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ppt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注意》课件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哈德维克(1969):
▪ 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对从左耳或右耳呈现的靶子词反 应
▪ 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都超过50%,差异不显著
❖ 可以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和“名字”现象 ❖ 不经济;无法解释客观存在的早期选择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Treisman & Geffen(1967): 双耳分听实验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早期选择模型
▪ 布罗德本特: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选 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未通过的信息则迅速 衰退,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
▪ 以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接通一个通道,同时关闭所有 其它通道,单通道模型。
▪ 新异的、较强的、具有生物意义的、期待的刺激易于 通过。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为注意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术语
•难以证伪:有限资源的性质通 常不明确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诺曼等(1975):“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
▪ 材料限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 信息的限制,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作业水平。
▪ 资源限制: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有较多 资源,加工能顺利进行。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特征: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 ❖ 客体:一些特征的结合。如蓝色正方形。
❖特征整合理论
▪ 由特雷斯曼提出,它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 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该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 个阶段: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 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须注意;在整合阶段,通过 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 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 有效试验:注意指向 目标位置的可能性大
《舒华实验心理学》课件

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学会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易于理解 实验操作视频演示,直观生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明确,避免错误操作 实验操作练习题,巩固操作技能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图表与插图
思维导图:总结实验要点和 结论
实验图片:展示实验设备和 实验过程
流程图:展示实验步骤和流 程
示意图:解释实验原理和结 果
动画与视频
动画: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 视频:用于展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 动画与视频的结合:增强课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动画与视频的制作技巧: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易于理解
课件设计:采 用简洁明了的 课件设计,易 于阅读和记忆
实验心理学概述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心理现象和行 为的科学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实验法、观 察法、问卷法等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认知、情绪 、人格、社会等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医疗、企 业管理等
实验设计方法
单因素设计: 只有一个自变 量,其他条件
,
汇报人:
目录
课件背景
舒华实验心理学PPT课件是针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设计的 课件内容涵盖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知识 课件还提供了一些实验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件目的
提供实验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和实践 操作
变量
控制变量:指 在实验中需要 保持不变的变
量
自变量:指实 验者主动操纵
的变量
因变量:指实 验者观察和测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ppt课件

• 实验: • 分派给被试15-22种不同任务,有些纯属手
工操作性质,有些明显需要智能运用。繁 简不一,完成每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大体 相等。
• IC比率 • (I对未完成任务的回忆量,C对已完成任
务的回忆量)
• 儿童IC均值≈2.1 成人IC均值≈1.9
• 原因:这种效应由完成任务的需要引起的 紧张状态而造成的
• 应用:
• ①正向使用
• ②逆向使用:“留面子效应”
谢谢大家!
第一次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
• 法老的设想 • 2600多年前 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创立者 • 萨姆提克一世 • 设想:埃及人是全人类最古老的民族 • 假设: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说话,被
隔离的婴儿出于本能说出的话就是最古老 的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
• 虽然失败,但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 • 问题→假设→方法→结果→结论
身教重于言传
• 勒温(揭示集体约束力,说服) •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 • 课题:说服家庭主妇购买一些不受人欢迎
的动物内脏做菜。 • 方案一:讲解与劝说,烹饪食谱 • 方案二:讲解+现场演示做法+讨论 • 结果:3%、32%
• ①“守门人”
• ②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 则会帮助人们态度的改变。
• 所罗门。 阿什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论: • ①有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的角色。 • ②在个体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彼此
相互关联。
• 拓展: • 我们如何去描述一个人? • 这对心理咨询师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社会促进实验
•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 • 任务完成效率测试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①并没有产生明确意识,而是其实客观刺 激。
工操作性质,有些明显需要智能运用。繁 简不一,完成每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大体 相等。
• IC比率 • (I对未完成任务的回忆量,C对已完成任
务的回忆量)
• 儿童IC均值≈2.1 成人IC均值≈1.9
• 原因:这种效应由完成任务的需要引起的 紧张状态而造成的
• 应用:
• ①正向使用
• ②逆向使用:“留面子效应”
谢谢大家!
第一次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
• 法老的设想 • 2600多年前 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创立者 • 萨姆提克一世 • 设想:埃及人是全人类最古老的民族 • 假设: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说话,被
隔离的婴儿出于本能说出的话就是最古老 的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
• 虽然失败,但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 • 问题→假设→方法→结果→结论
身教重于言传
• 勒温(揭示集体约束力,说服) •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 • 课题:说服家庭主妇购买一些不受人欢迎
的动物内脏做菜。 • 方案一:讲解与劝说,烹饪食谱 • 方案二:讲解+现场演示做法+讨论 • 结果:3%、32%
• ①“守门人”
• ②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 则会帮助人们态度的改变。
• 所罗门。 阿什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论: • ①有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的角色。 • ②在个体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彼此
相互关联。
• 拓展: • 我们如何去描述一个人? • 这对心理咨询师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社会促进实验
•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 • 任务完成效率测试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①并没有产生明确意识,而是其实客观刺 激。
实验心理学(周爱保博士版)PPT课件

1.程序的目的和作用
2.实验范式的方法学意义
四、科学的思维方式
1.归纳法
2.演绎法
五、心理变量及其操作
1.心理变量的特性
2.心理变量的操作
15
21.05.2020
-
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假设析出 实验设计 实验观测 结果处理 假设验证
实验心理学
教师: 周爱保 博士 Email: zhouab@
1
21.05.2020
-
课程性质: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
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 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程之一。
2
21.05.2020
-
教学目的与目标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 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发展进行心理实验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促进对实验心理学普遍适用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
7
21.05.2020
-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学生的研究学习
知识应用
课课 课 课 堂堂 外 外 讲讨 练 设 授论 习 计
思研研论 维究究文 方设评撰 式计价写
研究问题
问题取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8
21.05.2020
-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第三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第四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 第五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评价 第六章 经典研究技术
流;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要求; 实验方法的广泛应用; 教学时间的限制。
5
21.05.2020
-
教学原则
科学性原则; 严密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研究的结果 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以外的程度。即 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实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丨含课件

04
究成果展示
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团队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成果。例如,他们揭示了视觉搜索中注意分配的认知神经机制,提出了基于特征整合的视觉 工作记忆模型,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语言认知方面,该团队研究了汉语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发现了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和句 法加工的脑机制,为揭示人类语言理解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心理实验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传统讲授与互动教 学的比较,从而优化教学方式。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
研究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为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育 方案。
企业领域应用案例分析
1 2
消费者行为研究
通过实验心理学方法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了解产品设计、包装、广告等因素如何影响购 买意愿。
实验心理学华东师范 大学丨含课件
目录
• 实验心理学概述 •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课程设置 • 实验心理学基础知识 •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
展示 • 实验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实验心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实验心理学概述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条件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 学。
02
在社会认知方面,该团队研究了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形成机 制及干预策略,揭示了刻板印象威胁对个体表现的负面影 响及其心理机制,为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促进社会公正提供 了科学依据。
03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团队还关注网络环境下的 社会心理现象,研究了网络群体行为、网络舆情传播等问 题,为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材料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心理学实验设计 ppt课件

(奥卡姆的威廉)著名格言:“不应不必要地增加 事物的复杂性。” (即某课题能简单设计既达成实验
目的,那就不要把设计复杂化了)
心理学实验设计
❖ 根据实验自变量的多少区分为:单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课堂只讲两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 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 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对随机化 设计与区组设计。
❖举例:
[被试分配、统计方法]
①高恐惧水平者比低恐惧者更趋于与他人沟通。
②对于缺失同样信息量的汉字,内嵌缺失的汉字比 外围缺失的汉字更易被识别出。
③针对社交障碍者,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有效。
❖在此类“呈现两个不同量值或属性”的情景中, 两组均接受实验处理(均为实验组,只是不同的处理)。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对该段时 距估计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分)。自变量为作业的 任务难度,区分为低难度、中等难度及高难度三 个水平。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2分)
❖因变量为时距估计的长短与准确性,分别用被试 对时距的估计值、以及估计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 对值作为其反应指标。(2分)
❖附“被试的分组情况”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
3 实验材料(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编制) 4 实验程序(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安排)
❖如有必要,请说明计分方法(如本题中“正确率”
的计算)
5 数据处理(略,只需按实验目的拟出适宜的统 计方法)
❖ 课外作业:查阅一篇实验报告论文,简要摘录 文中关于研究方法的内容 [ 被试构成、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统计方法 ],并注明出处。 (限700字)
目的,那就不要把设计复杂化了)
心理学实验设计
❖ 根据实验自变量的多少区分为:单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课堂只讲两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 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 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对随机化 设计与区组设计。
❖举例:
[被试分配、统计方法]
①高恐惧水平者比低恐惧者更趋于与他人沟通。
②对于缺失同样信息量的汉字,内嵌缺失的汉字比 外围缺失的汉字更易被识别出。
③针对社交障碍者,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有效。
❖在此类“呈现两个不同量值或属性”的情景中, 两组均接受实验处理(均为实验组,只是不同的处理)。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对该段时 距估计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分)。自变量为作业的 任务难度,区分为低难度、中等难度及高难度三 个水平。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2分)
❖因变量为时距估计的长短与准确性,分别用被试 对时距的估计值、以及估计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 对值作为其反应指标。(2分)
❖附“被试的分组情况”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
3 实验材料(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编制) 4 实验程序(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安排)
❖如有必要,请说明计分方法(如本题中“正确率”
的计算)
5 数据处理(略,只需按实验目的拟出适宜的统 计方法)
❖ 课外作业:查阅一篇实验报告论文,简要摘录 文中关于研究方法的内容 [ 被试构成、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统计方法 ],并注明出处。 (限7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ll a story
The information you should provide in your practical report.
The sections of the practical report
Title (标题)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介绍)
Tips
1. The second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outlines the
purpose of your own study. 2. After confirming the specific problem you investigated, you need to clarify the way in which your study tackles this problem.
Method-Subsections
• Design(实验设计): here you talk about the formal design features of your study, using the appropriate terminology (e.g., for an experiment, things like the name of the design, what your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nd so on). • Participants(被试): here you describe 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participants (those from whom you obtained scores on your dependent variables).
3. Finally, you should describe clearly the predictions
that you derive from your experimental hypothesis or hypotheses.
Chapter 3: The method section (方法部分)
Method-Subsections(cont.)
• Apparatus(仪器), or materials(材料), or apparatus and materials: here you describe the equipment or materials that you used (or both). • Procedure(过程): here you give a blow-by-blow(详尽) account of precisely what you said and did to your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Outline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 Briefly state the problem that you chose to investigate. This should, of course, be clear from what you have written in the introduction so far. Nevertheless, it is good policy to confirm the problem. Then neither you, nor your reader, should be confused over the issue that
General strategy that you might employ runs as follows:
1. The purpose of the introduction is to put your study into its research context, by providing your reader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material (existing findings and theoretical ideas (已有发现和理论)) relevant to it. 2. This material is present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presents the reader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简要)of your study. 3. Increasing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first part as you become more experienced and the reports that you write begin to emulate research papers.
General strategy that you might employ runs as follows:
1. Perhaps open with a statement about the general area or phenomenon under investigation (e.g., memory, attention, attitudes, rumour). 2. Then talk about the particular aspect of this topic that your study specifically addressed (e.g., the impact of mnemonics, the “cocktail party” phenomenon (鸡尾酒会现象), attitude change (态度 改变), how rumours are spread (谣言的传播途径)). 3. Then, with the problem nicely set up, you are ready to introduce your own study to your reader.
you tackled.
2. Give your reader a general idea of how you went about tackling it. There are always different ways to test the same issue. Here you need to describe in general terms the way that you actually chose to do it. 3. State clearly and accurately the predictions that you derive from the experimental hypothesis (实验假设) (or hypotheses) and clarify how your experiment tests these.
Third Editon Peter Harris
Part 1 : Writing reports Part 2 : Design and statistics
Part 1 : Writing reports
Chapter 1: Getting started Chapter 2: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前言部分) Chapter 3: The method section(方法部分) Chapter 4: The results section(结果部分) Chapter 5: The discussion section(讨论部分)
breakdown of the sexes. However, please avoid here the “mixed-sex” joke. That is, do not say that the participants
Discussion (讨论)
What you think it shows.
Specific subsections of the METHOD
Design(实验设计) Participants (被试) Apparatus (or) Materials (仪器和材料) Procedure(过程)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search report
Chapter 2: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前言部分)
What a INTRODUCTION Contains?
1. Review the background material (existing findings and
Design
1. Which design you used (i.e., whether you used an unrelated samples (独立样本【e.g. 被试内设计】), related samples(相关 样本【e.g. 被试间设计】), or a mixed design(混合设计)). 2. For each independent variable (IV), whether it was a related or unrelated samples IV, how many levels it had, and what these were. 3. What your dependent variable (DV) was and how it was
theoretical ideas) relevant to your study.
2. Outline the precise problem that you chose to investigate and how you went about investigating it. 3. Outline the predictions deriv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