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论语选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 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By 杜小二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 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 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 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 自远方来,不亦 乐/ 乎?人不知 而/ 不愠, 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曾子曰:吾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 而/ 不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 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y 杜小二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7、诲( )女(
w)dăà知n)ig之)乎
8、是知(huì )也 rǔ
9、弘毅( Zh)ì
10、然后知松yì柏之后凋( )也
11、其恕( )乎
diāo
shù
By 杜小二
◆听范读课文,处理好 停顿和语速、语调。
齐读课文,纠正节奏
By 杜小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y 杜小二
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 终/ 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By 杜小二
(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论语》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ãã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â hū yǒu pã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yì lâ hūr ãn bù zhīã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ãi rãn yě xiào tìã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ãr hào zuî luàn zhě wâ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ã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ãi rãn zhī běn y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â xiǎn yǐ rã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âi rãn mïu ãr bú zhōng hū yǔ pã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ã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âng zhī guï jìng shìãr xìn jiã yîng ãr ài rãn shǐ mín yǐ sh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选读》主题3 第10课 学以致其道

《论语选读》主题3 第10课 学以致其道

第十课学以致其道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

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2.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

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

孔子回鲁后樊拜其为师。

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

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

“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

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本课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

孔子认为,君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得道,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要通过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

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文化知识怎么样,而在于他能不能实践“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好学,要广泛地学习,踏实地思考。

从《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有专长,通过学习都能出仕为官,并能把学过的东西用于治理国家,而且很有能力,这都说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是有成效的。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第十章是重要的一章。

本文将为您呈现《论语》第十章的原文、翻译以及解读,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一、原文及翻译子曰:“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读:这句话是孔子的一番教诲。

孔子认为,君子之间虽然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但可以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对方的思想。

而小人之间虽然可能有相同的观点,但却无法和睦相处,缺乏真正的团结。

二、解读这句话凝练地表达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

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点,即使意见不同,也能够理性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君子的和而不同体现了他们的包容与开放,能够欣赏他人的观点,并且能够理智地探讨问题。

相对而言,小人同而不和,表示小人之间虽然可能拥有相同的观点,但由于缺乏真正的品德和修养,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人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也无法包容与接纳不同的声音。

孔子这番话意在教导人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他告诫人们要像君子一样,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尊重他人的观点,善于倾听与交流,在不同的意见中寻求共识。

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够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够进步与发展。

三、探究背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记录,记载了孔子的思想与教学。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

在这一章中,他通过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告诫人们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处于动荡中的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战乱频繁,道德沦丧。

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以及君子之间的和谐相处。

他希望通过这种人际关系的构建,来推动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四、意义与价值这句话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它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同样适用于当代社会。

在当今世界,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层出不穷,人们之间可能存在分歧和争议。

但如果我们能够像君子一样,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同时又能够接纳与尊重他人的意见,那么我们就能够建立起健康而和谐的人际关系。

论语节选

论语节选

《论语》节选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可以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了。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8.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

9.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路问如何谋求禄仕。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 péngzìyuǎn fāng láib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úyùnbúyìjūn zǐhū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yuēqíwéirényěxiàotìérhàofànshàngzhěxiǎn yǐbùhàofàn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érhàozuòluànzhěwèizhīyǒu yějūn zǐwùběn běn lìérdàoshēng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t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 yúzzjiāoérbúxzrénxíngyzshēn yǔpézrújǐzhězz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dàokěwèixiàoyǐ道,可谓孝矣。

yǒu zǐyuēxìnjìnyúyìyánkěfùyěgōng jìnyúlǐyuǎn chǐrǔyě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yīn bùshīqíqīn yìkězōng yě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课本_论语选 孔子的为人

课本_论语选 孔子的为人

孔子的为人(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6。

”─为政第二.四○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时,便立志发愤向学。

有,音ㄧㄡˋ,同“又”。

○2三十而立:三十岁时就能明道守礼,懂得立身处世之道。

○3不惑:能通达事理而没有疑惑。

○4天命:指上天所赋予的使命。

○5耳顺:耳闻其言就能知道说话者的心意。

○6从心所欲不踰矩:随心意行事,而不会踰越法度。

从,随。

踰,音ㄩˊ,超越。

矩,木工用以画方形或直角用的曲尺,此处引申当“法度”讲。

章旨孔子自述一生为学修业的历程。

研析此章乃孔子晚年自言为学进德的历程与境界。

他认为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靠着不断求知来提升自我。

十五岁就“志于学”,所学包括求取知识和学习做人的道理,尤其偏重于后者。

三十岁时就能卓然自立,言行都能合乎礼法。

“不惑”是指遇到问题时能够明确地分析、果决地判断,不致于陷入迷惑。

“知天命”是指明白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努力去实践,至于是否能达成,就无须去计较成败得失了。

“耳顺”指听到别人的言论,就能知道他的旨意,不论毁誉褒贬,都能处之泰然,展现宽容的气度。

“从心所欲,不踰矩”是指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从容自在,又不会踰越礼法,达到圆融自得的最高境界。

孔子一生活了七十三岁,这段话是他在离开人世前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展现出不断学习与力求上进的态度,可说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典范。

名言◎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来造就自己。

(德国‧歌德)◎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论语尧曰)译不懂得命运,无法成为君子。

事例五十而知天命─孔子以发扬周文化为己任孔子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先到了卫国。

第二年离开卫国赴陈国途中,路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因孔子的长相很像攻打过匡地的阳虎,匡人以为阳虎又来了,因此将孔子师徒围困了五天五夜。

弟子都非常害怕,孔子安抚学生说:“周文王已经死了,周朝的文化不是要靠我来继承、发扬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个文化,就不会让我担负起维护它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栖栖 忙碌不安的樣子。
7
課文背景介紹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本章人物的對話雖然不長,卻饒富趣 味。孔子要子路問津,長沮不肯相告,卻 以「是知津矣」反諷。他認為孔子既然想 以「道」濟世,「道」即是人該走的路; 既知世人該走的路,如何不知自己的渡口 所在?
5
長沮桀溺耦而耕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孔子席不暇暖,周遊列國,欲救天下, 不斷尋求實現理想的機會。他「危邦不入, 亂邦不居」〈泰伯篇〉,看似「辟人」, 其實仍然以天下為己任。
由於天下無賢君,他甚至有「道不行, 乘桴浮於海」〈公冶長篇〉之嘆。最後回 到家鄉,獻身教育,將希望寄託於弟子後 學。
4
課文背景介紹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本章在《論語》中,篇幅雖然最長, 文字卻很簡淨,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將人 物、事件勾勒出來。
例如「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十個字,藉「浴」、「風」、「詠」、 「歸」四個動詞,即將歡暢悅樂的境界呈 現出來,都可看出文字極強的概括性。除 了思想,文學的價值也值得重視。
上 1 學而 2 為政 3 八佾 4 里仁 5公冶長 篇 6 雍也 7 述而 8 泰伯 9 子罕 10 鄉黨 下 11先進 12顏淵 13子路 14憲問 15衛靈公 篇 16季氏 17陽貨 18微子 19子張 20堯曰
11
論語的傳本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
課文背景介紹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子路、冉求、公西華的積極入世,對 王道的實現有所幫助,也可能淪為霸者的 工具;而曾皙所言,呈現的歡暢悅樂,與 孔子的理想正相契合。夫子喟然而嘆,良 有以也。
在三子之前,孔子只讚曾皙;在曾皙 獨侍之時,孔子對三子卻又多所肯定。弦 外之音,善聽者自當有所領會。能以人之 長,彌補己之短,才能日趨完美。
此乃直接從《論語》書中分析「論」 字和「語」字的用法所得出來的結論,此 說頗有創見,亦可參考。
10
論語的篇章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論語》是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與 應答的語錄,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 記述編輯而成。全書分為二十篇,四百八 十餘章, 每篇取篇首二或三字為名,成書 時間約在春秋戰國之交。上下篇目如下。
成書約於戰國初年,由於秦大火禁燬 到漢朝經籍漸出,有三種傳本。 (1)魯論語(20篇,與今傳論語相同) (2)齊論語( 22篇, 多問王、知道兩篇) (3)古論語( 21篇,孔子故宅中)
(古文) (4)今傳論語(20篇)
12論語的內容来自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
孔子與弟子言志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弟子有從具體事功上陳述者,有從生 命情調處著眼者,志向襟懷各有不同。最 後孔子既肯定了子路等人的淑世抱負,也 讚許了曾點祥和悠然的境界。
子路態度率直,冉有坦誠,公西華謙 虛,曾皙則從容而狂放。前三者表露出經 國濟世的抱負,曾皙只是提出一種生活情 趣,卻受到孔子特別的讚美,這是本章最 堪玩味的地方。
《論語》雜記孔門師弟的言行,可 分為下列六項:弟子記夫子之言、夫子 答弟子之問、弟子自相問答、時人相與 言、臣對君之問、師弟子對大夫之問。
或分為八類:關於個人人格修養之 教訓、關於社會倫理之教訓、政治談、 哲理談、對於門弟子及時人因人施教的 問答、對於門弟子及古人時人之批評、 自述語、孔子日常行事及門人讚美孔子 之語。
孔子逝世之後,弟子後學們便把這些
紀錄彙集、編纂成書。「論」是「論纂」,
「語」是「言語」,「論纂」孔子之「言
語」,故稱《論語》。
9
論語名稱另一說法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陳大齊《孔子學說》:「《論語》所 載以孔子言論為主,而孔子言論可分別為 兩類:一為與人問答討論,二為未經人問 而自動告人。前一類正是『論』,後一類 正是『語』,故書名《論語》者,意即孔 子的『論』與『語』,用以顯示全書的主 要內容。」
桀溺則更進一步勸子路棄孔子而隨他 們隱居;而孔子感嘆彼此道不同,不相為 謀。孔子終究不為所動,依然執著地走在 修己治人的道路上。
8
論語的名稱由來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論 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 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 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 之《論語》。」班固的意思是:《論語》 這部書,主要記載了孔子應答弟子及時人 的談話。
第一冊第十課
論語選
1
孔子與弟子言志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本文選自《論語‧先進》。透過孔子 與四位學生間的互動,生動的呈現出孔 門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其義理內涵的 豐富與寫作筆法的卓越,在論語諸篇章 中極為特出。
孔子施教多從平常生活處入手。在 閒談中孔子引導學生抒發己見,解答其 疑惑;並且能夠因材施教,隨機啟發, 師生之間和樂一片。
6
課文背景介紹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隱者則不然,見勢不可為,便斷然放 棄救世之念。他們的行徑,如鳳棲高岡, 較之熱中名利,奔走鑽營者之如蛾逐夜燈, 自然清高;較之孔子視萬物為一體而栖栖 皇皇、櫛風沐雨,則孰是孰非,身為知識 份子,亦當有所分辨。否則,聖賢豪傑都 與鳥獸同群,哀哀蒼生又將如何?孔子怎 能不憮然而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