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 复习
中华诗词之美复习题&答案(2011)

序号题目标题题目类型1中国诗经的写作方式包括单选题2“要见天孙织锦成”叶嘉莹用于什么场合单选题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出自?单选题4周邦彦的“似梦里 泪暗滴”的韵律是单选题5“可作中兴露布读”,就词论,则非高调。
”是谁说的单选题6稼轩说得是谁单选题7辛弃疾作品突出的特点是单选题8辛弃疾的作品始于单选题9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这个“虏”是指哪个国家?单选题1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是谁的作品单选题11苏东坡《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的特点包括单选题12苏东坡的哪个作品是词的形式,但有诗的美感单选题13第一个有意识的将词诗化的是单选题14“菡萏香销翠叶残”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觉,说明王国维是从什么给我们的联想?单选题15诗歌的三种做法包括单选题16《词选》的作者是单选题17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之情 是谁提出的单选题1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王国维所说的做学问的第几种境界单选题19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是谁的作品单选题20词的诗化从谁开始单选题21叶嘉莹认为谁的词可以引起联想单选题22在王国维看来虽作艳语但另有品格的是单选题23词相对于诗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单选题24中国古代小词地位低下的原因是单选题25叶嘉莹认为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就是单选题26晚清四大词人有单选题27境界说是谁提出的单选题28王国维作品受康德和叔本华影响的是单选题29王国维22岁离家去哪求学单选题30《越调斗鹌鹑》是谁的作品单选题31屈原作品中的美人代表的是单选题32冯延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单选题33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表达的是单选题34《花间词》没有收录南唐作品的原因有单选题35小词所写的内容主要包括单选题36“词”所配合宴乐吸收哪个?单选题37中国古代诗人中讲政治理想寓于爱情诗中的是单选题38峨眉能代表一个男子的才学的美好是从谁开始?单选题39南唐的词人包括?单选题40本视频中的王沂孙的词是咏什么?单选题41本视频说周邦彦的词怎么?单选题42诗词之别本视频中没有提到的是?单选题43中国从《诗经》开始让你的诗歌写作成功,有三种写作方式,包括?单选题44“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出自?单选题45关于莲花、荷花的诗词,这里认为最有名的是?单选题46谁由小令开拓出来长调?单选题47“不妨高卧,冰壶凉簟”说的是谁?单选题48辛弃疾的“举头西北浮云”取自谁的“西北有浮云”?单选题49最早的词学困惑是从哪引起的?单选题单选题5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中华诗词之美原版考卷(73分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杜甫B. 王勃C. 白居易D. 李商隐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首诗?A. 李白的《静夜思》B.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D.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A. 《水调歌头》B. 《雨霖铃》C. 《念奴娇》D. 《永遇乐》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哪首词?A. 苏轼的《江城子》B. 李清照的《如梦令》C. 晏殊的《蝶恋花》D. 秦观的《鹊桥仙》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诗鬼”是李贺的别称。
()3. “建安七子”包括曹操、曹植、曹丕。
()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形容王维的诗作。
()5. “唐宋八大家”不包括李白。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青青子衿,______我心。
”2. “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
”3. “海内存知己,______。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杜甫的《______》。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楚辞”。
2. 请列举唐代两位著名边塞诗人。
3. 请解释“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4. 请简述“永字八法”。
5. 请解释“诗言志”的含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情感。
2. 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展现的景象。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以“春”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2. 请以“月夜”为主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
2. 设计一个“唐诗宋词”知识竞赛的方案。
中华诗词之美考试题

关于“境界”内涵的争议已完成1 最早的词学来源于()。
. A、上古诗经 . B、宋人笔记 . C、唐代诗歌 . D、唐代小说我的答案:B2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
. A、色声 . B、香味 . C、触法 . D、身意我的答案:D3 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号山谷道人B、其诗书画号称“三绝”C、与苏澈并称“苏黄”D、晚号涪翁我的答案:C4 诗词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
()我的答案:×5早期的词是给歌伎酒女歌唱的流行歌曲。
()我的答案:√张惠言与王国维的词学思想比较已完成1 《词选序》的作者是()。
A、王鹏运B、王水照C、王国维D、张惠言我的答案: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
A、诗之比兴B、乐府之音C、变风之义D、骚人之歌我的答案:B3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
. A、常州词派 . B、教外别传 . C、临桂词派 . 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C4 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
()我的答案:√5 清朝各词派中常州词派的影响最大,时间最久。
()我的答案:√王国维对词的解读已完成1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
. A、眉毛 . B、美女 . C、美貌 . D、才德美好的贤士我的答案:D2 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
. A、《文心雕龙》 . B、《文赋》 . C、《典论·论文》 . D、《文选》我的答案:C3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D、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我的答案:B4 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
()我的答案:×5 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
()我的答案:√词与诗的差异已完成1 认为“士要志于道”的是()传统。
中华诗词之美考试参考答案

2小词要眇宜修,能够表现出诗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情意。
()(1.0分)1.0分我的答案:√3《花间集》收录了一部分南唐词。
()(1.0分)1.0分我的答案:×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与“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给人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
()(1.0分)1.0分我的答案:×5《花间集》是配合宴乐的唱词,由当时的诗人文士所作。
()(1.0分)1.0分我的答案:√6现象学所谓的境界指的是意识与现象接触后的一种活动。
()(1.0分)1.0分我的答案:√7“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光的《史记》。
()(1.0分)1.0分我的答案:×8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词均可被称为有境界。
()(1.0分)1.0分我的答案:√9词的诗化始于苏东坡。
()(1.0分)1.0分我的答案:×10“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这句的修辞手法是用典。
()(1.0分)1.0分我的答案:√11西方归纳出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有明喻、隐喻等八种。
()(1.0分)1.0分我的答案:√12《水龙吟》创作于苏轼官运正盛之时。
()(1.0分)1.0分我的答案:×13赋是感物言志的。
()(1.0分)1.0分我的答案:×14古人的吟诵传统有一种单调的完全不变的曲调传承至今。
()(1.0分)1.0分我的答案:×15西方诗歌的起源是史诗和戏剧。
()(1.0分)1.0分我的答案:√16《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集。
()(1.0分)1.0分我的答案:√17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变化是有心而为的。
()(1.0分)1.0分我的答案:×18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认为作品的生命是读者的阅读活动赋予的。
()(1.0分)1.0分我的答案:√19周济是临桂词派的继承人。
()(1.0分)1.0分我的答案:×20周邦彦的词往往在开头就给人以感动。
中华诗词之美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辛弃疾词的特点已完成1 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所用典故出自()。
. A、曹丕 . B、司马相如 . C、庄子 . D、张华我的答案:A2 “平生塞北江南”出自辛弃疾的作品,其词牌名是()。
. A、《鹧鸪天》 . B、《水龙吟》 . C、《清平乐》 . D、《永遇乐》我的答案:C3 “燃犀下看”这一典故出自()。
. A、《史记》 . B、《诗经》 . C、《汉书》 . D、《晋书》我的答案:D4 在中国一向认为“斜阳”是一个朝廷衰败的现象。
()我的答案:√5 王国维由“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等句联想到屈原的《离骚》。
()我的答案:×词的演变已完成1 关于柳永的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由小令开拓出长调B、内容上由伤春转变为悲秋C、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D、写出小令之中的幽微婉约的好词我的答案:C2 长调作为诗调体式之一,字数大概是()。
A、59至90个字B、91个字以上C、91至120个字D、121个字以上我的答案:B3 关于周邦彦的《六丑》,说法错误的是()。
是一首“中吕调”曲 B、共有一百四十字 C、是用六种不同的曲调拼在一起 D、前片九仄韵,后片八仄韵我的答案:D4 《兰陵王·柳阴直》这首词压入声韵。
()我的答案:√5 长调在敦煌曲子词里就已出现;我的答案:√3长调在敦煌曲子词里就已出现。
()我的答案:√赏析周邦彦之词已完成1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是因为柳树有()的寓意。
A、相思的感情B、可以代表故乡C、“留”的谐音字D、A和C 我的答案:D2 对周邦彦词的评论“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出自()。
A、《冷斋夜话》B、《蕙风词话》C、《白雨斋词话》D、《人间词话》我的答案:C3 关于周邦彦的词,评论不正确的是()。
A、声音拗折B、前后句子好像不相干C、有出人意表之妙处D、直抒胸臆我的答案:D4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参考答案精选文档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参考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成绩: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
(分)分A、B、C、D、我的答案:D2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的是()。
(分)分A、B、C、D、我的答案:C3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是因为柳树有()的寓意。
(分)分A、B、C、D、我的答案:D4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着作是()。
(分)分A、B、C、D、我的答案:B5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种境界。
(分)分A、B、C、D、我的答案:C6“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这句话出自()。
(分)分A、B、C、D、我的答案:B7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
(分)分A、B、C、D、我的答案:B8“东文学社”由()主办。
(分)分A、B、C、D、我的答案:B9“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
(分)分A、B、C、D、我的答案:C10“倚天万里须长剑”一句引用了()的赋。
(分)分A、B、C、D、我的答案:C11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
(分)分B、C、D、我的答案:C12“燃犀下看”这一典故出自()。
(分)分A、C、D、我的答案:D13“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
(分)分A、B、D、我的答案:C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王国维的观点是()。
(分)分A、B、C、我的答案:D15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
(分)分A、B、C、D、我的答案:B16对周邦彦词的评论“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出自()。
(分)分A、B、C、D、我的答案:C17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
(分)分A、B、C、D、我的答案:D18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
(分)分B、C、D、我的答案:D19《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倚天万里须长剑”一句引用了()的赋。
(1.0分)0.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2“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一句诗的作者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4“弄妆梳洗迟”的“弄”是什么意思?()(1.0分)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5“现代三圣”不包括下列哪一位?()(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菩萨蛮是词牌名,又称为()。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7苏东坡《满庭芳·蜗角功名》运用了()的句法。
(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8最早的文人词集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清代王鹏运属于哪个词学流派?()(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作者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1词为什么被称为“小词”?()(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2《花间集》的编订者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3“兰因絮果”指的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与辛弃疾这首词相关的是什么节日?()(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5“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一句中的“栖栖”出自()。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6《南溟》这首诗作的名称“南溟”出自什么典故?()(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7《诗经·硕鼠》表现了作者对()的讥讽。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8“详味词意,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端木埰的这句话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9Book of Documents指的是()。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20)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之评论。
1.0 分A、王国维B、谭献跋C、李笠翁D、王水照我的答案:C2“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
0.0 分A、王之涣...B、纪晓岚C、苏轼D、杜甫我的答案:A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1.0 分A、举隅B、转喻C、明喻D、暗喻我的答案:D4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
...1.0 分A、雅乐B、清乐C、宴乐D、胡乐我的答案:B5关于柳永的词,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A、形式上由小令开拓出长调B、内容上由伤春转变为悲秋C、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D、写出小令之中的幽微婉约的好词...我的答案:C6《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
1.0 分A、田园生活B、志向、理想C、山河美景D、美女、爱情我的答案:D7苏轼的号是()。
1.0 分A、子瞻B、和仲C、...东坡居士D、苏东坡我的答案:C8《鹊踏枝》词牌名,又名()。
1.0 分A、《黄金缕》B、《卷珠帘》C、《一箩金》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D9《木兰花慢》作于()。
1.0 分A、1943 年...B、1956 年C、1978 年D、1983 年我的答案:D10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
1.0 分A、《文心雕龙》B、《文赋》C、《典论·论文》D、《文选》我的答案:C11在王国维 18 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1.0 分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中英天津条约》D、《中法天津条约》我的答案:B12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1.0 分A、号山谷道人B、其诗书画号称“三绝”C、与苏澈并称“苏黄”D、晚号涪翁...我的答案:C13关于周邦彦的词,评论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课堂笔记以周邦彦、吴文英、王沂孙三位作者的作品为例证阐述了赋化之词的特征。
赋化之词的作者用理性的思索和技巧的安排来写词,而不再像前两类词的作者那样主要只凭胸中直接的感发来写词了。
那么,词所特有的那种美感品质在赋化之词中还存在吗?周邦彦是音乐家,他最喜欢写那些特别讲究四声和音调复杂的曲子。
而且,他很善于铺陈、描写和勾勒,别人写词一勾勒就显得浅薄,只有他“越勾勒越浑厚”赋化之词:诗是感物言志,赋是体物写志,你观察描绘勾勒安排。
体体察,观察温庭筠两首《南歌子》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兰陵王·柳阴直》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如果你以为仅凭勾勒就能写出词那就错了,周邦彦内心深处对时局和政治也有很深的感慨呢!只不过,他的胸襟气度与苏、辛有所不同,因此他的词在气象上也就不免逊于苏、辛了。
周邦彦《渡江云》晴岚低楚甸,暧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周邦彦《解连环》这是他很有名的一首词,离别的感情写得非常好。
怨怀无托。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
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同样是偏重理性安排的赋化之词,吴文英却不同于一般那些雕章琢句的南宋作者,他的词里边有时候会有一份很深厚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因而能产生一种比较高远的意境。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幽云怪雨。
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霜红罢舞。
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打击之后生活在异族统治下的王沂孙,只能以咏物的形式寄托对故国的哀思。
他的词在淹没三百年后曾被清人所激赏,但奇怪的是:清人虽然推崇王沂孙词,但他们自己的咏物词却再也写不出王沂孙词中的那一份感发了。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这首词很多人喜欢它,可是真正懂词的行家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唐多令》一篇几于油腔滑调,在《梦窗集》中最属下乘。
清代周之琦《十六家词录》:《唐多令》一阕乃梦窗率笔—是他随便地率意地写下来的词。
心上秋凑起来—愁字,拆白道字的技巧我们读这首小令的缘故:一个是为了你的欣赏,不要以为写得很疏快的很容易懂的就是好词,在词里边这样的不一定是好词;还有就是说它的拆字,它的增字,已经开启了曲子的作风。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吴文英有特色的一首好词。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
海烟沉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王沂孙《天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
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本章以李煜、苏轼、辛弃疾三位作者的作品为例证阐述了诗化之词的特征。
诗化之词虽然已回归直接自叙的主体性,不再像歌辞之词那样仅仅是在娱乐时为歌女而写,但其佳作仍然保留了歌辞之词的那种低回婉转的口吻姿态和幽微要眇富于言外意蕴的特殊的美感。
李煜把自己生命中最深切的感受写进了词,而且竟能以他个人所遭遇的悲哀痛苦使读者感受到千古人类共同的悲哀痛苦,所以王国维说他的词是“以血书者”,并说他的词“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血是你的生命,你是真正用你的生命写出来的,不是只用文字写出来的。
不是咬文嚼字,不是雕章琢句,是你真的以你内心的真正的感情、真正的生命写出来的。
詹安泰:李后主词所写的具体的内容,也还是个人的感慨、个人的感触、一时的现象,是他偶然看到花落,看到“林花谢了春红”,感到“小楼昨夜又东风”,这是他一个人的感受,一个人的遭遇,然而他的概括力很强、很广大,所以他把我们人类所有的悲哀都写进去了。
这是诗化之词,就是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诗篇的。
李煜词的诗化是无心的,苏轼词的诗化却是有心的,但奇妙的是:苏轼的诗化之词并不仅仅是长短句的诗,它仍然保留着词的那种幽微要眇的特殊美感。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李后主是沉溺在这种悲哀痛苦之中,往而不返,他就落下去再也不回头了。
可是苏东坡不然,苏东坡是一个有反省的,有反思的,不但是有反思,有觉悟的一个人。
你在世界上生活,你只有你的聪明吗?你只有对于物质上的、现实之中的多少利害的分辨的能力,你有没有对人生的超然的一种觉悟?你有没有?而苏东坡是对于人生,他真的有一种旷观的觉悟。
天下的人是很奇怪的。
有人读书是不受感动的,我只用脑子,不用心灵,也没有感情,我只是为了考试,只要我明天考试答对了,能得多一点分数,我得到什么奖,我升了什么级,他根本不想书里边讲的是什么道理。
所以人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同样在一个教室里边读书,每个人所得也不一样的。
中国的哲学跟西方的哲学很大的不同,西方的哲学都是思辨。
中国的这些思想家的哲学,一个一个的都是故事跟寓言。
就是说在如此的痛苦的灾难之中,你怎么居然没有受伤呢?你如何在挫折苦难的人世之中,怎么样能够保全了你自己一份逍遥自得的心情和境界?你怎么保持的。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富贵的时候,你仍然是你自己;贫贱的时候,你仍然是你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一种境界,一种逍遥自得的境界。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要知道一个人,你真的要是有聪明有才智,有智慧,你的得失取舍进退,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就能够自己开脱出一条路来,而不是总追随着别人的脚步。
对于文学体式的开拓也是如此,关键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眼光。
人家苏东坡有这样的眼光,我可以开出我的一派来,没有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这首词,除了豪气奋发之外,其实并没有很多的深意可以去发挥的。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哲宗元祜六年(1091),五十六岁时候所写的。
苏东坡《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这真是苏东坡一首好词,既然有诗的美感,也有词的美感。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真是写得好!你想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不过于此,古人说的: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你碰到过这样的人没有?不是女子的美色,不是男子的财力和地位,你碰到一个心灵上可以跟你相知共鸣的这样一个人吗?我们普通人得到一个相知相得之人都可以死而无憾,何况苏东坡与参寥子是“诗人相得”--我们两个都是诗人,都有诗人的感受、诗人的情怀,如此之相得,如此之知己,是“诗人相得”,这是天下多么美好的事情,多么难得的机遇!“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这首词,真是既有诗的美感,也有词的美感。
首先,它有题目,是言志的诗篇,是写我自己的感情、志意,不是给歌女随便写一个“空中语”的歌辞;而且你看他这种直接的叙述,不是什么美女呀、闺阁呀,不是这样的“歌辞之词”了,是“诗化之词”。
而且“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写得这样奔腾澎湃,这样的豪放,可是他后半首,“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他说“他年”的“东还海道”,谢公的“雅志莫相违”,他有多少忧危念乱的话?都没有说出来。
他说“莫相违”,说“不应回首”,写得这样低回婉转,这是苏东坡既有诗的美感,也有词的美感的一首好词。
第三讲辛弃疾用自己的生命来写词,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词,有了辛弃疾这个作者,词这一新兴体式就可以和历史悠久并拥有屈原、陶渊明、杜甫等伟大作者的诗分庭抗礼了。
我把词的美感特质分成了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歌辞之词,第二个类型是诗化之词。
从歌辞之词到诗化之词,有一种自然的趋势,也有人为的一种反省。
所谓自然趋势,是指自然出现的诗化之词,是以李后主为代表的。
因为本来诗是言志的,是写自己的情思志意的。
可是词呢?从《花间集》开始,就是诗人文士为那些歌妓酒女所写的,在歌宴酒席之间吟唱的曲子。
所以我们曾经举过宋人的笔记记载,说黄山谷曾经说,他的词是“空中语耳”。
说他写的不是自己的感情和志意。
可是如果当词的体式流行得很久了,当一个作者写作这类歌词写作得习惯了,那么当他内心之中有了一种感情志意,特别是当他生活上遭遇到什么大的变故的时候,自然就用歌辞之词来表现他自己的遭遇、感情和志意。
李后主就是这样。
他早期所写的词,像什么“晚装初了明肌雪,春殿宫娥鱼贯列,凤萧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玉楼春》),就是歌辞之词,是当时歌舞宴乐时的一个娱乐的曲子。
可是等到李后主国破家亡,他被带到北方,身为阶下之囚,经历了这样的个人痛苦之后,他就不知不觉地,用他习惯的歌辞之词这种形式,来写他自己国破家亡的哀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