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课程

合集下载

《食品营养学》课程笔记

《食品营养学》课程笔记

《食品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营养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营养学- 古代文明中的营养观念: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中,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例如,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发现特定食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古代中医学则提出了“药食同源”的理念。

- 古代文献中的营养记载:古代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记载了食物的治疗作用和营养价值,以及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

2. 近现代营养学- 营养学的基础奠定:19世纪末,科学家如俄国生物化学家巴甫洛夫和法国生理学家卡西米尔·冯·诺伊曼等,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发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维生素A、B群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并认识到它们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矿物质如钙、铁、碘等对健康的影响也被逐步揭示。

- 能量代谢的研究:卡尔·冯·韦伯和恩格尔伯特·科塞尔等科学家研究了能量代谢的过程,提出了卡路里(Calorie)作为能量单位的概念。

3. 现代营养学- 分子营养学的兴起:20世纪下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营养学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探究营养素与基因表达的关联。

- 营养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研究了营养素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提出了多种营养干预策略。

- 膳食指南和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根据营养学研究结果,制定了膳食指南和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导公众合理膳食。

- 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的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开发了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如益生菌、膳食纤维补充剂等。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1. 研究内容-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含量、结构及其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

- 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研究人体如何摄取、利用和排泄营养素,以及这些过程的影响因素。

现代食品营养学 课程

现代食品营养学 课程

现代食品营养学课程现代食品营养学课程是一门研究食物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选择合理的饮食。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结构多样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食品的营养组成和功能对于我们选择健康的饮食至关重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它们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脂肪是能量密集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它们由氨基酸组成。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的许多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水也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物质,它参与了人体的许多代谢过程。

了解食物的营养组成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根据现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和特殊需求来确定每天所需的营养素摄入量。

例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铁质,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钙质和维生素D。

现代食品营养学还研究了食物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食物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还可以通过其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产生其他积极的影响。

例如,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另外,一些食物还具有抗炎、降血压、降血糖等功能,对于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食品营养学也关注着食品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些营养物质可能会丢失或破坏,因此选择新鲜、未经过度加工的食物对于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至关重要。

此外,现代食品营养学也研究了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和效果,以指导人们更好地选择食品。

现代食品营养学课程提供了对食物营养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全面了解。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合理的饮食。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理解食品的加工与保存对营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饮食调理能力和健康意识教学内容1. 食物营养学基本理论- 营养的概念与分类- 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 膳食指南和食物金字塔2.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结构与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与作用- 水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性3. 食品加工与营养- 不同加工方法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食物储存与保存对营养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安全4. 饮食调理与健康-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平衡膳食的原则和方法- 常见疾病与饮食调理5. 食品营养学实践- 食物营养评价方法- 食物营养标签的解读- 膳食计划的制定与评估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例演示: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其作用-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食品加工与保存对营养的影响-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制定膳食计划和营养评价-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解读食物营养标签和制定膳食调理方案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作业与考试:设计问题测试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制定的膳食计划和营养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参考教材- 食品营养学教程(第三版),作者:XXX- 食物营养学(第四版),作者:XXX- 营养学引论,作者:XXX以上为《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学习计划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学习计划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了解基本的食品营养学知识,包括食品的成分及其作用、食品加工对营养成分的影响等;2.掌握食品营养评价的方法与标准,了解不同食品的营养价值;3.理解食品的安全性与卫生标准,学会选择安全的食品;4.熟悉食品与健康的关系,了解食品与各种慢性疾病的关联;5.掌握基本的食品烹饪技巧,使食品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

二、学习内容1.食品成分与功能1)食物的营养成分2)食物中的功能性成分2.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1)传统食品加工方法2)现代食品加工技术3.食品质量与营养评价1)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2)食品质量评价方法4.食品与健康1)食品与慢性病关系2)饮食与健康的调节5.食品烹饪技巧1)古典烹饪方法2)现代烹饪技巧三、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

2.自主学习1)预习课本内容,了解课程大纲;2)整理课堂笔记,复习课程知识;3)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扩展知识面。

3.实践应用1)参加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实验课程;2)亲自动手学习食品烹饪技巧。

四、学习进度安排1.第一周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预习食品成分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2.第二至四周学习食品成分与功能,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

3.第五至七周学习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了解传统与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

4.第八至十周学习食品质量与营养评价,掌握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方法。

5.第十一至十三周学习食品与健康,了解食品与慢性病的关系和饮食与健康的调节。

6.第十四至十六周学习食品烹饪技术,掌握古典与现代食品烹饪方法。

五、评估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周进行一次课堂小测验,检验并巩固学习成果。

2.课堂讨论每周进行一次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解答与点评。

3.实验与作业参加相关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报告与作业,从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以上是关于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学习计划,通过这样的学习安排,相信我能更系统地了解食品的成分、功能与安全性,掌握食品质量评价方法,深入了解食品与健康的关系,并掌握基本的食品烹饪技巧,使自己更好地选择、烹饪和享用食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2104英文名称:Food Nutri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必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3. 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正常需要;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生理状况下和特殊环境下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以及在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际技能,并且学会对食品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方法,及结果评定结果在营养食品生产、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在发展我国食品工业上不断地提供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新型食品,为调整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服务。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40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孙远明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参考书目:(1)《食品营养学》(第二版). 王光慈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2)《食品营养学》. 孙远明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2)非网络自主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3)课堂多媒体教学与互动学习相结合。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出勤、课堂提问;(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期末笔试。

9. 课外自学要求(1)学生课前要进行预习,并适当多读些相关课外读物;(2)利用《食品营养学》网络课程进行自学,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基本内容:(1)营养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2)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3)我国人民目前的营养状况(4)营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5)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中的几个概念基本要求:(1)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概念(2)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3)国内外的营养状况(4)营养与膳食问题(5)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4)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5)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6)水的吸收(7)消化系统概况(8)营养素的体内运输(9)消化产物的排泄第三章能量(2学时)(1)能量与能量单位(2)能值及其测定(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4)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5)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6)基础代谢(7)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8)能量代谢失衡第四章碳水化合物(2学时)(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6)功能性低聚糖第五章脂类(2学时)(1)脂类的功能(2)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3)脂肪在精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5)脂肪的营养评价(6)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7)脂肪在体内的动态变化(8)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9)必需脂肪酸、磷脂(11)胆固醇的健康作用及其过量危害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蛋白质的功能(3)氨基酸与必须氨基酸(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6)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7)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8)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9)氮平衡(10)具有特殊功效的肽与氨基酸第七章维生素(2学时)(1)维生素概述(2)水溶性维生素(3)脂溶性维生素(4)维生素在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5)维生素与健康第八章矿物质(2学时)(1)矿物质概述(2)矿物质功能(3)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4)食品中的矿物质(5)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6)重要的矿物质元素(7)矿物质与健康第九章水和膳食纤维(2学时)(1)水的功能(2)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3)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4)膳食纤维的作用(5)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6)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讲述,要求学生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结构与膳食类型、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评价原则等基础信息出发,在理解平衡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构成、平衡膳食的调配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膳食指南与膳食平衡宝塔、平衡膳食的调配方法、膳食调查和监测分析等具体问题。

食品营养学课程全套课件

食品营养学课程全套课件

个性化营养方案制定原则和方法
评估个体营养状况
通过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相关生化 指标等方法,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和 需求。
确定营养目标
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 活动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能量和营 养素摄入量。
制定膳食计划
根据营养目标和个体的饮食习惯,制 定具体的膳食计划,包括食物种类、 数量和餐次安排等。
食品营养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医学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的科学, 食品营养学为其提供预防和治疗疾病 的营养策略。
与食品科学关系
食品科学关注食品的理化性质、加工 和贮藏等方面,而食品营养学则关注 食品中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成分。
与农业科学关系
农业科学关注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 食品营养学则关注食物中营养素的变 化和保留。
膳食纤维
谷类食品中的膳食纤维有 助于维持肠道功能,降低 胆固醇,控制血糖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
谷类食品含有多种维生素 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群、 铁、锌等,对人体健康至 关重要。
豆类及其制品营养价值
优质蛋白质
豆类及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对维持 人体组织生长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
豆类及其制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 有益。
烹饪温度
控制烹饪温度,避免过高温度破坏食品中的营养素。
烹饪方式
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煎等高温烹饪方式对 营养素的破坏。
食品添加剂对营养素影响
营养强化剂
添加某些营养素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如添加维生素C到 果汁中。
防腐剂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过量使用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应注意合理使用。
色素和香精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但对营养价值无直接影响。在选择 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注意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营养学/ Food Nutri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时数: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学分数:2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食品安全学》、《肉品科学与技术》、《乳品科学与技术》教材:《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版参考书:《食品营养学》邓泽元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第4版《食品营养学》张泽生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年,第3版开课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安全教研室一、课程简介:《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强化、保健食品、营养标签、各种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公共营养基础。

通过《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营养学基础知识、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等公共营养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为不同的人群提出膳食指导,分析食品营养价值、设计食谱、开发新型营养食品及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能够运用特殊人群营养、各类食物营养及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信息,分析一般群体、特殊群体和个体的营养需求,开发、设计营养产品,具有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营养与安全进行质量控制的能力。

2. 能够进行膳食调查,营养状况评价,分析评估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风险,明确影响健康的饮食因素,并给出合理营养改善方案;具有根据不同人群编制食谱、开发新型营养食品的能力;具有一定营养宣传教育和传播能力。

3. 能够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对居民膳食进行合理指导,达到平衡膳食;掌握营养素缺乏及过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具备分析营养不平衡的原因和提供改善措施的能力。

4. 能够应用营养学理念,在食品开发方案及工艺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因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交流,综合团队成员意见,合理决策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健康?合理营养
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运用图片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用课件中流程图来详细讲解六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 程。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吃饭时是否越快越好? 吃饭速度太快,难以做到细嚼慢咽,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吃饭速度太快,也 容易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热量,容易发胖。食物在嘴里充分咀嚼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 负担,
第十章 营养失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用数字讲述我国居民目前的饮食营养状况及与饮食有关的营养缺乏病、肥胖病、糖尿病、 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疾病,然后分别讲述它们发病的原因、机理及预防措施。
通过多媒体、图片、图表、数据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营养失调的状况,让学生来认识和理 解不同营养的失调导致的健康问题及其在日常饮食中的预防措施。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总结各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及食物来源? (2)加热、清洗与整理、辐射及贮存对维生素的影响? (3)导致人体维生素不足或缺乏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 其他膳食成分
教学引导
教学过程
食品营养学》课程设计
Food Nutrition
绪 论(
教学引导
一、复习回顾:5分钟
根据2004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膳食现状》引入食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结合教学大纲介绍《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应该掌握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首 先介绍我国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史;根据统计资料及数据说明国内外居民营养膳食的发展状况及 营养配餐的重要性;重点掌握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结合实际情况讲述营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1)没有烟,没有火,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燃烧的呢? (2)人在静止时是否就不消耗能量? (3)人体怎样调节能量摄入?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分析影响不同生理人群能量需要量的主要因素?
(2)如何测定或估算某一人体或人群的能量消耗量?
(3)怎样通过合理膳食防止人体能量失衡及相应疾病的发生?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2)Ca、Fe、Zn、Se、I的生理作用、典型缺乏症及食物来源? (3)为什么谷物和豆类食品中的钙吸收利用率很低,如何提高钙的吸收和利用率? (4)钙、铁、锌都是人体最易缺乏的矿物质,影响三者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节 脂类(2学时)
教学引导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食品加工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首先讲述脂类的的组成、分类及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重点讲述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类在 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
教学过程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为什么人们吃了含脂类多的食物不感觉饿?
第二节 维生素(2学时)
教学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1)Ca、Fe、Zn、Se、I的生理作用、典型缺乏症及食物来源? (2)矿物质的分类及功能?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用故事引入维生素的发现史,然后分类阐述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最 后讲述食品加工对维生素的影响。
(5分钟) 启发式讲解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5分钟
我国营养现状与问题:(近20年我国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改善、活动量减少)5分钟
(1)营养现状明显改善。15分钟
(2)营养素摄入逐步增加。15分钟
(3)慢性病迅速上升。5分钟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你认为食品价格越贵就越有营养吗?
2、胖人就不缺乏营养素?3、你认为我国目前居民存在的营养不足与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健康?
(1)水和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 (2)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3)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第六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1、为什么说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食物?2、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是判断其营养价值的唯一标准吗?如何判断食物的营养价值?3、生大豆加工成豆制品之后,营养价值上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4、为什么说经常少量食用坚果类有养身作用,过量食用则易造成肥胖?5、为什么说适当地“多吃鱼、少吃肉”对健康更有益处?6、为什么说鸡蛋是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食品之一?7、素食者应当怎样通过选择食品来预防蛋白质、钙和铁的缺乏问题?8、以发酵豆制品为例,简述发酵处理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9、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分析某一种食品加工工艺或烹饪方式对某种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10、简述加热处理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2)为什么油放久了会产生哈喇味?
(3)为什么油条少食用为好?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脂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2)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3)油脂酸败的原因及预防? (4)从哪些方面评价脂肪的营养价值?试评价一种食用油的营养价值?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2学时)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营养过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
(2)糖尿病、癌症、肥胖、高血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预防?
第十一章 社区营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利用图表、举例、照片,让学生了解社区营养的现状和宣传方法。同时开展小组讨论课程, 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从已 学内容中找出新问题,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通过此环节,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第七章 强化食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启发式讲述食品营养强化发展概况及意义作用,结合实例讲述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及 强化工艺。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食品营养强化的原则与要求?
吃饭速度也不是越慢越好,一般可以掌握在15-20分钟左右。慢慢地嚼、细细地品,即 满足饱腹的生理需求,也能满足我们食物的享受。
2、为什么馒头会越嚼越甜? 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3、胆汁不含消化液对消化不起任何作用吗? 含有胆盐,磷脂。胆固醇,胆色素等有机物及无机物,不含消化酶;作为乳化剂,乳化 脂肪。
第三章 宏量营养素
教学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1)什么是基础代谢?
(2)什么是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首先讲述蛋白质的组成与必需氨基酸种类及需要量模式;结合自身日常饮食重点讲述 蛋白 质的生理功能、利用率、蛋白质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及食物来源。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教学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1)脂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2)油脂酸败的原因及预防?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首先讲述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重点讲述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 物的影响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2)焦糖化作用与羰氨反应对碳水化合物有哪些影响? (3)何谓血糖生成指数?对糖尿病患者有何意义?
第九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 :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2)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有什么不同? (3)试根据某一类人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4)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有哪些?在开发设计婴幼儿食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为什么说小肠是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吸收面积大(200m2)停留时间长,3~8h毛细管和淋巴管丰富 酶多:有胰液、肠液等消化液 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 (1)什么是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3)为什么血糖升高可导致糖尿病? (4)小肠内的消化酶有哪些? (5)简述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6)根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方式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而利用牛的初乳制作的保健食品没 有作用,为什么?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营养学基本概念、合理营养
二、思考题(作业) :1、你认为我国目前居民存在的营养不足与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