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

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
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

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

当给晶体或液体加上电场后,该晶体或液体的折射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成为电光效应。1875年克尔(Kerr)发现了第一个电光效应。即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变为各向异性,表现出双折射现象,介质具有单轴晶体的特性,并且其光轴在电场的方向上,人们称这种光电效应为克尔效应。1893年普克尔斯(Pokells)发现,有些晶体,特别是压电晶体,在加了外电场后,也能改变它们的各向异性性质,人们称此种电光效应为普克尔斯效应。电光效应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重要应用,它有很短的响应时间(可以跟上频率为1010Hz的电场变化),因此被广泛用于高速摄影中的快门,光速测量中的光束斩波器等。由于激光的出现,电光效应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激光通信、激光测量、激光数据处理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观察电光效应所引起的晶体光性的变化和会聚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3.学会用简单的实验装置测量LN(LiNbO3铌酸锂)晶体半波电压。观察电光调制的工作性质。

二.仪器用具

电光效应实验仪,电光调制电源,LN晶体横向电光调制器,接收放大器,He-Ne激光器,二踪示波器和万用表。

三.实验装置与原理

(一)实验装置

(1)电光效应实验仪面板如图所示。

(2)晶体电光调制电源:调制电源由-200V—+200V之间连续可调的直流电源、单一频率振荡器(振荡频率约为1kHz)、音乐片和放大器组成,电源面板上有三位半数字面板表,可显示直流电压值。晶体上加的直流电压的极性可以通过面板上的“极性”键改变,直流电压的大小用“偏压”旋钮调节。调制信号可由机内振荡器或音乐片提供,此调制信号是用装在面板上的“信号选择”键来选择三个信号中的任意一个信

号。所有的调制信号的大小是通过“幅度”旋钮控制的。通过前面板上的“输出”插孔输出的参考信号,接到二踪示波器的一个通道与被调制后的接收信号比较,观察调制器的输出特性。

(3)调制器:调制器由三个可旋转的偏振片、一个可旋转的1/4波片和一块铌酸锂晶体组成,采用横向调制方式。晶体放在两个正交的偏振片之间,起偏振片和晶体的x 轴平行。检偏振片和晶体之间可插入1/4波片,偏振片和波片均可绕其几何轴旋转。晶体放在四维调节架上,可精细调节,使光束严格沿晶体光轴方向通过。

(4)接收放大器:接收放大器由3DU 光电三极管和功率放大器组成。光电三极管把被调制了的氦氖激光经光电转换,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上,放大后的信号接到二踪示波器,同参考信号比较,观察调制器的输出特性。交流信号输出的大小通过“交流输出”旋钮调节。放大器内装有扬声器,用来再现声音调制信号,放大器面板上还有“直流输出”插孔,接到万用表的200mV 直流电压档,用于测量光电三极管接收到的光强信号的大小。

(二)实验原理

1.一次电光效应和晶体的折射率椭球

由电场所引起的晶体折射率的变化,称为电光效应。通常可将电场引起的折射率的变化用下式表示:

n = n 0 + aE 0 +bE 02+ (1)

式中a 和b 为常数,n 0为不加电场时晶体的折射率。由一次项aE 0 引起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一次电光效应,也称线性电光效应或普克尔斯(Pokells )效应;由二次项bE 02引起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二次电光效应,也称平方电光效应或克尔(Kerr )效应。一次电光效应只存在于不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中,二次电光效应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物质中,一次效应要比二次效应显著。

光在各向异性晶体中传播时,因光的传播方向不同或者是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同,光的折射率也不同。如图1,通常用折射率球来描述折射率与光的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关系。在主轴坐标中,折射率椭球及其方程为

1232222212

=++n z n y n x (2)

图 1

式中n 1、n 2、n 3为椭球三个主轴方向上的折射率,称为主折射率。当晶体加上电场后,折射率椭球的形状、大小、方位都发生变化,椭球方程变成 1222212

213223233222222112=+++++n xy

n xz n yz n z n y n x (3) 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两种。纵向电光效应是加在晶体上的电场方向与光在晶体里传播的方向平行时产生的电光效应;横向电光效应是加在晶体上的电场方向与光在晶体里传播方向垂直时产生的电光效应。通常KD *P (磷酸二氘钾)类型的晶体用它的纵向电光效应,LiNbO 3(铌酸锂)类型的晶体用它的横向电光效应。本实验研究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用铌酸锂晶体的横向调制装置测量铌酸锂晶体的半波电压及电光系数,并用两种方法改变调制器的工作

点,观察相应的输出特性的变化。

铌酸锂晶体属于三角晶系,3m 晶类,主轴z 方向有一个三次旋转轴,光轴与z 轴重合,是单轴晶体,折射率椭球是旋转椭球,其表达式为 1222022=

++e n z n y

x (4)

式中n 0和n e 分别为晶体的寻常光和非常光的折射率。加上电场后折射率椭球发生畸变,当x 轴方向加电场,光沿z 轴方向传播时,晶体由单轴晶变为双轴晶,垂直于光轴z 轴方向的折射率椭球截面由圆变为椭圆,此椭圆方程为

12)1()1(2222220

22220=-++-xy E y E n x E n x x x γγγ (5) 其中的22γ称为电光系数。上式进行主轴变换后可得到

1)1()1(

2222022220='++'-y E n x E n x x γγ (6) 考虑到x E n 2220γ<<1,经简化得到

x

x E n n n 2230021γ+

=' x y E n n n 223002

1γ-=' (7) 折射率椭球截面的椭圆方程化为

122

22='+'''y x n y n x (8) 2.电光调制原理

要用激光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首先要解决如何将传输信号加到激光辐射上去的问题,我们把信息加载于激光辐射的过程称为激光调制,把完成这一过程的装置称为激光调制器。由已调制的激光辐射还原出所加载信息的过程则称为解调。因为激光实际上只起到了“携带”低频信号的作用,所以称为载波,而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号是我们所需要的,称为调制信号,被调制的载波称为已调波或调制光。按调制的性质而言,激光调制与无线电波调制相类似,可以采用连续的调幅、调频、调相以及脉冲调制等形式,但激光调制多采用强度调制。强度调制是根据光载波电场振幅的平方比例于调制信号,使输出的激光辐射的强度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激光调制之所以常采用强度调制形式,主要是因为光接收器一般都是直接地响应其所接受的光强度变化的缘故。

激光调制的方法很多,如机械调制、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和电源调制等。其中电光调制器开关速度快、结构简单。因此,在激光调制技术及混合型光学双稳器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电光调制根据所施加的电场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纵向电光调制和横向电光调制。利用纵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纵向电光调制,利用横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横向电光调制。本实验中,我们只做LiNbO 3晶体的横向调制实验。

(1)横向电光调制

图 2

图2为典型的利用LiNbO 3晶体横向电光效应原理的激光振幅调制器。其中起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平行于电光晶体的x 轴,检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平行于y 轴。因此入射光经起偏振片后变为振动方向平行于x 轴的线偏振光,它在晶体的感应轴x ′和y ′轴上的投影的振幅和相位均相等,设分别为

e x ′=A 0cos ωt , e y ′=A 0cos ωt (9)

或用复振幅的表示方法,将位于晶体表面(z =0)的光波表示为

E x ′(0)=A , E y ′(0)=A (10)

所以,入射光的强度是

22

22)0()0(A E E E E I y x i =+=?∝'' (11)

当光通过长为l 的电光晶体后,x ′和y ′两分量之间就产生相位差δ,即

E x′(l )=A , E y′(l )=A δi e - (12)

通过检偏振片出射的光,是该两分量在y 轴上的投影之和 )1(2

)(0-=δi y e A E (13) 其对应的输出光强I t 可写成 2

sin 2)]1)(1[(2])()[(22200δδδA e e A E E I i i y y t =--=?∝-* (14) 由(11)和(14)式,光强透过率T 为 2

sin 2δ==i t I I T (15) 由(7)式 d

l U n l n n y x 22302)(2γλπλπδ=-='' (16) 由此可见,δ和加在晶体上的电压有关,当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x ′、y ′方向的偏振光经过晶体后可产生λ/2的光程差,相应的相位差δ=π,由(15)式可知此时光强透过率T =100%,这时加在晶体上的电压称作半波电压,通常用πU 表示。πU 是描述晶体电光效应的重要参数。在实验中,这个电压越小越好,如果πU 小,需要的调制信号电压也小。根据半波电压值,我们可以估计出电光效应控制透过强度所需电压。由(16)式可得到 )(22230l

d n U γλπ= (17) 其中d 和l 分别为晶体的厚度和长度。由此可见,横向电光效应的半波电压与晶片的几何尺寸有关。由(17)式可知,如果使电极之间的距离d 尽可能的减少,而增加通光方向的长度l ,则可以使半波电压减小,所以晶体通常加工成细长的扁长方体。由(16)、(17)式可得

π

πδU U = 因此,可将(15)式改写成 )sin (2sin 2sin 022t U U U U U T m ωπ

ππ

π+== (18) 其中U 0是加在晶体上的直流电压,U m sin ωt 是同时加在晶体上的交流调制信号,U m 是其振幅,ω是调制频率。从(18)式可以看出,改变U 0或U m ,输出特性将相应的有变化。对单色光和确定的晶体来说,πU 为常数,因而T 将仅随晶体上所加的电压变化。

(2)改变直流偏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①当20πU U =、U m <<πU 时,将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处,如图3(a )

所示,此时,可获得较高效率的线性调制,把20πU U =代入(18)式,得 )sin 24(sin 2t U U T m

ωπππ+

= )]sin 2cos(1[21t U U m

ωπππ+-= )]sin sin(1[21t U U m

ωππ+= (19) 由于U m <<πU 时 ]sin )(1[21t U U T m ωππ

+≈ 即 T ∝ sin ωt (20) 这时,调制器输出的信号和调制信号虽然振幅不同,但是两者的频率却是相同的,输出信号不失真,我们称为线性调制。

②当00=U 、U m <<πU 时,如图3(b )所示,把00=U 代入(18)式 )sin 2(

sin 2t U U T m ωππ= )]sin cos(1[21t U U m ωππ

-= t U U m ωπ

π22sin )(41

)2cos 1()(812t U U m ωππ

-≈ 即 T ∝cos2ωt (21) 从(21)式可以看出,输出信号的频率是调制信号频率的二倍,即产生“倍频”失真。若把πU U =0代入(18)式,经类似的推导,可得

)2cos 1()(8112t U U T m ωππ

--≈ (22) 即T ∝cos2ωt ,输出信号仍是“倍频”失真的信号。

(a ) (b )

图 3

③直流偏压U 0在0伏附近或在πU 附近变化时,由于工作点不在线性工作区,输出波形将失真。

④当20π

U U =,U m >πU 时,调制器的工作点虽然选定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但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19)式不能写成(20)式的形式。因此,工作点虽然选定在了线性区,输出波形仍然是失真的。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观察晶体的会聚偏振光干涉图样和电光效应现象

(1)光路的调节:调节激光管使激光束与晶体调节台上表

面平行,同时使光束通过各光学元件中心。调节起偏振片

和检偏振片正交,且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放上晶体后

各器件要细调,精细调节是利用单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样

的变化完成的。由于晶体的不均匀性,在检偏振片后面 图 4 的白屏上可看到一弱光点然后紧靠晶体前放一张镜头纸,

这时在白屏上可观察到单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样,如图4。在观察过程中要反复微调晶体,使干涉图样中心与光点位置重合,同时尽可能使图样对称、完整,确保光束既与晶体光轴平行,又从晶体中心穿过的要求,再调节使干涉图样出现清晰的暗十字,且十字的一条线平行于x 轴。

(2)加上直流偏压时呈现双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样,它说明单轴晶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变成了双轴晶体。

(3)两个偏振片正交时和平行时干涉图样是互补的。

(4)改变直流偏压的极性时,干涉图样旋转90°。

(5)只改变直流偏压的大小时,干涉图样不旋转,只是双曲线分开的距离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外加电场只改变感应主轴方向的主折射率的大小,折射率椭球旋转的角度与电场大小无关。

2.测定铌酸锂晶体的透过率曲线(即T ~U 曲线),求出半波电压πU ,再算出电光系数22γ。

本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量铌酸锂晶体的半波电压,一种是极值法,另一种是调制法。

(1)极值法

晶体上只加直流电压,不加交流信号,把直流电压从小到大逐渐改变,输出的光强将会出现极小值和极大值,相邻极小值和极大值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即是半波电压πU 。

具体做法是:取出镜头纸,光电三极管接收器对准激光光点,放大器的直流输出接到万用表上,万用表调到200mV 直流档。为了使光电三极管不致损坏,在起偏振片前再加一块偏振片作为减光片,加在晶体上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注意万用表读数的变化,当读数超过200mV 时,应旋转减光片,使光强减小,再增大直流偏压到最大,保持万用表的读数始终不超过200mV ,再减小直流偏压到零,若万用表的读数始终不超过200mV ,则可以开始测量数据。加在晶体上的电压由电源面板上的数字表读出,每隔10V 增大一次,再读出相应的万用表的读数作为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值。

(2)调制法

晶体上直流电压和交流信号同时加上,与直流电压调到输出光强出现极小值或极大值对应的电压值时,输出的交流信号出现倍频失真,出现相邻倍频失真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就是半波电压πU 。

具体做法是:按下电源面板上“正弦”键,把电源前面板上的调制信号“输出”接到二踪示波器的CH 2上,把放大器的调制信号接到示波器的CH 1上,把CH 1、CH 2上的信号做比较,调节直流电压,当晶体上加的直流电压到某一值U 1时,输出信号

出现倍频失真,再调节直流电压,当晶体上加的直流电压到另一值U2时,输出信号又出现倍频失真,相继两次出现倍频失真时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U2-U1就是半波电U。这种方法比极值法更精确,因为用极值法测半波电压时,很难准确的确定T~压

π

U曲线上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因而其误差也较大。但是这种方法对调节的要求很高,很难调到最佳状态。如果观察不到两次倍频失真,则需要重新调节暗十字形干涉图样,调整好以后再做本内容。

3.改变直流偏压,选择不同的工作点,观察正弦波电压的调制特性电源面板上的信号选择按键开关可以提供三种不同的调制信号,按下“正弦”键,机内单一频率的正弦波振荡器工作,产生正弦信号,此信号经放大后,加到晶体上,同时,通过面板上的“输出”孔,输出此信号,把它接到二踪示波器的CH1上,作为参考信号。改变直流偏压,使调制器工作在不同的状态,把被调制信号经光电转换、放大后接到二踪示波器的CH2上,和CH1上的参考信号比较。。

U/2附近时是线性调制;工作点选定在工作点选定在曲线的直线部分,即U0=

π

曲线的极小值(或极大值)时,输出信号出现“倍频”失真;工作点选定在极小值(或极大值)附近时输出信号失真,观察时调制信号幅度不能太大,否则调制信号本身失真,输出信号的失真无法判断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把观察到的波形描绘下来,并和前面的理论分析作比较。做这一步实验时,把电源上的调制幅度、调制器上的输入光强、放大器的输出、示波器上的增益(或哀减)这四部分调好,才能观察到很好的输出波形。

4.用1/4波片改变工作点,观察输出特性

在上述实验中,去掉晶体上所加的直流偏压,把1/4波片置入晶体和偏振片之间,绕光轴缓慢旋转时,可以看到输出信号随着发生变化。当波片的快慢轴平行于晶体的感应轴方向时,输出信号线性调制;当波片的快慢轴分别平行于晶体的x、y 轴时,输出光失真,出现“倍频”失真。因此,把波片旋转一周时,出现四次线性调制和四次“倍频”失真。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通过晶体上加直流偏压可以改变调制器的工作点,也可以用1/4波片选择工作点,其效果是一样的,但这两种方法的机理是不同的。

5.光通讯的演示

按下电源面板的“音乐”键,此时,正弦信号被切断,输出装在电源里的“音乐”片信号。拔掉交流输出插头,输出信号通过接收放大器上的扬声器播放,可听到音乐。如改变直流偏压的大小,则会听到音乐的音质有变化,说明音乐也有失真和不失真。用不透明的物体遮光,则音乐停止,不遮光,则音乐又响起,由此说明激光可以携带信号,实现光通讯。把音乐信号接到示波器上,可以看到我们听到的音乐信号的波形,它是由振幅相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

五.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1.测定铌酸锂晶体的透过率曲线(即T~U曲线)

π

γ,并和理论值比较。(理论值r22=3.4×10-12m/V)

公式(17)计算电光系数

22

调制法

测半波电压πU ,再算出电光系数22γ,并和理论值比较。

六.注意事项

1.He-Ne 激光管出光时,电极上所加的直流电压高达千伏,要注意人身安全。

2.晶体又细又长,容易折断,电极是真空镀的铝膜,操作时要注意,晶体电极上面的铝条不能压的太紧或给晶体施加压力,以免压断晶体。

3.光电三极管应避免强光照射,以免烧坏。做实验时,光强应从弱到强,缓慢改变,尽可能在弱光下使用,这样能保证接收器光电转换时线性良好。

4.电源和放大器上的旋钮顺时针方向为增益加大的方向,因此,电源开关打开前,所有旋钮应该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头,关仪器前,所有旋钮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头后再关电源。

七.思考题

1.本实验中没有会聚透镜,为什么能够看到锥光干涉图?如何根据锥光干涉图调整光路?

2.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区中心,信号幅度加大时怎样失真?为什么失真,请画图说明。

3.测定输出特性曲线时,为什么光强不能太大?如何调节光强?这种调节光强的方法有何优缺点?

4.晶体上不加交流信号,只加直流电压πU /2或πU 时,在检偏振片前从晶体末端出射的光的偏振态如何?怎样检测?

【实验报告】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只是当一个睁眼闭眼的瞬间,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现在我们为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本学期从第二周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在三个多月的实验中我明白了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我们所做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体现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实验技术的实验。它们是我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探索精神的熏陶,激发了我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近代物理实验也是一门包括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系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也是我们物理系的专业必修课程。 我们本来每个人要做共八个实验,后来由于时间关系做了七个实验,我做的七个实验分别是:光纤通讯,光学多道与氢氘,法拉第效应,液晶物性,非线性电路与混沌,高温超导,塞满效应,下面我对每个实验及心得体会做些简单介绍: 一、光纤通讯: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光纤的一些特性的探究(包括对光纤耦合效率的测量,光纤数值孔径的测量以及对塑料光纤光纤损耗的测量与计算),了解光纤光学的基础知识。探究相位调制型温度传感器的干涉条纹随温度的变化的移动情况,模拟语电话光通信, 了解光纤语音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老师讲的也很清楚,本试验在操作上并不是很困难,很易于实现,易于成功。

二、光学多道与氢氘: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从巴尔末公式出发研究氢氘光谱,了解其谱线特点,并学习光学多道仪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谱学技术通过此次实验得出了氢原子和氘原子在巴尔末系下的光谱波长,并利用测得的波长值计算出了氢氘的里德伯常量,得到了氢氘光谱的各光谱项及巴耳末系跃迁能级图,计算得出了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之比。个人觉得这个实验有点太智能化,建议锻炼操作的部分能有所加强。对于一些仪器的原理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如果有所体现会比较容易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有些麻烦。不过这也正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能力的好时候、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三、法拉第效应:本实验中,我们首先对磁场进行了均匀性测定,进一步测量了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用电流表征磁场的大小;再利用磁光调制器和示波器,采用倍频法找出ZF6、MR3-2样品在不同强度的旋光角θ和磁场强度B的关系,并计算费尔德常数;最后利用MR3样品和石英晶体区分自然旋光和磁致旋光,验证磁致旋光的非互易性。 四p液晶物性: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响应曲线和响应时间的测量,以及对液晶光栅的观察分析,了解液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的变化,以及引起的液晶盒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 和电光效应等。发现液晶的双折射现象会对旋光角的大小产生的影响,在实验中通过测量液晶盒两面锚泊方向的差值,得到液晶盒扭曲角的大小为125度;测量了液晶的响应时间。观察液晶光栅的衍射现象,在“常黑模式”和“常白模式”下分别测量了液晶升压和降压过程的电光响应曲线,求得了阈值电压、饱

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

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 当给晶体或液体加上电场后,该晶体或液体的折射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成为电光效应。1875年克尔(Kerr)发现了第一个电光效应。即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变为各向异性,表现出双折射现象,介质具有单轴晶体的特性,并且其光轴在电场的方向上,人们称这种光电效应为克尔效应。1893年普克尔斯(Pokells)发现,有些晶体,特别是压电晶体,在加了外电场后,也能改变它们的各向异性性质,人们称此种电光效应为普克尔斯效应。电光效应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重要应用,它有很短的响应时间(可以跟上频率为1010Hz的电场变化),因此被广泛用于高速摄影中的快门,光速测量中的光束斩波器等。由于激光的出现,电光效应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激光通信、激光测量、激光数据处理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电光效应和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观察电光效应所引起的晶体光性的变化和会聚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3.学会用简单的实验装置测量LN(LiNbO3铌酸锂)晶体半波电压。观察电光调制的工作性质。 二.仪器用具 电光效应实验仪,电光调制电源,LN晶体横向电光调制器,接收放大器,He-Ne激光器,二踪示波器和万用表。 三.实验装置与原理 (一)实验装置 (1)电光效应实验仪面板如图所示。 (2)晶体电光调制电源:调制电源由-200V—+200V之间连续可调的直流电源、单一频率振荡器(振荡频率约为1kHz)、音乐片和放大器组成,电源面板上有三位半数字面板表,可显示直流电压值。晶体上加的直流电压的极性可以通过面板上的“极性”键改变,直流电压的大小用“偏压”旋钮调节。调制信号可由机内振荡器或音乐片提供,此调制信号是用装在面板上的“信号选择”键来选择三个信号中的任意一个信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111班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时00 分第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 光电效应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及光电特性;验证光电效应第一定律; 2、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3、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 二、实验仪器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 三、实验原理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示意图如下 图中A,K组成抽成真空的光电管,A为阳极,K为阴极。当一定频率v的光射到金属材料做成的阴极K上,就有光电子逸出金属。若在A、K两端加上电压后光电子将由K定向的运动到A,在回路中形成电流I。 当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时,便会获得这个光子的全部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的溢出功W,电子就会从金属中溢出。按照能量守恒原理有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111 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 时00分第0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此式称为爱因斯坦方程,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入射光频。v存在截止频率,是的 吸收的光子的能量恰好用于抵消电子逸出功而没有多余的动能,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流。不同金属有不同逸出功,就有不同的截止频率。 1、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1)伏安特性曲线 当光强一定时,光电流随着极间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一个饱和值。 (2)遏制电压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当极间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等于零,这是因为电子从阴极溢出时还具有初动能,只有加上适当的反电压时,光电流才等于零。

光电子学实指导书

《光电子学》实验指导书 何宁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4月

前言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利用光电子技术实现无线通信,保证通信的有效性是未来通信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和发展方向。二十世纪下半叶,半导体的研究导出了微电子集成电路,同时也制造出了光电器件,它们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微电子技术在向“微”方向的发展上不久将接近极限,而光电子技术还会继续向纵深发展,其应用面将会进一步扩大。 由于光通信具有波束隐蔽、接收天线小、通信速率高、抗电磁干扰和保密性强等优点,1960年激光出现以来,激光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在民用、医疗和军事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激光探潜、激光雷达、激光成像、激光测距、激光跟踪、激光制导等技术不断涌现,尤其近几年开展的大气光通信和水下光通信都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光电子技术的时代。 由于光电子技术是一门内容广泛的技术科学,而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基本实验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系统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光束调制 一、 实验目的 1、 理解电光转换的机理,了解内调制和外调制的实现方法。 2、 掌握光束的衍射角的定义和计算。 3、 熟悉常用电光器件和光测试设备的使用。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完成光束的直接光强度调制和声光调制。 2、 测试声光调制器的插入损耗和衍射角。 三、 实验原理及步骤 激光是一种光频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并与无线电波相似。按其工作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红激光(632nm )、绿激光(532nm )、蓝激光(473nm )三种,将信息加载于激光(载波)的过程称为调制,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息称为调制信号。 光波的电场强度为 )cos()(C C C A t E ?ω+= 应用某种物理方法改变光波的振幅(Ac )、频率(C ω)、相位(C ?)、强度和偏振等参量之一,使其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那么激光束就受到了信号的调制。 根据调制器与激光器的关系,激光束调制的方法可分为内调制(直接调制)和外调制(间接调制)两种。内调制是指加载信号是在激光振荡过程中进行的,以调制信号改变激光器的振荡参数,从而改变激光器输出特性以实现调制,主要用于光通信的注入式半导体光源中。外调制是指激光形成后,在激光器的光路上放置调制器,用调制信号改变调制器的物理性能,当激光束通过调制器时,使光波的某个参量受到调制。 直接调制是把要传递的信息转变为电流信号注入半导体光源,从而获得调制光信号。根据调制信号的不同类型,直接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它们都是对光源进行直接强度调制,调制后的输出光功率是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 声光调制器是由声光介质、电-声换能器、吸声(或反射)装置及驱动电源等组成,声光调制是利用声光效应将信息加载于光频载波上的一种物理过程。当一束光通过变化的声场时,由于光和超声场的互作用,其出射光就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各级衍射光,衍射光的强度随超声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调制信号是以电信号(幅度)形式作用于电-声换能器上,再转换为以电信号形式变化的超声场,当光波通过声光介质时,由于声光作用,使光载波受到调制而成为“携带”信息的强度调制波。声光调制器原理如图1,直接强度调制原理如图2, 开关K 是连续光和脉冲光的切换开关。

电光调制实验实验报告

电光调制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会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波电压,计算晶体的电光系数 3、观察晶体电光效应引起的晶体会聚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仪器】 铌酸锂晶体,电光调制电源,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器,四分之一波片,接收放大器,双踪示波器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调整光路系统 1、调节三角导轨底角螺丝,使其稳定于调节台上。在导轨上放置好半导体光源部分滑块,将小孔光栏置于导轨上,在整个导轨上拉动滑块,近场远场都保证整个光路基本处于一条直线,即使光束通过小孔。放上起偏振器,使其表面与激光束垂直,且使光束在元件中心穿过。再放上检偏器,使其表面也与激光束垂直,转动检偏器,使其与起偏器正交,即,使检偏器的主截面与起偏器的主截面垂直,这时光点消失,即所谓的消光状态。 2、将铌酸锂晶体置于导轨上,调节晶体使其x轴在铅直方向,使其通光表面垂直于激光束(这时晶体的光轴与入射方向平行,呈正入射),这时观察晶体前后表面查看光束是否在晶体中

心,若没有,则精细调节晶体的二维调整架,保证使光束都通过晶体,且从晶体出来的反射像与半导体的出射光束重合。 3、拿掉四分之一波片,在晶体盒前端插入毛玻璃片,检偏器后放上像屏。光强调到最大,此时晶体偏压为零。这时可观察到晶体的单轴锥光干涉图,即一个清楚的暗字线,它将整个光场分成均匀的四瓣,如果不均匀可调节晶体上的调整架。如图四所示 4、旋转起偏器和检偏器,使其两个相互平行,此时所出现的单轴锥光图与偏振片垂直时是互补的。如图五所示图四图五 6、晶体加上偏压时呈现双轴锥光干涉图,说明单轴晶体在电场作用下变成双轴晶体,即电致双折射。如图六所示 7、改变晶体所加偏压极性,锥光图旋转90度。如图七所示图六图七8 只改变偏压大小时,干涉图形不旋转,只是双曲线分开的距离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外加电场只改变感应主轴方向的主折射率的大小、折射率椭球旋转的角度和电场大小无关。 二、依据晶体的透过率曲线(即T-V曲线),选择工作点。测出半波电压,算出电光系数,并和理论值比较。我们用两种测量方法: 1、极值法晶体上只加直流电压,不加交流信号,并把直流偏压从小到大逐渐改变时,示波器上可看到输出光强出现极小值和极大值。

1.电光调制

实验十电光调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光调制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特性; 2.掌握电光晶体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介: 某些光学介质受到外电场作用时,它的折射率将随着外电场变化,介电系数和折射率都与方向有关,在光学性质上变为各向异性,这就是电光效应。 电光效应有两种,一种是折射率的变化量与外电场强度的一次方成比例,称为泡克耳斯(Pockels)效应;另一种是折射率的变化量与外电场强度的二次方成比例,称为克尔(Kerr)效应。利用克尔效应制成的调制器,称为克尔盒,其中的光学介质为具有电光效应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利用泡克耳斯效应制成的调制器,称为泡克耳斯盒,其中的光学介质为非中心对称的压电晶体。泡克耳斯盒又有纵向调制器和横向调制器两种,图1是几种电光调制器的基本结构形式。 图1:几种电光调制器的基本结构形式 a) 克尔盒 b) 纵调的泡克耳斯盒 c) 横调的泡克耳斯盒

当不给克尔盒加电压时,盒中的介质是透明的,各向同性的非偏振光经过P后变为振动方向平行P光轴的平面偏振光。通过克尔盒时不改变振动方向。到达Q时,因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于Q光轴而被阻挡(P、Q分别为起偏器和检偏器,安装时,它们的光轴彼此垂直。),所以Q没有光输出;给克尔盒加以电压时,盒中的介质则因有外电场的作用而具有单轴晶体的光学性质,光轴的方向平行于电场。这时,通过它的平面偏振光则改变其振动方向。所以,经过起偏器P产生的平面偏振光,通过克尔盒后,振动方向就不再与Q光轴垂直,而是在Q光轴方向上有光振动的分量,所以,此时Q就有光输出了。Q的光输出强弱,与盒中的介质性质、几何尺寸、外加电压大小等因素有关。对于结构已确定的克尔盒来说,如果外加电压是周期性变化的,则Q的光输出必然也是周期性变化的。由此即实现了对光的调制。 泡克耳斯盒里所装的是具有泡克耳斯效应的电光晶体,它的自然状态就有单轴晶体的光学性质,安装时,使晶体的光轴平行于入射光线。因此,纵向调制的泡克耳斯盒,电场平行于光轴,横向调制的泡克耳斯盒,电场垂直于光轴。二者比较,横调的两电极间距离短,所需的电压低,而且可采用两块相同的晶体来补偿因温度因素所引起的自然双折射,但横调的泡克耳斯盒的调制效果不如纵调的好,目前这两种形式的器件都很常用。 图2:纵调的泡克耳斯电光调制器 图2为纵调的泡克耳斯电光调制器。在不给泡克耳斯盒加电压时,由于P产生的平面偏振光平行于光轴方向入射于晶体,所以它在晶体中不产生双折射,也不分解为o、e光。当光离开晶体达到Q时,光的振动方向没变,仍平行于M。因M垂直于N,故入射光被Q完全阻挡,Q无光输出。 当给泡克耳斯盒加以电压时,电场会使晶体感应出一个新的光轴OG。OG的方向发生于同电场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由于这种电感应,便使晶体产生了一个附加的各向异性。使晶体对于振动方向平行于OG和垂直于OG的两种偏振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这两种光在晶体中传播速度也就不同。当它们达到晶体的出射端时,它们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相位差。合成后,总光线的振动方向就不再与Q的光轴N垂直,而是在N方向上有分量,因此,这时Q则有光输出。泡克耳斯效应的时间响应也特别快,而且φ与U成线性关系,所以多用泡克耳斯盒来作电光调制器。

电光调制实验实验报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物理系班 别11物理 本四B 姓名 专业名称物理教育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2) 实验项目名称电光调制实验 实验时间2014年12月 18日实验地点物理楼五楼 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 内容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数据、图表、计算等)、实验 结果与分析、实验心得 【实验目的】 1. 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学会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波电压,计算晶体的电光系数 3. 观察晶体电光效应引起的晶体会聚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仪器】 铌酸锂晶体,电光调制电源,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器,四分之一波片,接收放大器,双踪示波器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调整光路系统 1. 调节三角导轨底角螺丝,使其稳定于调节台上。在导轨上放置好半导体光源部分滑块,将小孔光栏置于导轨上,在整个导轨上拉动滑块,近场远场都保证整个光路基 本处于一条直线,即使光束通过小孔。 放上起偏振器,使其表面与激光束垂直,且使光束在元件中心穿过。再放上检偏器,使其表面也与激光束垂直,转动检偏器,使其与起偏器正交,即,使检偏器的主 截面与起偏器的主截面垂直,这时光点消失,即所谓的消光状态。 2. 将铌酸锂晶体置于导轨上,调节晶体使其x轴在铅直方向,使其通光表面垂直于激光束(这时晶体的光轴与入射方向平行,呈正入射),这时观察晶体前后表面查看 光束是否在晶体中心,若没有,则精细调节晶体的二维调整架,保证使光束都通过晶体,且从晶体出来的反射像与半导体的出射光束重合。 3. 拿掉四分之一波片,在晶体盒前端插入毛玻璃片,检偏器后放上像屏。光强调到 最大,此时晶体偏压为零。这时可观察到晶体的单轴锥光干涉图,即一个清楚的暗十字线,它将整个光场分成均匀的四瓣,如果不均匀可调节晶体上的调整架。如图四所示 4. 旋转起偏器和检偏器,使其两个相互平行,此时所出现的单轴锥光图与偏振片垂

电光调制实验报告(1)

光电工程学院 2013 / 2014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电子基础实验 实验名称:电光调制实验 班级学号 1213032809 学生姓名丁毅 指导教师孙晓芸 日期:2014年 5 月07 日

电光调制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会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波电压,绘制晶体特性曲线,计算电光晶体的消光比和透射 率。 【实验仪器及装置】 电光调制实验仪(半导体激光器、起偏器、电光晶体、检偏器、光电接收组件等)、示波器。 实验系统由光路与电路两大单元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 电光调制实验系统结构 一、光路系统 由激光管(L)、起偏器(P)、电光晶体(LN)、检偏器(A)与光电接收组件(R)以及附加的减光器(P1)和λ/4波片(P2)等组装在精密光具座上,组成电光调制器的光路系统。 注:?本系统仅提供半导体激光管(包括电源)作为光源,如使用氦氖激光管或其他激光源时,需另加与其配套的电源。 ?激光强度可由半导体激光器后背的电位器加以调节,故本系统 未提供减光器(P 1 )。 ?本系统未提供λ/4波片(P 2 )即可进行实验,如有必要可自行配置。

二、电路系统 除光电转换接收部件外,其余包括激光电源、晶体偏置高压电源、交流调制信号发生、偏压与光电流指示表等电路单元均组装在同一主控单元之中。 图3.2 电路主控单元前面板 图3.2为电路单元的仪器面板图,其中各控制部件的作用如下: ?电源开关用于控制主电源,接通时开关指示灯亮,同时对半导体激光器供电。 ?晶体偏压开关用于控制电光晶体的直流电场。(仅在打开电源开关后有效) ?偏压调节旋钮调节直流偏置电压,用以改变晶体外加直流电场的大小。 ?偏压极性开关改变晶体的直流电场极性。 ?偏压指示数字显示晶体的直流偏置电压。 ?指示方式开关用于保持光强与偏压指示值,以便于读数。 ?调制加载开关用于对电光晶体施加内部的交流调制信号。(内置1KHz的正弦波) ?外调输入插座用于对电光晶体施加外接的调制信号的插座。(插入外来信号时内置信号自动断开) ?调制幅度旋钮用于调节交流调制信号的幅度。 ?调制监视插座将调制信号输出送到示波器显示的插座。 ?解调监视插座将光电接收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示波器显示的插座,可与调制信号进行比较。 ?光强指示数字显示经光电转换后的光电流相对值,可反映接收光强大小。?解调幅度旋钮用于调节解调监视或解调输出信号的幅度。

工程光学实验习题

光学实验习题 1.如会聚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的长度,试设计一个实验,在光具座上能测定它的焦距。 2.点光源 P 经会聚透镜 L1成实像于 P' 点(图 1-8 ),在会聚透镜 L1与 P' 之间共轴放置一发散透镜 L2;垂直于光轴放一平面反射镜 M ,移动发散透镜至一合适位置,使 P 通过整个系统后形成的像仍重合在 P 处。如何利用此现象测出发散透镜焦距? 3.为什么说当准直管绕轴转过 1800时,十字线物像不重合是由于十字线中心偏离光轴的缘故?试说明之。 4.准直管测焦距的方法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系统误差? 5. 1 、第一主面靠近第一个透镜,第二主面靠近第二个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对的?(光具组由二薄凸透镜组成)。 6.由一凸透镜和一凹透镜组成的光具组,如何测量其基点?(距离 d 可自己设定)。7.设计一种不测最小偏向角而能测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方案(使用分光计去测)。 8.怎样应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棱镜的折射率?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并推导出折射率的计算公式。 9.用阿贝折射计测量固体折射率时,为什么要滴入高折射率的接触液?为什么它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试论证之。 10.显微镜与望远镜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1.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时,用测微目镜测定石英标准尺 m 个分格的数值为△ X,为什么它和石英标准尺相应分格的实际值△ X 之比不等于物镜的放大率? 12.评价天文望远镜时,一般不讲它是多少倍的,而是说物镜口径多大,你能说明为什么吗?13.推导式( 6-1 )( P90 ) 14.为何摄谱仪的底板面必须与照相系统的光轴倾斜,才能使所有谱线同时清晰? 15.怎样测定摄谱仪的线色散? 16.怎样拍摄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17.讨论单色仪的人射缝和出射缝的宽度对出射光单色性的影响,并证明出射光谱宽度 其中 a 、 a' 分别为入射缝和出射缝的宽度,为棱镜的线色散。

晶体电光调制实验

晶体电光调制与光通信实验 实验人: 合作人: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011 级 1 班,学号1134302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会用简单的实验装置测量晶体半波电压、电光常数的实验方法。 3.观察电光效应所引起的晶体光学特性的变化和会聚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二.实验原理 1.电光效应 当给晶体或液体加上电场后,该晶体或液体的折射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成为电光效应。 电场引起的折射率的变化: +++=2 00bE aE n n 其中a 和b 为常数, 0n 为0E =0时的折射率。 光在各向异性晶体中传播时,因光的传播方向不同或者是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同,光的 折射率也不同。在主轴坐标中,折射率椭球及其方程为: 1 2 3 22 2 22 1 2 =+ + n z n y n x 式中1n 、2n 、3n 为椭球三个主轴方向上的折射率,称为主折射率。当晶体加上电场后,折射率椭球的形状、大小、方位都发生变化,椭球方程变成: 1 222212 213 223 233 2 222 2 211 2 =+ + + + + n xy n xz n yz n z n y n x 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两种。纵向电光效应是加在晶体上的电场方向与光在晶体里传播的方向平行时产生的电光效应;横向电光效应是加在晶体上的电场方向与光在晶体里传播方向垂直时产生的电光效应,本实验研究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铌酸锂晶体属于三角晶系,3m 晶类,主轴z 方向有一个三次旋转轴,光轴与z 轴重合,是单轴晶体,折射率椭球是旋转椭球,其表达式为 1 22 20 2 2=+ +e n z n y x 加上电场后折射率椭球发生畸变,当x 轴方向加电场,光沿z 轴方向传播时,晶体由单轴晶变为双轴晶,垂直于光轴z 轴方向的折射率椭球截面由圆变为椭圆,此椭圆方程为 1 2)1 ( )1 ( 222 2220 2 2220 =-++-xy E y E n x E n x x x γγγ 2.电光调制原理

专业物理实验一

《物理专业实验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密立根油滴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测定电子电荷值的两种方法。 2、利用单探针和双探针法来测定等离子体的各项参量。 3、掌握太阳能电池的暗态特性和太阳能电池的负载特性。 4、学会用平行光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会用平行光管测定鉴别率。。 5、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了解在研究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问题时所 使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 波电压,计算晶体的电光系数。 2、掌握四象限探测器的原理,将其应用于目标定向。 3、掌握LED和LD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掌握LED/LD的P-I(功率- 电流)特性和V-I(电压-电流)特性,并计算阈值电流和微分量子效率;掌握温度对阈值电流和输出功率的影响;LD/LED发光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区别、LD/LED特性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4、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以及静物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了解再现全息 物象的性质和方法。 实验教学目标与技能要求: 1、掌握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和重要作用的实验。 2、掌握近代物理中某些主要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3、熟悉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及C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 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理论应用及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阅读,查阅参考资料,拟订实验方案,选配测量仪器。 6、观察分析现象,独立操作,判断实验中尚存的问题。 7、巩固和加强有关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一: 1、实验项目名称:TD-1太阳能电池特性试验

3晶体的电光效应与电光调制_实验报告

晶体的电光效应与光电调制 实验目的: 1) 研究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观察锥光干涉图样,测量半波电压; 2) 学习电光调制的原理和试验方法,掌握调试技能; 3) 了解利用电光调制模拟音频通信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 1) 晶体电光调制电源 2) 调制器 3) 接收放大器 实验原理简述: 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折射率将随着外加电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晶体外加电场后,如果折射率变化与外加电场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称为一次电光效应,如果折射率变化与外加电场的二次方成正比,则称为二次电光效应。晶体的一次光电效应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 1、 电光调制原理 1) 横向光电调制 如图 入射光经过起偏器后变为振动方向平行于x 轴的线偏振光,他在晶体感应轴x ’,y’上的投影的振幅和相位均相等,分别设为 wt A e x cos 0'=wt A e y cos 0'= 用复振幅表示,将位于晶体表面(z=0)的光波表示为A E x =)0('A E y =)0(' 所以入射光的强度为22 '2 '2)0()0(A E E E E I y x i =+=?∝ 当光通过长为l 的电光晶体后,x’,y’两分量之间产生相位差A l E x =)('δi y Ae l E -=)(' 通过检偏器出射的光,是这两个分量在y 轴上的投影之和

() 12 45cos )()('0-= ?=-δ δi i y y e A e l E E 其对应的输出光强I t 可写为()()[] 2 sin 2*2200δ A E E I y y t =?∝ 由以上可知光强透过率为2 sin 2δ==i t I I T 相位差的表达式()d l V r n l n n y x 223 0'' 22λ π λ π δ= -= 当相位差为π时?? ? ??= l d r n V n 223 02λ 由以上各式可将透过率改写为()wt V V V V V T m sin 2sin 2sin 02 2 +==π π π π可以看出改变V0或 Vm ,输出特性将相应变化。 1) 改变直流电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把V0=Vπ/2带入上式可得 ()?? ???? ???? ??+=+==wt V V wt V V V V V T m m sin sin 121sin 2sin 2sin 02 2 πππππ π 做近似计算得?? ???????? ??+≈ wt V V T m sin 121ππ 即T ∝Vmsinwt 时,调制器的输出波形和调制信号的波形频率相同,即线性调制 如果Vm >Vπ,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所以不能近似计算,此时展开为贝塞尔函数,即输出的光束中除了包含交流信号的基波外,还有含有奇次谐波。由于调制信号幅度比较大,奇次波不能忽略,这时,虽然工作点在线性区域,但输出波形依然会失真。

电光调制器

第三章电光调制器

内容 ?电光调制的基本原理 ?铌酸锂(LiNbO3)电光调制器?半导体电吸收调制器(EAM)

电光调制 电光调制:将电信息加载到光载波上,使光参量随着电参 量的改变而改变。光波作为信息的载波。 强度调制的方式 作为信息载体的光载波是一种电磁场:()() 0cos E t eA t ωφ=+r r 对光场的幅度、频率、相位等参数,均可进行调制。在模拟信号的调制中称为AM 、FM 和PM ;在数字信号的调制中称为ASK 、FSK 和PSK 。调制器:将连续的光波转换为光信号,使光信号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性能优良的调制器必须具备:高消光比、大带宽、低啁啾、低的偏置电 压。

电光调制的主要方式 直接调制:电信号直接改变半导体激光器的偏置电流,使输出激光强度随电信号而改变。 优点:采用单一器件 成本低廉 附件损耗小 缺点:调制频率受限,与激光器弛豫振荡有关 产生强的频率啁啾,限制传输距离 光波长随驱动电流而改变 光脉冲前沿、后沿产生大的波长漂移 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传输系统

电光调制的主要方式 外调制:调制信号作用于激光器外的调制器上,产生电光、热光或声光等物理效应,从而使通过调制器的激光束的光参量随信号 而改变。 优点:不干扰激光器工作,波长稳定 可对信号实现多种编码格式 高速率、大的消光比 低啁啾、低的调制信号劣化 缺点:额外增加了光学器件、成本增加 增加了光纤线路的损耗 目前主要的外调制器种类有:电光调制器、电吸收调制器

调制器调制器连续光源 光传输 NRZ 调制格式 其他调制格式: ?相位调制 ?偏振调制 ?相位与强度调制想结合光传输RZ 调制格式 脉冲光源电光调制 折射率的改变通过 电介质晶体Pockels 效应和半导体材料 中的电光效应 光吸收的改变通过半导体材料中的Franz-Keldysh效应量子阱半导体材料中的量子限制的Stark 效应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相位调制 偏振调制 (双折射材料) 强度调制强度调制通过-干涉仪结构-定向耦合

晶体的电光效应 电子版实验报告

晶体的电光效应五、数据处理 1.研究LN单轴晶体的干涉: (1)单轴锥光干涉图样: 调节好实验设备,当LN晶体不加横向 电压时,可以观察到如图现象,这是典型的 汇聚偏振光穿过单轴晶体后形成的干涉图 样。 (2)晶体双轴干涉图样: 打开晶体驱动电压,将状态开关打在直 流状态,顺时针旋转电压调整旋钮,调整驱 动电压,将会观察到图案由一个中心分裂为 两个,这是典型的汇聚偏振光穿过双轴晶体 后形成的干涉图样,它说明单轴晶体在电 场的作用下变成了双轴晶体 2.动态法观察调制器性能: (1)实验现象: 当V1=143V时,出现第一次倍频失真:

当V 2=486V 时,信号波形失真最小,振幅最大(线性调制): 当V 3=832V 时,出现第二次倍频失真: (2)调制法测定LN 晶体的半波电压: 第一次倍频失真对应的电压V 1=143V ,第二次倍频失真对应的电压V 3=832V 。故31832143689V V V V V V π=-=-=。 由3 022 ( )2d V n l πλ γ = 得:12 22 3 0( ) 6.4110 2d n V l π λ γ -= =? 3.电光调制器T-V 工作曲线的测量:

(1)原始数据: 依据数据作出电光调制器P-V工作曲线: (2)极值法测定LN晶体的半波电压:

从图中可以看到,V 在100~150V 时取最小值,在800~850V 时取最大 比较数据可以得出,极小值大致出现在1110V V ≈,极大值大致出现 在3805V V ≈,由此可得31805110695V V V V V V π=-=-= 由3 022 ( )2d V n l πλ γ = 得:12 22 3 0( ) 6.3510 2d n V l π λ γ -= =? 4.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 晶体基本物理量: 算出理论值3 022 ( )649.22d V V n l πλ γ = =。与理论值相比,调制法测量 结果相对误差约6.1%,极值法测量结果误差约7.1%,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较好。其中,动态法比极值法更精确。

电光调制器

电光调制器的原理 要用激光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首先要解决如何将传输信号加到激光 辐射上去的问题,我们把信息加载于激光辐射的过程称为激光调制,把完成这一过程的装置称为激光调制器.由已调制的激光辐射还原出所加载信息 的过程则称为解调.因为激光实际上只起到了"携带"低频信号的作用,所以称为载波,而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号是我们所需要的,称为调制信号,被调 制的载波称为已调波或调制光.按调制的性质而言,激光调制与无线电波调制相类似,可以采用连续的调幅,调频,调相以及脉冲调制等形式,但激光调制多采用强度调制.强度调制是根据光载波电场振幅的平方比例于调制信号,使输出的激光辐射的强度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激光调制之所以常采用强度调制形式,主要是因为光接收器一般都是直接地响应其所接受的 光强度变化的缘故. 激光调制的方法很多,如机械调制,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和电源调制等.其中电光调制器开关速度快,结构简单.因此,在激光调制技术及混合型光学双稳器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电光调制根据所施加的电场方 向的不同,可分为纵向电光调制和横向电光调制.利用纵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纵向电光调制,利用横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横向电光调制编辑本段电光调制器的应用 在电通信系统中,原始率数字信号电平的峰-峰值只有0.8V。因为数据率大于2.5Gb/s的铌酸锂调制器的半波电压(Vp)较高,故都需要用驱动器来推动调制器。驱动器不仅要有很宽的工作频带,并且要能提供足够大的微波输出功率。例如:对于10Gb/s、Vp=5.5V的调制器,需要驱动器具有75KHz 到8GHz的工作频带及20dBm(100mW)的1dB输出功率。制作率的驱动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制作具有低Vp的调制器是很受欢迎的。 当然,也要求调制器有良好的其他性能,如低的光插入损耗、大的消光比、小的光反射损耗、弱的电反射损耗和合适的啁啾(chirp)参量。 电光调制器有很多用途。相位调制器可用于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在密集波分复用光纤系统中用于产生多光频的梳形发生器,也能用作激光束的电光移频器。 电光调制器有良好的特性,可用于光纤有线电视(CATV)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光链路和其他的光纤模拟系统。 电光调制器除了用于上述的系统中用于产生高重复频率、极窄的光脉冲或光孤子(Soliton),在先进雷达的欺骗系统中用作为光子宽带微波移相器和移频器,在微波相控阵雷达中用作光子时间延迟器,用于光波元件分析仪,测量微弱的微波电场等。

光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模拟信号光调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模拟信号光纤通信原理。 2、了解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模拟信号的系统光传输性能情况。 二、实验内容 1、测量不同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光调制系统性能。 三、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25号模块各1块 2、双踪示波器1台 3、连接线若干 4、光纤跳线1根 四、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光调制功率检测框图 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系统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本实验是输入不同的模拟信号,测量模拟光调制系统性能。如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系统框图所示,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等信号,经25号模块的光发射机单元,完成电光转换,然后通过光纤跳线传输至25号模块的光接收机单元,进行光电转换处理,从而还原出原始模拟信号。实验中利用光功率计对光发射机的功率检测,了解模拟光调制系统的性能。 注:根据实际模块配置情况不同,自行选择不同波长(比如1310nm、1550nm)的25号光收发模块进行实验。 五、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切勿将光纤端面对着人,切勿带电进行光纤的连接。 2、不要带电插拔信号连接导线。 六、实验步骤 1、系统关电,参考系统框图,依次按下面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信号源A-OUT,连接至25号模块的TH1模拟输入端。

(2)用光纤跳线连接25号模块的光发端口和光收端口,此过程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经光纤跳线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注意,连接光纤跳线时需定位销口方向且操作小心仔细,切勿损伤光纤跳线或光收发端口。 (3)用同轴连接线将25号模块的P4光探测器输出端,连接至23号模块的P1光探测器输入端。 2、设置25号模块的功能初状态。 (1)将收发模式选择开关S3拨至“模拟”,即选择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 (2)将拨码开关J1拨至“ON”,即连接激光器;拨码开关APC此时选择“ON”或“OFF”都可,即APC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意选择。 (3)将功能选择开关S1拨至“光功率计”,即选择光功率计测量功能。 3、进行系统联调和观测。 (1)打开系统和各实验模块电源开关。设置主控模块的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模拟信号光调制】。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中A-OUT输出为1KHz正弦波。调节信号源模块的旋钮W1,使A-OUT输出正弦波幅度为1V。 (2)选择进入主控&信号源模块的【光功率计】功能菜单,根据所选模块波长类型选择波长【1310nm】或【1550nm】。 (3)保持信号源频率不变,改变信号源幅度测量光调制性能:调节信号源模块的W1,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记录不同幅度时的光调制功率变化情况。 (4)保持信号源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光调制性能: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自行设计表格记录不同频率时的光调制功率变化情况。 (5)拆除23号模块和25号模块之间的同轴连接线,适当调节25号模块的W5接收灵敏度旋钮,用示波器对比观察光接收机的模拟输出端TH4和光发射机的模拟输入端TH1,了解模拟光调制系统线性度。 (6)改变信号源的波形,用三角波或方波进行上述实验步骤,进行相关测试,表格自拟。 七、实验报告 1、画出实验框图,并阐述模拟信号光调制基本原理。

光纤实验心得体会

光纤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和通信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题目: 姓名:董敏华班级:2010211112 学号: 10210368 班内序号: 27 日期:2013/5/27 一、实验原理及框图 多模光纤基带响应测试方法既可用频域的方法,也可用时域的方法。时域法利用的是脉冲调制。按照对脉冲信号采集及数学处理方法的 不同,又分为脉冲展宽法、快速傅立叶变换法和频谱分析法。本实 验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脉冲展宽法。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原理图: 如上图所示为多模光纤时域法带宽测试原理框图。从光发模块输出 窄脉冲信号,首先使用跳线(短光纤)连接激光器和光检测器,可 以测出注入窄脉冲的宽度??1;然后将待测光纤替换跳线接入,可以 测出经待测光纤后的脉冲宽度??2。经过理论推导可以得到求解带宽 公式: b? ghz) 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前面板接口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850nm 测试,下层为1310nm。每隔波长分别由窄脉冲发生器输出极窄光脉冲经被侧光纤回到测试仪内进行o/e变换后送出电信号,通过高速示波器即可显示。 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实物图如下所示:

实验采用的数字示波器实物图如下所示: 二、实验步骤 (一)850nm窗口下光纤的带宽测试 1. 打开测试仪电源开关(位于背面),前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亮; 2. 将示波器输入端和本仪器850nm的“rf out”输出端用信号线接好; 3. 用一根光纤跳线将850nm的“optical in”和“optical out”连接起来; 4. 仪器连接好后如下图所示: 进行示波器操作: a) 按auto-scale键调出波形; b) 点击time base键,并通过右下方旋钮调整脉冲至适当宽度(一般设置为10.0ns/div); c) 点击?t、?v键,显示屏右方会出现?v markers(off/on)、?v markers(off/on)选框,先通过右侧对应按键将?v markers设为on,分别调节v marker1和v marker2测出脉 冲高度并找出脉冲半高值;再将?v markers设为on,分别调节t marker1和t marker2 使其和脉冲半高值相交。则有t marker2-t marker1即为脉冲半高全宽?1。 5. 换下该光纤跳线,接入待测光纤用同样方法测出?2;其测试步骤 和4相同,如下图所示: 21)1/2 (ns) (二)1310nm窗口下待测光纤的带宽测试: 和850nm窗口下测试不同的是:应该选择1310nm区域内的“optical in”和“optical out”,“rf out”口进行正确连接,除此之外,其他都和850nm下待测光纤的带宽测试步骤相同。 三、实验注意事项

电光调制器工作基本知识是什么

电光强度调制器的设计 一、电光强度调制 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即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折射率将发生变化,当光波通过此介质时,其传输特性就受到影响而改变,可控制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强度。 强度调制是使光载波的强度(光强)随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激光振荡,如图下图所示。光束调制多采用强度调制形式,这是因为接收器一般都是直接响应其所接收的光强变化。 1、电光强度调制装置示意图及原理 它由两块偏振方向垂直的偏正片及其间放置的一块单轴电光晶体组成,偏振片的通振方向分别与x,y轴平行。

根据晶体光学原理,在电光晶体上沿z 轴方向加电场后,由电光效应产生的感应双折射轴'x 和'y 分别与x,y 轴成45°角。设'x 为快轴,'y 为慢轴,若某时刻加在电光晶体上的电压为V ,入射到晶体的在x 方向上的线偏振激光电矢量振幅为E ,则分解到快轴'x 和慢轴'y 上的电矢量振幅为'x E ='y E =E/2。同时,沿'x 和'y 方向振动的两线偏振光之间产生如下式表示的相位差 V 6330 2γμλ δπ = 0μ-晶体在未加电场之前的折射率 63γ-单轴晶体的线性电光系数,又称泡克尔系数

从晶体中出射的两线偏振光在通过通振方向与y 轴平行的偏振片检偏,产生的光振幅如下图分别为y E x'、y E y',则有y E x'=y E y'=E/2,其相互间的相位差为()πδ+。此二振动的合振幅为 () () ()δδπδcos 121 cos 21 41cos 22222''2 '2'2'-=-+= +++=E E E E E E E E E y y y x y y y x 因光强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通过检偏器的光强可以写成 令比例系数为1: 2 sin 2 sin 2 02 22'δ δ I E E I === 即 V I I λ γπμ63 302 0sin = 显然,当晶体所加电压V 是一个变化的信号电压时,通过检偏器的光强也随之变化。如下图I/0I -V 曲线的一部分及光强调制的工作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