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_1

合集下载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在每天的海边捕鱼,但每次都只能捕到一两条小鱼。

一天,他遇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请求渔夫放它回去,并表示有好处会回报渔夫。

渔夫犹豫了一下,最后答应了金鱼的请求。

从此,每次渔夫回家,都能看到桌子上摆着珍馐美味的食物和金子,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渔夫为了得到更多好处,每次都去抓住金鱼,问它要求。

但金鱼警告渔夫,再也不会给他带来好处了。

最后,渔夫再次抓住金鱼,金鱼终于没有耐心了,向他揭示了它原来是个仙女,为了感谢渔夫放它回去,每天都会给他带来好处。

但由于渔夫的贪心,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梗概和情节2.理解主人公的感受、内心冲突3.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鉴赏能力4.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兴趣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和表述能力2.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教学准备:1.故事书籍或PPT2.讲台3.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学生是否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他们知道的内容是什么?2.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个故事,大家把故事读完之后,思考几个问题:①故事发生在哪里?②故事中的渔夫住在哪里?③渔夫为什么要抓金鱼?④金鱼说它原来是什么?为什么每次回报渔夫?⑤渔夫后来还想继续得到金鱼的好处吗?结果怎样?⑥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二、讲解1.讲述故事的序幕、开头、中间、结尾部分,注重故事的情节、人物、内涵等方面的讲解;2.讲解故事中的寓意,渔夫的贪婪导致他失去了机会,表明贪婪是不应该的;三、思考1.从渔夫贪婪的角度出发,反思自己的贪婪之心,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2.渔夫抓住金鱼时,金鱼还是给了他好处,这说明什么?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还可以有哪些类似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四、总结1.教师总结教学要点,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故事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故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一、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关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渔夫每天出海捕鱼,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条能说话的金鱼。

金鱼请求渔夫放了它,而作为回报,金鱼答应帮助渔夫实现三个愿望。

渔夫最初并不相信金鱼的话,但在金鱼成功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愿望后,他开始相信金鱼的魔力,并乐于帮助渔夫。

渔夫最后的愿望是让金鱼回到大海里自由。

金鱼非常感激,承诺永远保佑渔夫和他的家人幸福。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增加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让学生明白友善对待动物和大自然的重要性。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一篇关于友善对待动物的短文。

三、教学过程1. 介绍故事(5分钟)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0分钟)分发故事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默读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 渔夫捕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金鱼和渔夫之间发生了什么?- 渔夫最后的愿望是什么?3. 组织讨论(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并记下自己的观点:- 你认为金鱼帮助渔夫实现愿望是出于什么原因?-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4. 分享观点(10分钟)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观点,鼓励他们互相交流。

5. 引导写作(15分钟)告诉学生他们将写一篇关于友善对待动物的短文。

在写作之前,可以给他们一些引导问题,比如:- 你有什么经历或见闻让你明白友善对待动物的重要性?- 你认为为什么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 你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人们更友善地对待动物?6. 分享作品(15分钟)让学生交换他们写的短文,然后随机选择几位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曾经亲近过的动物,让他们描述动物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2. 组织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培养阅读能力并理解友善对待动物的重要性。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

(2)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生活的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故事主题思想和寓意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故事梗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提前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学生结合课本,梳理故事情节,总结人物形象。

(2)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故事内容。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汇报讨论成果。

4. 分析解读(1)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与其他类似题材的故事进行对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2)学生分析不同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探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是世界名著,是一首童话叙事诗,作者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和诗人。

这首著名的童话诗讲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对知恩图报的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后一无所得的故事。

全诗鞭挞了那些凶狠、贪婪、不劳而获的人,同时也批评了老渔夫对丑恶行为的姑息、忍让和他的软弱无能,启示我们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诗歌在叙述故事时,主要用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用大海的变化体现金鱼的变化,即由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到恢复老太婆贫穷的原状,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普希金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从前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

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普希金的资料。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

共创作了6部童话诗。

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

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引导学生讨论:(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掌握字词并概括故事内容。

2、角色扮演,理解故事详细过程。

3、了解人物特点,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普希金,俄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

是俄罗斯伟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

代表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抒情诗《自由颂》等。

3.体裁:童话诗,也叫童话叙事诗,是叙事诗的一种。

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

如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国的《马兰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掌握字词并概括故事内容。

2、角色扮演,理解故事详细过程。

3、了解人物特点,感悟人生哲理。

三、自主学习自学任务一:小组内自由读课文,扫清文中的生字词,并概括故事大概内容。

自学展示一:1.给下列生字注音:报酬保佑貂皮奴仆门槛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预设: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一位渔夫逮到了一条不寻常的金鱼,渔夫不要金鱼的任何报酬,并把它放回了大海,老太婆知道这件事后,就一次又一次地向金鱼提出要求,最后金鱼把一切变回原样,老太婆一无所获的故事。

)自学任务二:小组内完成表格,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自学展示二:1.完成下面的表格。

2.请一小组同学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自学任务三:小组讨论、分析三位人物的形象,并感悟童话所蕴含的道理。

自学展示三:1.对文中主人公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太婆:(凶狠、贪婪、贪得无厌、总想不劳而获。

)老渔夫:(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软弱无能。

)金鱼:(善良、守信、知恩图报、明辨是非。

)2. 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a)不劳而获、贪得无厌不会有好结果b)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c)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劳动去争取自己想要得东西四、当堂达标:1. chóu yòu diāo púkǎn报____ 保_____ ______皮奴_______ 门________2.《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作者是:3.《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体裁:4. 我会用写法:“用不着难过,去吧,上帝会保佑你”,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有什么作用?(反复,能起到强调主题,加强节奏感的作用。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个渔夫捕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承诺帮助渔夫实现愿望。

渔夫先后提出了成为富翁、当上国王、成为海洋之主等愿望,但每次金鱼都满足了他的要求。

当渔夫的愿望变得越来越贪婪时,金鱼不再答应他的要求,最终渔夫一无所获。

本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贪婪,要懂得满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贪婪;(2)明白贪得无厌最终一无所获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渔夫贪婪的心理变化过程;(2)体会金鱼的态度转变的原因;(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道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知;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3. 案例教学法:分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学生从中领悟道理;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故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金鱼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金鱼的特点;(2)讲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渔夫贪婪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析金鱼态度转变的原因;(3)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_22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_22

2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能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学习其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1、可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

2、收集叙事性古诗词。

3、了解反复手法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曾经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有那些是叙事的呢?谁知道,请展示。

生:《寻隐者不遇》《池上》《满江红》《清明》等。

师: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推荐一部由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童话叙事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师板书课题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让我们开启快乐的阅读之门吧!出示投影1. 快速读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部分,用双斜线标注出来。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我看到了一个老头网到了一条金鱼,金鱼答应他可以满足他的要求,而他不要金鱼的报酬。

生:我看到了老头虽然不要金鱼的报酬,但他的老婆却一次又一次向金鱼提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由于她的贪得无厌最后一无所有。

师相机评议过渡师: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快乐阅读园地吧!三深入课文,分析人物特征。

出示:文中的三个人物,你喜欢或讨厌谁,为什么?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观察小组讨论情况并相机指导:例:师:孩子,有收获吗?生:没有。

师:你可以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谈谈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比如这句话:“上帝保佑你,金鱼!……”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老头很善良。

师:对了,你已经掌握到了方法,就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你们一定会有收获的。

生:好。

3.小组汇报。

师:好了,孩子们,多数小组已经学完了,看着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收获,谁来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众生举手)生:我通过“上帝保佑你,金鱼!……”体会到老头的善良。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西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和一条金鱼之间发生的神奇故事。

故事通过渔夫和金鱼之间的对话,揭示了人们对于物质追求与精神需求的思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生活,追求内心幸福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难点:分析故事中渔夫和金鱼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想象的学习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揭示故事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渔夫和金鱼的画面),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面中发生了什么故事?”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画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3. 合作讨论4. 揭示寓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5. 拓展延伸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分享给大家。

7. 布置作业课后让学生和家人分享这个故事,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2. 学生能够分析渔夫和金鱼的心态变化,理解故事寓意。

3. 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编写寓言故事中得到体现。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课件:包含渔夫和金鱼的图片、动画等。

2. 相关寓言故事资料:供学生拓展阅读和编写作业时参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阅读,合作讨论。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理解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意义,能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对比、反复的表现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难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

(体会作者对邪恶的贪婪者愤怒、鞭挞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导语: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故事?为什么喜欢看?生可能说看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故事。

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也教会了我们认识真善美,憎恨假丑恶。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则童话叙事诗,作者是普希金,他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充满童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板书
2、关于作者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每次老太婆提出要求,海水有什么变化?
他可能说明什么?(对老太婆的不满、生气、愤怒。

)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

“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
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朗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本文这三位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非常鲜明突出,其实这应该归功于作者对这三位人物的语言的精彩描写,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读一读,注意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去,读出人物的特点来,并在文中做上批注。

2、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发现“对比”、“反复”、“用海水变化象征金鱼情感的变化”、“用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等表达方法,并领悟其表达效果。

(1)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老太婆的性格特征的呢?(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例如:“你这个蠢货,真是个傻瓜!”在本文出现了几次你从这些语言中发现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何作用呢?(反复,揭露出老太婆的贪得无厌与自私。


(2)他开始叫唤金鱼……“鱼娘娘,你做做好事吧!”重复四次,突出表现了老太婆的贪得无厌,老渔夫对丑恶行为的姑息、忍让和他
的软弱无能。

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心地好,老好人(懦弱),无原则)写老头的作用是什么呢?(揭露出对比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运用的好处。


(3)金鱼回答到:“用不着难过,去吧,上帝保佑您。

”重复三次,突出了金鱼善良,守信,知恩图报,爱憎分明。

3、金鱼为什么要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
因为老太婆太贪得无厌了,激怒了金鱼,所以金鱼收回了一切。

4.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一味迁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信守诺言,爱憎分明。


5、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篇文章鞭挞了那些凶狠贪婪企图不劳而获的人,同时批评了渔夫对丑恶行为的姑息忍让和软弱无能。

启示我们:美好的生活只靠辛勤的劳动获取,不能依赖别人的恩赐。

常言说:劳动创造幸福,知足才能常乐!
四、推荐作业
1、推荐阅读《草房子》《稻草人》。

2、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来编写课本剧。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可增加细节,创造情节。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