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教案(用)
命若琴弦 ---上课用

•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会在无 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 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 痛苦。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 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 都只说明人要至死亡休地行走, 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 便是生命之途。——史铁生《写作的事》
•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 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 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 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 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
生命是一条河,生是此岸,死是彼岸........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甚至一万个精神的理 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 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史铁生
• 躜动 鹞鹰 肋条 拎了 蹚起来 呛人 • 挎包 獾 啃 鼓捣 掬水 打岔
检测:
野羊坳 嗤嗤
• 吱声 脊背 吭声 嘟囔
• 譬如 铿锵 撅着 话茬 • 窗棂 摩挲 打盹 鼾声
嶙峋
蹿到 怏怏
裸露
嘈杂 焖饭
疯癫
戛然而止 闷头
• 喧嚣 叨咕 炽热 恓惶
• 篝火 怦怦 气喘吁吁
蹒跚
孱弱
皑皑
返璞归真
蹑手蹑脚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学指导: • 1、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 2、时间:5分钟
• 当堂训练: • 写下你这节课的收获?
•
生命是一条河,生是此岸,死是彼 岸........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甚至一 万个精神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 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 静的精神过程。 ------史铁生
命若琴弦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命若琴弦》教案课型:讲读课教学类型:综合训练型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力求达到共鸣。
2.分析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曾经有个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就是史铁生,他曾经荣获“2002年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在授奖词中高度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下面我们就进一步了解一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经历过插队等一系列动荡,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因病至瘫,从此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0年。
1998年疾病再次袭来,他几乎失去肾脏。
他曾想过自杀,但最终找到了文学之路来解放自己。
现在他一周要做三次透析,但他仍坚持写作,哪怕一天只写几行。
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力作《命若琴弦》。
一、阅读课文,整理故事情节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明确: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2.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明确: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
住在破败不堪的小庙里。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为什么生活环境恶劣,整天奔忙劳碌,瞎子师徒却很快乐呢?他们兴致勃勃地翻山越岭、弹琴说书的动力是什么?明确:奋斗目标。
老瞎子的师傅在他的琴槽里放了一张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治好眼睛的药。
小瞎子喜欢一个叫兰秀儿的女孩,对感情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4.他们的目标实现没有?明确:没有。
老瞎子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药方是一张白纸。
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二、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整理思路,回答:1.老瞎子的人生:(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课件设计

动作:蹒蹒跚跚 神态:面容憔悴、呼吸孱弱、嗓音沙 哑、骨头一样的眼珠、脸色骨头一样 的苍白
种种细节表明老瞎子:
深受打击、万念俱灰
❖那么他就此绝望了吗?在 寻找小瞎子的路上他顿悟 到了什么?请精读课文的 第七、八部分,划出有哲 理性的句子。
❖ 1、得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
2、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
❖ 3、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目的本来没有。
❖ 4、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 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的过程上弹 响心曲
❖
5、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 拉不紧就弹不响。
体悟作者的人生哲理(结合本文的故事)
❖老瞎子是顿悟了,可少不更事的 小瞎子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呢?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可见, 小瞎子的( )断了
那么老瞎子是如何拯救小瞎子的?
小瞎子
1、老瞎子为什么要把无字的药方给 小瞎子?还将琴弦数改为弹断1200 根?
2、小瞎子会重复老瞎子的路吗? 3、老瞎子暗指史铁生自己吗?
❖ 老瞎子传递给小瞎子的不仅仅是一张无字白 纸,更是活下去的希望。弹断1200根琴弦, 是小瞎子的目标,让小瞎子重新找到了生命 的意义,有了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仍然牢记于我心。
或许,这就是生活。
2、通过熟读文本、了解作者生 平和结合自身实际,感悟生命 的意义。
学法指导:
1、篇幅较长,扫读、精读相结 合,注意把握关键句
2、结合作者身世背景及创作作 品,把握小说的深层内涵
预习检测: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 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2、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 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住在破败不堪的小 庙里。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大学语文第三节《命若琴弦》

想
义。生命的残缺,人生的虚无状态,反而为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和
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空间。
《命若琴弦》
人 (六)艺术分析
1.叙述朴素 文 语言自然质朴,极少直接抒情的文字,作者的情感态度
隐藏的故事背后。 2.结构清晰 理 作品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人物少,故事简单, 首位对应。 3.感情真挚 想 描写细致深切,比如小瞎子爱情萌芽的朦胧和甜蜜,爱 情失去之后的绝望和痛苦,老瞎子对光明和信念的极度 渴望,希望破灭之后的伤心和无助,以及两代人之间相 依为命的深厚感情,都表现得真挚感人。
理
代文学的创作与评论均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 “寻根小说”和
“先锋小说”这两类“新的、更切近于八十年代中国体验”的作
品,以不同以前的思想模式、变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形态,使小
想
说走出文革的阴影,面对正在裂变的世界、中国社会和人的生存
方式。此时,史铁生亦在创作道路上作出选择,那是一条“寻根”
与“先锋”结合的独特的路。
理
个人都是残疾的。站在这个角度上,才能读懂这个带有寓言性质
的两个瞎子的故事,才能看到人存在的本质困境,才能看到信仰
的力量与意义。(鲁迅的散文《过客》)
想
《命若琴弦》
人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生平
文
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理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命若琴弦》
人 (3)对生命意义和生命轮回的探求
文
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史铁生的答案是目的要虚设意义在过程。在
读史铁生之时,常会使我们想到加缪。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
理
高中语文_高中语文《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命若琴弦》一、导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大家觉得生命像什么?……如果生命像一根琴弦,又赋予了生命什么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小说《命若琴弦》,来聆听史铁生先生的心声。
二、学习目标通过品味小说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生命的哲理。
三、整体感知读懂一篇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这篇小说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呢?下面先来交流小说的故事梗概。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每人一把三弦琴,以说书为生。
老瞎子为了重见光明,50年里用心弹断1000根琴弦,可是打开琴槽,却发现珍藏了50年的药方竟然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为了让小瞎子好好活下去,老瞎子没有把真相告诉他,他郑重地把那张白纸封进了小瞎子的琴槽,告诉他得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
四、对话文本老瞎子和小瞎子的人生紧紧地和琴弦拴在了一起,命若琴弦,在课文中有没有点题的句子呢?明确:咱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的。
P55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P70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P71三句一样的话——点题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我们就此为分界线把小说分成三个部分,“如命一般”的琴弦在老瞎子和小瞎子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找出相关的语句(紧扣琴弦),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人物的内心感受,写下你的理解。
五、对话文本(一)咱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的。
P551”——三弦子是瞎子的命,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要紧紧地抓在手里,不仅仅是生存的手艺,也是重见光明的药方引子。
内心是充实踏实的。
2、“我就没听您说过,”小瞎子把“有”字说得重。
你爹让你跟了我来,是为让你弹好三弦子,学会说书。
”“可咱们不是叫花子,咱们有手艺。
”——在老瞎子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三弦琴,是他们生存的手艺,会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3——对于老瞎子来说,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活着的唯一追求。
4、老瞎子再也没做声,显得有些激动,双手搭在膝盖上,两颗骨头一样的眼珠对着苍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命若琴弦》教案

《命若琴弦》教案第一篇:《命若琴弦》教案《命若琴弦》教案课型:讲读课教学类型:综合训练型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力求达到共鸣。
2.分析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曾经有个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就是史铁生,他曾经荣获“2002年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在授奖词中高度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下面我们就进一步了解一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经历过插队等一系列动荡,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因病至瘫,从此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0年。
1998年疾病再次袭来,他几乎失去肾脏。
他曾想过自杀,但最终找到了文学之路来解放自己。
现在他一周要做三次透析,但他仍坚持写作,哪怕一天只写几行。
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力作《命若琴弦》。
一、阅读课文,整理故事情节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明确: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2.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明确: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
住在破败不堪的小庙里。
1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3.为什么生活环境恶劣,整天奔忙劳碌,瞎子师徒却很快乐呢?他们兴致勃勃地翻山越岭、弹琴说书的动力是什么?明确:奋斗目标。
老瞎子的师傅在他的琴槽里放了一张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治好眼睛的药。
小瞎子喜欢一个叫兰秀儿的女孩,对感情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4.他们的目标实现没有?明确:没有。
老瞎子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药方是一张白纸。
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二、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整理思路,回答:1.老瞎子的人生:(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品读解读文本中的重要语句,归纳文本主旨2、通过熟读文本、了解作者生平和结合自身实际,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大屏幕展示)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他用他战斗的一生告诉我们,是生命,哪怕是残缺的生命,也一定要发出耀眼的光芒(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板书题目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导语,对史铁生及他的小说有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意图:利用华语文学对史铁生的授奖词让学生对史铁生有发自内心的敬仰,从而对本篇小说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二)学法指导:1、由于篇幅较长,学会扫读。
快速阅读文章的前半部分(开头至P67“兰秀儿并不躲”),勾画重要的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相关语句。
2、细读文章的后半部分(从P67“就是这天晚上”至结尾),熟悉文本的上下文语境,勾画能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
设计意图:因为本篇小说特别长,即使学生已经预习了一节课,但对于文本的主要内容并未完全的掌握,所以,教师要强调两种不同的读法,以期好钢用在刀刃上,迅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三)预习成果展示:(5分钟)1、故事围绕着和两个人物展开2、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和3、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写和4、文章的最后,主要写教师活动:聆听点拨纠正学生的回答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聆听同学的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4个小问题,快速理清小说的情节和小说的基本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
)(四)品读文本:(15分钟)细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并对其品读和解读,把握老瞎子寻药前后的心理变化A、老瞎子寻药前的心理:1、老瞎子寻药前的心理是——(用词语概括)2、细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并对其品读和解读。
要求:有序(1找2读3鉴赏)有理(抓住关键词,分析头头是道)有文采(语言流畅有表现力)示例:P56:“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
2.4 命若琴弦 教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 鲁人选修

命若琴弦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体会本文深沉诚挚的情感。
2.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文讲解1.课文分析(1)人物形象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以说唱为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聊聊数语,勾勒出两个主人公生存的困境老瞎子:依照师父给的妙方,以为认真弹断1000根琴弦之后就能看到世界。
可惜希望破灭,那个支撑他一辈子的药方居然是一张白纸!“他只是不想动弹,吸引这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也是空的。
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衰老。
”——支撑生命的信念轰然倒塌,目的本来没有小瞎子:涉世未深,经历了爱情的萌芽与幻灭,绝望之际从老瞎子那里继承了看世界的希望,但需要弹断的琴弦也从1000根变成了1200根。
“小瞎子正跌到在雪地里,一动也不动,想那么等死。
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
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也无力反抗。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
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因为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所以慈悲(2)艺术特色A、叙述朴素、结构清晰、感情真挚作品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语言自然质朴,描写细致深切,比如小瞎子爱情萌芽的朦胧和甜蜜,爱情失去之后的绝望和痛苦,老瞎子对光明和信念的极度渴望,希望破灭之后的伤心和无助,以及两代人之间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都表现得真挚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寓言。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笔者设计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
让学生把握“命若琴弦”的含义,领悟走出人生困境需要目标的引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获得欢乐等主题内涵。
课前预习
1.阅读《命若琴弦》导学案中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作品摘抄”等内容,了解作者。
2.自读小说,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激发兴趣
课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伟的钢琴曲。
多媒体展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刘伟
导语:刘伟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
19岁学会用脚弹钢琴,一年就达到手弹钢琴专业七级的水平,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刘伟的生命有严重的缺憾,但他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探讨的也是人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小说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赎之路?让我们走进《命若琴弦》寻找答案。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作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概括故事情节
1.字音
躜动野山坳叨咕鹞鹰瑟瑟
莽苍憔悴孱弱篝火
2.请概括瞎子师徒的故事。
老瞎子:为得到治好眼疾的药方努力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却发现那张药方是一张白纸。
小瞎子:与兰秀儿恋爱,结果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3.老瞎子和小瞎子最初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结合原文来回答。
4.当弦断了,追求湮灭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的?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五、品读课文,问题探究
过渡语:“命若琴弦”生命是何其庄重,琴弦是何其卑微,细细琴弦如何承载生命的力量?让我们走近师徒二人的人生,探究小说的主题内涵。
1.老瞎子的人生:
(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
他发现药方是一张白纸后,陷入绝望,失去了活着的动力。
读19—32段,划出相关句子,说一说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明确:
①环境描写:漫天大雪天空灰暗空旷沉寂衰草瑟瑟
点拨:作者设计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是冬天,改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好不好?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不好。
环境描写渲染了苍凉、沉寂、萧瑟的气氛,烘托老瞎子悲凉、绝望的心情。
②动作描写:蹒蹒跚跚
点拨:老瞎子平时弹琴说书翻山越岭,应该习惯了走山路,这时走路为什么蹒蹒跚跚?
明确:蹒蹒跚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这个动作表现出遭受巨大的打击之后,老瞎子的精神和身体都不太好了。
③肖像、神态描写:骨头一样的眼珠脸色骨头一样的苍白面容憔悴呼吸孱弱嗓音沙哑
明确: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表现了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形容憔悴,精神绝望。
(2)老瞎子一度精神崩溃,但最终走出了绝望的深渊,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阅读19-57段,划出相关语句,请学生读一读。
明确:
老瞎子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总结:
①目的成空,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失去了活着和奋斗的动力。
②回忆过去,发现辛苦的生活之所以快乐而充实是因为有个目的把心弦扯紧。
③人生需要目的,即使是虚设的。
没有目的,琴弦就拉不紧,人生就没有追求过程的欢乐。
④不必在乎最终的目的,在目的的牵引下,获得过程的欢乐最重要。
老瞎子的心路历程:
心弦断了———————回忆思考—————彻悟
(目的成空)(目的让生活充实快乐)(命若琴弦)
老瞎子一生的经历:
老瞎子的人生
困境————目标——————落空————绝望————彻悟
(残疾)(弹断一千根琴弦)(药方是白纸)(命若琴弦)
探究总结:
命若琴弦: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人生哲理:走出人生的困境需要目标(哪怕是虚设)。
生命的意义是在过程中获得欢乐。
琴弦的象征意义:人生如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因此,永远拉紧生命之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2.小瞎子的人生:
(1)小瞎子陷入了什么困境?他和兰秀儿感情发展很好,兰秀儿为什么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什么?划出相关语句,体会含义。
原文句子: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吗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明确: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残疾。
小瞎子陷入了和师傅一样的人生困境。
(2)小瞎子濒临绝境时,师傅是如何拯救他的?小瞎子的路在何方?阅读小说第八、九部分回答。
明确:老瞎子像他师傅当年一样传给小瞎子一个美丽的谎言——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复明,为他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活下去的勇气。
小瞎子将像师傅一样翻山越岭弹琴说书,在虚设目标的牵引下过完紧张、充实、快乐的一生。
3.小说结尾为什么又回到了开头?“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这句话有何含义?
点拨:瞎子师徒的故事反映的只是残疾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吗?与我们身心健全的人有没有关系?结合导学案内容思考。
导学案内容: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会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
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都只说明人要至死亡休地行走, 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便是生命之途。
——史铁生《写作的事》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瞎子。
即使我们身心健全,人生也处于种种困境,比如孤独;也无法逃脱生命固有的残缺,比如死亡。
瞎子师徒的故事是人的生存困境的直接隐喻。
小说借瞎子师徒的故事为所有的人探索出“确立目标,追求过程的欢乐”这一条走出困境的救赎之路。
小说结尾又回到开头,寓意人类带着生命固有的残缺、不完满和心灵的创痛,代代无穷已,重复着悲壮的孤独旅程。
五、结束语:
残缺是生命固有的形态,人生本多困境。
如果逃避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那么同时也放弃了生命过程的精彩和欢乐。
让我们坦然面对困境,用目标拉紧心弦,在无惧无畏的抗争中绽放生命炫目的光彩,展示出永恒的精神魅力。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过程
人生困境目标
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