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合集下载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习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要素和技法。

•掌握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表现方法。

•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冬日山水画作品。

2.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规律和技法。

•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将情景表现与山水画结合。

•如何展现冬日的氛围和色彩。

4.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要素和技法。

(2)理论学习(30分钟)•学生通过课本和PPT的介绍,深入了解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表现方法。

•学生学习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规律和技法,了解山水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践操作(60分钟)•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通过布置的任务,进行冬日山水画的绘制,实现情景交融的表现。

•教师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点评,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

5. 教学评价•作品评价:教师会结合作品的质量和创造性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自评:学生会在课后列举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今后的提高方向。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为在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1. 教材选择在选用教材方面,应根据学生年级和课程特点来挑选内容合适的教材。

本次教学中,教材的内容某些方面较难,没有达到学生适应和理解的程度。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理论部分,我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来做PPT,并在展示的同时,结合了图像、声音、文字和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但在运用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PPT内容设计不够简洁明了,动画设置的过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学实践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创作山水画作品,但在个别学生上课效率较低,没能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我认为今后应该给个别学生单独上课时间,让他们充分实践并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认为作品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科学,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和口感偏差,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比如直观比对评价、专业知识评价、创意评价等,从而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 不同
西方风景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 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
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 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3、追求不同 表物——主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 抒情——主观地表情达意
四、怎样学习山水画?
1、临摹 2、笔墨 3、设色 4、写生创作
五、课堂练习,让学生以 老师准备的材料为例,临 摹一幅小型山水,集体完
成一幅山石小画。
学生作品展示,并点评?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中国山水画的魅力是无 限的,让我们祝愿中国画在融入现代社会的同时 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我
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 一的精神;而把自然界的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达到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历代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审美原则。
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 什么区别?
请比较下面两幅作品德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丢勒水粉画《草地一 角》、郭熙中国画《早春图》,说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 景画有什么区别?
们要从身边做起,传承好这一国粹艺术。
THANKS!
1、工具材料的不同
4 6
9 1
10
8
3
5
国画的工具材料
2
• 1、毛笔
• 2、墨汁
• 3、宣纸/绢
• 4、砚台
7
• 5、颜料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
教具
山水画图片、绘画方法图片的课件,以及绘画工具:“文房四宝”等。
学具
毛笔、墨水、生宣纸、碟及水洗等。
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
欣赏、听讲、讨论思辨,结合自主探索、练习实践
主要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为画想诗,品味《望庐山瀑布》的画意,
老师分析:我们能从诗中看到画意,从画中看到诗意。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融入情景,介绍发展: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
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中国山水画
3、走近大师体验情景交融的意境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提问:那位同学分析一下《寒江独钓图》所表达的情感?
马远《踏歌图》欣赏
范宽《溪山行旅图》欣赏
4、借鉴与传承——学习山石的画法

6、作品展示,教学评价:
每个小组内评选一幅优秀作品,将作品展示在作业展示板上,开一个小型作品展览会。请一些小评委评一评,哪一组是最佳合作小组?请小作者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构思,请同学们评议。
7、预留作业,教学拓展:
联系山水风景与绘画作品,教师提议学生利用课余闲暇时间用宣纸尝试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发起对山水画的爱好,用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传承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5)点,也称点苔,它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植物,或远山(远景)的小树;或提醒画面,使之更趋精神。
5、联系实践,学生训练:
为画作诗,尝试表现一幅山水画小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广东省肇庆市初中美术课件情景交融的山水画共18张

广东省肇庆市初中美术课件情景交融的山水画共18张
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 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
山水画和影如何区分呢?
1、摄影是真实的重现,而山水画是通过线、墨、水 色等元素进行艺术塑造,讲究经营位置和情感交融 的意境。 2、山水画的艺术形式“诗书画印”相结合。
山水画的发展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 绘画称山水画。 魏、晋、南北朝已有发展,但 仍附属人物画,作背景居多。
五代、北宋 山水画大兴, 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 科。
》图林寒景雪《 宽范 宋北 》图旅行山溪《 宽范 宋北
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
山石
山水画包括
树木
云水
山石皴法
披麻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斧劈皴
作画步骤
? 1、勾勒轮廓(注意透视:前大后 小)
? 2、皴擦线条(表现山体结构和阴 阳面)
? 3、渲染山体(加强阴阳效果和染 出远景、云雾)
课堂练习
?A、选一种喜欢的山石造型 与皴法临摹。
?B、尝试表现一幅山水画小 品。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作品名称? 作品形式? 作品作者? 描绘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画(长七米,宽五米)。傅抱石,
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 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 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对比欣赏: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呢?
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 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 后期才趋于完成。
隋唐时代山水画,已 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画 种。在隋代至唐初, 山水画基本摆脱了魏 晋南北朝山水画那种 “水不容泛”、“人 大于山”的稚拙状态 而逐渐走向成熟。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学设计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学设计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石的结构及表现技法,掌握山石的绘画方法,可以绘画一幅山水画小景。

2.通过观察以及实践练习学习山石画法,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景作品。

3.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并掌握山石皴法的运用。

难点:体味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图片、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山水画作品《长江万里图》,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题材的画作么?以前有没有见过?顺势引出课题——《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一)什么是中国山水画通过刚才展示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山水画?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为中国山水画(二)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并提问:哪位同学分析一下《溪山行旅图》描绘的什么内容?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巨峰壁立,几乎沾满了整幅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飞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整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了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

提问:进一步思考其用了什么创作形式?教师总结:在这幅画上,作者着力描绘山石的气势。

在笔法上,用雄健的笔墨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山石的纹路。

层次丰富,墨色浓重,整个画面气势逼人。

提问:体现了什么情感?教师总结: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诗情画意的感觉,画面中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在其中,以及画家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一)学习山石的画法画山石的步骤,教师范画:(1)勾,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关系勾勒出来,它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

用笔要肯定、果断、有力。

(2)皴,体现对象的质性。

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3)擦,运用擦笔须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达到苍茫的效果。

《⑤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岭美版八年级上册

《⑤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岭美版八年级上册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山水画,体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理解“情景交融”的绘画理念,培养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介绍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情景交融”的绘画理念,让学生对山水画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观察与临摹:选择一幅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进行观察分析,指导学生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并尝试进行简单的临摹练习。

3. 创意绘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情景交融”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

要求学生注意构图布局、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

4. 作品整理与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包括画面修饰、装裱等,并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临摹阶段要仔细观察原作,尽量还原原作的构图和技法。

2. 在创意绘画阶段,学生应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3. 作品要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和谐,能够体现“情景交融”的绘画理念。

4.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照要求进行作品整理和展示准备。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构图布局、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3. 对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和提升创作水平。

2. 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山水画的学习感受和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山水画艺术的理解,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山水画包含的内容广泛, 有山、水、树、石,还有房屋、 桥、船、车、马、人等。自由 洒脱、用笔造型简约概括的山 水画称写意山水。如宋代米蒂 的《春山瑞松图》聊聊几笔, 有三两棵树、几间草房,远处 有山,近处有水,题上几句诗 就成为一幅耐人寻味的山水画。
三、怎样学山水画
学山水画先从临摹入手,这和 写毛笔字临帖一样,临摹是学习前 人成功经验的途径,首先要选好临 摹的范本。
《六君子图》 倪瓒(元代)
山石:
树及树叶形态:
品字点叶 介字点叶 夹叶法
大展身手
作业:
1、根据练笔的作业进行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 2、根据范作,加上自己的想法创作水墨山水画。 3、根据资料
二、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
西画画风景要支起画架子,大多以焦点透视的 方法对照景物如实描绘,包括光影,体积等。中国 画则讲究“收尽奇峰打草稿”,把要画的东西目识 心记,古人称为“腹稿”。在构图时,可以散点透 视的方法,一段段记录不同景色,形成独幅或长卷。 表现起来能够收放自如、随心所欲。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
《 富 春 山 居 图 》
山水画
《 淮 扬 洁 秋 图 》 石 涛 《林荫道》 霍贝玛
《 淮 扬 洁 秋 图 》 石 涛
画中有书、 书中有画
近实远虚
元代倪瓒所画《六君子图》 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 画家出生富裕,战乱毁了他原本 平静的生活,从此隐居不出,一 生只与纸笔墨砚为伴。作品画了 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 木,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趣。画 面萧疏的气氛,廖落的用笔都体 现了画家内心的情感,无语的传 达了画家的心声。
画中国画的步骤:
1、用木炭条轻轻起稿,定出位置和轮廓。

八年级美术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欣赏山水画作品时,深入理解画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3.重点:激发学生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如何将环保意识与山水画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优秀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画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互动交流:组织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布置以下任务:
1.创作草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的草图设计。
2.实践操作:在草图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用墨、设色等技法,完成一幅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作品。
3.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将对每个学生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建议。
3.掌握山水画中的意境表现方法,学会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4.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设色方法:讲解山水画的设色原则,如“随类赋彩”,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画面的氛围。
5.意境表现:分析如何通过线条、墨色、构图等元素,表现山水画的意境美。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2.主题探讨:每组选取一个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构图、用墨、设色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其意境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方法:
山水画在构图上采用高远、深远、平远透视 法。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看得到万水千山,现在的“鸟瞰”
•自近山而望远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平远
视平线则处在画面的中间或者是中部偏上

高 大

雄山
伟 、 气
下 而
势仰
磅 礴
山 巅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现代)
景:无限壮丽的北国风光 情:抒发了革命领袖的博大情怀。
景:无限壮丽的北国风光 情:抒发了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博大情怀。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景 情与
的交融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山水画:
• 山水画是指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 的绘画。
• 它在隋唐时期已经独立成科,五代、 北宋趋成熟。从此成为中国画中一大画科。
•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情 景交融的意境。
西方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
构图上采用焦点透视 来取景,注重透视和 写实。
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鸟瞰法), 不太注重是不是完全真实,注重 写意,追求意境的表现。
西方风景画多采用焦点透视如同相机,观 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收人镜头 的物象如实的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 视域以外的物象就不能摄人了。
中国山水画在透视上有它独特的处理方法。 它遵循透视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 于一般的法则、规律。画家的观察点不是 固定地一个地方,也不受一定视域的限制, 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移动立足点进 行观察,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内容都 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进画面上来,使画 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这种透视 方法叫着“散点透视”,也叫“动点透 视”。山水画能够表现出“咫尺千里”的 开阔画面,便是中国山水画对透视运用的 要求。。
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 彩色描绘景物。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宋) 青绿山水:以青绿色为主调,厚重而鲜艳。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元) 浅绛山水:以墨色为主,仅以淡赭着色。
画法:石头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看得到万水千山,现在的“鸟瞰”


平自
线 则 处
近 山
在而
画 面 的
望 远
中山
间 或 者
, 谓
是之
中 部 偏
平 远

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青绿山水:以青绿色为主调,厚重而鲜艳。
浅绛山水:以墨色为主,仅以淡赭着色。
金碧山水:在青绿山水画上加施金线勾勒或者泥 金,使画面变得更加浓重浑厚,装饰性也更为强 烈,具有十足的贵族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