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

断夕古小枯 肠阳道桥藤 人西西流老 在下风水树 天,瘦人昏 涯 马家鸦 。 。,,
·
天 马净 致沙
远秋 思
北宋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自 然景物的感受 和描写,画家 为自然服务。
流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隋:展子虔 《游春图》
二、我国山水画不同的艺术风格:
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 浅降山水 没骨山水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
艺术传统
一、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 “小中见大”的手法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程式。
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 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 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 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 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 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 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 行旅的主题。
《寒江独钓》马远 (南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思考——诗文中的意境和画中的意境相通,体现在哪些字眼中?
思考:
通过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学 习,你是否理解自然与艺术作品 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山水画
艺术传统
一、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 “小中见大”的手法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程式。
中国山水画的现状:
一是紧随传统, 二是强调个性发展, 三是批判传统,搞中西结合,以此来改造发
展中国画。 (后两者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主流)
术语解释:
平远:自近而望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 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 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需要多墨,选 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 干得慢一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3) 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 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 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 毫笔。
墨
材料工具
1: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 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 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 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 烟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 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 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 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
朱膘:(朱标)是将朱砂研细,兑入清胶水中,浮在 上面成橙色的部分。
赭石:从赤铁矿中出产,呈浅棕色,目前赭石大多精 制成水溶性的胶块状,无覆盖性。
白粉:可分成铅粉、蛤粉、白垩等数种,蛤粉从海中 的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日久易「返铅」而变黑,用双氧 水轻洗则可返白,至於白垩 ( 白土粉 ) 在古代壁画中常用, 亦历久不变色。
2022人美版美术绘画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PPT课件

北宋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 自然景物的 感受和描写 ,画家为自 然服务。
南宋
元代
追求细节真实 和诗的意境
重诗情画意。
有我之境
重在抒发画家 内心思想情感 ,自然景物描 写为次。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特点: 1、大小对比 2、虚实对比 3、疏密对比 4、动静对比 5、化情思入景
《千里江山图卷》
《佛拉富德小屋》英 康斯泰勃尔
发展脉络概况
1。魏晋时期萌芽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
隋:独立成画科
隋:展子千。〈游春图〉
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唐:李思训 南宗:青绿山水 北宗:水墨山水 唐:王维
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宋 李成 《度碑窠石图》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元 明 清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主流
小结: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一、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 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了许多 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课堂练习:作品分析《富春山 居图》或《千里江山图》
笔法上有很多皴法 雨点皴
的表现程式。
卷云皴(cun) 披麻皴
南宋四家:夏圭、李唐、刘松年、马远
春山瑞松图 米芾(fu)(宋)
创造了“米点山水”——用横 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表
现云雨苍茫的景色。
突出表现早春季节特色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创造孤傲、清高、荒凉、疏放 的一种艺术境界
草地一角 水彩 丢勒 (德国
•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人美版美术绘画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课件(共34张PPT)

大青绿山水
小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用 矿物质石青、石 绿作为主色的山 水画。有大青绿 、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少 皴笔,着色浓重 ,装饰性强;后 者是在水墨淡彩 的基础上薄罩青
绿。
金碧山水 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作为主色﹐比
“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 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山水画创作并非是对一山一水作客观刻个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山水
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 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 万千的胸中丘壑。
范 宽
宋
----
雪
景
寒
林
图
与 其
师
人
,
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 师
诸
造 化
黄公望的代 表性作品 《富春山居 图》,花了 七年时间完 成,高33厘 米,横长 396.6厘米。 将富春江两 岸数百里精 粹收聚于笔 下。
三远法是总结了构图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高远、 深远和平远的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 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
高远
深远
平远
平远
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 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 的巍峨宏伟的山势。是从下面 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即把 物象放在视平线上,仰视。
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由 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画中进 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
情景
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都与宇宙相通。艺术家的 精神无处不与寥廓的宇宙相感应,相交游。人与自然是融 合为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这叫“天人合一”思想。 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核心。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第四组: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典型的代表作品并说出作者, 作品的内容,以及该画种类的特点?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韩熙载家中的一场奢靡 的宴会场景。
《间歇》 《散宴》
《观舞》
《听琴》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
《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听琴》
画面上哪一位是韩熙载?哪一位是郎粲?
《观舞》
两位仕女身态画的为什么那么矮小?
《清吹》
《泼墨仙人图》南宋画家 梁楷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 内心世界。
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第一组问题: 1、什么是帛画?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说说为什么敦煌壁画 的色彩依然光彩如新,色彩的特点?
我国古代最古老的独幅帛画
《龙凤仕女图》 反映祈求飞腾的 龙凤引导墓主人 的灵魂登天成仙。 《人物御龙图》 则表现驾驭舟形 巨龙向天国飞升 的景象。
人物画: 1. 2.
花鸟画: 3. 4.
山水画: 5. 6.
2. 花鸟画:3. 1. 山水画: 2. 4. 人物画: 5.
请指出花鸟画、山水画、 界尺画、人物画。
3.
5.
4.
1.
课程完毕 谢谢!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三组: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典型的代表作品并说出作者, 作品的内容,以及该画种类的特点?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 六 君 子 图 》 元 倪 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复习。
2、引入:
观看国画大师张登堂的作画视频
思考:
(1)、大师使用什么工具材料作画?
(2)、大师是否根据写生对象去摹写?
(3)、你觉得大师此刻的作画心情如何?
3、新课
(1)、出示题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出示学习目标,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
(3)、教师导语: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自隋唐以来,名家辈出,画风多变,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精雅小品,名作遍于画史。
高中阶段研习山水画,目的是要提高同学们的基本美术素养,不求全面的把握,重在了解、感受、认识中国山水画,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这节课,第一:我们要了解中国山水画哪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第二:通过分析作品,获得欣赏思路,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第三:比较中西绘画的不同方法。
(一)、经典作品赏析:
出示《雪景寒林图》
读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1)画中有什么景物?观后有什么感觉?
(2)从画中的高山、峻岭、积雪、重林、建筑,猜猜画家当时作画的心境?(3)、范宽为什么能画出如此传神之作?
(4)、出示《雪景寒林图》作品分析,教师简介画家背景。
范宽(约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画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诸物”不如“师诸心”。
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的情思。
此画为绢本水墨。
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人称宽“善与山传神”。
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面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5)、教师小结
赏析《六君子图》倪瓒(元),这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读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作品中主要画了什么树?这些树有什么涵意?
(2)、画中主要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
(3)、画家用“六君子”去命名他的作品有什么意义?
(4)、出示《六君子图》作品分析
(5)、谈一谈:
(6)、教师阐述:
画家本来出身在富裕的家庭,战乱废了他的平静的生活,从此隐居不出,一生与笔墨为伴。
借画抒情,从画面构图布局上,萧疏的气氛,寥落的用笔,都体现了画家的情感,无语地传达了画家的心声。
画家黄公望在题画诗中进一步揭示出本画的主题:“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将画家见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心思表达得含蓄隽永,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十分清楚。
通过赏析了这两幅典型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中国画在审美上,表现上,是不是很特别?你能感受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吗?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表见解,得出:
(1)、画法不同,工具材料不同;
(2)、山水画在构图上用散点透视,西方风景画用焦点透视;
(3)、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讲究意境和笔墨技巧;
(4)、山水画重在写意,喜欢“搜尽奇峰打草稿”在构图上讲究景物呼应、留白,布局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5)、西画大多次重在写实,包括光影、空间、体积的处理。
归纳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原则:
(1)、造型传神、气韵生动;
(2)、以水墨为主;
(3)、构图上用散点透视;
(4)、讲究意境和笔墨技巧;
(5)、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4、学生自我评价:
(1)、我学到了什么?
(2)、我知道了什么?
(3)、我了解了什么?
5、作品欣赏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课堂学习气氛较好,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各抒已见;特别对古代中国画家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感兴趣,同时对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表示理解,认识了中国山水画与别不同的绘画形式。
基本学会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
存在问题: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志趣的联系认识夫浅,对中国山水画如何用色用墨接触比较少,影响山水画的鉴赏,对如何创作山水画更是没有什么认识。
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回答。
一少部分学生缺乏兴趣。
改进方法:
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参观中国画展览,写写感想,或多观看中国山水画家的作画视频,提高认识,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老师也可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一些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联系个人感想,借实景画一些意笔山水,让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