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教案

合集下载

大棚蔬菜教案幼儿园

大棚蔬菜教案幼儿园

大棚蔬菜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大棚蔬菜的种类和生长环境。

2.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3.让幼儿学会爱护蔬菜,了解蔬菜对人的健康有益。

二、教学内容1.大棚蔬菜的种类及生长环境。

2.蔬菜生长的过程和变化。

3.蔬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及营养价值。

三、教学准备1.蔬菜标本及实物。

2.大棚蔬菜的图片或PPT。

3.营养成分表。

4.小麦和别的蔬菜种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让幼儿看一些大棚蔬菜的图片,并请他们说出自己知道的蔬菜名称。

2.引导幼儿讨论大棚蔬菜的特点、生长环境等。

第二步:观察示范1.给幼儿展示蔬菜生长的各个过程,让他们观察、感受蔬菜的变化和生长环境。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问题,例如蔬菜的颜色、形状等变化。

第三步:实践体验1.让幼儿亲手播种、浇水、给蔬菜施肥等,观察蔬菜的生长变化。

2.引导幼儿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种子的魔力。

第四步:知识传授1.给幼儿讲解蔬菜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例如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

2.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功效。

第五步:总结1.让幼儿将生长的过程和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通过问答等方式进行复习。

五、教学评价1.能否认识大棚蔬菜的各种种类和生长环境。

2.能否观察、感受蔬菜生长的过程和变化。

3.能否了解蔬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及营养成分。

六、教学延伸1.培养幼儿种植蔬菜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

2.带幼儿参观农场、菜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环境。

3.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种植蔬菜,更好地感受蔬菜的生命力。

大棚蔬菜参考教案

大棚蔬菜参考教案

大棚蔬菜参考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大棚蔬菜》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能力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

2、能制定考察计划,按照计划考察大棚,对考察结果进行记录。

3、能根据对大棚的考察记录进行分析,认识到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大棚蔬菜能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蔬菜也有不足之处。

教学重难点:学习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评价任务: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反季节蔬菜,提前建造一个模拟塑料大棚,温度计、湿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几种反季节蔬菜。

出示几种课前收集到的几种反季节蔬菜,组织学生观察。

可设计以下问题。

1、认识这些蔬菜吗2、知道这些蔬菜正常状态下是什么时间上市的吗农村的孩子知道各种蔬菜的生长季节,但可能很少见到这些反季节蔬菜;城里的孩子经常见到反季节蔬菜,但对这些蔬菜的正常生长季节很陌生。

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前搜集一些学生熟悉的反季节蔬菜,比如西红柿、豇豆、辣椒等;提前让学生访问家长,了解西红柿、豇豆、辣椒等常见的蔬菜的生长季节,这样才会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对比这些蔬菜的生长环境。

二、交流关于反季节蔬菜的知识。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并做记录。

1、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是大棚种植的2、这些蔬菜正常生长时是什么时间上市3、把你认识的反季节蔬菜的名称,以及它正常生长的季节写下来。

学生可以就自己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写出3-5种,这个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

三、猜测为什么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

1、交流:你知道哪些反季节蔬菜在学生书写的基础上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反季节蔬菜。

中班大棚蔬菜教案

中班大棚蔬菜教案

中班大棚蔬菜教案
教案标题:中班大棚蔬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大棚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茄子等。

2. 了解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孩子们对大棚蔬菜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展示大棚蔬菜的种类和生长过程。

2. 大棚蔬菜的种子或幼苗。

3. 与大棚蔬菜相关的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们认识大棚蔬菜的种类,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蔬菜的认识和喜好。

2. 学习活动:介绍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蔬菜是如何从种子或幼苗长成成熟的植物的。

3. 操作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可以让他们在小花盆里种植一些蔬菜的种子或幼苗,并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4. 拓展活动:通过阅读故事书籍或观看视频资源,引导孩子们了解大棚蔬菜的重要性,以及饮食健康的意义。

四、教学评估:
观察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大棚蔬菜的认识和兴趣,以及他们参与种植活动的表现和态度,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棚里的蔬菜》含反思(四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棚里的蔬菜》含反思(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棚里的蔬菜》含反思(四篇)
目录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棚里的蔬菜》含反思一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烟斗爷爷》二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米》含反思三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红花》含反思四
- 1 -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棚里的蔬菜》含反
思一
大班教案《大棚里的蔬菜》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种植员的介绍,知道大棚是谁发明的,以及发明后有什么好处,通过参观大棚,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棚的作用,激发孩子热爱科学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大棚里的蔬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大棚,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棚的作用。

2、通过种植员的介绍,幼儿知道大棚是谁发明的,以及发明后有什么好处。

3、激发孩子热爱科学的情感。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大棚蔬菜的特征。

活动准备:
蔬菜大棚一座、蔬菜种植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好,每天我们吃的饭菜是谁做的呀?
2、妈妈在做饭时给我们都做些什么可口的菜呢?
3、那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种出来的吗?(引导幼儿说出大棚)
4、那你们见过大棚吗?想去参观蔬菜大棚吗?
二、带幼儿去参观蔬菜大棚:
2 / 2。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第一篇: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棚蔬菜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

3.能制定考察计划,按照计划考察大棚,对考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根据对大棚的考察记录进行分析,认识到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5.意识到大棚蔬菜能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蔬菜也有不足之处。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反季节蔬菜,提前建造一个模拟塑料大棚,温度计、湿度计等。

学生准备:温度计、湿度计。

三、教学建议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考察真正的大棚,分析大棚的环境为什么能种植反季节蔬菜,辨析大棚蔬菜的好处与不足。

(一)提出考察时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带学生考察时应该再次强调注意安全等事项。

教师要考虑细致,要具体到坐什么车,怎样走,怎么分组,带哪些工具和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记录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考察计划,再提出出去考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实地考察教师带学生一起到大棚实地考察,并做好记录。

(三)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事实考察大棚里的生长环境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分析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

1.考察大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知道,大棚里的温度比外界高,湿度比外界大。

还有推测,比如大棚里二氧化碳浓度高等。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能积极动脑进行推测的行为加以鼓励,但对推测的结论则不予肯定,因为推测还需要科学的验证。

2.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阳光、空气和土壤。

3.大棚里哪些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大棚里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适宜喜高温的农作物的生长。

4.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教师引导学生就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分组展开研讨,把学生研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成教教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

[成教教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

[成教教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第一篇:[成教教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大棚类型和结构以及温湿度的调控方法。

2、让学生了解大棚栽培蔬菜几种形式。

二、教学重点:大棚蔬菜种植的环境特点及温度调控。

三、教学过程:一、大棚构建(一)棚架类型和结构。

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

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

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

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

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

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

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

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

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

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三、大棚栽培蔬菜几种形式(一)春季夏菜早熟栽培茄瓜类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应用最普遍的项目。

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7月收获。

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获。

上市早、产量更高,开花结果期延长,经济效益明显。

大棚蔬菜教案

大棚蔬菜教案

大棚蔬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棚蔬菜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棚蔬菜的定义与分类;2. 大棚选择与建设;3. 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4. 大棚蔬菜的管理要点。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讲解大棚蔬菜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第二步:了解大棚蔬菜的定义与分类通过讲解大棚蔬菜的定义及其分类,让学生对大棚蔬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步:大棚选择与建设介绍选择合适的大棚地点和类型的方法,并讲解大棚的建设过程和要点。

第四步: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1. 播种与育苗:介绍大棚蔬菜的适宜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和育苗方法;2. 土壤处理与施肥:讲解大棚蔬菜的土壤要求和施肥技术;3. 病虫害防治:介绍大棚蔬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4. 灌溉与排水:讲解大棚蔬菜的灌溉和排水技巧;5. 收获与储存:介绍大棚蔬菜的适宜收获时间和储存方法。

第五步:大棚蔬菜的管理要点1. 温湿度管理:讲解大棚蔬菜的适宜温湿度范围和调控方法;2. 光照管理:介绍大棚蔬菜的光照要求和遮阳技巧;3. 支撑管理:讲解大棚蔬菜的支撑技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4. 嫁接管理:介绍大棚蔬菜的嫁接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5. 管理记录与分析:讲解大棚蔬菜的管理记录方法和分析技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扩展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课堂展示图片或幻灯片;2. 大棚蔬菜种植相关书籍、文章或视频。

六、教学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大棚蔬菜种植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创新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大棚蔬菜幼儿园教案

大棚蔬菜幼儿园教案

大棚蔬菜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棚蔬菜的种类2.了解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介绍大棚蔬菜的种类及生长环境2.提供种子、土壤等材料,引导幼儿一起种植大棚蔬菜3.观察、记录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并进行分析4.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收获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大棚蔬菜,老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展示大棚蔬菜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让幼儿们对大棚蔬菜产生兴趣。

2. 互动环节老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大棚蔬菜种子,供幼儿进行种植。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老师还将引导幼儿学习如何选择土壤、添加肥料等技术要点。

3. 观察与探究环节在大棚生长期间,老师将为幼儿提供观察和记录的机会。

幼儿们需要记录每一天大棚的变化,并学习如何分析、总结所观察到的事物。

同时,老师也需关注幼儿成长的细微变化及他们在学前班生活的表现。

4. 总结与展示环节在活动结束后,在可行的情况下,老师将安排幼儿进行种植伴侣的互评环节,学习如何倾听和反思。

如条件允许,老师还可安排商家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分享幼儿的成果,让幼儿的成长得以得到更广泛的肯定和表扬。

四、教学评估老师可根据幼儿对大棚蔬菜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

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孩子是否能够分辨蔬菜的各种变化、自如操作种植工具等关键点,可以提供有益的评估参考。

五、教学资源大棚蔬菜种子、肥料、工具等。

六、教学建议1.注意安全,严禁幼儿过度接触有毒或化学制品,如肥料、农药等;2.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教学资源的保障;3.充分发扬幼儿创造性,鼓励他们自己探索发现,提事、提问和交流;4.注意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地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成为成果背后的付出。

七、教学心得通过本次大棚蔬菜幼儿园教案,教师们发现,教学环节的设定和教学流程的规划都是关键的。

同时,幼儿教育也应当时刻考虑幼儿自我发掘精神的成长空间,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可以愉快地进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

3.能制定考察计划,按照计划考察大棚,对考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根据对大棚的考察记录进行分析,认识到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5.意识到大棚蔬菜能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蔬菜也有不足之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反季节蔬菜,提前建造一个模拟塑料大棚,温度计、湿度计等。

学生准备:温度计、湿度计。

教学建议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了解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制定考察大棚的计划。

一、认识几种反季节蔬菜出示几种课前收集到的几种反季节蔬菜,组织学生观察。

可设计以下问题。

● 认识这些蔬菜吗?● 知道这些蔬菜正常状态下是什么时间上市的吗?农村的孩子知道各种蔬菜的生长季节,但可能很少见到这些反季节蔬菜;城里的孩子经常见到反季节蔬菜,但对这些蔬菜的正常生长季节很陌生。

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前搜集一些学生熟悉的反季节蔬菜,比如西红柿、豇豆、辣椒等;提前让学生访问家长,了解西红柿、豇豆、辣椒等常见的蔬菜的生长季节,这样才会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对比这些蔬菜的生长环境。

二、交流关于反季节蔬菜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并做记录。

● 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是大棚种植的?● 这些蔬菜正常生长时是什么时间上市?● 把你认识的反季节蔬菜的名称,以及它正常生长的季节写下来。

学生可以就自己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写出3-5种,这个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提前安排学生收集。

三、猜测为什么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1.交流:你知道哪些反季节蔬菜?在学生书写的基础上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反季节蔬菜。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这可能与大棚里的什么条件有关?学生可能会猜测:与气温有关,与湿度有关,与太阳有关,还可能猜想与大棚里的生物有关等等。

这些猜测与学生在此之前进行的农作物与土壤的研究、农作物与化肥的对比实验的研究有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在一块土壤上,在上面建造大棚后,农作物的哪些生长条件发生了改变?3.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猜测写下来。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猜测,其目的在于,收集事实后能和自己以前的猜测做比较。

四、制定考察计划在考察真正的大棚之前,应该制定一个简单的考察计划。

比如要考察哪些内容?考察时要带什么仪器?记录表如何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指导学生制定考察计划。

1.要到大棚里去考察,我们做哪些准备?带什么工具或仪器?2.大棚里面和外面会有哪些不同?我们要考察哪些内容?3.怎样设计记录表?4.我们如果要考察大棚,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他们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围绕温度和湿度等来制定考察计划。

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除了要考察大棚内的环境外别忘考察大棚外的环境,这样才能把大棚内外的环境进行对比。

大棚内外的事实应该包括气温、湿度等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更多关于大棚里的信息。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强调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考察真正的大棚,分析大棚的环境为什么能种植反季节蔬菜,辨析大棚蔬菜的好处与不足。

一、提出考察时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带学生考察时应该再次强调注意安全等事项。

教师要考虑细致,要具体到坐什么车,怎样走,怎么分组,带哪些工具和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记录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考察计划,再提出出去考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实地考察教师带学生一起到大棚实地考察,并做好记录。

三、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事实考察大棚里的生长环境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分析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

1.考察大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知道,大棚里的温度比外界高,湿度比外界大。

还有推测,比如大棚里二氧化碳浓度高等。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能积极动脑进行推测的行为加以鼓励,但对推测的结论则不予肯定,因为推测还需要科学的验证。

2.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阳光、空气和土壤。

3.大棚里哪些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大棚里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适宜喜高温的农作物的生长。

4.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教师引导学生就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分组展开研讨,把学生研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四、思考与拓展1.大棚蔬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吃过大棚蔬菜吗?它的味道和自然生长的蔬菜有什么不同?2.大棚蔬菜还有哪些不足之处?3.通过研究大棚蔬菜,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大棚蔬菜虽然四季都有,特别是在冬季,能丰富我们的餐桌,但是由于大棚里的农作物受阳光照射不够,导致口味较淡,维生素含量偏低。

大棚蔬菜由于这些不足,还是没有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好吃,营养也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农作物。

由此,希望学生能意识到,大棚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也有其不足。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

3.能制定考察计划,按照计划考察大棚,对考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根据对大棚的考察记录进行分析,认识到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5.意识到大棚蔬菜能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蔬菜也有不足之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反季节蔬菜,提前建造一个模拟塑料大棚,温度计、湿度计等。

学生准备:温度计、湿度计。

教学建议第三课时一、大棚构建(一)棚架类型和结构。

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

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

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

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

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

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

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

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

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

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

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

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

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

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

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第四课时环境特点与调控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

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一)大棚内环境条件:1、光照: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

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率常低于40%以下。

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光照减少10%—20%。

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1)温度变化规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大。

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

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

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

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

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则相反。

(2)逆温现象: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

其原因是: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

利用揭膜进行通风换气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遮阳材料,减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

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用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

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

大棚内置放水袋(充满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成热能贮藏起来,夜间逐渐释放出来,可提高棚温。

3、空气湿度的调控(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

因此,棚内湿度大。

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

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

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

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