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教案设计 印度

7.3 印度
【课程目标】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了解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的特点;理解印度根据降水和地形特点合
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实例;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印度地理位置;印度人口特点;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教学难点】
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初一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三节

2、地形 ---- 平坦
东北喜玛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
3、农业
水稻 沿海地区,东北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恒河上游
棉花 西南
黄麻 东北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技工业
二、 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 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初一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三节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三、 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师:播放课件 印度的洪灾 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 月 月。盛行从 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 月至次年 月。盛行来自 的季风。
七年级下册印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以及人口的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资源及经济的关系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教学用具:多媒体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的经典片断师问:播放电视剧,问学生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它讲述了什么,他们是去哪取经的,这里的“西天”是指现在的哪里?(学生观看影片,并带着问题思考)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第三节印度2、讲授新课教师:关于印度,你知道的有哪些?(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印度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7.31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亚洲南部,海洋东面孟加拉湾,西面阿拉伯海,南面印度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加深对印度的印象。
给予视觉冲击。
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印度的小故事如:印度教徒把白色母牛看作“神牛”,牛在街道上,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车辆要给它们让路。
在市场上牛可以随便吃市场上的食品。
牛衰老时,就被送到“养老院”去供养。
每年印度还会举行敬牛的节日活动。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
设计意图:讲述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人口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完成第2题活动题教师作补充说明:印度人口目前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教师:印度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会对印度带来哪些影响,印度该采取什么措施?(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补充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人口?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原因,传统的思想“多子多福”;不生儿子誓不罢休;早婚早育严重;医疗卫生条件差;文盲比重大,教育普及不够。
影响: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资源匮乏(可联系上学期所学人口过度带来的问题知识回答)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是关于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对南亚地区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复杂的国家,其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印度的宗教、美食、文化等方面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特点,认识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对南亚地区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3.印度的宗教文化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为例,分析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度的宗教、文化、美食等,增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4.比较法:将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比较,突出印度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板书课题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美食、舞蹈、电影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同时,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文明古国[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
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
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
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
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
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
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高龙中学谭万新教学目标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doc

第三节印度重点: 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工业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印度的粮食生产。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人口增长的特点及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考点: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印度的人口特点;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
课前预习:1、读课本图7.34找出:、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2、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3、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以图7.38位例,分析该类型气候的特点。
4、印度的降水变化主要受季风影响。
阅读课本p37图7.39和图7.40,并对照图7.38,说出印度雨季(6——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时的盛行风向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5、读课本图7.43找出印度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及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于南亚,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N—3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邻国位置:北临中国、尼泊尔、不丹;东临缅甸和孟加拉国;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2、历史和文化:世界文明古国,18世纪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著名建筑:泰姬陵3、人种:主要为白色和黑色人种4、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快,有人预测印度在本世纪中叶将会超过中国,称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5、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6、首都:新德里二、自然环境:1、地形(分三部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2、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龙海市莲花中学:林风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印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本节内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全面阐述人地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了解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形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成因,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度的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文明古国[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
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
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
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
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
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
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谭万新高龙中学教学目标页 1 第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3、我们要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印度。
教学重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许多同学在每年夏天都可以得到有关印度旱、涝灾害的报道。
(展示图片印度洪灾、旱灾)印度人民为了抵御水旱灾害,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灾害仍然不断,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如此多的水旱灾害呢?(二)新课教学板书三、印度的气候(教师)要了解印度的气候,首先要知道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
展示“印度地形图”,让学生找到北回归线。
引导学生得出:北回归线穿过印度的中部地区,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学生)看书P7页“亚洲气候类型”图,找出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展示课件“孟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
(教师)提问:孟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识图。
纵坐标、左为气温(℃)值,右为降水量(mm)值;页 2 第横坐标为月份,图中曲线为气温;柱状为降水量。
6-9℃左右。
降水: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气温: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25 5月降水少,旱季。
次年月降水多,雨季;10月- 所以,印度这种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板书:月为旱季?次年5月是雨季,10月-(教师)为什么印度6-9东北风北展示课件:1、风向南亚一月2、南亚七月风向板书(教师)结合以往知识,讲解风向。
西南风南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一月: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所以为旱季;七月:西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所以为雨季。
大屏幕表格展示:降水量季节风风向与海陆关系季月份陆地→海洋东北季风少旱季一月西南季风海洋→陆地多雨季七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印度降水量主要受季风影响。
(教师)所以,风从海洋→陆地,则降水丰富,印度的降水受西南季风的控制。
展示“南亚七月风向”图:页 3 第学生看图得出:雨季(6月-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富;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
教师出示课件表格:旱灾水灾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西南风的变风力不足,来得晚,退得引导学生总结:印度水旱灾害多,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页题表格填空。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38 (三)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南季风的强弱和早晚决定着印度的水旱灾害,并且水旱灾害在印度非常频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粮食生产和工业情况如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印度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C、火山 D B、旱涝海啸、寒潮A2、印度易形成水灾的主要原因是()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二、印度经常发生旱涝灾害,有时死亡近千人。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一位印度官员,你应该怎么做?(出谋划策)。
板书设计三、印度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东北风北西南风页 4 第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3课时)谭万新高龙初中教学目标1、通过读印度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通过对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分析,说明应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使学生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知识。
3、通过知道印度的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立志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印度农业发展;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大屏幕、相关地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众多的人口需要吃饭,而且,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
那么,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印度的粮食生产怎样呢?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二)新课教学(教师)印度在二十世纪大部分时间,粮食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学生)阅读书P38页阅读材料“绿色革命”(教师)印度人的“饮食习惯”怎样?“恰巴提”是什么?(学生)阅读书P39页阅读材料回答。
页 5 第(教师)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有利条件:光热(位于热带亚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丰富)、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
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教师)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它们分布在哪里?展示“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
(学生讨论)回答:水稻、小麦及看图指出分布地区板书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教师)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过渡)印度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吃饭问题,那么,它的工业状况如何呢?板书五、发展中的工业展示课件表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9页最后一自然段。
独立之后英国统治时期比较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基础工业部门纺织、采矿业纺织页 6 第原子能、航天、计算机高新技术部门重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出于对努力发展本视培养科技人才,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控制印形成原因分析国工业。
度的工业。
、主要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板书 1。
展示“印度的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教师)请学生在图上圈出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归纳总结。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棉纺织中心——孟买板书 2、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印度有哪些主要矿产?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教师)提问:1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2、关系?(学生)工业中心都靠近原料产地。
(教师)这样布局有什么好处?:这样布局非常合理,节约了运输费用,降低了成本。
学生(各抒己见),9%(过渡)印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470美元,仅占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
但贫穷的国家未必什么都落后。
页 7 第(学生)阅读书P40页活动资料,然后谈感受、谈想法。
(三)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了解了印度的工业和农业,使我们认识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为了祖国有明天,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四)课堂练习 1、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棉花、黄麻水稻、小麦B、小麦、玉米 C、水稻、玉米 D、2、目前,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的压力是()B 、粮食单产太低、耕地面积少AD、人口增长太快C、生产方式落后3、印度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改进,但因为它人口多,增长快,所以它仍然是粮食进口大国,这种说法正确吗?板书设计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五、发展中的工业1、主要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2、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页 8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