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Swin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及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虫传播,常于夏末初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1871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至1934年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已有过十几次大流行。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其他国家称为日本脑炎,为了与日本冬春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称流行性甲型脑炎)相区别,故将本病称为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我国较多地区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小的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nm,呈球形,20面体对称,为单股RNA。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有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

外层纤突是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鸭、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的差异。

本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繁殖。

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马、牛、羊、猪、鸡都有相当高的隐性感染率,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脑、脑脊髓液和死产胎儿的脑组织,以及血液、脾、肿胀的睾丸,以肿胀睾丸的含毒量最高。

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昆虫体内常能分离到病毒。

试验动物中,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高度的易感性,是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其中以1~3日龄的乳鼠最易感。

小鼠脑内接种最好,接种后2~4天发病,并于1~2天死亡。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脑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

该病在猪群中流行广泛,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并预防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

一、流行病学特征1. 流行病学分布: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如中国、越南、泰国等地。

在中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

2. 主要传播途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伊蚊和白纹伊蚊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当感染猪体内后,病毒可通过猪群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来传播。

3. 季节性特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季节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这与蚊虫的生长与繁殖有关,因为夏秋季节正是蚊虫繁殖多、叮咬次数增加的季节。

二、临床特征1. 潜伏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通常在3-15天左右。

2. 发病特点: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肌肉僵硬等症状。

3. 临床检查:临床上,可以通过脑脊液检查、脑磁共振等方式来确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猪场应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猪群的免疫力。

2. 环境改善:要加强对蚊虫的控制,减少蚊虫的产卵和孳生地,避免蚊虫叮咬。

3. 强化管理:要加强猪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猪舍的卫生、干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4. 健康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5. 宣传教育:对养猪业者进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宣传,让他们了解该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猪舍清洁、 通风,定期检查猪只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灭蚊方法:使用灭蚊剂、灭 蚊灯等设备,减少蚊虫数量,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定期为猪只接种 疫苗,提高猪只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02
03
04
空气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空气 传播,如飞沫、 尘埃等。
接触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接触 感染猪的粪便、 分泌物等传播。
垂直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母猪 胎盘传播给胎 儿。
易感猪群
猪的年龄:各年 龄段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幼猪和
成年猪为主
猪的品种:各种 品种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本地猪
和杂交猪为主
猪的性别:公猪 和母猪均可感染,
但以母猪为主
猪的健康状况: 健康猪和病猪均 可感染,但以健
康猪为主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0-42℃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转圈、震颤、麻痹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等 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皮肤症状:红斑、丘疹等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等
05 注意事项:疫苗保存、接种剂量、接种后观察
加强饲养管理
01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02
定期消毒,减少病原 体传播
03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 营养均衡
04
加强猪群健康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05
提高猪群免疫力,减 少疾病发生
消毒与灭蚊
消毒方法:使用消毒剂对猪 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录
01. 特点 02. 症状 03. 综合防治方法
病原体
01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医学急性传染病,属于严重病毒性感染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流行季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与猪流感病毒的流行季节一致,主要分布在春季、夏季和秋季。

随着气候变化和猪饲养环境的改变,该病已经在全年内出现过。

2. 感染途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猪流感病毒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主要是指与患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触,例如鼻涕、唾液、血液、粪便等。

间接接触主要是指通过食用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经污染的工具、器具等进入猪体内。

3. 传染性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患病猪的呼吸道内分泌物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大量的飞沫,从而使周围的健康猪容易感染。

4. 临床特征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急,症状严重,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

常见的呼吸道症状有咳嗽、打喷嚏、流涕、口吐白沫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发热、抽搐、昏迷等;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等。

5. 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防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和控制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措施之一。

(2)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

采取有效的消毒和隔离措施,保持猪场的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减少疫源的传播。

(3) 做好饲养管理。

控制猪的密度和流动性,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尽量减少饲料和饮水的污染。

(4) 加强监测和早期诊断。

及早发现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隔离,以减少疫情的扩散。

综上所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猪医学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猪流感病毒的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在防控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及时监测和早期诊断病例,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猪流行性脑炎的综合防治

猪流行性脑炎的综合防治
流 衙 性
练 畲
五 、综 合 防治措 施
1 . 预 防 本 病 发 生 的 措 施
猪 流 行 性 脑 炎 .最 早 发 生 在 现 为体 温 突然 升 高达 4 O . 5 —4 1 ℃.
日本 。又 称 日本 乙 型脑 炎 猪 流 呈 稽 留热 .粪 便 干 燥 如 球 状 .附
“ 处理” :就是 对 病死 猪 、死
性 ,主要在 夏 季至秋 初 的 7 、8 、9 变化 ( 脑膜 和 脑实 质 充 血 、出 血 、 胎 儿 、胎 盘 和分 泌 物 等 .进 行 无 月 份 流 行 这 与 蚊 虫 的 活 动 季 节 水 肿 )可 做 出初 步 诊 断 要 做 最 害化 处理
毒 ,被 病 猪 污 染 的 场 地 、圈 舍 、
本 病 .在 新 疫 区发 病 率 高 .病 情
根 据 本 病 的流 行 特 点 ( 本 病 用具 等 .选 用 2 %火碱 液 进行 喷洒
严 重 ; 老 疫 区 症 状 缓 和 。 病 猪 死 发 生有 严 格 季节 性 ) 、典型 的临 床 消 毒 :对 猪 场 及 周 边 环境 每周 进
亡 多 属 继 发 感 染 而 死 在 热 带 地 症 状 ( 怀 孕 母 猪 突然 流产 、产 死 行 1 次 消 毒 :对养 猪舍 隔 日带 猪 区 .本病 有 明显 季节 性 .在 亚 热 胎 、产 木 乃 伊 胎 、大 小 不等 ;公 消毒 1 次
带 和 温带 地。 区 .本 病 有 明 显 季 节 猪 睾 肿 大 、变 硬 、萎 缩 )和 病 理
’ 三 、病 理 变 化

流 行 特 点
本 病 主 要 通 过 带 病 毒 的 蚊 虫 减 退 。失 去 配 种 能 力 。

猪乙型脑炎病的鉴别与防治要点

猪乙型脑炎病的鉴别与防治要点

4、处方1: (1)康复猪血清40ml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2)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3)10%水合氯醛2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5、处方2:
生石膏120g板蓝根120g大青叶60g生地30g连翘30g紫草30g黄芩20g用法: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 剂,连用3剂以上。
母猪流产,产出死胎和木乃伊,妊娠母猪不表现临症状而发生流产,流产时乳房膨大,乳汁流出,流 产后胎衣子滞溜,流产出的胎儿有死胎,木乃伊胎和弱胎,也有发育正常的健康胎流行性乙型脑炎
软脑膜充血,脑实积液
死胎,木乃伊胎,同一窝的死胎大小不一
产出的仔猪大小不均,异常仔猪多和正常仔猪一起分娩,异常仔猪呈各种各样的形状,
阴囊肿大猪的睾丸切面,红褐色车轴样病灶副睾头部有硬结肿胀和有乳黄色粘稠 液贮积切面存在轮状红褐色病变
肝脏多发性坏死灶
左侧阴囊肿大,睾丸感染日本脑炎病毒,睾丸上部表现阴囊肿大炎症反应。阴囊肿大可见两侧性或单 侧性,其大小多为正常时的1.5~2倍,向后方突出下垂,按压有热感和波动感
流产胎儿:3头木乃伊胎儿,5头色黑死胎,2头脑水肿色炎死胎
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天。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猪常突然发生, 体温升至40-41摄氏度,稽留热,病猪精神萎缩,饮欲增加,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 附着灰白色粘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最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 而死亡。结膜潮红,有的病猪视力障碍;妊娠母猪患病时,常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流 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流产时乳房胀大,流出乳汁,常见胎衣停滞,自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黏 液。流产胎儿有的已呈木乃伊化,有的死亡不久全身水肿。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症状而死 亡。有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 公猪发病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 指压睾丸有痛感。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逐渐萎缩变硬,失去配种繁殖能力。如仅一侧发炎,仍有 配种能力。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在三到八月份流行,因此又被称为夏季脑炎。

以下将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流行地区: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感染猪和人类。

在中国,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流行地区。

2. 流行季节: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在夏季流行,尤其是六月到九月之间。

这是由于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夏季蚊虫活动频繁。

3. 传播途径: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感染猪的蚊子是主要媒介,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罕见。

1. 潜伏期: 患者感染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后,通常需要7到14天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

2. 症状: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只表现为发热、头痛、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颈强直、神经系统损害等。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3. 并发症:约有10%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水肿等。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接种:目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有相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2. 蚊虫防护:夏季流行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因此采取蚊虫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包括使用蚊虫驱避剂、穿着长袖衣物等。

3. 环境卫生措施: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可以有效降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风险。

4. 教育宣传:加强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可以加强对人们的健康教育,教授防蚊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常见的夏季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需要加强疫苗接种、蚊虫防护、环境卫生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综合地进行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和人群的感染风险。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2年5◇ 第期
该病在本地较为流行 , 是一种 自然疫 源性传染 病, 、 人 猪都易感染 。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 有 明 显 的季节 性 ,夏秋 季 7~9月 份 是 主要 流 行 季
节。
根 据发 病 有 严格 的季节 性 , 发 , 脑炎 表 现 , 散 有 妊娠母猪流产 , 公猪睾丸炎 , 可作初步诊断。确诊取 濒死期脑组织或发热期血液进 行鸡胚 卵黄囊 接种 或 1 5日龄乳鼠脑 内接种 ; ~ 分离病毒 , 进行血清中
猪 流行性 乙型脑炎是一种病 毒性人 畜共患传 染病。猪表现为流产 、 死胎和睾丸炎 , 其他畜禽多呈 隐性感染 , 蚊子是该病 的传播媒介 , 流行有 明显季
节性。 1 流行特 点
腹 水 增 多 、 下 有 血样 浸 润 、 儿大 小 不均 , 的呈 皮 胎 有 木 乃伊 。
4 诊 断
53 发 病后 的扑 灭措 施 .
将 病 死 猪 的肝 、 或 脑 组 织 病 料 磨 碎 , 生 理 脾 加 盐 水 稀 释 , 种 小 白 鼠 , 鼠可 在 1 接 小 2~7h呈 败 血 2 症 死亡 , 可从 小 鼠内脏 中重新 分离 出本 菌 。 并 5 防控措 施
51 预 防措 施 .
・● ●
发生猪链球菌病以后 , 按照《 动物防疫法》 的规 定 , 时采 取隔离 、 及 扑杀 、 销毁 、 消毒 、 紧急免疫 接 种、 限制易感 的动物 、 动物产品及有关 物品出入等 控制 、 扑灭 措 施 。 6 小 结 近年来 , 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 性, 且在 临床上 出现混合感染趋 向 , 这给治疗 带来 了一定难度。因此 , 平时要加强预防工作 , 一旦发病 应 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治疗时必须早期用药 , 足量 用药 , 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措施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踉跄,关节肿大,**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而死亡。

妊娠母猪感染后,常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公猪感染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指压睾丸有痛感。

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逐渐萎缩变硬,丧失形成精子功能。

如一侧萎缩,尚能有配种能力。

传染源为带毒动物。

其中猪和马是**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

马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猪是**主要的扩散宿主。

由于猪的饲养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每年都能生产出大批易感性高的仔猪。

猪感染乙脑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猪→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

所以猪是乙脑病毒**主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

越冬蚊虫可以隔年传播病毒,病毒还可能经蚊虫卵传递至下一代。

病毒的传播循环是在越冬动物及易感动物间通过蚊虫叮咬反复进行的。

猪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马属动物、猪、牛、羊、鸡和野鸟都可感染。

马**易感,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易感染。

人亦易感。

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7月~9月份蚊虫滋生繁殖和猖狂活动季节。

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

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特征为感染率高,发病率低。

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

防治
杜绝传播媒介。

消灭传播媒介,增强猪只特异性抵抗力和加强管
理是控制本病的主要环节和措施。

从发病特点看,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根本措施,在蚊虫滋生和繁殖季节前,应开展防蚊灭
蚊的工作,尤其是三带喙库蚊,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和自然条件,采取有
效措施。

搞好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填平坑、沟等易积水的地方,铲除蚊虫滋生场所,并在猪舍及周围定期喷洒灭蚊药液。

免疫接种。

可接种乙脑疫苗,不但可以预防乙脑流行,还可降低猪只的带毒率,控制本病的传染源。

猪乙型脑炎灭活苗可用于预防,肌
肉注射。

种猪于6月龄~7月龄(配种前)或蚊虫出现前20日~30日注射疫苗两次(间隔10日~15日),经产母猪及成年公猪每年注射1次,每次2毫升,在乙型脑炎重疫区,为了提高防疫密度,切断传染链,对其他类型猪群也应进行预防接种。

乙型脑炎活疫苗应在当地蚊虫出现季节的前20天~30天接种,一般是在3月份~4月份,免疫一次即可,如果间隔3周~4周进行二免,
效果更佳。

热带地区必须每半年免疫一次。

在选择乙型脑炎疫苗时应以弱毒疫苗为主;使用乙型脑炎弱毒疫
苗时,要用专用稀释液,不可用其他稀释液代替。

加强宿主动物的管理
发生乙脑疫病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患病动物予以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死猪、流产胎儿、胎衣、羊水等,均须无害化处理。

污染场所及用具应彻底消毒。

病母猪产出的死胎儿、胎盘及阴道分泌物必须严格处理,消毒、深埋;猪舍和饲养管理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

在发病疫
区,对没有经过夏秋季节的幼龄猪只和从非疫区购进的猪只,均应在乙脑流行前进行疫苗注射,尽力防止夏季蚊虫叮咬。

因为这些猪只未曾感染过乙脑,一旦感染,则容易产生毒血症,成为传染源。

所以,在乙脑疫区,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猪只的管理工作。

及时隔离病猪。

对发热的病猪可以用安乃近注射液10毫升~2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直到体温降至正常为止。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用磺胺嘧啶注射液2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或用20%磺胺嘧啶钠液每公斤体重70毫克~100毫克,配合安溴10毫升~20毫升耳静脉注射,每日2次。

公猪睾丸炎,可进行冷敷,同时用磺胺嘧啶注射液消炎,安乃近或安痛定解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