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合集下载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Swin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及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虫传播,常于夏末初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1871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至1934年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已有过十几次大流行。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其他国家称为日本脑炎,为了与日本冬春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称流行性甲型脑炎)相区别,故将本病称为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我国较多地区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小的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nm,呈球形,20面体对称,为单股RNA。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有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

外层纤突是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鸭、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的差异。

本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繁殖。

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马、牛、羊、猪、鸡都有相当高的隐性感染率,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脑、脑脊髓液和死产胎儿的脑组织,以及血液、脾、肿胀的睾丸,以肿胀睾丸的含毒量最高。

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昆虫体内常能分离到病毒。

试验动物中,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高度的易感性,是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其中以1~3日龄的乳鼠最易感。

小鼠脑内接种最好,接种后2~4天发病,并于1~2天死亡。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木乃伊胎儿从拇指大小到正常大小;肝、脾、肾有坏死灶;全身淋巴结出血;肺瘀血、水肿。

子宫粘膜充血、出血和有粘液。

胎盘水肿或见出血。

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小坏死灶;睾丸硬化者,体积缩小,与阴囊粘连,实质结缔组织化。

无治疗方法,一旦确诊最好淘汰。

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可达3年,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康复猪血清40ml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2)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3)10%水合氯醛2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生石膏120g板蓝根120g大青叶60g生地30g连翘30g紫草30g 黄芩20g用法: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剂以上。

生石膏80g大黄10g元明粉20g板蓝根20g生地20g连翘20g用法:共研细末,开水冲服,日服2次,每日一剂,连用1-2d。

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剂以上。

针炙穴位:
天门、脑俞、大椎、太阳等,并配以耳门、涌泉、滴水等穴。


法:白针或血针说明:防蚊灭蚊,根除传染媒介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夏季圈舍每周2次喷杀虫剂,如倍硫磷、敌敌畏、灭害灵等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与治疗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与治疗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与 治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症状识别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法和策略 • 预防和控制措施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 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 、人畜共患病。
流行病学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猪和猪之间 传播,也可通过血液、分泌物和精液 传播。该病在夏季和初秋高发,与气 温和湿度有密切关系。
呼吸系统疾病
乙型脑炎可以并发呼吸系 统疾病,如肺炎和支气管 炎。
后遗症
乙型脑炎的后遗症包括运 动障碍、抽搐和瘫痪等。
03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01
02
03
04
急性高热
感染猪只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并持续不退。
神经症状
感染猪只表现出神经症状,如 运动失调、转圈、倒地不起等

母猪流产
部分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现象 ,产下死胎或弱胎。
仔猪死亡率高
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可达 90%以上。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测
采集病猪的脑组织、血液等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如PCR、ELISA等方法。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清样品,检测抗体水平,如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炎的鉴别
如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等,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进行 鉴别。
神经症状
病猪可能会出现神经症状 ,如抽搐、痉挛和四肢瘫 痪。
消化系统症状
病猪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 症状。
慢性症状
持续性感染
在慢性感染中,猪只可能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会成为病毒携 带者,持续传播病毒。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脑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

该病在猪群中流行广泛,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并预防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

一、流行病学特征1. 流行病学分布: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如中国、越南、泰国等地。

在中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

2. 主要传播途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伊蚊和白纹伊蚊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当感染猪体内后,病毒可通过猪群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来传播。

3. 季节性特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季节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这与蚊虫的生长与繁殖有关,因为夏秋季节正是蚊虫繁殖多、叮咬次数增加的季节。

二、临床特征1. 潜伏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通常在3-15天左右。

2. 发病特点: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肌肉僵硬等症状。

3. 临床检查:临床上,可以通过脑脊液检查、脑磁共振等方式来确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猪场应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猪群的免疫力。

2. 环境改善:要加强对蚊虫的控制,减少蚊虫的产卵和孳生地,避免蚊虫叮咬。

3. 强化管理:要加强猪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猪舍的卫生、干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4. 健康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5. 宣传教育:对养猪业者进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宣传,让他们了解该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猪舍清洁、 通风,定期检查猪只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灭蚊方法:使用灭蚊剂、灭 蚊灯等设备,减少蚊虫数量,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定期为猪只接种 疫苗,提高猪只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02
03
04
空气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空气 传播,如飞沫、 尘埃等。
接触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接触 感染猪的粪便、 分泌物等传播。
垂直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母猪 胎盘传播给胎 儿。
易感猪群
猪的年龄:各年 龄段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幼猪和
成年猪为主
猪的品种:各种 品种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本地猪
和杂交猪为主
猪的性别:公猪 和母猪均可感染,
但以母猪为主
猪的健康状况: 健康猪和病猪均 可感染,但以健
康猪为主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0-42℃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转圈、震颤、麻痹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等 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皮肤症状:红斑、丘疹等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等
05 注意事项:疫苗保存、接种剂量、接种后观察
加强饲养管理
01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02
定期消毒,减少病原 体传播
03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 营养均衡
04
加强猪群健康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05
提高猪群免疫力,减 少疾病发生
消毒与灭蚊
消毒方法:使用消毒剂对猪 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录
01. 特点 02. 症状 03. 综合防治方法
病原体
01

怎样综合防治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怎样综合防治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3 诊 断 要 点
根 据 本 病 的流 行 特 点 ( 本 病 发 生 有 严 格 季 节 性) 、 典型 的临床 症状 ( 怀孕母 猪突然 流产 、 产 死
要表 现怀 孕母猪高 热 、 流产 、 死胎 , 公 猪 睾 丸 炎 则
发 生睾 丸肿胀 。
猪 流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病 毒 是 披 膜 病 毒 科 甲 病
是 发 生 本 病 最 高 的 季 节 。随着 天 气 转 凉 , 蚊 虫 减 少, 此病 也减 少 。
施。
“ 保 持” : 就是 保持猪 场周 围环境 卫生 , 填 平
猪 ,不 分 品种 和 性 别 均 易 感 。 本 病 呈 散 发 ,
而 隐 性 感 染 者 甚 多 。只 在 感 染 初 期 ( 即 病 毒 血 病 阶段 ) 有传染性 , 常 由 于蚊 虫 叮 咬 而 造 成 猪 一 蚊 一
本病 主要通 过带病毒 的蚊 虫叮咬 而传播 。 在 4 综合 防制措 施 蚊 虫 中, 三 带 喙 库 蚊 是 本 病 的主 要 媒 介 , 它 的 活 4 . 1 预 防本 病发 生的措 施 动 季 节 就 是 本 病 的 流 行 季 节 。所 以 , 本 病 的发 生 主要采用“ 保 持” 、 “ 免疫” 和“ 安装 ” 的 技 术 措 有严 格 的季 节性 。每年 , 在天气 炎热 的 7 、 8 、 9月
度 麻痹 , 行 走不 稳 、 摇头、 磨牙 、 冲撞 、 转圈、 视 力 4 . 2 发病后 。 就地 快速 扑灭 措施 障 碍 等 症 状 。怀 孕 母 猪 发 生 流 产 或 早 产 或 延 时 主要采 取 “ 隔离” 、 “ 消 毒” 、 “ 处理 ” 和“ 有 效 分娩 ; 胎儿 多 是死胎 或木 乃伊胎 。 公 猪多 为一侧 治疗 ” 措施 。 性睾 丸肿 大 、 炎症等 表现 。 “ 隔离 ” : 就是对 病猪进 行 隔离治疗 , 精 心 护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及免疫预防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及免疫预防
踉跄 . 关节 肿 大 有 的 猪 表 现 兴奋 . 视
6 1 猪 流行 性 乙型 脑 炎 疫 苗 发展 史 . 目前 预 防 乙脑 疫 苗 有 灭 活 苗 和 弱 毒 活疫 苗 两 种 灭 活 苗 有 鼠脑灭 活苗 、 鸡胚 灭 活 苗 、 鼠 肾细 胞 灭 活 苗 。 活 地 灭 苗制造工 艺简单 . 保存 . 全性好 , 易 安 但 注 射剂 量 大 . 多 次 重 复 注射 . 格 需 价
4 病 理 变 化
中 图分 类 号 :8 8 8 文 献标 识 码 : ¥5. 2 B
文章 编 号 :0 8 0 1(0 0 — 04 0 10 — 4 4 1) 0 1— 2 2 15
猪 流 行 性 乙 型脑 炎 又称 E本 乙 型 t 脑炎 . 简称 乙 脑 . 由 乙脑 病 毒 弓 起 的 是 I
凝 抑 制 试 验 1 当母 猪 发 生 繁 殖 障 碍
脑 的病 原 学 、流 行 病 学 和 防 治 措 施 等
没 有 建 立 完 整 的科 学 理念 . 因此 . 在很 多地 区因 乙 脑 病 毒 引 起 猪 的 繁 殖 障 碍 和新 生 仔 猪 的 死 亡 屡 见 不 鲜 .给 养 猪 业 造 成 极 其 严 重 的 经 济损 失
血 . 睾 硬 化 . 欲 降 低 , 毒 自精 液 副 性 病
中排 出 . 子 总 数 活 力 明显 下 降 . 精 并含 无 数 畸 形 精 子 在 大 多 数公 猪 中 . 损伤
是暂 时的. 随后 完 全 康 复 , 偶 尔 感染 但 严 重 的公 猪 成 为永 久性 不育 乙脑 多 造 成 单 侧 睾 丸 肿 大
的经 济 损 失 .对 作 为 畜 牧 业 支 柱 产 业 的养 猪 业 持 续 增 产造 成 巨大 的 危 害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控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

该病多发于每年7—10月蚊虫滋生繁衍和活动季节。

猪是该病毒的主要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易感季节在管理不善的猪群中感染率极高,是夏秋季养猪场主要流行病之一,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严加防控。

1.流行病学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属自然疫源性疫病。

JEV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日本分离获得,因此又称日本脑炎病毒,所致疾病在日本称日本乙型脑炎。

我国为了使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甲型脑炎相区别,将该病定名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JE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根据基因序列的差异,可分为五个基因型。

我国各地多以基因Ⅲ型为主,近年来基因Ⅰ型JEV又在国内多地发生,表明该病毒基因型的地域性分布变得愈来愈复杂,病毒地域间的扩散传播已呈明显增加趋势。

该病有夏秋季节多发的特点,尤以蚊虫活跃的炎热夏季更为多发,以往主要在亚洲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在多个非乙脑流行国家相继发生,表明该病已突破原有的地域范围,正在不断扩散传播。

带毒动物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猪和马是JEV在自然界最重要的贮存与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马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与终末宿主,猪是最主要的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

猪感染JEV后,容易产生毒血症,血液中病毒含量较高,通过蚊—猪—蚊循环,使病毒不断扩散。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感染该病后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此外,野禽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及冷血动物,也可扩散传播本病。

JEV对多种动物易感,其中以马、猪及人为最易感。

本病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特征,大部分病例集中发生于7—10月蚊虫滋生繁殖活动旺盛期,但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蚊虫的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雨量与本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诊断
根据多发生于蚊虫多的季节,呈散发性,有明显的脑炎症状,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公猪发生睾丸可以诊断。确认需实验室 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
(六)防制
1、预防措施
(1)免疫接种。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蝇滋生前1个月进行免 疫接种。猪场在4~5月接种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每头2毫升, 肌肉注射。头胎母猪间隔4周再注射1次。第二年加强免疫1次, 免疫期可达1年。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JE)简称乙型脑炎或乙脑,是由乙型脑 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人畜共患的 急性传染病。猪感染后突然发病,高热,精神委顿,嗜睡 喜卧。妊娠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和早产,公猪常发生睾 丸炎。
(一))流行病学
多种畜禽和人感染后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带 病毒的蚊虫叮咬传播。猪的感染较为普遍,发病的多为头胎 母猪。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蚊子活动的季节。流 行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病愈后不再复发, 成为带毒猪。
(三)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高热40~41℃,稽留数天,嗜眠,喜卧。仔猪 感染后可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口流白沫、转圈运动、 视力障碍、盲目冲撞,严重者倒地不起而死亡。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 胎。
(2)综合防制。灭蚊是控制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保持猪场周围环境卫生,使用杀虫剂在猪舍内外进行喷洒灭 蚊。
2、发病后治疗措施
(1)抗菌疗法。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可以防治继发感 染和其他细菌性疾病。
(2)解热镇痛疗法。若体温持续升高,可使用安替比林或 30%安乃近5~10毫升,肌肉注射。
(3)脱水疗法。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 20%甘露醇、25%的山犁醇、10%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注 射100~200毫升。
公猪除高度精神沉郁外,常发生睾丸肿大,多呈一侧性, 也有两侧睾丸同时肿胀的。
(四)病理变化
脑脊髓液增多,软脑膜淤血,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肝 脏和肾脏等实质器官淤血,变性,肺淤血、水肿。公猪 的睾丸鞘膜腔内积聚大量黏液性渗出物,睾丸切面出现 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慢性者睾丸萎缩、变小和变硬,切 开时阴囊与睾丸粘连。妊娠母猪感染后流产、死胎。弱 仔猪脑水肿而头面部肿大,胸腔、腹腔积液,肝脏、脾 脏出现局灶性坏死。淋巴结肿大、充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