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案-01

合集下载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课程名称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二、授课老师
严乔山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观,体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感,了解其审
美情趣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2、使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的区别。

3、使学生初步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技法及创作理念,学会欣赏山水画
4、艺术实践---临摹一幅山水画小品,体会一下笔墨和意境
五、课程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

难点: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西画不同,是以生活中真山真水为客观原型,经画家主观的思维加工,借笔墨技巧,艺术地创造出来的,不能只经写生完成学习过程,必须
掌握独特的造型方法,融合自身感受方能完成。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示范法;教学媒体运用
八、教学准备
老师:1制作幻灯片。

2给同学们分组,每组自选一幅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画作为主题,要求了解这
幅画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生平。

学生:1准备宣纸、毛毡、毛笔等相关练习工具。

2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九、教学过程。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中国山水画》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

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

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

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

高中美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63教案名师一等奖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63教案名师一等奖教学设计

山水画山石皴法教案授课人:朱景磊山水画山石皴法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山水画中的山石常见表现技法(披麻皴、折带皴、荷叶皴、斧劈皴),能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不同的山石的特点。

情感态度:初步感知技法对表现山水画内容和突出山水画意境的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中国画用具、山石范画。

学习重点:山石画勾、皴、点、染的技法掌握过程。

学习难点:掌握几种皴法的画法。

教材简析:山石是山水画的基础,是山水画描绘的重要内容,山石画法在山水画学习中是关键。

画石特别要讲究石的变化,从干湿浓淡中表现出山石的体面和石于石之间的层次空间。

学习过程:前几节课我们就学习了《中国画·工具和材料》,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在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

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元明清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主流。

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并且也学习了中国画·花鸟的画法,对中国画的用笔技法和用墨技法也有所掌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山水画当中山石的基本技法。

学习山水画中的山石常见表现技法(披麻皴、折带皴、荷叶皴、斧劈皴),能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不同的山石的特点。

教学导入1.欣赏著名的山水作品,进一步了解水墨画的知识和山石的走向。

教学内容一、挂出范图在生宣纸上边演讲边讲解山水画中山石画法,勾皴、点、染的技法要领。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山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材料一:山水论全文•山水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

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此是诀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

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

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

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

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

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

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

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

松皮如鳞,柏皮缠身。

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

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

有风无雨,只看树枝。

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

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

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

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

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

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凡画山水,须按四时。

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

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

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

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

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材料二: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行旅图》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景色,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

图上重山迭峰,雄深苍莽。

此构图奇特,扑面而来的大山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此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雄伟、高壮,造成凝重通人的气势。

第1课 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鲁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鲁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鲁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上的意义。

2.能够感受并表达中国山水画的情境、气氛、意境和审美价值,逐步形成对艺术欣赏的能力。

3.发扬探究精神,学习艺术创作方法,掌握画山水画的基础技能,创作一张主题明确、风格鲜明、有情境有意境的小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核心概念和基本构图,掌握画山水画的基础技能。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情境、气氛、意境和审美价值,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前置活动学生就各自收集和筛选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展示、评论和讨论,从感受、结构、构图、色彩、形态和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和探究的角度进入教学状态。

2.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华夏大地的壮美和自然诗意的韵味,进而带动学生心情和兴趣,为后续的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打好基础。

3. 学习活动(1)基础知识掌握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核心概念和关键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情境审美赏析以艺术史、文学典故、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境为媒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情境、气氛、意境和审美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线条构图实践在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表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模仿、修改、创新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画法和构图方法,培养学生用线条表现物体形态的能力。

(4)作品创作实践在掌握基本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情境和意境,自主创作一幅山水画小作品,体现出学习成果和留下自己的艺术印记。

4.巩固活动通过作品展示、评议和解读,再次强化学生的山水画欣赏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形成一种长期的艺术修养和发展素质。

四、教学设备与资源教学设备:录像机、投影仪、白板、笔、黑板等。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2)课堂延伸。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幅山水画作品,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赏析文章,谈谈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网上观看山水画技法教学视频。
/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山水画技法
六、教学反思
1、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精神,本课努力使教学成为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教师抓住高中学生思,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化于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由此,帮助学生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类型中国山水画不同的风格和面貌进行初步的探讨,引发学习兴趣。从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对待本课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对传统艺术了解的热情和愿望,这是顺利进行本课学习的根本保证。
3、画种比较,探究画理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比较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区别。)
PPT展示:
(1)工具材料的不同。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笔、水粉笔等,调和颜料作画,画出的作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gypzx/g/2009-02-18/2115521328.html
《六君子图》/shuhua/2011-06/13/content_4262126.htm
(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画理资料展开讨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古画画意不画形”、“树石不取似,意到便已”、“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师评述: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而把自然界的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历代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外346390.htm

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人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人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人美版《绘画》教案一、导入本课我们将继续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山水画,也是继上节课“笔墨情致–中国山水画-王维版《绘画》教案”之后的一个续篇。

本次教案主要从“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角度来探讨山水画这一充满哲学和人文情感的艺术形式。

同时,本课还将引入著名画家人美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和模仿人美画家的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山水画的精髓。

二、知识讲解1. “天人合一”的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

指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在山水画中,“天人合一”表现为画家以自己的心境去揣摩自然,用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自然写生,更是艺术家内心感受的抒发和展现。

2. “情景交融”的艺术形式“情景交融”是山水画中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指的是人文景物和自然环境在画面中融为一体,互相交融,相得益彰。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和情感气氛。

3. 介绍人美画家人美,本名赵麦琪,是中国当代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素朴、笔墨洒脱为特点,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4. 人美画家作品赏析在此,我们将介绍人美画家的一幅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详细赏析。

作品名称:《春思》作品描述:画面中,一道清溪蜿蜒穿越山峦,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画家通过墨写的草木、水石,彩绘的花鸟虫鱼,表现了一幅自然真实、情感深邃的山水画境。

同时,画面中融入了人文因素,例如亭台楼阁、曲桥流水等,更增添了一分诗情画意。

作品解析:人美画家在此幅作品中,充分展现了自然和人文景致的交融,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学风格。

他通过画面的布局、线条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无间关联。

画家采用的是淡墨之笔和水墨彩绘的手法,呈现出一种温润、典雅、脱俗的美感。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中国山水画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课时: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临摹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是绘画领域中重要的一种绘画形式,同中国花鸟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装饰画、版画、卡通画共同构成高中绘画教材教材,学习这一章对与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画有非常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中国山水画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基本技法及其运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临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作画步骤及其要领。

教学难点:对工具材料性能的初步掌握和基本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教法: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辅导练习法、提问法、总结法
2、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教材,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范本50页,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材,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一、欣赏《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
二、中国山水画临摹步骤
1、起稿
2、勾线
3 、画出物体体积质感
4、染墨
5、设色
6、题字盖章
三、中国山水画主要技法及其运用
1、纸性、用笔、用水、用墨、用色
2、皴擦点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