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食品营养知识与健康饮食教学

初中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食品营养知识与健康饮食教学

初中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食品营养知识与健康饮食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现代快餐和加工食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这些食品含有大量的热量、油脂和调味品,长期摄入不仅会导致肥胖、血压升高等健康问题,还会增加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在初中八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中,我们应该将食品营养知识与健康饮食教学纳入重点,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掌握科学的饮食技能,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课程目标1.了解食物对健康的影响,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探讨健康饮食的必要性,并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和发展的危害;3.学习制定一份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4.掌握选择、烹饪和搭配食物的技能;5.了解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和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

二、课程内容1.食物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基本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量;(2)各类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的比较。

2.健康饮食(1)饮食均衡原理,食物搭配的原则;(2)决定饮食习惯的因素及其危害;(3)常见营养不良的症状及其防治;(4)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

3.饮食调整(1)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如老年人、婴幼儿、青少年、孕妇等;(2)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如减肥、恢复康等。

4.烹饪技巧(1)基础烹饪知识及常见烹饪方法;(2)食物的选购和处理方法;(3)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常识。

三、教学建议1.活动形式多样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游戏、实验、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运用受到的知识。

2.精简教材内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需要将教材内容精简到最关键的几点,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

3.健康餐厅设计可以运用课程中的知识来设计健康餐厅,并将其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2)食品的消化与吸收(2学时):学习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品在人体中的消化方式
(Food digestion:Recognizethe composition of digestion system anddiscussits related mechanism)
3)食品中的化学成分(6学时):学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水合矿物质的功能
4.学习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南
(to study the guidelines for dietary intake)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 Schedule&Requirements)
1)绪论(2学时):学习食品、营养、卫生、健康的基本概念,了解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Introduction:Study basic concept of food, nutrition, health.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 and health)
(Course Type)
公共选修课
授课对象
(Audience)
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双语教学
*开课院系
(School)
农业与生物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先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Prerequisite)
学生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学习食品、营养、卫生、健康的基本概念,了解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14春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14春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总计72学时,全书共分为八章,首先介绍营养学基础知识,结合世界各国的膳食指南、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和食谱编制等,介绍营养缺乏症、营养过剩导致的“现代社会文明病”,饮食宜忌、饮食与美容等现代营养学问题。

此外,对保健食品、强化食品和方便食品也等也做了系统的介绍,食品营养与健康内容广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学习者扩大知识面掌握从事健康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掌握客观评价食品与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帮助人们达到吃得健康、吃的安全的目标,并为今后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及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各章节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建议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定义2.一般掌握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3.重点掌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内容(一)、食品、营养和健康的概念1、食品(Foods)2、食品的本质要素3、营养(Nutrition)4、健康(Health)(二)、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进肌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知识(建议1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膳食能量推荐摄人量与食物来源2.重点掌握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重点掌握维生素的分类及生理功能4.一般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及特点5.一般掌握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6.重点掌握水的生理功能与水平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量P7一、产能营养素和生理有效能量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基础代谢(Basal metbolism,BM)各种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三、膳食能量推荐摄人量与食物来源第二节宏量营养素一、蛋白质P12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氨基酸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二、脂类P16脂类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脂类的适宜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三、碳水化合物P18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与食物来源第三节微量营养素一、维生素P20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的特点维生素的分类人体维生素缺乏的原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二、矿物质P35矿物质的概念矿物质的特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第四节其他膳食成分一、膳食纤维P44纤维素的概念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和摄入量二、水1.水在人体内的分布2.水的生理功能与水平衡第二章合理膳食的构成、食谱的编制与膳食指南(建议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DRIs的概念2.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重点掌握食物机构模式4.了解食谱编制的原则与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合理膳食的构成一、膳食与膳食类型二、合理膳食的构成1.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2.合理的膳食制度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指南一、食物结构模式1.营养不足2.基本合理3.营养过剩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1.美国的RDAs和DRLs2.其他国家的RDAs3.中国RDAs的沿革4.中国居民21世纪DRLs简介三、膳食指南1.世界各国膳食指南简介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四、食谱的编制P741.食谱(Recipe)2.食谱编制的原则3.食谱编制的方法4.食谱举例第三章不同生理状况下人群的合理营养与科学烹调(建议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儿童、青少年及孕妇的营养与膳食特点2.重点掌握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充分了解科学烹调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一、婴幼儿的合理营养二、婴幼儿喂养1.婴儿喂养2.幼儿喂养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一、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二、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1.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特点2.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第三节大学生的营养与膳食一、合理的饮食构成二、存在的问题三、良好的饮食习惯四、特殊阶段的营养五、学生食谱举例第四节孕妇的营养与膳食一、孕妇营养与母婴健康的关系1.孕妇营养与孕妇自身健康的关系2.孕妇营养对胎儿、婴儿健康的影响二、孕妇的生理特点三、孕妇的合理营养四、孕妇的膳食1.妊娠早期(1~3个月)2.妊娠中期(4~6个月)、后期(7~9个月)第五节乳母的营养与膳食100一、乳母的合理营养100二、乳母的膳食101第六节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102一、人体衰老的变化1021.基础代谢减慢2.身高、体重和身体成分改变3.器官功能退减4.疾病发生率高二、老年人的合理营养P104三、老年人的膳食1.合理膳食原则2.每日膳食构成3.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天然食品第七节科学烹调P106一、科学烹调的重要性二、食物烹调的方法第四章营养与疾病(建议1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营养缺乏、营养过剩所引起的有关疾病。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健康》是一门研究食品与人体营养的科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参加注册营养师(技师)、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部分考试。

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食品卫生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提高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技能与综合素质,而技能、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载体,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以网络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与产业技术进步、与企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相一致,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教学做”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内容选取坚持以《注册营养师(技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核心,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2)理论课程适度化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能达到“必需、够用、可发展”作为总的要求,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发展去螺旋上升式地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效性。

食品营养与健康 教材

食品营养与健康 教材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材食品营养与健康是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因此,了解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营养食品营养是指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参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在选择食物时,我们应该注重食物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素。

同时,要注意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避免能量过剩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二、食品健康食品健康是指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人体的影响。

在选择食物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物。

新鲜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无污染的食物则能够减少摄入有害物质的风险。

避免摄入过多的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往往含有较多的添加剂和防腐剂,长期摄入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注重食物的烹饪方式。

烹饪方式不当可能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流失或被破坏,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避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应该合理控制饮食量,保持适量的能量摄入。

三、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实践建议合理膳食: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重食物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素。

同时,要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能量过剩。

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适量运动: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能量,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3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减少压力等。

这些习惯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学时数: 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概述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

通过对营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第四节脂肪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第六节维生素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功能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营养食谱的编制和评价,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谱的食物种类和能量。

1(7)掌握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的慢性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够全面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并根据食物配料表分析评价各种食物的价值;(2)能够计算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4)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并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

(5)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内容对膳食的合理性进行评定。

(6)能用计算法编制和评定健康人群一餐、一日、一周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能判别成人消瘦、超重和肥胖,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学时/学分:96/6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与
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

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

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
与评价。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在选取及组织课程内容时,课程组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根据《食品营养学》课程的特点,基于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单一的技能到综合复杂的技能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五大学习项目,分别为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膳食指导和评估膳、膳食调查和评价和营养咨询和教育;
综上所述,8个学习学习任务构成了8个学习单元,构成了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它们虽然有主次、难易之分,但是彼此联系紧密,甚至互为基础,所以各个学习单元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课程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行业需求和岗位任职能力与条件所有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理实一体化教教学模式。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生理,营养素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过程;热能的单位、
来源及生理值,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特殊人群、特
殊作业环境机体营养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膳食参考量(DRI)相关指针及其制
定依据。

●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和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食
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强化食品的种类及
生产,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不同人群营养生理特点、营
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原则。

2.2技能目标
●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对食品营养价值进行评价。

●能对人体进行各项指标的测量,根据缺乏症的表现,能对人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并进行膳食
指导。

●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膳食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出评价。

●通过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营养监测方法的学习,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
测。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营养咨询和教育。

2.3 素质目标
●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具有容忍、沟通和协调能力。

●团队合作好、组织与协调能力强。

●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建议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开发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设计思想。

教材内容尽可能融合职业资格(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技能标准,体现实用性、通用性、实用性的原则,根据够用为度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

4.2 教学方法建议
①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②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③以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项目和任务;
④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的引导是教师;
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工作情景,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⑥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3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①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②坚持“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原则,要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③评价体系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岗位技能及社会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并进行合理的比例划分。

成绩评定中,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各占50%,过程性考核又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教学活动完成情况,分别占30%和20%。

过程性考核时采用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体现团队的合作,又可以体现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5.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
本课程已经开发了一套内容丰富生动的电子课件、建立了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建立了营养配餐与膳食分析评价软件实训室,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扩大教学资源的交互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