摩擦力(kgf); s —丝杠螺距(cm); i —齿轮降速比;

η—传动链总效率;一般η=0.7~0.85。

(6) 附加摩擦力矩:

()

22

0001012M -?-?=

ηπηi

s P (kgf·m) P 0—滚珠丝杠预加载荷(kg·f);

s —丝杠螺距(cm); η—传动链总效率; i —齿轮降速比;

η0—滚珠丝杠未预紧式的效率,计算公式 见本手册第2测第425页,一般η0≥0.9。

(7) 切削力矩: 2t 102M -??=

i

s

P t πη(kgf·m) P t —进给方向的最大切削力(kg· f); s —丝杠螺距(cm);

η—传动链总效率; i —齿轮降速比。

(完整word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 22 22 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在_Word_表格中怎样使用公式

在Word 表格中使用公式 您可以使用公式在表格中执行计算和逻辑比较。“公式”命令位于“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 当您打开包含公式的文档时,Word 中的公式会自动更新。您也可以手动更新公式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更新公式结果部分。 Word 表格中的公式是一种域代码。有关域代码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另请参阅”部分。 本文内容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更新公式结果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示例:使用位置参数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求和 ?可用函数 ?在公式中使用书签名或单元格引用 RnCn 引用 A1 引用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1. 选择需要在其中放置结果的表格单元格。如果该单元格不为空,请删除其内容。 2. 在“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公式”。 3. 使用“公式”对话框创建公式。您可在“公式”框中键入公式,从“编号格式”列表中选择编 号格式,并使用“粘贴函数”和“粘贴书签”列表粘贴函数和书签。

更新公式结果 在Word 中,插入公式后,当包含公式的文档打开时,会计算公式的结果。 您也可以手动更新: ?一个或多个特定公式的结果 ?特定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的结果 ?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包括公式)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1. 选择要更新的公式。您可在选择公式时按住Ctrl 键,从而选择多个公式。 2.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右键单击公式,然后单击“更新域”。 ?按F9。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选择包含要更新的公式结果的表格,然后按F9。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此过程可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而不仅仅是更新公式。 1. 按Ctrl+A。 2. 按F9。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您可以锁定公式以防止其结果更新,也可以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锁定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F11。 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Shift+F11。

新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22 22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完整word版)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0UNTIF(A:A,A2)>1,"重复","") 2 、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 、从输入的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 、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 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至U 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 —K57 ――求K2至U K56区域95? 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 =COUNTIF(K2:K56,">=90") —SUM(K57:K58)――求K2 到K56 区域90? 9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 单元格; (4) =COUNTIF(K2:K56,">=85") —SUM(K57:K59)――求K2 到K56 区域85-8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 单元格; (5) =COUNTIF(K2:K56,">=70") —SUM(K57:K60)――求K2 到K56 区域70-8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 —SUM(K57:K61)――求K2 到K56 区域60-6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 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转动惯量公式表

常见几何体]转动惯量公式表

对于细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杆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杆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对于细圆环 当回转轴通过中心与环面垂直时,J=mR^2; 当回转轴通过边缘与环面垂直时,J=2mR^2; R为其半径 对于薄圆盘 当回转轴通过中心与盘面垂直时,J=﹙1/2﹚mR^2; 当回转轴通过边缘与盘面垂直时,J=﹙3/2﹚mR^2; R为其半径 对于空心圆柱 当回转轴为对称轴时,J=﹙1/2﹚m[(R1)^2+(R2)^2]; R1和R2分别为其内外半径。 对于球壳 当回转轴为中心轴时,J=﹙2/3﹚mR^2; 当回转轴为球壳的切线时,J=﹙5/3﹚mR^2; R为球壳半径。 对于实心球体 当回转轴为球体的中心轴时,J=﹙2/5﹚mR^2; 当回转轴为球体的切线时,J=﹙7/5﹚mR^2; R为球体半径 对于立方体 当回转轴为其中心轴时,J=﹙1/6﹚mL^2; 当回转轴为其棱边时,J=﹙2/3﹚mL^2; 当回转轴为其体对角线时,J=(3/16)mL^2; L为立方体边长。 只知道转动惯量的计算方式而不能使用是没有意义的。下面给出一些(绕定轴转动时)的刚体动力学公式。 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的关系:

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 式中M为合外力矩,β为角加速度。可以看出这个式子与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应的。 角动量: 角动量 刚体的定轴转动动能: 转动动能 注意这只是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动能,其总动能应该再加上质心动能。 只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刚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刚体的任何转动信息,里面的速度v 只代表刚体的质心运动情况。由这一公式,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刚体动力学的问题。 转动惯量(Moment of Inertia)是刚体绕轴转动时惯性(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的量度,用字母I或J表示。其量值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形状规则的匀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用公式计算得到。而对于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测定,因而实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转动惯量的表达式为I=∑ mi*ri^2,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I=∫r^2dm=∫r^2ρdV(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元的质量,ri表示该质元到转轴的垂直距离,ρ表示该处的密度,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平行轴定理 平行轴定理:设刚体质量为m,绕通过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c,将此轴朝任何方向平行移动一个距离d,则绕新轴的转动惯量I为: I=Ic+md^2 这个定理称为平行轴定理。 一个物体以角速度ω绕固定轴z轴的转动同样可以视为以同样的角速度绕平行于z轴且通过质心的固定轴的转动。也就是说,绕z轴的转动等同于绕过质心的平行轴的转动与质心的转动的叠加

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 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1: J1 =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

T r – M r = J α (2) 其中M r 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 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 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 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 -M r1 = J o α1 (4) 加外力后,令α =α2 m(g –r α2)r –M r1 = J o α2 (5) (4)(5)式联立得 J o = 21 2212mr mgr ααααα--- (6) 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加试样后,有 -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 J = 23 4434mr mgr ααααα--- (9) 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3. 测量的原理 设转动体系的初角速度为ωo ,t = 0 时θ= 0 ∵ θ=ωo t + 2 2 1t α (10) 测得与θ1 , θ2相应的时间t 1 , t 2 由 θ1=ωo t 1 + 2121t α (11) θ2=ωo t 2 + 2 22 1t α (12) 得 2 2112 22112) (2t t t t t t --= θθα (13) ∵ t = 0时,计时次数k=1(θ=л时,k = 2) ∴ []2 2 11222112)1()1(2t t t t t k t k ----= πα (14) k 的取值不局限于固定的k 1 , k 2两个,一般取k =1 , 2 , 3 , …,30,…

刚体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其数值为J=∑ mi*ri^2, 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规则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计得。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用实验法测定。转动惯量应用于刚体各种运动的动力学计算中。 描述刚体绕互相平行诸转轴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该刚体对同此轴平行并通过质心之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该刚体的质量同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于和式的第二项恒大于零,因此刚体绕过质量中心之轴的转动惯量是绕该束平行轴诸转动惯量中的最小者。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它的平面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绕平面内与垂直轴相交的任意两正交轴的转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_____,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 (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拘泥于只从纯运动角度分析转动问题。 为什么变换一下公式就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呢? 1、E=(1/2)Kw^2本身代表研究对象的运动能量 2、之所以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物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转动物体的任何转动信息。 3、E=(1/2)mv^2除了不包含转动信息,而且还不包含体现局部运动的信息,因为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那个物体的质 心运动情况。 4、E=(1/2)Kw^2之所以利于分析,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物体的所有转动信息,因为转动惯量K=mr^2本身就是一种积 分得到的数,更细一些讲就是综合了转动物体的转动不变的信息的等效结果K=∑ mr^2 (这里的K和上楼的J一样) 所以,就是因为发现了转动惯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就有了价值。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K=∑ mr^2=∫r^2dm=∫r^2σdV 其中dV表示dm的体积元,σ表示该处的密度,r表示该体积元到转轴的距离。 补充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和质量一样,是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用字母J表示。 对于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转动惯量定理:M=Jβ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篇一:word表格数值计算 8、如何利用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 ①1.求一列数据的和:将光标点到这列最下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 是你要进行的运算。 =sum(aboVe)就表示对本列上面所有数据求和。 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 ②.求一行列数据的和: 将光标点到这行最右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 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是你要进行的运算。=sum(leFt)就表示对本行左边的所有数据求和。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③.对一列或一行数据求平均数(average)等:

好。 思考:1.的和,公式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 杨斌雄写于1999/3/24 二、word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中规定:地质成果报告文字部分中的插表要采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不得采用超级链接的办法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表 格。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也要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 习惯于使用excel的同志总觉得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太差。实际上对地质成果报告中不太复杂的表格,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已完全够用,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1、word表格中的“单元格”概念 与excel一样,word表格在进行数据计算时也有“单元格”的概念,其每一个单元格也以a1、a2、b1、b2这种形式来表示。其中字母a、b、c、d等表示列号,数字1、2、3、4等表示号。只不过它在表的上边和左边没有象excel那样的明显指示。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时,你要从表格的左上端开始数一下。2、简单的求和 在大量的表格计算中是进行列或行中数据的求和,这在word表格中非常简单:例如当你要计算一列数据的和数, ①用鼠标点击你要存放“和数”的那个单元格,②→点

转动惯量公式

nema标准中的计算是如下(转化公式):J=A×0.055613×(Pn^0.95)÷(n/1000)^2.4-0.004474×(Pn^1.5)÷(n/1000)^1.8 A小于等于1800rpm时取24,A大于1800rpm时取27 Pn为功率(kw) n 为同步转速 高压电动机在设计时,要求计算出转子的转动惯量。下面对计算方法做一分析。 转动惯量是物体在转动时惯性的度量,它不仅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质量分体情况有关。机械工程师手册给出了一些简单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1、圆柱体沿轴线转动惯量: Kg?m2 (1) 式中:M —圆柱体质量Kg R —圆柱体外径半径 m 2、空心圆柱体沿轴线转动惯量: Kg?m2 (2) 式中: M —空心圆柱体质量Kg R —空心圆柱体外半径 m r —空心圆柱体内半径m 3、薄板沿对称线转动惯量: Kg?m2 (3) 式中:M —薄板质量Kg a —薄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宽度m 物体的转动惯量除了用J表示外,在工程上有的用物体的重量G和物体的回转直径D的平方的乘积GD2来表示,也称为物体的飞轮力矩或惯量矩,单位N?m2或Kg f m2。 物体的飞轮力矩GD2和转动惯量J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N?m2 (4) 式中:g —重力加速度 g=9.81 m/s2 将重力单位N化为习惯上的重力单位Kgf ,则(4)变为: Kg f m2 (5) 由以上公式,可以对鼠笼型高压电机的转动惯量进行计算。计算时,将高压电机转子分解为转子铁心(包括导条和端环)、幅铁、转轴三部分,分别算出各部分的Jn,各部分的转动惯量相加即得电机的转动惯量J。如需要,按(5)式换算成飞轮力矩GD2。一般产品样本中要求给定的是转动惯量J,兰州引进的电磁设计程序计算出的是飞轮力矩GD2。 计算程序如下:

最新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2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3 4 5 8 2 MD J = 6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7 ) (1078.0264s cm kgf L D ???-8 9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11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12 r-材料比重(gf /cm 3)。 13 14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15 2i Js J = (kgf·c 16 17 J s –丝杠转动惯量18 (kgf·c m·s 2); 19 i-降速比,1 2 z z i = 21 22 g w 22 ? ?? ???=n v J π 23 g w 2s 2 ? ?? ??=π (kgf·c m·s 2) 24 25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26 n-丝杠转速(r/min); 27 w-工作台重量(kgf); 28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29 s-丝杠螺距(cm) 30 31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32 ()) s cm (kgf 2g w 1 2222 1????????????? ??+++=πs J J i J J S t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41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42 (kgf ·cm · s 2); 43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 ·cm ·s 2); 44 s-丝杠螺距,(cm); 45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46 47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48 2 g w R J = (kgf ·c 49 50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53 54 55 56 57 58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59 ??? ? ??++ =2221g w 1R J i J J t 60 61 62

在word文档中编写数学公式

如何在word中编写数学公式 在我们编辑技术文档时,常常会用到许多数学公式,用通常的方法在Word文章中插入数学公式要经历如下数步:点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对象”对话框,选择“新建”标签;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Eqution3.0”,再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才能打开公式编辑器。经常这样编辑公式操作很费时,很累,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自己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现在拿出来,希望您能摆脱编辑公式对您的困扰。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公式编辑器变成Word工具栏 上的一个按钮,从而大大简化此类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单击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对话框的“工具栏”标签,再单击对话框左边的“新建”按钮打开“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工具栏名称”文本框内输入一个自定的名字(如“公式”),并在“工具栏有效范围”下拉列表框中点选“Normal”(通用模板),再点“确定”关闭“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公式”的自定义工具栏,“公式”工具栏按钮就显示在屏幕上。你可以将其插到Word工具栏上你认为合适的位置。 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打开“命令”标签,在“类别”列表框中选择“插入”;在“命令”列表框中选择“公式编辑器”;“公式编辑器”被蓝条包围,将它拖至刚建立的“公式” 工具栏按钮内。

至此,公式编辑工具按钮就已做成,如果想使该按钮显示的名称更直观,你可进一步修改它的显示名称。即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命令”标签下,再选中自定义的“公式”工具按钮;这时就使“自定义”对话框的“更改所选内容”按钮有效,点击它会出现子菜单;将子菜单中的“命名”文本框的内容改为“公式编辑器”,并点选子菜单中的“总是只用文字”,最后点击窗口内的“关闭”按钮。 这时,Word工具栏上就有了一个显示为“公式编辑器”的工具按钮,今后要编写公式只需点击此按钮即可。 巧用Word域,快速输入数学公式 很多数学老师想自己出些让学生练习,可有些公式要利用“公式编辑器”,这样给操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实只要巧用word里面的域,更有利于排版,有着“公式编辑器”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到。 域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命令,它由花括号、域代码及选项开关组成。域代码类似于公式,域选项开关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指令,在域中可触特定的打操作。如: Ctrl+F9组合键:快速插入域定义符“{}”。 Ctrl+F11组合键:锁定某个域,以防止修改当前的域。 Ctrl+Shift+F11组合键:解除锁定,以便对域进行更改。 Ctrl+Shift+F9组合键:解除域的链接,当前的域变为常规文本,失去域的所有功能。 Shif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指定的域代码。

word十八种表格函数

表格函数的应用 一、函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随意创建一个表格 1.函数名:SUM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和。例如,函数=SUM(2,2)等同于数学2+2=4。注意:,符号用英文输入法,否则会出错。

2.函数名:AVERAGE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平均数。例如函数=AVERAGE(2,4)等同于数学(2+4)÷2=3。

3.函数名:PRODUCT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积,相当于乘法。例如函数=PRODUCT(2,4)等同于数学2×4=8。 4.函数名:ABS 函数功能:求数绝对值。例如函数=ABS(-4)等同于数学|-4|=4

5.函数名:COUNT 函数功能:对输入值计数。例如,函数=COUNT(1,2,3,4,5,6)将得到6。 6.函数名:INT 函数功能:得到值的整数部分。例如,函数=INT(3.5)将得到3。

7.函数名:MAX 函数功能:得到最大的输入值。例如,函数=MAX(1,2,3,4)将得到4。 8.函数名:MIN 函数功能:得到最小的输入值。例如,函数=MIN(1,2,3,4)将得到1。 9.函数名:MOD 函数功能:得到除法运算的余数。例如,函数=MOD(3,2)等价于3÷2=1……1,得到1 10.函数名:ROUND 函数功能:将输入值四舍五入到指定的十进制精度。例如,函数=ROUND(123.456,2)将得到123.46。 11. 函数名:DEFINED 函数功能:决定是否可以计算公式。如果可以计算该公式就得到1,如果不能就不显示。例如,函数DEFINED(1/0),因为任何数都不能被0除,所以不显示结果。 12. 函数名:AND 函数功能:允许您执行复合的“非”逻辑测试。例如,函数=AND(1=1,2+2=4)将得到1,因为其中的两个逻辑测试都为真。

WORD表格中求和

WORD表格中如何求和 电脑知识管理2010-03-17 08:37:27 阅读2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在Word表格中进行计算,公式中常出现的几个英文单词: ABOVE——上面 LEFT——左边 RIGHT——右边 below——下面 这些单词在公式中作为参数,指明对什么位置的数据进行计算。 比如: 表格第1行的B1、C1单元格依次有3、5两个数。 在B1、C1单元格右侧的D1单元格中求它们的和,公式如下: =SUM(LEFT) 返回值是8。 在B1、C1单元格左侧的A1单元格中求它们的和,公式如下: =SUM(RIGHT) 返回值是8。 仿此可以进行其它公式进行计算对比。 word表格计算秘籍 2009-08-31 16:23 Word和Excel都是常用的办公软件,由于它们之间数据传递非常方便,一般,需要计算的表格数据都是在Excel中算出结果,再把处理后的表格复制到Word 中进行排版。其实,Word表格也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一般的计算,而不必劳烦Excel了。 行或列中数值求和 第一步:选中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 第二步:执行菜单“表格→公式”命令,打开“公式”编辑窗口。 如果选定的单元格位于一列数值的底端,默认公式为“=SUM(ABOVE)”,即求上方所有数值的和,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的单元格; 如果选定的单元格位于一行数值的右端,Word建议采用公式“=SUM(LEFT)”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的单元格。 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计算,见图1。

小提示 ★单元格的含义与Excel中的相同,单元格可以用地址来表示,如 {=SUM(a3,e4,c5)}。在同一行内可由相对位置来表示,如LEFT(左方)和RIGHT (右方),同理,在同一列内可由ABOVE(上方)和BELOW(下方)来表示。★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是大括号和代码(如{=SUM(LEFT)}),而不是实际的求和结果,则表明Word显示的是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的计算结果,只要按Shift+F9组合键即可。有关域的操作请参看《电脑爱好者》2004年17期《没有公式编辑器公式照样输得好》一文。 ★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Word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要对整行或整列求和,在每个空单元格中键入零值。 ★要快速对一行或一列数值求和,先单击要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再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见图2。 行或列中数值求平均值 第一步:选中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执行菜单“表格→公式”命令,将默认公式从“公式”栏中删除。 第二步:在“粘贴函数”栏中,单击所需要的公式。如计算平均值,要选择“AVERAGE”选项。在“公式”栏中输入公式“=AVERAGE(LEFT)”,求行中数值的平均值。以此类推,如要计算单元格 a1 和 b4 中数值的平均值,输入公式”=AVERAGE(a1,b4)”。 第三步:在“数字格式”栏中输入数字的格式。如果要以带小数点的百分比显示数据,单击“0.00%”选项。表格如图3所示。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推荐文档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当n ,0 ||,0 a a a a a ≥?==?-

WORD表格中求和

电脑知识管理阅读评论字号:大中小 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公式中常出现地几个英文单词: ——上面 ——左边 ——右边 ——下面 这些单词在公式中作为参数,指明对什么位置地数据进行计算. 比如: 表格第行地、单元格依次有、两个数. 在、单元格右侧地单元格中求它们地和,公式如下: () 返回值是. 在、单元格左侧地单元格中求它们地和,公式如下: () 返回值是. 仿此可以进行其它公式进行计算对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表格计算秘籍 和都是常用地办公软件,由于它们之间数据传递非常方便,一般,需要计算地表格数据都是在中算出结果,再把处理后地表格复制到中进行排版.其实,表格也具有很强地计算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一般地计算,而不必劳烦了. 行或列中数值求和 第一步:选中放置求和结果地单元格. 第二步:执行菜单“表格→公式”命令,打开“公式”编辑窗口. 如果选定地单元格位于一列数值地底端,默认公式为“()”,即求上方所有数值地和,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地单元格; 如果选定地单元格位于一行数值地右端,建议采用公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地单元格. 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计算,见图. 小提示 ★单元格地含义与中地相同,单元格可以用地址来表示,如{()}.在同一行内可由相对位置来表示,如(左方)和(右方),同理,在同一列内可由(上方)和(下方)来表示. ★如果单元格中显示地是大括号和代码(如{()}),而不是实际地求和结果,则表明显示地是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地计算结果,只要按组合键即可.有关域地操作请参看《电脑爱好者》年期《没有公式编辑器公式照样输得好》一文. ★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要对整行或整列求和,在每个空单元格中键入零值.

转动惯量计算公式-转动惯量公式

1.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D L 2 MD J M 8 rD 4 L3 对于钢材: J10 32 g 0.78 D 4L 106 ( kgf cm s 2 )M- 圆柱体质量 (kg); D-圆柱体直径 (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 (cm);r-材料比重 (gf /cm3)。 2.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Js2 Z2J2 J (kgf cm··s ) i 2 i J1 Z1 3.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2 v w J 2n g 2 s w (kgf cm··s2) 2g J S V W J s–丝杠转动惯量 (kgf cm··s2);i-降速比,i z 2 z1 v-工作台移动速度 (cm/min);n- 丝杠转速 (r/min) ; w-工作台重量 (kgf) ;g-重力加 速度, g = 980cm/s2;s-丝杠 螺距 (cm) 2.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1w 2 J t J1 s2 2J2J S g (kgf cm s ) i2 Z2J2W M i J S J1 Z1 5.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J w R 2(kgf cm··s2) g R J1- 齿轮 z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2- 齿轮 z2的转动惯量 (kgf cm··s2 );J s-丝杠转动惯量 (kgf cm··s2 );s-丝杠螺距, (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 (kfg). R-齿轮分度圆半径 (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 (kgf)

6.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J t J 11J 2w R 2 J1,J2- 分别为Ⅰ轴,i2g J 2 ⅡW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 (kgf cm··s2 ); R-齿轮 z 分度圆半径 (cm); M J 1Z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 (kgf)。 ⅠZ 马达力矩计算(1)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M M amax M f M (2)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M M a t M f M 0M t (3)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M M f M 0 式中M amax—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 m)·; M f—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 (kgf ·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 m)·; M at—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 m)·; M t—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 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M f、 M0、M t的计算公式如下: (4)加速力矩: M a J r n102 (kgf m)· 9.6T 1 T s 17 J r—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系统时间常数 (s); n—马达转速 ( r/min ) ; 当n = n max时,计算 M amax n = n t时,计算 M at n t—切削时的转速 ( r / min )

(完整word版)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实用)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SUM(K57:K60)/55*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