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30A至海五联海底管道内检测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海洋环境数据监控与分析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海洋环境数据监控与分析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海洋环境数据监控与分析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底管道的建设和运营日益重要。

海底管道承担着输送油气、水、电力等重要资源的任务,因此其运行安全和可靠性是海洋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海洋环境数据监控与分析是保障管道安全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海洋环境条件不稳定且复杂,对海底管道的长期运行造成了极大影响。

因此,海底管道巡检船需要对海洋环境数据进行监控与分析,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首先,海底管道巡检船需要采集并监测海洋环境数据。

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洋流速、海水温度、海水盐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对海底管道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设备的安装和传感器的使用,巡检船能够准确、实时地获取这些数据,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存储。

同时,巡检船还需要采集海底管道周围的地质和水文数据,以便对管道周围地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估。

其次,海底管道巡检船需要对采集到的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海洋环境数据的分析,巡检船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管道周围的流动特性等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海水流速数据,巡检船可以判断管道周围是否存在漩涡、涡旋等流动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管道受损。

同时,通过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监测,巡检船可以判断管道周围的水体是否存在腐蚀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管道的腐蚀速度。

此外,海底管道巡检船还需要对海洋环境数据进行比对与分析,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当海洋环境数据与管道运行数据存在不一致或突变时,巡检船应及时警示运营管理方进行处理和维修。

例如,在管道运行过程中监测到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巡检船可以通过分析温度上升的原因,并联合技术专家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管道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最后,海底管道巡检船需要将海洋环境数据的监控与分析结果与海底管道的运行管理方进行共享。

通过数据共享,管道的运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管道周围的海洋环境状况和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管道维护和管理策略。

借助清管数据分析海底管道内腐蚀原因与控制

借助清管数据分析海底管道内腐蚀原因与控制

借助清管数据分析海底管道内腐蚀原因与控制柳鹏1闫化云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2中海油(天津)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摘要:内腐蚀问题一直是多相流海底管道的主要安全隐患,清管是一种内腐蚀控制或保持有效流体输送效率的有效方式。

利用清管数据可以获取海底管道腐蚀发生的位置、清管产物等信息,对不同时间的清管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出海底管道内腐蚀发生的原因,以及期间所采取腐蚀控制方法的效果。

根据中国南部海域某条多相流海底管道的清管信息及智能内检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底管道发生内腐蚀的原因,主要是海底管道底部残存泥沙和沉积水导致。

为此,制定了针对性的内腐蚀控制措施,即将原泡沫球清管球更改为双向直板10-A型清管球,增加清管频次,且在清管过程中冲击加入杀菌剂,4年后内检测结果证明内腐蚀控制措施有效。

关键词:海底管道;内腐蚀;清管;智能内检测;控制措施Internal Corrosion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Subsea Pipeline Based on Pigging DataLIU Peng1,YAN Huayun21Zhanjiang Branch Company of CNOOC(China)Ltd.2Pipel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of CNOOC(Tianjin)Abstract:Internal corrosion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safety hidden danger for multiphase subsea pipe-lines.Pigg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internal corrosion and maintain effective fluid transport effi-ciency.The pigging data can be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location of subsea pipeline corrosion,pigging products,etc.,and compare the pigging data at different times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internal corrosion in the subsea pipelin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rrosion control methods adopted.Based on the pigging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internal inspection data of a multiphase flow subsea pipeline in the South China waters,the cause of internal corrosion of the subsea pipeline is analyzed,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residual sediment and sedimentary water at the bottom of the subsea pipeline.Therefore,targeted internal corrosion control measures are formulated,namely,the original foam pellets are changed into two-way straight10-A pigging pellets to increase the pigging frequency and add fungi-cides in the pigging process.The test results within4years proved that the internal corrosion control measures were effective.Keywords:subsea pipeline;internal corrosion;pigging;intelligent internal inspection;control measure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田的“血管”,是油气田正常生产的保障。

中石油汇报材料

中石油汇报材料
海检中心有16人获得DNV颁发的渗透检测国际Ⅱ级检验师证书;15人获得DNV颁发 的磁粉检测国际Ⅱ级检验师证书;9人获得DNV颁发的射线检测评片国际Ⅱ级检验师 证书;8人获得DNV颁发的超生检测理论国际Ⅱ级检验师证书;20人获得DNV规范通 用理解合格证书;57人具有海上“五小证”;15人获得了国家质量工程师证书;8人 获得了国家监理工程师证书;5人获得了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证书;15人获得了国家 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5人参加了DNV定量风险评估工程和专业化软件培训,具备了 定量风险评估资格;12人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无损检测Ⅲ级资质证书;48人 取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无损检测Ⅱ级资质证书。
管线内检测介绍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上石油技术检验中心
The Department of Offshore Petroleum Engineering Survey, SINOPEC
目录
一、实施管线内检测的必要性 二、海检中心介绍 三、主要业绩 四、业务能力 五、管线清管及内检测介绍 六、管道完整性评估 七、收发球装置
3
按照SY/T 100372002 《海底管道系 统规范》的要求:
➢海底管线作为 海上油气生产设 施在其建成之后 应当每年进行年 度检验,每5年 进行特别定期检 验。
➢石油管道应当定期进行全 面检测,新建石油管道应该 在投产后三年内检测,以后 视管道安全状况确定检验周 期,最多不得超过八年。
➢石油企业应当定期对石油 管道进行一般性检验,新建 管道必须在一年内检测,以 后视管道安全状况每一至三 年检测一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海检中心介绍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中心” ( 简称“海检中心” ) 成立于1999年,业务上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和科技开发部管理,具有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海洋石油生产设施(浅海)发证检验机构”资质、 “海洋石油天然气专业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是国内仅有的两家发证检验机构之 一,也是石油石化行业唯一一家具有发证检验资质的单位。同时具有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无损检测机构A级”资质,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无损检测工程专业 承包一级资质,是中国石化集团唯一一家A级资质无损检测机构,迈入全国检测行业 20强行列。

内检测技术在油田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上的应用

内检测技术在油田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上的应用

内检测技术在油田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上的应用王智晓【摘要】介绍了内检测技术及其检测施工程序,该技术在胜利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方面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分析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期刊名称】《安全、健康和环境》【年(卷),期】2018(018)001【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海底管道;内检测技术;完整性管理【作者】王智晓【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埕岛油田从1994年自行研究、铺设海底管道,进行油气水的输送,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建成海底输油管道、海底输气管道和海底输水管道累计长度超过310 km。

这些错综复杂的综合海底管网成为埕岛油田的动脉,实现埕岛油田高效生产及输送,在油田开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保障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

为此,埕岛油田对海底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采用在线漏磁内检测技术为管理获取管道内腐蚀数据,为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1 内检测技术简介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在保证管道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对管道进行内检测,获得管道凹陷、褶皱等数据和漏磁内检测腐蚀深度、长度、宽度等数据,准确把握管道内部状况及存在的缺陷,并基于内检测数据对管道进行评估,通过对多次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缺陷的腐蚀率、增长率进行计算,从而对管道的剩余强度、修复建议、再检测周期等进行预测,对管道剩余寿命进行评估,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

2 检测准备2.1 管道调查调查了解管道材质、规格、长度及最小弯曲半径,了解管道运行的压力、介质温度及流量,了解管道两端收发球装置尺寸、场地大小,以便有针对性地编制切实可行的检测施工方案、准备检测施工设备、设施。

2.2 流程改造根据管道调查结果,制定改造方案,对管道两端流程进行适宜性改造,满足管道检测施工需要。

a)对收发球装置进行改造,安装适宜检测施工的收发球装置及管道清洗附属装置,并保证装置正后方预留足够空间,便于安装或取出清洗、检测设备。

海底管道的健康监测系统与评估研究

海底管道的健康监测系统与评估研究

海底管道的健康监测系统与评估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海底管道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设施,其安全性与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海底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如海水腐蚀、海洋生物的侵蚀、海底地质变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管道的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海底管道健康监测系统与评估机制,对于保障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海底管道的健康监测系统与评估研究。

我们将对海底管道的健康监测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海底管道的健康状况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损伤识别、风险评估等方面。

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为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海底管道的健康监测与评估水平,还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二、海底管道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海底管道健康监测系统主要依赖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来实现对海底管道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评估。

其基本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传感器技术:通过在海底管道的关键部位安装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管道的工作状态。

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管道的压力、温度、位移、应变等关键参数,并将这些参数转化为电信号,以供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信技术:海底管道健康监测系统需要将这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陆地上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就需要依赖于高效的通信技术,如海底光缆、无线通信等。

这些通信技术能够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中心,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数据中心接收到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后,需要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实时监测结果报告

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实时监测结果报告

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实时监测结果报告概述: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是为了深入了解海洋环境、调查海洋资源和研究海洋生态而设计的一套科学仪器和技术体系。

本报告旨在提供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的实时监测结果,以全面了解当前海洋环境的状况。

一、海洋水质监测结果: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采样装置实时监测海洋水质,提供全面的信息。

根据最近的监测数据,本次报告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温度和盐度:监测数据显示,在深度海洋区域,水温分布较稳定,平均为20摄氏度。

而盐度方面,由于淡水和盐水的混合影响,盐度呈现一定的变化。

在近岸海域,盐度普遍偏低,约为34‰,而进入远海后盐度逐渐上升,约为36‰。

2. 海洋酸化:近年来,全球海洋酸化问题备受关注。

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显示,海洋酸化程度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pH值下降至8.1,表明海洋碱性有所降低。

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可能产生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3. 溶解氧:溶解氧是海洋生物的重要需求,也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实时监测结果,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显示了溶解氧含量的变化。

在深海区域,由于生物活动较少,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平均约为5毫克/升。

然而在沿海地区和富营养区,溶解氧含量普遍较低,约为2.5毫克/升,这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海洋生态监测结果: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根据最新监测结果,本次报告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海洋生物多样性:通过水下摄像装置和声学探测技术,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可以记录并分析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深度海洋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物种数量众多,其中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2. 海洋污染监测:深度海洋综合探测系统还能够监测海洋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截至目前,深度海洋区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海底管道气体运输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海底管道气体运输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海底管道气体运输的检测与监测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海底管道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运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输送。

为了确保海底管道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需要实时监测和检测管道内气体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海底管道气体运输的检测与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管道运行状态监测技术等。

一、传感器技术1. 压力传感器:海底管道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承受高压力的气体,因此压力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

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管道内的气体压力,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2. 流量传感器:海底管道气体运输的有效控制离不开准确的流量监测。

流量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和体积,并提供准确的流量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管道运输的安全控制和优化运营至关重要。

3.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影响海底管道气体运输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管道内气体的温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管道运输的稳定和安全。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 数据采集:海底管道气体运输的检测与监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为了获取准确、实时的数据,需要采用高效的数据采集技术。

通过合理布设传感器,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海底管道内气体数据的实时采集。

2. 数据传输:海底管道位于海底深处,数据传输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如海底光纤通信技术或声波通信技术,以确保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通过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海底管道气体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供准确的预测和预警。

三、管道运行状态监测技术1. 泄漏检测:泄漏是海底管道运输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

因此,泄漏检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在管道上部署压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检测设备,可以及时发现泄漏点,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报警和处理。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海底管道是能源运输和海洋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它们穿越海洋,将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地。

然而,由于环境复杂、水深较大等特殊原因,海底管道处于易受损和容易出现故障的状态。

因此,对海底管道进行定期巡检和数据采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海底管道巡检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传统的巡检方法主要是人工潜水员进行视觉检测,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潜水员受制于水深和环境条件,容易暴露于危险情况,同时潜水工作时间短,效率低下。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现代海底管道巡检船采用了先进的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等技术,通过搭载高清相机、声纳、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实现对海底管道的全方位、高效率的巡检。

数据采集是海底管道巡检船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包括图像、声音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的采集。

巡检船上搭载的高清相机能够拍摄管道表面的图像,这些图像能够清晰展现管道的表面状况,如是否存在腐蚀、裂纹、破损等问题。

声纳系统可以通过声波反射检测出水下管道的裂纹和破损,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另外,激光测距仪可以精确测量管道的尺寸和弯曲度等参数,为管道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数据分析是巡检船数据采集的后续工作,它的主要目标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出管道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

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自动识别出管道中常见的破损类型,如腐蚀、侵蚀等,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破损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对管道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关管道状况的关键特征,如颜色、形状、纹理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管道的健康状态。

此外,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海底管道巡检船通常会采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来保存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查询。

同时,为了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数据,无线传输技术也被广泛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30A至海五联海底管道内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介绍了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原理及在cb30a至海五联海底管道的应用,分析介绍了变形检测和漏磁检测结果及海底管道状况的分析和评估情况。

关键词:海底管道漏磁检测管道检测清管
0 引言
胜利油田cb30a至海五联海底管道建于2004年,管道具体参数见表1,是胜利海上油田一条重要的海底管道。

经过多年的运行,管道内部腐蚀情况不明,一旦发生泄露会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防止管道因发腐蚀穿孔而发生漏油事故,保证海底管道安全运行,需要弄清管线内部腐蚀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维护措施。

漏磁内检测技术能有效检测出管道内外壁腐蚀、裂纹和管道变形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内检测技术,胜利油田在2011年对该条海底管道进行了漏磁内检测,本文介绍该条管线漏磁内检测检测分析结果,以供有关单位在以后进行海底管道检测时借鉴。

1 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原理
海底管道内检测跟陆地管道内检测技术方法基本相同,是以管道输送介质为行进动力,在管道中行走对管道进行在线无损检测,确定管道的变形、腐蚀、裂纹、缺陷程度,为管道运行、维护、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内检测技术方法按照检测原理有漏磁检测、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光学检测等。

漏磁检测方法以其在线检测能
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独特优点而满足管道运营中的连续性、快速性和在线检测的要求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管道内检测技术,国外90%以上管道内检测设备采用漏磁检测技术[1]。

漏磁内检测器的工作原理[2]如图1所示:利用自身携带的强磁铁产生的磁通最,通过钢刷耦合进入管擘,在管壁圆周上产生1个纵向磁场回路,使磁铁间的管壁达到磁饱和状态。

若管壁没有缺陷,则磁力线在管壁内均匀分布。

若管道存在缺陷,管道横截面减小,由于缺陷的磁导率远比铁磁性材料小,因此磁阻增大,磁通路变窄,磁力线变形,部分磁力线穿出管壁两侧产生漏磁场,其形状取决于缺陷的几何形状。

位于两磁极之间紧贴管壁的探头(传感器)检测到漏磁场,并产生相应的感应信号,其经过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后被记录到存储器中。

检测完成后,通过专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回放、识别和判断,获得缺陷的类型、位置、形状和尺寸等信息。

2 检测结果与分析
2.1 变形检测结果与分析
变形检测设备为tdw生产的高分辨率变形检测器,该检测器有40个传感器,具有检测覆盖面大、检测精确度高、长度短、能够通过1.5d弯头、重量轻,运行时间长
(52h)等特点。

变形检测共检测到焊缝659条,内外管锚固件14个,法兰4个,阀门2个,三通2个,4个弯头,与管线设计相符。

管线存在21个
内径变小的特征点,且均在0°方向,见表2和图2所示。

内径最小为267.96mm,根据变形检测数据分析认为,缩径点不是管线出现变形、凹坑等缺陷,而可能是管线焊缝位置出现焊瘤、夹渣等,导致管线在该处内径变小;也可能是管壁上存在硬质沉积污垢。

通过变形检测数据分析,该管线直管最小通过直径为267.96mm,最小弯头满足1.5d条件,符合漏磁内检测器通过条件,可以进行漏磁内检测。

2.2 漏磁检测结果与分析
漏磁检测采用tdw生产的浮动式磁环漏磁腐蚀检测器,该检测器具有长度短、拥有id/od探头可区分内外腐蚀、通过性好、磁化水平强、能检测和量化的缺陷多等优点。

通过检测,管道共发现了11个腐蚀点,深度介于1.4mm~3.3mm,其中9个内腐蚀点,2个外腐蚀点。

没有发现其他裂纹等缺陷,腐蚀点具体情况见表3和图3。

并且11个腐蚀点中有8个出现在距离发球段1066.01米至1078.06米的同一段管线上,腐蚀点的时钟方位约为7:00(223°),该段管线长12.05米。

腐蚀点集中,可能与管道材料原始状态有关。

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检测结论:
①根据漏磁检测数据,最深的腐蚀点的腐蚀量为3.3mm,剩余壁厚为11mm,大于最小允许壁厚,满足设计压力4mpa、安全使用压力2.5mpa的要求。

②以管线的运行时间7年为准,计算最深腐蚀点的平均腐蚀速率
为0.47毫米/年,大于设计值0.2毫米/年。

按照该平均速率计算,该点腐蚀到最小允许壁厚只剩2年。

建议在2014年对管道进行复测。

3 结论
通过变形和漏磁检测,掌握了海底管道腐蚀和变形情况,为海底管道的安全管理决策和技术分析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刚.管道漏磁内检测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0.
[2]韩文花.油气管道漏磁信号去噪及缺陷重构算法的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6.
[3]周燕,董怀荣,周志刚,谢慧.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发展[j]. 石油机械,20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