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迟雅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

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

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

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

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

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

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

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

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

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

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

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概要

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概要

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马永骏(石河子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新疆,832000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由美国临床学家Kanner提出。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从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自闭症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和分析了自闭症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

引言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对自闭症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美国的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

[1]他将一组行为特异的儿童命名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早期婴儿自闭症。

他发现这些儿童有着极度的孤立,强烈的要求保持同一性,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

但是却有着超常的记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

[2]但是仅凭对11个儿童的临床观察就得出自闭症的特点是不科学的。

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诊断标准列为如下4项: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

2.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

3.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

4.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

[3]对自闭症更精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但是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依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自闭症的病因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多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因此诸多早期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来寻找自闭症的病因[4],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医学,生物学等角度开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2.1生物学因素2.1.1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者通过MRI,ERP和HC(超声的技术检验发现2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患儿多个脑区灰白质局限性异常肥厚(比正常肥大20%,额叶肥大最重,从额到枕肥大度渐小,枕叶与正常人无差别.[5]Courchesne等人通过研究推测自闭症儿童脑区的过度增长可能与脑神经元数目过多有关,而过多的神经元可能会阻碍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闭症儿童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

自闭症儿童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

和前沿演进2023-10-29contents •自闭症儿童概述•自闭症儿童研究热点主题•自闭症儿童研究前沿演进•结论与展望目录01自闭症儿童概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语言沟通以及行为表现。

总结词自闭症,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社交互动障碍、语言沟通困难以及重复性行为和兴趣爱好。

自闭症患者通常在儿童期出现症状,并可能伴随一生。

详细描述自闭症定义与特点自闭症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学因素。

诊断主要依据症状表现和临床评估。

总结词自闭症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以及生物学等多种因素。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家庭中存在较高的患病率,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环境因素如孕期中的某些感染、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暴露等也可能增加自闭症的风险。

诊断自闭症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专业医生的临床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社交互动、语言沟通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

详细描述总结词自闭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语言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自闭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行为疗法、语言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行为疗法主要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的行为模式。

语言疗法则着重于改善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药物治疗则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尽管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自闭症的方法,但是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02自闭症儿童研究热点主题总结词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包括缺乏非语言沟通、难以建立和维持关系、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等。

详细描述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面存在显著障碍,如缺乏眼神接触、难以理解和使用语言、喜欢独自一人等。

这些障碍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社交沟通障碍总结词自闭症儿童常常表现出行为问题和情绪管理困难,如重复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情绪波动等。

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助力康复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将 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以提高康复效果和效率。
03
家庭-学校-社区合作
未来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将更加注重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和联动
,以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05
实证分析与研究展望
实证分析案例选择
要点一
案例来源
要点二
评估工具与方法
开始出现对康复路径的评估工具与方法的研究,如对康复效果的评价、对教师和家长培训效果的评估等。
康复路径优化
开始出现对康复路径的优化研究,如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定制、结合新技术如机器人等进行康复等。
结合政策与经济因素
也开始出现结合政策与经济因素对康复路径影响的研究,如医保政策、康复补贴等对康复路径的影响。
02
国内研究现状
康复路径探索阶段
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01
国内自闭症康复路径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在
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进行的。
以机构为本
02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为本的康复模式上,如结构化教学
、回合教学等。
家长参与有限
03
家长在康复过程中的参与有限,主要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
日本康复路径研究
重视预防工作
日本康复路径研究注重预防工作,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 ,及时发现并干预自闭症儿童。
多元化康复模式
日本康复路径研究采用多元化的康复模式,包括特殊教 育、职业培训、社交技能训练等。
跨部门合作
日本康复路径研究注重跨部门合作,包括教育、医疗、 社会福利等部门,共同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支持和服务。
深化干预措施研究
针对现有干预措施的不足和缺陷,可以尝试引入 新的干预手段和技术,以提高干预效果。

我国自闭症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自闭症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自闭症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以及感觉问题。

近年来,自闭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求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我国自闭症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的趋势。

目前我国自闭症教育在政策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自2012年出台的《全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此外,国家也建立了一批自闭症康复教育中心,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自闭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然而,尽管在政策层面有所支持,我国自闭症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自闭症的诊断和康复教育需要专业的团队和设施,但目前的资源仍然严重匮乏。

在很多地方,自闭症儿童无法获得基本的康复教育,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发挥潜能,甚至无法融入社会。

此外,自闭症教育师的培训和技能也亟待提高,以提供更专业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未来,我国自闭症教育将朝着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需要加大对自闭症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康复设施。

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兴建更多的自闭症康复教育中心,并加强国内外专家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师的专业能力。

此外,应强化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建立了解自闭症特点的家长支持组织,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另外,个性化教育将是未来自闭症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教育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来设计。

发展个性化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儿童的智能水平、社交能力和特长等,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恰当的教育方案。

此外,教育师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适应不同儿童需求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最后,借助技术手段促进自闭症教育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论文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自闭症儿童又称孤独症儿童,是一类起源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要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儿童占0—6岁总数的1—10%,约为I11万人,其中自闭症儿童占到36.9%,约4.1万人,有4%—42%的患儿伴有癫痫,2.9%的患儿伴有脑瘫,4.6%的患儿存在感觉系统的损害。

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要改善这些障碍离不开康复,自闭症学生康复的模式离开不家庭教育。

多年来,我们在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方面发现了几个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

一、家长的问题自闭症是跨越一生的障碍,家长的内心深处时刻承受着对自闭儿一生的担忧,一方面,由于整个家庭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家长(特别是母亲)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家长们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常常被忽视,或者求助无门,长期保持这样的压抑状态,不但不利于家长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现早衰、生理机能减退、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障碍、家庭问题的出现等等),也不利于自闭儿童的康复(家长的压力会影响自信心和行为的正确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儿童的训练效果)。

那么,我们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1、家长要承认体验到的压力和现状。

首先要抛弃错误的内疚心态。

我们知道自闭症的产生绝大部分不存在家长的过错,不必要自责,也不需要对环境过于敏感。

相反,家长完全可以坦然的承认现实,积极地寻求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措施。

2、家长与康复老师合作,理智地制定自闭儿的康复训练计划。

掌握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知识是必要的,密切关注自闭症的研究现状,然后根据家庭条件和儿童的现状,计划可以分为短、中、长期,这样既有利于自己保持信心,又能做到临而不乱,保持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学校定期找专业的心理专家对家长们进行心理调适,随时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进步,给家长们增强信心。

《2024年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

《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篇一一、引言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1. 康复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内学者在自闭症儿童康复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

其中,行为疗法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通过建立条件反射,使患儿学会适当的社交行为。

认知疗法则侧重于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社交沟通能力。

此外,社交技能训练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旨在提高患儿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2. 康复机构与政策支持国内各级政府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同时,各类康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

这些机构包括医院、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它们在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同时,还开展家庭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

3. 早期干预与家庭参与早期干预是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关键。

国内学者认为,早期干预应注重家庭参与,家长应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过程,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应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其康复。

三、国外研究现状1. 多元化康复方法研究国外学者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方法上进行了更多元化的探索。

除了传统的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外,还研究了艺术治疗、音乐治疗等非传统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在改善患儿的社交能力、情绪调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2. 生物技术与药物治疗研究国外学者在生物技术与药物治疗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例如,利用基因技术探索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以及开发针对自闭症症状的药物等。

这些研究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国外学者注重跨学科合作,将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过程中。

《2024年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

《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篇一一、引言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会互动和沟通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的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就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1. 康复路径的探索国内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路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主要的康复路径包括教育干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综合康复治疗等。

其中,教育干预和心理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特殊教育、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2. 研究成果与挑战国内学者在自闭症儿童康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例如,特殊教育在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康复效果的不稳定、康复资源的不足以及缺乏长期跟踪研究等。

三、国外研究现状1. 康复路径的多样性国外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康复路径。

除了教育干预和心理治疗外,还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儿童的病情和需求进行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2. 研究成果与经验国外在自闭症儿童康复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如药物研发、新型治疗技术的应用等。

此外,国外在康复过程中的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等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为国内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四、国内外研究对比与展望1. 对比分析国内外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的研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研究注重教育干预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而国外则更加注重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新型技术的应用。

此外,国外在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未来展望未来,自闭症儿童康复路径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综合性和长期性。

一方面,将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提高康复效果。

另一方面,将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

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

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一、本文概述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儿童及其家庭。

近年来,随着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诊断率的提高和公众对自闭症认识的增加,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教育作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入的重要手段,其研究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梳理了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程,阐述了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教育干预方法、教育环境创设、教育评估与监测、融合教育等方面。

本文还分析了这些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的分析,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做出积极贡献。

二、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探讨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之前,首先需明确几个核心概念,它们构成了整个研究的基础和框架。

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困难,以及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

自闭症儿童则是指被诊断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

在教育领域,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通过适应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改善他们的社交技能、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特殊教育方法、融合教育策略、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

特殊教育方法是指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教育方式,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等。

融合教育则强调将自闭症儿童纳入普通教育系统,通过适应性支持和环境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自闭症儿童调查研究报告

自闭症儿童调查研究报告【报告名称】自闭症儿童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自闭症儿童的调查研究,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大量样本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关键发现和结论,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和社会融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报告内容】1. 引言- 自闭症的定义和症状-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2. 调查方法- 样本选择和收集-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3. 自闭症儿童的现状- 教育和康复服务的普及程度- 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入程度4. 自闭症儿童的需求- 教育和康复服务的需求- 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需求5. 影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教育和康复措施6. 政策建议- 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服务- 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7. 结论和展望【报告结论】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自闭症儿童在教育和康复服务方面存在普遍的需求,但目前的资源分配和服务覆盖仍然存在不足。

同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并提供更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这将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报告展望】虽然我们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发现和结论,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样本的局限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并采用更精细的研究设计,以增加研究的信度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闭症儿童现状,进一步了解各国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不同地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以上是《自闭症儿童调查研究报告》的简要内容介绍,该报告是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现状和需求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旨在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马永骏(石河子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新疆,832000)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由美国临床学家Kanner提出。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从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自闭症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和分析了自闭症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

引言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对自闭症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美国的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

[1]他将一组行为特异的儿童命名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早期婴儿自闭症)。

他发现这些儿童有着极度的孤立,强烈的要求保持同一性,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

但是却有着超常的记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

[2]但是仅凭对11个儿童的临床观察就得出自闭症的特点是不科学的。

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诊断标准列为如下4项: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

2.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

3.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

4.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

[3]对自闭症更精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但是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依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自闭症的病因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多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因此诸多早期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来寻找自闭症的病因[4],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医学,生物学等角度开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2.1 生物学因素2.1.1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者通过MRI,ERP和HC(超声)的技术检验发现2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患儿多个脑区灰白质局限性异常肥厚(比正常肥大20%),额叶肥大最重,从额到枕肥大度渐小,枕叶与正常人无差别.[5]Courchesne等人通过研究推测自闭症儿童脑区的过度增长可能与脑神经元数目过多有关,而过多的神经元可能会阻碍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个脑区之间的所构成的网络是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功能基础,自闭症儿童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与此相关。

[6]1.1.2遗传因素自从Folstein 等(1991)认为自闭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 %, 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7],一些学者也随之做了相似的研究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自闭症可能有一定的家庭遗传因素。

2.2营养因素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其他领域研究自闭症的成因,JG Bell 等[8]报道15 名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较15 名无孤独症的智力发育迟滞同龄患者血浆不饱和脂肪酸明显降低。

同时有临床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存在基因水平的PUFA代谢困难。

[9]而PUFA的代谢障碍可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精神活动。

但是人们对于是营养因素导致的自闭症还是营养因素的问题是自闭症的伴随现象目前还尚无定论。

2.3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意图、愿望、信念、动机和情绪等)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10]Baron-Cohen(1989)等研究者认为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是对他人的心理状态不能推测判断[11],他们认为导致自闭症的主要原因就是“心理理论”的障碍。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自闭症儿童不能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行为,对事物背后的意义也无法领会。

[12]2自闭症的治疗由于病因还不明确,对自闭症的治疗还是以教育训练为主,如行为主义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结构化教育,目前还未发现治疗自闭症的特效药。

3.1 药物治疗虽然治疗自闭症的药物还尚未发现,但是研究者从未停止过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用于治疗孤独症的药物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中枢兴奋药物等且多种药物以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13]。

P. Gail Williams对114个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家庭对药物治疗的反馈得出:虽然这些药物可以明显的改善孩子的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状况,但是这些药物也会导致睡眠,饮食,胃肠道消化等多种问题[14-15]3.2 ABA疗法应用行为主义疗法认为自闭症是一种行为失调和行为缺陷。

ABA行为训练采用一对一(一个训练者指导一名患者)的方式,典型的是对学龄前儿童运用离散式教学[16]通过行为强化训练可以改善这些缺陷。

从行为训练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应越早越好。

[17]根据脑的可塑性学说,人的大脑在0-3岁发育最为迅速,12岁时候大脑基本发育完全。

因此干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但是对于ABA疗法的效果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异议[18],他们认为ABA疗法只是单纯机械式的让儿童学习生活技能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

3.3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ean Ayres于1972年提出的。

[19]这一理论认为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与前庭感觉等五种最基础的感官系统向大脑传递的刺激。

而某个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个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18]目前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自闭症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证明,感觉统合训练对于改善儿童的行为,情绪障碍和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且年龄和治疗效果成负相关,对于0-3岁的儿童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20-21]3.4结构化教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根据孤独症儿童现有的技能和兴趣特点建立干预计划。

[22]该结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环境结构化2.视觉结构3.常规4.程序时间表5.个人工作系统。

结构化教育训练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在语言、社会交往、运动、感知觉等方面存在的发育障碍,其中对孤独症患儿语言障碍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

[23]但是结构化教育是为个体儿童制定计划,对于家庭会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

3总结对于自闭症的病因,对于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人们仍然在从多个角度去探究自闭症的病因,也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发现自闭症的病因。

一旦发现了自闭症的病因,我相信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也会迎刃而解。

但是这需要研究者和我们不断地努力。

5 展望根据一些社会调查可以得知,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处于我国精神残疾人数首位。

而且在性别上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因此自闭症的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在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许多儿童在进入普通班级就读之后认知,语言和学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4]同时要求学校的老师对于自闭症儿童都持接纳和开放的态度,国家对于自闭症家庭也给予大量的经济支持。

同时在1975年颁布了《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规定了必须向3到21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特殊教育服务。

[25]中国对于自闭症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一方面,在现行的政策上我国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补贴微乎甚微,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年发放的补贴不到3000元。

[26]且多数特殊学校都是属于民办性质,学校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对于学生的收费也是高于公办学校的。

另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近半数的人对于自闭症还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内向不说话的人是自闭症患者。

许多自闭症的家庭不是去到专业人士或机构那里去寻求帮助,而去找一些社会上的算命人士来“驱邪”。

群众对于自闭症的患者还是存在回避和歧视心理,使得自闭症患者很难融入到社会中去。

因此根据上述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应该加大财力支持,使多数民办的特殊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同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自闭症儿童的权益。

另外,我们应该加大对自闭症的普及力度,更正人们对自闭症的一些错误观念。

对于自闭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1]片成男,山本登志哉. 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6(1):49~52[2]Kanner, L. Irrelevant and metaphorical language in early infantile autism[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46 , 103(2) : 242~246.[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OL].http:///Documents/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Fact Sheet.pdf.[2013-05-18][4]陈学森,白学军,张日昇.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诊断与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1, Vol. 19, No. 1 : 60~72[5]戴旭芳. 自闭症的病因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 2006年03期:85~88[6]Courchesne E, Pierce K, C M Schumann, et al. Mapping early brain development in autism.[J]. Neuron, 2007, 56(2): 399~413.[7]张文渊.自闭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3期: 71~75.[8]Bell JG, S argent JR, Tocher DR, etal.Red blood cell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in a patient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 characteristic abnormality in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J] .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 ,2000 , 63(1):21~25.[9]陈正莉,莫巧字.营养相关因素与儿童孤独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 年10 月第16卷第5期:557~559 .[10]王异芳,苏彦捷.从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看孤独症[J].心理学科学进,2004,12(5):737~742.[11]徐光兴.关于自闭症的临床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J].心理科,2000,23(1):38~41.[12]Baron-Cohen, SLeslie A MFrith U.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a ‘theory of mind’?[J]Cognition,1985,21(4):37~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