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体能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体能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孤独症儿童体能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体能水平,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案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让孤独症儿童进行简单的拉伸活动,例如手臂伸展、腿部伸展等,以准备身体活动。
2. 基础体能训练(15分钟):- 进行简单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踮脚尖等,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 进行简单的跳跃训练,如跳绳、跳远等,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爆发力和协调性。
3. 社交互动训练(10分钟):- 设计一些团队活动,例如传球游戏、接力赛等,让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4. 动作技巧练习(15分钟):- 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动作技巧练习,如滚球、投篮等,以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
5. 放松活动(5分钟):- 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伸展放松等,以缓解孤独症儿童的身体疲劳和紧张情绪。
教案评估:1. 观察孤独症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力量等方面。
2. 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训练的感受和体验,以评估训练对他们的影响。
教案扩展:1.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个别化的体能训练计划。
2. 鼓励孤独症儿童参与其他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等,以丰富他们的运动经验和提高整体体能水平。
教案注意事项:1. 在训练过程中,保持积极、耐心的态度,给予孤独症儿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2. 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3. 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和教育专家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评估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一个针对孤独症儿童体能训练的教案建议和指导。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案内容,以满足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和发展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学习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学习策略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时期发展障碍的神经发育疾病。
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交往、沟通能力、行为模式以及情绪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学习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学习策略。
一、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教育计划早期干预是指在孤独症儿童年龄较小时,提供系统化、综合性的教育和治疗服务。
这可以帮助孩子尽早掌握基本的语言沟通、社交技巧和自理能力。
个体化教育计划是根据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的,目标是根据孩子的个体需求提供符合其特点和能力的教育服务。
二、结构化和视觉辅助学习环境孤独症儿童通常对于结构和规则有着更高的需求。
在教育环境中,为他们提供结构化学习活动,明确的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视觉辅助工具,如图表、图片和符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信息。
三、社交技能训练和合作学习由于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交往方面存在困难,他们需要特殊的社交技能训练来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
这包括教授他们如何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等技巧。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孤独症儿童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个别指导和差异化教学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个别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教学。
例如,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来教授概念,或者使用音频材料来帮助他们听力理解。
此外,提供给孩子足够的反馈和支持也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认知和行为治疗认知和行为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变不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通过教授孩子认知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和行为治疗通常与其他教育策略结合使用,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六、家庭和社区支持除了学校教育,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和社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孤独症教育实践案例

一、背景介绍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在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案例以我国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探讨孤独症教育的实践方法。
二、案例背景某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集康复、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机构。
学校设有多个班级,其中包括孤独症儿童班级。
本案例以该校孤独症儿童班级为例,探讨孤独症教育的实践方法。
三、案例实施1. 教学目标(1)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
(2)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环境。
(3)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2. 教学方法(1)个别化教育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从而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计划。
(2)融合教育将孤独症儿童融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生活。
在融合教育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
(3)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运用ABA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矫正。
通过强化、消退、塑造等手段,纠正孤独症儿童的不良行为,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4)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通过多种感觉刺激,提高儿童的感觉处理能力,改善其注意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5)游戏教学利用游戏作为教学手段,激发孤独症儿童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游戏教学包括角色扮演、拼图、拼图等。
3. 教学实施(1)语言训练教师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社交训练教师通过模拟、示范、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社交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培养其同理心。
(3)行为矫正运用ABA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在矫正过程中,注重儿童的感受,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和内容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和内容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和内容,通常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和内容:
1.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ABA 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它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以及提供正向激励和适当的指导来改变和培养孩子的行为。
ABA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能、情绪调节、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技能。
2. 社交互动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旨在帮助孩子建立社交技能和互动能力。
包括教授如何与他人建立眼神接触、回应他人的话语、与他人进行对话等。
3. 语言和沟通训练:对于语言和沟通困难的孤独症儿童,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例如使用图片卡片、使用手势和符号等辅助沟通手段。
4. 情绪管理训练:很多孤独症儿童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可能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缺乏情绪调节的能力。
训练方法可以包括教授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技巧。
5.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这包括各种日常生活技能,例如自理能力、饮食训练、卫生训练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掌握独立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训练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重要的是,训练内容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定制,同时要与家庭和学校的支持紧密结合,形
成一个全方位的干预计划。
此外,专业的干预师和专家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孤独症成长目标

孤独症成长目标
孤独症的成长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交技能:孤独症儿童需要学习和发展与他人互动和沟通的技能。
这包括学习如何分享、等待、轮流以及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与他人交流。
语言和沟通: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可能需要特殊的关注。
目标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学习使用其他沟通方式,如手语或辅助沟通工具。
学习和认知:孤独症儿童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学习困难。
目标是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们开发和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自理能力:孤独症儿童需要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如穿衣、洗漱、吃饭等。
目标是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并尽可能地自理。
情绪和行为管理: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
目标是帮助他们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学习适当的应对策略。
适应环境:孤独症儿童可能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目标是帮助他们了解并适应不同的社交、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
这些目标需要根据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制定。
同时,这些目标也需要与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支持系统紧密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他们的最大潜力。
孤独症孩子训练的目标和原则

孤独症孩子训练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发展自我照顾、促进个人生存能力。
目标为:
1.促进正常发展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各方面能力,开发潜能。
并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他们在人际交往、语言沟通和社会适应行为方面明显的缺陷得到改善,建立正常行为。
2.消除过分行为比如听、嗅、触等感官的自我刺激、不适情绪表达方式或自残、暴怒等干扰正常学习和正常发展的过分行为,要消除掉。
3.避免及消除孩子的固定僵化行为。
孤独症儿童大多思维僵化固定,对教育训练与日常生活构成障碍,须重视增长率策略,避免形成固定僵化行为,如果存在要予以消除。
二、原则
训练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用学习原理、行为矫正技术、工作分析方法和实质性增强
来学习新行为,消除过分行为。
2.遵循实用原则,按儿童实际年龄,通过实物进行教育训练,
不要抽象的说教。
3.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注意个别差异,设计个别教案,循序
渐进地教育训练。
并分析其固定僵化行为,以逐渐减少原则进行矫治。
4.注意学习课程与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与弹性化,把握随机教育,避免固定僵化。
5.家长、家庭积极参与,力求学习生活化。
在家庭参与下,找出适当教学训练目标,并通过生活教学,达到学习目标。
6.身心机能协同发展。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身心两方面协一致。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内容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内容
儿童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社交能力训练、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音乐训练方法以及游戏训练方法等。
建议家长根据儿童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对症康复治疗,促进疾病尽早恢复。
1、社交能力训练: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引导式参与的方法,帮助孤独症儿童逐渐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孤独症的症状缓解;
2、行为训练:建议家长带儿童由专业的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干预训练,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基本原则,帮助儿童尽快摆脱孤独症的困扰;
3、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通过多个感觉刺激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使大脑对外界的刺激能够更协调、更有效地作出合理的反应,以达成感觉统合的目的;
4、音乐训练: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播放音乐的方法,帮助调节儿童内心的孤独感,促进尽早恢复;
5、游戏训练:家长可以通过和儿童做游戏的方式,改善儿童的不良情绪和孤独的性格,有助于症状缓解。
家长在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耐心帮助儿童尽早恢复。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一、认知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四味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味道的食物;能以味觉分辩食物的种类;能指出前一个活动吃到的食品,例如:刚才你吃的是什么是巧克力五嗅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气味,嗅觉的怪异表现应适度减少;例:xx特别爱嗅有臭味的东西,别人的脚等;应能指出下一个活动嗅到的食品;六思维的运用,应达到有意注意选择物品,持续时间2—3秒;对相同物体进行归类、能在制定下完成连贯的动作;会寻找丢失的物品;能够记住地点,人物的名称;例:妈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能够寻求别人的帮助;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运动在校学习阶段,正是孤独症儿童生长发育是最佳期,也是矫正缺陷、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所以有计划、有目的、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康复训练对他们是很重要的;既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活;比如训练跑步,开始他们不会跑,只会走;老师就带着同班的学生跑,慢慢的他们也随着同学学会自己跑了;在这基础上又学会了接力跑,这时学生们拍手鼓掌的热情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成功后的快乐满足;从不会、不愿做到学着做,最后到会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感到快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一大运动,应能熟练的向前向后翻滚;能正确的拍球、传球、接球;能有方向的踢球;能连续跳绳3个以上;能对准目标投掷;能模仿做体操动作;能玩大道具游戏;能自己安全的游泳1米;二精细运动,应能将不同形状的木块插入相应的洞孔内;能模仿简单的粘土造型、能模仿简单的图形;能执笔画简单图形;会正确使用橡皮和尺子;会依纸上的直线剪、会使用指甲刀剪指甲;会系上衣服上的扣子;三、沟通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任务,就是要他们改变他们的孤独现状,学会交往,最终希望他们能适应社会,自强,自立,同时能被他人,被社会所接纳;在文明发展的社会,他们也必须学会懂礼貌,知道怎样求助他人和帮助他人,怎样遵纪守法,怎样保护自己等;一在有了语言交往能力准备的前提对其理解的能力应有一定要求;会说身体各部分名称和功能;能根据年龄、性别称呼周围的人;认识性别知道他们的表情动作;例如:高兴,伤心,生气……;知道常用物品名称、用途家具、家电、餐具、文具等等;知道并会说一般功能场所名称商店、公园、剧院、医院等;在家人指导下使用这些场所;丰富常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回答简单的疑问句例如:你几岁了你叫什么你吃饭了吗能理解生活中以上动作的指令;能按指令取物、能指认关系密切的人是谁,在做什么;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否赞许;能根据别人的表情、语言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能避免对自己的惩罚;能分辨大小、多少、高矮;知道黑夜、白天、早晚;二语言表达,应会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单位;会说爸、妈的单位、姓名;会表达着自己的生理、心理要求;会看图回答提问;会表演儿歌,歌曲等;四、生活自理正常的儿童很喜欢模仿家庭其他成员的行为,如洗衣、扫地、擦桌子等;在家长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很快就能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孤独症儿童往往对别人的行为视而不见,缺乏有意识的学习行为;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生活自理的训练,有利于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其内容包括:1、饮食: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吃饭前准备、饭后收拾、养成适当用餐习惯的训练;例:在饭前摆碗筷的训练中,孤独症儿童要知道摆几只碗,几双筷几只筷;端菜时精力要集中等;2、穿着:要训练孤独症儿童自己穿脱衣服、裤子、穿脱鞋子、穿戴衣饰配件,依天气场合及需要适当穿着;3、身体清洁:孤独症儿童需要学会剪指甲,使用卫生纸;4、上学回家:指导孤独症儿童认车牌、站名、路线;做到自己上学回家等车,行走时能够看车、躲人、过天桥、走人行横道;5、家居技能:会铺床叠被、擦桌子、合理摆放物品、扫地、倒垃圾;开关电灯;知道时间概念;使用剪刀、钉扣子、缝小洞;五、社会适应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行为是对社会的反映;孤独症儿童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他们以后能接触社会的人和事,较好的处理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1、使用周围环境:能够认识邻居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能用待客用具招待客人;能够为家庭成员送衣、物;认识年龄、日期、性别;2、适应学校环境:认识学校的人,如本班任课教师、同学;认识学校的物,如学习物品,专业教室、餐厅;正确使用学校的物品:如会自己到专业教室上课,自己去学校餐厅等;3、正确使用社区:会使用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有购物需要,会选择商店,商品,知道各种活动场所与自己的关系;有参与活动的愿望,遵守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六、健康安全学会自我保健,有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自我管理能力;1、饮食安全:能说出人的饮食消化器官,能保护自己的饮食器官;能说出食物卫生和健康的关系;能分辨实物的鲜腐;能定时定量吃饭;能不乱吃零食、不偏食;睡前不吃东西;不狼吞虎咽,不仰头进食,不吞、吃异物;2、疾病的预防:能指出人体的四大部分:头、颈、躯干、四肢;能指认头部器官:眼、耳、鼻、口、舌;能说出腹部器官的大体位置,能分辨方位;分辨冷热;准确指出发病部位;能较完备准确的描述病情;能感到自己生病了;能分辨痛、氧、酸、晕的感觉;能遵循合理的生活习惯;能坚持体育锻炼;能注意饮食卫生习惯;能保持环境卫生,能依天气变化而添加衣服;做到定时定量吃饭;3、性知识:了解男女性别特征;识别男性,识别女性;4、安全:能说出危险带来的危害;能注意不为别人带来伤害;七、休闲娱乐孤独症儿童不会像正常儿童一样去玩,因为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都有一定的障碍;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休闲娱乐的训练,将会有很大的收益;1、学会选择休闲活动:在家人的鼓励下参与伙伴休闲活动;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各类休闲活动;和同学参与休闲活动;2、培养个人爱好:喜欢以听觉为主的休闲活动听音乐、听声音;喜欢以动手为主的休闲活动捏泥人、剪纸、搭积木;能参与动脑为主的休闲活动下棋;能参与运动为主的休闲活动打球,爬山;3、选择正当的休闲活动;说出老师允许的活动;说出自己在家中的休闲活动;说出自己在学校的休闲活动;4、自我休闲活动:会手工操作玩玩具、折纸、泥塑;会画画;会放录音机听音乐;会运动跑、跳、爬、投、蹦床;会唱歌、跳舞、游戏;会弹琴;会电脑游戏、选卡通;会收集物品、种植;会安排休闲活动时间、内容;会晨练、晨读;会中午、下午安排看电视、看书、打球、游戏;会在假日购物,拜访朋友,游戏;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内容;各领域包含内容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
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
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
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
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
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
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
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
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
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
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四)味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味道的食物;能以味觉分辩食物的种类;能指出前一个活动吃到的食品,例如:刚才你吃的是什么(是巧克力)
(五)嗅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气味,嗅觉的怪异表现应适度减少。
(例:xx特别爱嗅有臭味的东西,别人的脚等);应能指出下一个活动嗅到的食品。
(六)思维的运用,应达到有意注意选择物品,持续时间2—3秒;对相同物体进行归类、能在制定下完成连贯的动作;会寻找丢失的物品;能够记住地点,人物的名称。
(例:妈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能够寻求别人的帮助;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运动
在校学习阶段,正是孤独症儿童生长发育是最佳期,也是矫正缺陷、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所以有计划、有目的、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康复训练对他们是很重要的。
既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活。
比如训练跑步,开始他们不会跑,只会走。
老师就带着同班的学生跑,慢慢的他们也随着同学学会自己跑了。
在这基础上又学会了接力跑,这时学生们拍手鼓掌的热情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成功后的快乐满足。
从不会、不愿做到学着做,最后到会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感到快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一)大运动,应能熟练的向前向后翻滚;能正确的拍球、传球、接球;能有方向的踢球;能连续跳绳3个以上;能对准目标投掷;能模仿做体操动作;能玩大道具游戏;能自己安全的游泳1米。
(二)精细运动,应能将不同形状的木块插入相应的洞孔内;能模仿简单的粘土造型、能模仿简单的图形;能执笔画简单图形;会正确使用橡皮和尺子;会依纸上的直线剪、会使用指甲刀剪指甲;会系上衣服上的扣子。
三、沟通
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任务,就是要他们改变他们的孤独现状,学会交往,最终希望他们能适应社会,自强,自立,同时能被他人,被社会所接纳。
在文明发展的社会,他们也必须学会懂礼貌,知道怎样求助他人和帮助他人,怎样遵纪守法,怎样保护自己等。
(一)在有了语言交往能力准备的前提对其理解的能力应有一定要求。
会说身体各部分名称和功能;能根据年龄、性别称呼周围的人;认识性别知道他们的表情动作。
(例如:高兴,伤心,生气……);知道常用物品名称、用途(家具、家电、餐具、文具等等);知道并会说一般功能场所名称(商店、公园、剧院、医院等);在家人指导下使用这些场所;丰富常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回答简单的疑问句(例如:你几岁了你叫什么你吃饭了吗)能理解生活中以上动作的指令;能按指令取物、能指认关系密切的人是谁,在做什么;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否赞许;能根据别人的表情、语言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能避免对自己的惩罚;能分辨大小、多少、高矮;知道黑夜、白天、早晚。
(二)语言表达,应会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单位;会说爸、妈的单位、姓名;会表达着自己的生理、心理要求;会看图回答提问;会表演儿歌,歌曲等。
四、生活自理
正常的儿童很喜欢模仿家庭其他成员的行为,如洗衣、扫地、擦桌子等。
在家长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很快就能学会生活自理技能。
孤独症儿童往往对别人的行为视而不见,缺乏有意识的学习行为。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生活自理的训练,有利于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其内容包括:
1、饮食: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吃饭前准备、饭后收拾、养成适当用餐习惯的训练。
例:在饭前摆碗筷的训练中,孤独症儿童要知道摆几只碗,几双筷(几只筷);端菜时精力要集中等。
2、穿着:要训练孤独症儿童自己穿脱衣服、裤子、穿脱鞋子、穿戴衣饰配件,依天气场合及需要适当穿着。
3、身体清洁:孤独症儿童需要学会剪指甲,使用卫生纸。
4、上学回家:指导孤独症儿童认车牌、站名、路线;做到自己上学回家等车,行走时能够看车、躲人、过天桥、走人行横道。
5、家居技能:会铺床叠被、擦桌子、合理摆放物品、扫地、倒垃圾;开关电灯;知道时间概念;使用剪刀、钉扣子、缝小洞。
五、社会适应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行为是对社会的反映。
孤独症儿童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他们以后能接触社会的人和事,较好的处理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
1、使用周围环境:能够认识邻居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
能用待客用具招待客人。
能够为家庭成员送衣、物。
认识年龄、日期、性别。
2、适应学校环境:认识学校的人,如本班任课教师、同学。
认识学校的物,如学习物品,专业教室、餐厅。
正确使用学校的物品:如会自己到专业教室上课,自己去学校餐厅等。
3、正确使用社区:会使用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有购物需要,会选择商店,商品,知道各种活动场所与自己的关系。
有参与活动的愿望,遵守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
六、健康安全
学会自我保健,有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1、饮食安全:能说出人的饮食消化器官,能保护自己的饮食器官;能说出食物卫生和健康的关系;能分辨实物的鲜腐;能定时定量吃饭;能不乱吃零食、不偏食;睡前不吃东西;不狼吞虎咽,不仰头进食,不吞、吃异物。
2、疾病的预防:能指出人体的四大部分:头、颈、躯干、四肢。
能指认头部器官:眼、耳、鼻、口、舌;能说出腹部器官的大体位置,能分辨方位;分辨冷热;准确指出发病部位;能较完备准确的描述病情;能感到自己生病了;能分辨痛、氧、酸、晕的感觉;能遵循合理的生活习惯;能坚持体育锻炼;能注意饮食卫生习惯;能保持环境卫生,能依天气变化而添加衣服;做到定时定量吃饭。
3、性知识:了解男女性别特征;识别男性,识别女性。
4、安全:能说出危险带来的危害;能注意不为别人带来伤害。
七、休闲娱乐
孤独症儿童不会像正常儿童一样去玩,因为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都有一定的障碍。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休闲娱乐的训练,将会有很大的收益。
1、学会选择休闲活动:在家人的鼓励下参与伙伴休闲活动;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各类休闲活动;和同学参与休闲活动。
2、培养个人爱好:喜欢以听觉为主的休闲活动(听音乐、听声音);喜欢以动手为主的休闲活动(捏泥人、剪纸、搭积木);能参与动脑为主的休闲活动(下棋);能参与运动为主的休闲活动(打球,爬山)。
3、选择正当的休闲活动。
说出老师允许的活动;说出自己在家中的休闲活动;说出自己在学校的休闲活动。
4、自我休闲活动:会手工操作(玩玩具、折纸、泥塑);会画画;会放录音机听音乐;会运动(跑、跳、爬、投、蹦床);会唱歌、跳舞、游戏;会弹琴;会电脑游戏、选卡通;会收集物品、种植;会安排休闲活动时间、内容;会晨练、晨读;会中午、下午安排看电视、看书、打球、游戏;会在假日购物,拜访朋友,游戏。
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内容。
各领域包含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