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长江黄河的调查报告

长江黄河的调查报告

长江黄河的调查报告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

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东海。

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

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流域得到比较良好的灌溉;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100毫米(43英寸)。

雨多半由季风带来,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

在流域山区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

流域中下游季风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于3至4月间,持续约8个月。

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但随后又急剧增高,一直持续上升到8月,达到最高水位。

此后水位逐渐回落到季风到来前水平,水位降低在秋、冬季的多数时间持续进行,一直延续到2月,此时达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

年水位起伏幅度颇为可观——平均约20米(65英尺)——枯水年为8~11米(26~35英尺)。

在峡谷中,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达到40~46米(130~150英尺)的巨大规模。

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被湖泊的调节作用缩小;而海潮对水位具有极大影响。

在吴淞附近,日潮幅为5米(15英尺),年潮幅为6米(20英尺)。

分析输送到长江口的水量显示,流域高原地区提供流量的10%,而江中其余所有的水,系流域中下游地区所提供,洞庭湖和鄱阳湖约提供水量的40%。

长江水量巨大。

即使在上游地区,平均流量超过1,982立方米/秒(70,000立方英尺/秒)。

在第一大支流雅砻江汇流后,长江流量急遽增加,平均接近5,493立方米/秒(194,000立方英尺/秒)。

再往下游,长江接纳众多支流,流量逐渐增加,在宜昌附近三峡末端达到14,980立方米/秒(529,000立方英尺/秒),在汉口附近达到23,984立方米/秒(847,000立方英尺/秒),而在南京附近达到31,149立方米/秒(1,100,000立方英尺/秒)。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长江经济调研报告一、背景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涵盖11个省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经济发展状况1. GDP增速: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GDP保持着稳定增长,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沿江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经济增长较快,对整个经济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产业结构:长江经济带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制造业集聚度较高,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带的增长贡献了很大力量。

三、面临的问题1. 环境保护: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发展和污染排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水质、空气质量等都需要加强治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2.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发展水平不平衡。

沿江地区较为发达,沿岸地区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对沿岸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占比较高,但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带注入新的动力。

四、发展对策1.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力度治理长江流域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经济区。

2. 优化布局:加大对沿江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拓展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4. 强化规划和政策支持: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为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强化规划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保护长江调研报告

保护长江调研报告

保护长江调研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调研长江流域的保护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长江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工作。

背景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之一,拥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长江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好长江,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和研究,以便制定出有效的保护策略。

调研结果1. 污染问题长江沿岸地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是长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经调研发现,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存在问题,处理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对废水的排放没有严格要求和监管,导致长江水质恶化。

2. 河道整治由于长江流域的土地资源有限,河岸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导致河道的水能力受损,容易产生暴涨暴落的现象,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

此外,河道的乱倒垃圾和乱堆废弃物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影响了长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3. 生态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是长江流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生态环境变得不稳定。

水面上的船只和渔业捕捞对江豚等珍稀物种造成威胁,大量土地开垦导致湿地和森林的减少,生境的破坏使得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建议和措施1. 污染治理加强长江沿岸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果,限制废水排放的标准和数量。

同时,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执法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2. 河道管理加强对长江河道的管理和整治工作,修复受损的岸线和堤岸,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河道的水能力。

对于乱倒垃圾和乱堆废弃物的行为,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3. 生态保护加大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配套推进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沿江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4. 宣传教育加强对长江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培养公众保护长江的意识和责任感。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重要水资源——长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长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即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范围广阔,涵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长江水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长江水资源的现状2.1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量。

根据统计数据,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超过9,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主要河流径流总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农业用水的增加,长江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2.2 水质问题长江流域的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长江流域的一些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附近和工业区域,水质更是较差。

这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3. 对长江水资源的研究3.1 长江水量监测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的水量变化和分布情况,进行长江水资源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人员通过设置水文测站和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来监测长江的水量。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长江水资源的变化趋势、水文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长江水质监测除了水量监测,对长江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集不同点位的水样,对其进行分析测试,可以得到长江各区域的水质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3 长江水资源利用研究对长江水资源的科学利用研究是保证长江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研究长江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通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水资源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长江的水资源。

4. 长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4.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可以保护长江流域的水质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长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长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前言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经多个省份,滋养着沿岸亿万人民。

为了深入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团队于2023年暑期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长江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长江的各方面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二、实践目的与内容1. 实践目的- 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

- 探究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 调研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2. 实践内容- 生态环境考察:走访长江沿岸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观察水质、生物多样性等。

- 文化历史调研: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了解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

- 经济发展调查:走访企业、农村,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民生问题。

- 建议与对策:根据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 组建团队,明确分工。

- 制定详细行程,联系相关单位。

- 准备调研工具和资料。

2. 实地考察- 生态环境考察:我们先后走访了湖北武汉的东湖、江西九江的庐山等地的自然保护区,对水质、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

- 文化历史调研:我们参观了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湖北武汉的黄鹤楼等历史遗迹,深入了解了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

- 经济发展调查:我们走访了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企业、农村,了解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民生问题。

3. 访谈调研- 与当地政府、企业、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长江流域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生态环境- 长江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污染问题。

- 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仍需加强保护。

2. 文化历史-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3. 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仍面临贫困问题。

五、建议与对策1.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治理污染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篇一:长江流域自然资源过度耗用的成因以及控制对策浅谈长江流域自然资源过度耗用的成因以及控制对策摘要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养育着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全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40%。

如今,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养育着四亿八千万人口的长江流域面临严重的环境威胁。

重工业的发展、水坝的建设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长江成为世界上受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水入侵、降水分布变化等,都给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长江流域、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经济成因、控制对策1长江环境生态环境问题1.1水土流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20 世纪50 年代的36.4万 km2 增加到20 世纪80年代的56.2万km 2 , 年土壤侵蚀量达22.4 亿t三峡库区的年平均产沙量1.5亿t , 入江泥沙量约4000万t .目前, 全流域还有近50万km 2 的水土流失需要治理, 上中游有近200个县受水土流失灾害的威胁.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加剧引起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使得中下游地区的河道、湖泊、水库淤积,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1.2. 水质污染长江干流水质良好, 但许多城镇岸边水域已受到污染, 不少支流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上游水域遭污染的河流多, 有多种水质监测项目超标,氨氮和总汞的污染最为严重.沿江的苏锡常等城市有80 %的水体受污染.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面积施用以及工业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部分地区的河网出现了水质性缺水现象。

1.3大坝等工程建设目前, 长江流域平原区内的湖泊与江湖联系多数已建闸控制.随着泥沙的淤积和水生植物残体的积累,湖泊变浅, 湖泊滩地被不断开发利用, 使得湖泊向沼泽、草甸演化.长江沿岸上千座涵闸切断了长江水系的“经脉” , 一些大型水库蓄水后, 径流减少、航道变窄, 库区水质恶化。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湖泊的湿地特征逐渐丧失;生物降解能力下降, 湖泊易富营养化;涵闸阻隔了鱼类等生物的洄游通道, 直接导致鱼类种群密度减小。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划定水源保护区
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源地进行划定,设立水源保护区,严 格控制水源地周边的人类活动,防止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
增加水质监测站点,提高监测频次和精度,实时掌握水质状况,及 时发现污染源,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设定水质指标阈值,当水质指标超过阈 值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神经网络模型等。
参数确定
根据模型特点,确定关键参数,如 回归模型的自变量、神经网络的层 数和节点数等。
数据准备
收集历史水质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和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
预测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1 2
模型验证
通过交叉验证、Bootstrap等方法,对预测模型 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调查目的
通过对长江水源的调查,了解其 水质状况,为保护和管理长江水 源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与方法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及主要支 流的水源地、沿岸工业企业和城市污 水处理厂等。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 计等方法,对长江水源的水质、水量 、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02
长江水源现状分析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长江水源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度
鼓励公众参与长江水源保护活动,设立环保热线和投诉平台,方便 公众反映环保问题,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培养环保意识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推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长江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引言: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篇调查报告旨在探讨长江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长江的现状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文明和繁荣。

然而,长江的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长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长江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断上升,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长江的水量也面临着枯水期和涝水期的不均衡问题。

由于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流域的干旱和洪涝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此外,长江的河道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也给沿岸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长江面临的问题1. 水质污染长江的水质问题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得长江的水质指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制。

这不仅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2. 水资源短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日益紧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长江流域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生态环境破坏长江的河道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虽然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河道的淤积和河床的改变,使得长江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水污染治理为了改善长江的水质,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大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和监测。

其次,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水域治安管理调研报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从西向东流经我国11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

全长6300多千米。

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为周边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其与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资源,因此,长江水域的刑事犯罪案件也不断增加,加强长江水域的治安管理不仅是我国水域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保护长江资源、促进生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处于长江水域下游的江阴是长江重要的资源所有地,公安机关针对长江水域的特征也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治安管理措施,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江水域犯罪案件的发生,但是犯罪率仍然持高不下,长江水域的治安管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要建立新的治安管理机制,完善现有的管理方法,才能促进长江水域治安管理的推进,真正促进长江流域资料的科学合理利用。

一、长江水域治安管理的特征
由于长江水域流经地区多、流域内的地形、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流域或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具体地方在管理上都有不同的复杂性,其治安管理也呈现出多样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域条件优势,管理内容复杂
与其他的水域的管理不同,由于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水资源丰富,所经之处有较多的大城市,而且沿途建成了很多的重要码头,这些都为长江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使得长江成为我国航运业发展得最好的河流,而且由于地形复杂,所有既有上百吨的大船也有中转的小船,航运业务既包括服务观光、又包括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业;另外长江有着丰富的资源,不仅包括上流冲积形成的河砂,而且还有很多珍惜的动植物,而且还有较多的专业的发电站,这些管理都增加了该水域管理的复杂性。

(二)流域地势复杂,管理分散性大
长江流域从流经地区的地形来看,既有山区,还有平原和盆地,除了最下游的平原地带居住的人员比较集中,在其他的地区居住的相对分散,而且有很多地方都地处山区,在这些地方实施犯罪行为,给公安机关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财产犯罪案件多,侦破难度大
从长江流域犯罪的情况统计来看,财产犯罪的案件的居最多,从2003年——2005年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涉财产犯罪的案件占总案件的比率达到了近
50%,具体在案件形式上体现为船舶内的财物被盗、珍惜动植物被盗等盗窃案件,而且对于某一些经营权或是采砂权等争议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也多,这些案件牵扯的人员多、案件涉及的地区多,案件复杂,而且由于很多涉案的当事人并不是治安管理当地的人员,人员流动性强,侦破难度增加。

以江阴2012年度治安管理来年,治安行政案件46起,其中破37起,调解4起,查处各类违法嫌疑人37名,其中行政拘留5名,罚款32名,水上当场处罚658起,处罚658人,收缴罚没款53000元,收缴废炮弹头1枚,收缴管制刀具2把。

全年共接处警414起,其中刑事案件10起,治安案件46起,简易纠纷治安调解30起,民事纠纷94起,救助服务86起,移送18起,其它130起。

全年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681次,出艇巡逻387余航次,出航警力1600余人次,总航程累计达5000余公里,检查各类船舶3900余艘,劝返“三无”船舶18余艘,上报各类工作信息200余条,被录用50条。

(四)水上灾害事故多
从相关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水上交通事故、水上火害事故等居于水上灾害原因的首位,还有一些船舶发生沉船、暴炸等事故,这些事故一旦发生,水上管理不仅仅要调查案件发生的缘由,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而且还要对灾害事故进行救援,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使得水上秩序管理头绪更多。

二、长江水域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长江水域治安管理的特征来看,由于管理的内容多、情况复杂性大,管理的内容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多头绪的特征,而长江水域治安管理力量有限,不能有效应对所有的管理事项,这也使得现有的管理呈现出一定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安管理注水中忽视陆上
水域内的犯罪与水域两岸陆上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来说水域内的犯罪分子一般都要在水域周围的陆上生活一段时间,对于水域及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而且有些犯罪分子在陆上本来就有着作案前科。

但是,在实际的治安管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往往将水陆分别对待,而且水陆执法的人员也是有区分的,交流不足,结果增加了水上执法的难度,使得水上治安管理脱离了整体治安管理。

(二)水域治安管理部门分散、职责不清晰
从长江水域治安管理的部门职责来看,既有公安机关、又有水利部门、交通部门、海事部门,还有一些地主还成立了专门的水上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本级
管理政府的多个组成部门组成,这种方式看似由多个部门对水域治安管理进行执法,但是实际上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晰,形成了多头执法或者是执法空白存在等问题,看似管理部门多,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合力使得水域治安管理呈现出混乱的状况。

(三)水域治安管理的力量不足
水域治安管理由于处在一个的特定的水上环境,因此一般来说应当有比陆上治安管理有更大的难度,在配备警力时应当将最强的警力和更多的人员放到水上治安管理上,但是从现在长江流域警力和治安管理力量的配备来看,在执法人员的数量、执法经费的支持、执法工具和设施的配备上都比较落后,例如按照水域治安管理的内容可能会发生水上追捕行为,但是由于水上追捕工具落后使得很多追捕实际很难完成。

(四)水域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
从我国国内来看,适应于水域治安管理的法律主要有《治安管理条件》、《港口治安管理办法》等部门的规定,没有一部现行的法律和法规对于水上治安管理进行规定,而现在长江流域水上治安管理主要依据的是沿江各省制定的水上管理制度,由于省与省之间的管理重点不同,所以在制度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另外对于水上保护的资源的界定、水上犯罪行为的认定等规定都不尽相同,这使得水上治安管理法律保障不足。

三、加强长江流域治安管理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