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开县、云阳实施生态移民的调查报告

三峡库区开县、云阳实施生态移民的调查报告

家 、 林 为 中 心 的 脐 橙 基 地 5 亩 。 柑 桔 生 产 基 本 上 花 万 形 成 了 布 局 合 理 化 、 地 规 模 化 、 种 良 种 化 、 产 基 品 发 展 , 桔产业 飞速发 展 , 有 “ 乡 ・ 柑 享 帅 橙 乡 - 开 县” 美 誉 , 全 国柑桔生 产样 板县 。 其是 金 的 是 尤
多 柑 橘 种 植 地 区 聘 请 为 技 术 员 ,起 到 了 典 型 示 范 作
用 。 二 是 有 健 全 的 技 术 网络 。 全 县 柑 桔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3 名 , 中 , 级 技 术 人 员 4 , 级 技 术 人 员 l 3 其 高 名 中 4
3开 县 柑 桔 的 品 牌 效 应 。 开 县 是 全 国 闻 名 的 锦 .
橙 生 产 基 地 县 , 经 过 多 年 选 育 出 的 开 陈 7 -1 橙 , 2 锦 果 形 整 齐 美 观 , 色 鲜 艳 夺 目 , 肉 脆 嫩 化 渣 , 多 果 果 汁
近 几 年 三 峡 库 区 实 施 生 态 移 民 以来 , 县 县 委 、 政 开 县

2开 县 柑 桔 的 规 模 优 势 。 近 几 年 来 Y 县 柑 桔 生 . t = 产结 构 调整 大见 成 效 , 先 后 建立 起 长 沙 、 家 、 已 赵 花 林 、 门 、 和 、 溪 、 江 、 东 、 峰 、 坝等 1个 南 中 竹 临 镇 金 厚 7 柑 桔 生 产 基 地 乡镇 , 桔 总 面 积 达 3 万 亩 , 中 以长 柑 0 其
府 更 加 重 视 柑 桔 生 产 ,把 它 作 为 生 态 移 民 的 重 大 项 目来 抓 。 县 形 成 了 以 浦 里 为 中 心 , 长 沙 现 代 农 业 全 以 园 区 为 重 点 的柑 桔 产 业 带 的 生 产 基 地 乡 镇 1 个 , 7 柑

湖北三峡移民后续工作调查探究实践报告

湖北三峡移民后续工作调查探究实践报告

“青春共进担重任,知行磨砺共成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实践主题: 湖北宜昌三峡移民后续工作探究团队领队: ____ 彭博依 __________主题归类: ____ 服务三农 ______所在单位: ____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__ (盖章)摘要“高峡出平湖”,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主体部分于2009年建成完工。

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真正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却在于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

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峡移民工作,对三峡移民实施了开发性移民方针。

截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库区已累计搬迁安置城乡移民129.64万人。

可事实上,移民工程建设的难度却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已搬迁安置的移民,不仅丧失了原来便利的江滩水域和低缓肥沃的耕作条件,同时也因搬迁后无法快速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缺乏必要的现代劳动技能与生存手段,从而无法稳定就业,失去了绝大部分经济来源。

如何为移民营造充分的就业环境,如何为移民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何让移民们真切感受到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活的革命性改变,是被广泛关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移民后续工作建设刻不容缓。

为了深入探究移民的后续工作建设,发觉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对外经贸大学实践小组宜昌分队赶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秭归县城、郭家坝镇王家岭村,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发现,躬行实践的态度,在此三地开展了社会实地调查。

本次实践是大一学生初次尝试,整个过程采取了问卷调查、移民采访、政府访问、实地走访、文献采纳、数据分析、论文写作手段,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移民村为线索,还原移民真实生活状况,分析移民真实想法,提供可靠的后续移民工作的建议措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三峡工程背景介绍,以了解三峡工程之庞大和移民前期安置的现状,凸出移民后续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二是移民现状概述,通过真实地记录我们的调查过程的重点信息,反映移民生活的现状;三是移民工作解读,结合之前的亲身经历与数据资料,我们尝试找出移民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四是实践工作总结,针对之前掌握的信息,我们试图给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引言:作为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大量的移民工作。

这些移民是为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了解三峡移民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一、三峡移民问题的现状1.规模庞大:三峡移民涉及到的人口数量庞大,迁出地区涉及到的村庄、城镇也众多。

这给解决问题增加了复杂性。

2.生计问题:移民群体由于失去了原有的耕地、住房等生活资源,面临着重新安置的压力。

他们需要找到新的生计来源,转换职业,适应城市生活。

3.社会融入:大量农民移民进入城市,由于教育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差异,他们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的难题。

二、三峡移民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态保护需要:三峡工程建设是为了防洪、发电等目的,但也要求搬迁沿江的村庄和城市,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资源利用不均:沿江地区的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撑原住民的健康生活。

因此,移民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3.官方政策:政府需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为了国家利益,推动搬迁工作。

三、三峡移民问题的影响1.社会不稳定:移民群体的变化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冲击,一些不满情绪甚至可能转化成社会动荡。

2.就业竞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后,与本地居民可能面临就业机会的竞争,给他们找到新的生计来源增加了困难。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移民群体要融入城市社会需要时间和资源。

四、解决三峡移民问题的对策1.加强政府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监管,确保迁出地区村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妥善处理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职业转型培训:为了帮助移民群体顺利转型,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文化教育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文化教育支持,帮助移民适应城市生活和融入城市社会。

4.社会关爱:社会组织和公众可以关注移民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减轻他们的困难。

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情况汇报

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情况汇报

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情况汇报根据调研情况汇报:一、总体情况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移民稳定工作涉及到大量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的工作中,三峡移民稳定工作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移民就业情况目前,三峡移民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移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技能较差,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部分移民还面临着就业难题。

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移民就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其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三、移民收入状况随着三峡移民工作的推进,移民的收入状况总体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受制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等因素,部分移民的收入仍然较为困难。

因此,有关部门应确保移民得到公平合理的收入待遇,积极引导移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其脱贫致富。

四、社会保障情况在三峡移民稳定工作中,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到移民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

但是受制于地域和基础设施条件,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还有待提高。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其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确保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文化教育状况三峡移民文化教育状况总体良好,相关部门在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建设不足、教师队伍短缺等,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对移民教育的支持和指导,提高移民文化教育水平。

六、思想文化状况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风气的逐步开放,三峡移民的思想文化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等,需要引导移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明素质。

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的调研与思考

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的调研与思考

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的调研与思考摘要:以在万州五桥的实践调查活动为基础,结合移民局的数据和各方资料,对移民的生活现状进行整体介绍,提出了移民反映的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结合其他地区的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三峡库区移民养老;万州;移民养老问题与措施百年三峡,难在移民。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自1993年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已经基本完成“搬得出”的目标,但要实现“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

如何正确处理好库区移民的迁建和后续发展问题,使移民对搬迁后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是三峡工程成功的关键。

那么这些外迁移民目前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得如何呢?本次调研意在通过对因三峡水利工程库区移民养老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分析移民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创新水库移民地区养老政策的新思路,为水库移民的长远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希望为未来新的移民项目提供移民安置方面的有益建议,从而提高工程移民对其移民后生活的预期满意度,更好地推进枢纽工程建设。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养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次调查以上海文华福利院、三峡移民培训中心及库区移民人员为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

问卷由13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相关政策及生活状况的内容。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60份纸质档问卷,实际收回60份,有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75%,这样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在对文献研究和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影响移民养老问题的六个因素,分别为:移民补偿、生产收入、后期扶持、生产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和政治参与度。

之所以选择这些因素,是鉴于以下原因。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02-12本网原创为你提供以下的内容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就地后靠移民安稳致富的问题日益显现,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三峡库区的长久治安。

本文结束以分析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基础,浅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的基本情况(一)土地量少质差。

奉节县已累计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其中就地后靠安置人,人均耕园地.亩,比安置前人均减少.亩。

而且,安置移民的土地大多数是新开垦的荒地,海拔高,坡度大,熟化程度低,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条件不好。

(二)收入大幅度下降。

据县农调队测算,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农村就地后靠移民农业收入人均下降了元。

同时,城镇移民收入减少引致农村移民务工机会减少,移民务工收入也急剧下降。

(三)致富难度较大。

除土地质量差、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渠道少等客观因素外,就地后靠移民往往还存在思想保守、生存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致富。

这部分农村移民过去大多数居住在长江干支流两岸河谷地带,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占尽了发展农业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生活质量在全县农村相对较高。

面对搬迁后的艰苦条件,他们短时间还难以适应,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二、原因分析(一)农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奉节县的淹没区是长江及四大支流(草堂河、梅溪河、朱衣河、九盘河)的河谷台地,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交通便利,水源方便。

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脐橙、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亩脐橙收入一般在元之间,一亩蔬菜收入一般在元之间。

搬迁后虽然也栽种了果树和蔬菜,但土质较差对品质、产量影响较大,收入自然也就减少。

(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农村移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务工收入。

其中,农业生产性收入一般占农民收入的%。

二期蓄水后,原来的脐橙果园被淹,新的果园又没有投产,收入主要押在粮食和生猪上,而这显然是相当有限的。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推荐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晋江市西滨镇思进村是福建省移民安置试点区之一,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思进村的移民安置工作,作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其调查报告如下:一、国家对外迁移民的安置政策: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几年来,在全国人民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2002年召开的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和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现场会议精神,对农村移民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加大外迁安置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

其中,国家规定了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准则:1、不违背政府移民规定2、不损害移民切身利益3、不迁就移民无理要求4、不乱开口子随意表态5、不越职越权相互指责6、不强索优惠歪提条件7、不违反规划突破补偿8、不更改程序漏掉手续9、不忽视资格放走假迁10、不轻视稳定放松管理为了切实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有如下意见和要求:㈠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任务与进度要求1、调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全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以重庆市最多,有10万人。

2、外迁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各5000人。

上述11个省市要各选择一个县进行接收外迁农村移民安置试点,每个试点县接收安置150户,约600人。

3、从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外迁移民安置任务。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
维普资讯
栏 目 主持
郭 诏 彬
峡 库 区 移 民 就 业 难 的 调 查 与 思 考
● ●— H ■ ● ■● ■
●■●—■■
◎ 艾亚 军
查 显 示 ,2005年 ,农 村 移 民人 均 纯 收 入仅 12 8 0元 , 比 全 县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低 4 6元 , 比 7 移 民乡镇 农 民人 均纯收入低 3 。其 中人 均 7 7元 纯 收 入 在 9 4元 以 下 ,处 于 相 对 贫 困 的 还 有 3 2 5 讨 。 户 ,占 1 0 资料 中 8 个农安移 民户的 4 . % 0户 5 12 。 非 农 移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不 足 3 0元 , 以低 00 库 区 移 民 就 业 的 基 本 现 状 保 为生活来源的有 8 人 ,占 1 0户资料 中非农 1 o ( ) 库 区 移 民就 业 形 势 严 峻 。库 区 移 一 民 搬 迁 后 ,移 民 生 产 生 活 发 生 了较 大 变 化 ,移 移 民 1 8人 的 4 . %。 7 5 5 ( ) 库 区 移 民 就 业 稳 定 性 差 。 农 村 移 四 民就 业 难 问题 突 出地 表 现 出来 。 以石 柱 县 为 例 ,全 县 己搬迁 安置 移 民 8 9人 ,需就业 的 民从事种 养业 相对稳 定 ,但 因农 产 品市场行 情 9 8 劳动 力 4 0 5 8人 ( 年满 1 男 8—— 6 、女年 起 伏 波 动 较 大 , 收 入 仍 不 稳 定 。 从 事 经 商 及 0岁 满1 8一一 5 5岁 ) 目前 ,通 过从 事种 养业 、 其 他 服 务 业 的移 民 , 因城 镇 不 繁 荣 、 市 场 不 。 外 出务工 、到集镇经 商和其 它渠道就业 的 3 7 旺 、 消 费 低 迷 , 大 多 数 处 于 惨 淡 经 营 , 时 有 58 人 ,占需就业 人数 的 7 . 7 9 3 %; 尚有 9 0人 未 另 觅 出 路 的 可 能 。 3 就 业 , 移 民 失 业 率 高 达 2 . %, 比全 县 城 镇 63 0 二 、库 区 移 民 就 业 难 的 原 因 ( )库 区 产 业 空 虚 导 致 就 业 岗位 严 重 一 登记 失业率 高 1 . 7个 百分 点 。石 柱县 属于移 3 民小 县 ,库 区其它 区县 的移 民就业 形势会 更不 不 足 。库 区 产 业 空 虚 导 致 就 业 岗位 严 重 不 足 , 是库 区移 民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目前,库 区经济 容乐观 。 ( ) 库 区 移 民 就 业 渠 道 狭 窄 。 据 调 以传 统农 业 为主 ,经 济结 构单一 ,产 业层 次较 二 查 ,农村 移 民主要通过从事种养 业 、外 出打工 、 低 ,特别是二 、三产业尤其空虚 。库 区淹没 区县 就 近做零 工等途 径就 业 ; 自谋职 业和 集镇移 民 的幅员面 积和 人 口占全市 的一半 左右 ,但 二产 主要通过经商、外出打工和 从事运输 、餐饮服务 和三产都未 占到全市的 13 / 。二、三产业 的空虚 , 业 等 途 径 就 业 。石 柱 县 己就 业 的移 民 劳动 力 导 致 移 民 无 业 可 就 。 3 7 人 中,外 出务工的 1 8 58 6 2人, 占4 % 7 ;从 事 ( )移 民文 化 技 能 素 质 偏 低 导 致 就 业 二 竞 争 力 不 强 。一 方 面 ,移 民文 化 素质 低 。据 种养业的 9 9 ,占 2 .% 3人 6 2 ;经 商及其它服务业 的 4 0人 , 占 1 .% 做 零 工或 其 它渠 道 就 业 的 对石柱县库区 1 0 移民的抽样 调查显示 ,1 0 5 26 ; 0户 0 5 7 , 占 1 . %。 由此 可 见 ,移 民就 业 渠 道 较 户 移 民中有劳动力 2 ,其 中只有初 中及 以 0 人 42 7 1人 3 8 2 窄, 而且集 中在外 出务工这一主渠道上 。随着就 下 文 化 程 度 的 劳 动 力 达 2 9人 , 占 8 . %。文 业 市场 对劳动 力技 能和 综合素质 的要求越 来越 化 素质 低下 ,导致 大多数 移 民难 以在 竞争激 烈 高 ,移 民外 出务工这 一就 业主 渠道将 受到严 峻 的市场 经 济条件 下获取 适 宜 的就业 岗位 。 挑 战。 ( ) 移 民就 业 观 念 落 后 导 致 就 业 积 极 三 ( ) 库 区 移 民就 业 收 入 堪 忧 。 由 于 就 性不 高 。移 民就业难 是客观 事 实 ,但 不少移 民 三 业渠 道狭 窄和就 业效 益低 下 ,移 民就业 收入 水 没 有 充 分 就 业 , 并 不 是 无 事 可 做 , 也 不 是 完 平较低 。据对石 柱县库 区 1 0户移 民的抽样 调 全做 不成 事 ,很 大程度 上是 受陈 旧落后 的就业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

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在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

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你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的上空飘移、回荡。

一、缘起百多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

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1994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部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均已初步实现。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产生巨大的冲击。

“高峡出平湖”的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如: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在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们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的深刻道理。

所以,我们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将调研的视点聚焦在了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上,以图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三峡坝区移民的真实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5月14日至5月22日,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赴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三峡坝区的秭归县、夷陵区的部分村镇进行了调研。

二、现状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

全县面积242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人口39.15万。

秭归县新城位于三峡大坝坝上库首的茅坪镇剪刀峪,自1992年12月动工兴建,至今已初具规模。

全县三峡工程坝区、库区动态移民达10万人之众,承担了三峡工程坝区征地、大江截流、首批机组发电、三期蓄水等各阶段的移民任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5.56万人中,县内农业安置2.15万人。

从土地占有数量看,人均耕园地0.8亩,比淹没前的1.21亩下降了0.41亩。

人均低于0.5亩的占总量的17%,潜在隐患较大。

从土地质量看,库区用于安置移民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弱,土壤熟化程度低,水利设施大多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从种植结构看,全县安置区共有耕园地3.6万亩,其中柑桔园3万亩,是库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品种退化,熟期结构不合理,柑桔平均销价呈下滑趋势,农民增收乏力。

“移民”就业和增收的难度大。

一是少部分城镇纯居民搬迁安置后,失去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新的收入支撑尚未形成,造成生活比较困难。

二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

淹没的148家企业,初次搬迁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实施“两个调整”安置的5749名下岗工人,一次货币化安置标准不高,且受移民年龄、技能、思想、岗位多方面因素影响,再就业难度大,部分下岗人员养老、医疗保险费缴纳困难。

三是自谋职业安置移民不稳。

各类自谋职业安置移民1.3万人,有30%的移民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宜昌市夷陵区是7月撤销宜昌县而设立的具有明显县级体制特征的移民新区、农业大区和工业强区,夷陵区也是三峡大坝的所在地,既是坝区也是库区。

全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1个开发区,200个村(社区),总人口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万人。

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夷陵区4个乡镇,37个村,141个组,1个集镇,93家单位,19所学校,10家企业,需搬迁移民6443户,21868人,征淹土地4.8万亩,撤迁房屋93.61万平方米。

三峡征地移民搬迁后,人多地少、就业稳定压力大,大力推进移民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夷陵区及坝区库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对策从对秭归县、夷陵区部分村镇的调研情况看,当地各级政府为改善坝区移民的生存状况,都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的牛鼻子不放,想方设法扩大移民的就业门路,使坝区移民的生活从艰难困苦到解决温饱,进而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坝区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

有就业,才有坝区移民的安居,有坝区人民生活的稳定,才有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

调研发现,无论是秭归县还是夷陵区,各级政府在广辟就业门路的探索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妇女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使坝区保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得以较为顺利地开展。

为什么在坝区保就业、保稳定工作中妇女会成为各级领导目光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除了湖北女性骨子里那种能人不能、敢人不敢的侠女自信外,还由于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文明岗”、“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已经在城镇乡村开展了20多年,这些旨在锤炼妇女思想意识,锻炼妇女生产技能的活动,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技能过人的妇女群体,使她们不怕困难,越是困难越敢为人先。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就深有体会地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是家庭细胞中的那个核,要想干好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妇女细胞核的作用,细胞核发挥作用了,家庭就稳定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稳定了,社会就稳定了。

”事实上,面对移民给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宜昌妇女在当地政府和各级妇联组织的领导下,不等不靠,发挥特长,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帮助坝区移民和下岗女工再就业,7月,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成立。

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转变择业观念,使她们认识到从事家政服务业也是社会劳动,中心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突破传统思想,克服自卑和畏难情绪,使她们主动走出大山、走出家庭,自食其力。

中心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应岗能力。

目前,该中心在北京、深圳、武汉、宜昌等地建立了较稳定的家庭服务员安置基地,与3家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服务领域从开始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派遣和劳务输出,发展到目前的婴幼儿护理、月嫂、搬家、家宴制作、房屋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还成立了巾帼职业介绍所。

目前,中心已登记电工、司机、厨师等各行业求职人员3000多人,已帮助多名坝区移民和下岗工人走上工作岗位。

手工布鞋、绣花鞋垫是秭归县的民间传统制品,也是一种乡间文化,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开发,可以吸纳众多移民妇女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

3月,在秭归县妇联的扶持下,屈秭绣艺公司成立了,公司主要生产养生布鞋、精品鞋垫、工艺十字绣等产品,在继承民间手工布鞋文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集“养生型、文化型、乡土型、时尚型”于一身,产品销往港、澳、台、俄、日、韩、新马泰、欧美市场。

公司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让走不出家门的农村妇女也能实现增收。

公司派出专业老师对妇女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公司领取半成品,自由制作。

加工完毕后,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公司予以回收,并按件计发工资。

截止到目前,公司已在当地农村和社区培训妇女多人,公司现在拥有员工600多人,人均月增收400多元。

茶叶是夷陵区的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发挥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作用,5月,夷陵区妇联与湖北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使用协议。

约定循环金用于该公司位于坝库区的乐天溪镇瓦窑坪村茶叶基地建设、发展及当地移民妇女培训、技术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

去年,三峡库区乐天溪茶叶产业园项目实施后,公司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对1000多人次的移民妇女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安置了大量移民人员就业。

除此之外,夷陵区三斗坪镇的“牛焕菊工作室”、秭归县的“秭归宏强脐橙开发有限公司和发畹丝绵茶厂”实施的三峡库区循环金项目、夷陵区的“三八绿色基地”项目等,都是由女性开发出的一条条就业门路,吸纳了大量坝区移民就业,增加了坝区移民的收入,稳定了那一方曾经因为移民而动荡的社会秩序。

通过就业门路与岗位的开发,曾经因为三峡工程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移民,情绪与生计渐趋稳定。

当地各级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物质问题的解决只是坝区移民工作迈出的一小步,移民也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想到了在移民新区建设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措施,他想用丰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办法,构筑起移民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新方式。

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田红书记舍得用好地,舍得花资金,舍得用精力。

3年下来,乐天溪镇投入到村级文体建设的资金就有500万元,乐天溪镇在群众居住最集中、通行最方便的地方先后新建和完善大型综合室内场地1个,较大型露天文化场地25个,灯光球场3个,还开办了10个农家书屋。

田红书记说,通过几年的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到位,文化活动开展丰富频繁,我们明显感觉到乡村民风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田红书记认为,把农村文化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可以培育农村的主流文化,引领农民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坝区的瓦窑坪、朱家湾、八户店、下岸、乐天溪等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数以百计的坝区移民跳健身舞、打腰鼓、扭秧歌,移民新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问题调研中,我们感到,尽管三峡坝区移民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移民民生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⒈发展资金短缺。

我们在走访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时候,其中心负责人向我们反映,现在对家政服务员的培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目前,宾馆酒店保洁、楼房清洗等业务都很热门,但是由于缺乏培训所需的专业清洗设备,无法对求职者进行实训,因而也就无法向社会输送这方面的急需人才。

在坝区调研,资金短缺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家政培训领域,而是坝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