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晚期扩散偏方

直肠癌晚期扩散偏方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罹患直肠癌,必然会对患者身心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必须尽快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治疗。但是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晚期,晚期西医局部治疗效果不佳,很难控制病情,有的患者甚至被放弃了治疗,这时候患者和家属往往会想到偏方治疗疾病。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直肠癌晚期扩散偏方。

直肠癌病情已经进入晚期,一般存活期只有几个月或一年左右,具有发病快,存活期短的特点,一般会出现剧烈疼痛,常用的止痛药无效,需要打吗啡,如果出现颈,胸,腰椎处转移,许多患者最后瘫痪在床,骨瘦如柴,二便失禁,进食困难,最后因全身各脏器功能衰竭而去世,在治疗上,西医治疗往往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晚期直肠癌很多患者选择偏方治疗疾病。

偏方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了,在治疗疾病上可能确实发挥着作用,但是对于偏方治疗疾病,患者和家属也要有清晰的认识,一种偏方不是适合所有病人,也并不是所有的偏方都是有效的,不当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抗癌之路不要寻求速战速决,所以追求偏方也不能盲目。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对症治疗,需根据病情来定,并非像有的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切忌有病乱投医。一定要谨慎客观的看待中医,在无法确定所要就诊的中医大夫是否具备真实医术和水平的时候,不要盲目相信,跟风就诊。应该多方面考虑,看中医大夫本身拥有合法的行医资格,有真实的辩证处方能力,值得信任的人品,口碑好,才可以放心的就诊。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推荐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

其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袁希福教授治疗过的案例分享

贠孟菊,女,直肠癌,许昌市湛涧乡

2010年,贠孟菊一直拉肚子,但是她自认为身体很好,觉得不是什么大病,只吃一些治肠胃的药,长期服用却不见好转,最后大便开始出血,才意识到病情严重,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做了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

贠孟菊按照医生的安排做了手术,但是医生告诉贠孟菊的老伴儿,直肠癌这种病,就算做了手术最多也就是三年的生命。贠孟菊开始非常恐惧,这时医院又让做化疗,但贠孟菊的儿子担心化疗的毒副作用大,一直反对。一次他在无意间得到一本《关爱生命》的小册子,从上面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效果不错,跑到医院考察一番后,就带着贠孟菊前来就诊。

当时患者手术后身体虚,大便次数多,一天跑厕所六七次。袁教授依据抗癌“三联平衡疗法”为贠孟菊配制了中药,服药一个疗程后,贠孟菊明显感到病情好转了,第二个疗程之后,她就能在路上来回的小跑了,身体和精神各方面都慢慢恢复,在家除了干些家务活、农活,没事就带着孙子,送孩子上学,也不觉得累,生活恢复如常。

在希福医院的治疗下,贠孟菊身体渐渐恢复,各方面情况也都变得越来越好,一家人对袁院长以及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心存感激。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肿瘤的症状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症状也是不相同的。偏方治疗疾病只能用作参考,不能用做临床。建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治疗方法,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处方原理: 本处方由名老中医根据驱邪扶正得原理,按中医君臣佐使原则配置。君药红豆杉中含有效药用成分多达40多种,包括紫杉醇、巴卡亭Ⅲ、生物碱、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等。其中紫杉醇以及巴卡亭Ⅲ合成得多烯紫杉醇就是目前世界上 一线抗癌药物;实验证明红豆杉多糖结合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并能通过对心肌保护、冠状动脉扩张及血液稀释来保护心脏;生物碱能改善睡眠;鞣质,通过抗菌、消炎、消肿对前列腺疾病有特殊功效;紫杉黄酮可通经、利尿、降血压;紫杉酚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等等。 适应病症:红豆杉草药适用于各类腺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管癌、食道癌、胃癌、各类小细胞癌、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血癌等等各类癌症,对白细胞居高不下得白血病及转移至骨骼得各类晚期癌症效果明显。 规格:二十八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四袋,每袋7小包,每包8克。用法用量:红豆杉草药每天一小包,置药罐中。加一升(约2斤)水煮沸,用文火煎煮十至十五分钟,饭后服用,一天内服完。红豆杉草药一般一疗程(二十八天)可见效。癌症手术病人,术后10至15天开始服用效果最佳,

四年多临床应用表明,无一例出现复发、转移;放、化疗病人接受治疗同时可以服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 一般患者,4至6个疗程后,各项检验指标都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改服小剂量维持,以防止扩散及转移;严重患者,根据病情在主治医生指导下增加服用疗程;直肠癌患者如服用后出现腹泻症状,应先服用小剂量2袋一天,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忌空腹、禁辣、禁酒;保持情绪平稳,避免上火。有些患者服用后排便次数增加,属正常症状,一般一周内恢复;有些癌症患者服用后出现腿酸、乏力等状况,属病情起效果迹象;有个别患者服用后,感觉胃有不适,可适当减量。对于病危、临近死亡得人不建议服用本品。 配伍禁忌:无。红豆杉草药至今已使用四年有余,有显著疗效者达到了八百多例。 【处方用名】独角莲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得全草。 【商品规格】以身干、个均、壮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化学成分】块茎含b-谷甾醇及其右旋葡萄糖甙、肌醇、皂甙、有机酸、糖类及粘液质等。 【抗癌药理】独角莲得乙醚、丁醇提取物体外实验证明具有抑制S-180、艾氏腹水癌细胞得作用。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中期得有丝分裂,对动物肿瘤有明显得抑制作用。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直肠癌在大 肠癌肿所占的比例高于结肠癌,在直肠癌中,70%以上属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 低位直肠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特点,手术难度高,为根除肿瘤,往往需切除肛 门,作永久性腹部结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 疗不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也是保留肛门避免永久性腹部造口的主要措施。 【临床表现】 1.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色大多鲜红、与粪便不混,一般量不多, 故极易被误认为痔出血,如癌肿位于直肠上段,则血色可较暗并与粪便相混, 故从便血的色泽及其与粪便的关系可以判断病变在直肠内的位置高低。 2.排便习惯改变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

便频,即排便次数增加, 粪便的质并无改变,每次粪便量不多,有排便不尽感,但并不是腹泻,有时可 有黏液便,一般黏液量不多。如黏液量很多,则可能是有一个大的绒毛状腺瘤 癌变,当然随着肿瘤增大,病员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甚至梗阻,同时可见有 粪便变形、粪便变细等现象。 3.便急或里急后重,也就是想排便又排不出,或排出少量便或黏液和血 液,这是直肠内有一个大的肿瘤引起直肠饱满感后所致的症状。 4.肛门和会阴部疼痛,最初出现在排便时,以后呈持续性,这是低位直 肠癌侵犯肛管和肛门括约肌后产生的症状,甚至可出现骶尾部疼痛,有时还向 下肢放射,表示肿瘤侵及骶骨和骶神经丛,这些都是晚期症状。 【诊断要点】 1.直肠指检是首要的检查和诊断步骤,扪及病变后应注意病变下缘至肛 缘的距离、大小、部位(以截石位为标准,描述其相当

于几点到几点),病变 上缘是否可扪及,形状,活动度,基底浸润感,病变表面光滑度、质地,肠腔 有无狭窄,指套上有无黏液、脓血等情况。 2.女性病人还应常规作阴道指检,双合诊了解癌肿有无浸润阴道,子宫 附件有无受侵。 3.纤维结肠镜检同样是必不可缺的检查内容,其目的不但在于咬取组织 作病理检查,还在于检查有无同时存在的病变包括良性与恶性肿瘤,为制定手 术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检的补充或者替代,即在纤 维结肠镜检不满意时或无条件作结肠镜检时,可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来了 解有无同时存在的多处原发病变,但不能依赖X线造影片作为诊断依据,特 别在低位直肠癌时,造影片中常看不到病变并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此 外,由于无条件作纤维结肠镜检,因此至少应作硬管的乙状结肠镜检,同时可

直肠癌病人术后中药调理怎么样

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癌症之一,虽然发病率没有胃癌、食道癌高,但也是造成人们死亡的疾病之一,直肠癌在早期时症状常与其它慢性肠胃疾病相似,这就导致很多患者时病情已经进入晚期。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手术,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弊端,治疗并不彻底,术后易复发转移,且会损伤患者机体,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很多患者会在术后采用中药进行调理,那直肠癌患者术后中药调理怎么样? 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手术成功就万事大吉了,只要做定期复查工作就好,但往往好景不长,在术后不久就出现了复发转移的情况。手术治疗直肠癌虽然短期疗效快,但治疗并不彻底,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块,对于血液和淋巴液里的癌细胞无能为力,术后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另外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术后患者机体受损,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给残存的癌细胞以可乘之机,增加了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直肠癌患者术后一定要注重巩固治疗,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虽然直肠癌术后配合放化疗可以起到巩固治疗的效果,预防复发转移,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往往很难承受,有的患者会在放化疗期间配合中药的调理,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对患者,则可以选择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使用。中医治疗直肠癌有助于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恢复气血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残存的癌细胞,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延长患者生命。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三联平衡理论。袁希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直肠癌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基本病因病机,简而概括为"虚、瘀、毒",在治疗中抓住这三个基本要点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以达到恢复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平衡。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姜九星,女,直肠癌,河南平顶山人 2009年3月,姜九星被查出患有直肠癌,3月25日,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了直肠癌DIXON术。术后,姜九星全身乏力,话不想说,路走不了,腰也直不起来,术后直肠容量缩小,还造成大便次数增多。这时她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决定去看看。 2009年4月9日,姜九星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服药一个星期后,她感到精神稍有改善,体力增强了,但依然便频。袁希福根据她的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姜九星又服药4个月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并稳定,精神好转,说话声音洪亮。她又连续吃了一年,复查身体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 2010年5月,身体完全康复的姜九星又回到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这几年,姜九星每年都复查身体,每次都无异常,她甚至感觉身体比得病前还好。在希福中医举办的2010年京沪豫肿瘤防治与康复新经验交流会上,夫妇二人把对袁希福的敬慕凝在了“德医双馨”匾上。2017年8月份回访,身体一切正常。姜九星说:“选择希福中医是我的福气,也是全家人的福气。” 案例2:王建国(化名),男,直肠癌,河南洛阳人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根据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对全市5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通过筛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死亡率。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粪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镜筛查。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改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早期结直肠癌病人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

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1.2 疾病史和家族史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1.3 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无指套血染。(4)三合诊:对于女性直肠癌病人,怀疑肿瘤侵犯阴道壁者,推荐行三合诊,了解肿块与阴道后壁关系。 1.4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6)结直肠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

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新辅助治疗的价值分析

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新辅助治疗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13T12:10:58.7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2期作者:王登基[导读] 结直肠癌在肿瘤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析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汇总新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局部晚期结直肠癌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直接手术,试验组则是先行新辅助治疗后再予以手术,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1.05%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2.11%,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情况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病症情况得到改善。【关键词】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010-02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new adjuvant treatment of value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summary the clinical value of neoadjuvant therapy.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84 cases of patients as research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m of digital. It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42 cases, surgery directly to the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is a leading new adjuvant therapy after surgery,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studied.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fficient, 73.81% is control group 92.86%,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data contrast exists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Trial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of tumor siz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data contrast exists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o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its treatment effect significantly, can mak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d. 【Key words】Neoadjuvant therapy;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Clinical effect 结直肠癌在肿瘤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易引发患者出现便血,贫血,消瘦,排便异常及肠梗阻等病症表现。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术后再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如:化疗及放疗等,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主要实施姑息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1-2]。新辅助治疗不仅能使肿瘤局部复发率降低,手术切除率提升,而且还能将部分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降低。为进一步探究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局部晚期结肠癌7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对其分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区间29~76岁,平均年龄(52.3±2.6)岁;病灶平均大小(51.35±17.79)mm。试验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区间30~77岁,平均年龄(53.6±2.4)岁;病灶平均大小(52.27±18.31)mm。根据上述所述,把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情况对比(P>0.05),组间数据资料情况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3] (1)纳入标准:经检查,被选患者均与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无严重精神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内科病症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症状患者;伴有血常规异常症状患者。 1.3 方法 予以试验组实施手术、术后放化疗及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1)放疗:选用6mv-X线,95%PTV 50Gy为总放疗剂量,每日1次,每次2.0Gy,每周五次。(2)化疗:放疗需和化疗同步进行,实施FolFox6方案:5-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注射d1+5-氟尿嘧啶2.2至2.4g/m2微量泵入46至48小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200mg/m2CF(亚叶酸钙)注入患者体内,2小时,d1-6;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85mg/m2奥沙利铂(L-OHP)注入患者体内,2小时,d1;三周重复。在行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予以扶正和止吐、对症和保肝等治疗,举例:若白细胞未超过3.0*109/L则需实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将白细胞提升。(3)评估:在化疗两个周期与放疗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通过对盆腔或者腹腔MRI/CT复查,对手术治疗效果实施评估,然后依照影像学情况和体查对手术予以决定。(4)手术:新辅助治疗完毕,休息14天后进行手术。行手术治疗时可选择单纯造瘘、姑息切除及根治性切除等方式进行。直肠癌依照肿瘤距肛门距离不同予以Miles术或者Dixon术,若无法根治切除,则实施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术+姑息切除,若无法切除则采取单纯乙状结肠双口造瘘;若左半结肠癌无法根治,则须予以单纯横结肠造瘘术或者姑息切除术,若可以根治可采取根治术;对右半结肠癌实施短路手术或者姑息切除术,以及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术后放疗:转诊至有放疗设备医院后回我院进行手术。在行手术期间,若医护人员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或者不能切除肿瘤,可采取术后继续放疗,50Gy为放疗总剂量,每天1次,每次2.0Gy,每周五次。(6)术后化疗:化疗方案和术前FolFox6方案相一致,共六个疗程。予以对照组实施术后化放疗、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可参照试验组。 1.4 评价标准[4] 将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作为依据,评定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病症,相比治疗前,疾病症候积分下降程度不低于70%;有效:经治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相比治疗前,疾病症候积分下降程度在70%至30%区间;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情况未改善,甚至加重,相比治疗前,疾病症后积分下降程度未超过3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 12.0软件进行,以卡方检验的形式对比计数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的形式对比计量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4直肠癌NCCN指南中文版汇编

直肠癌综合治疗NCCN2014 v3

发病率 ?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第四位,死亡率 占第二位 ?2013年直肠癌新发病例4万人 Seigel R,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3;63:11-30

危险因素 ?20%的结肠癌伴有家族聚集性?HNPCC: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 综合征 ?FAP:家族性息肉病 1.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4;13:1253-1256; 2.J Clin Oncol 2008;26:5783-5788 3. N Engl J Med 2003;348:919-932. 4.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385-398.

Lynch综合征 ?所有结直肠癌的2%-4% ?DNA错配修复基因(MMR)发生胚系突变的结果 ?检测方法: 1、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表达 ?2、分析微卫星不稳定灶(MSI),MSI是MMR缺失的结果 ?3、基因测序来确定MMR基因发生了胚系突变可以确诊Lynch综合征 1.J Clin Oncol 2008;26:5783-5788 2. N Engl J Med 2003;348:919-932

?所有的大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 ?初诊年龄小于70岁及满足贝塞斯达标准的 结直肠癌患者 进行Lynch检测 1. J Clin Oncol 2012;30:1058-1063 2. JAMA 2012;308:1555-1565

?Vitamin D与结直肠癌 ?一项包含515例Ⅳ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表明,82%的患者存在维生素D不足 (<30ng/ml),50%的患者则是维生素D缺乏(<20ng/ml) ?尚未有一项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D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 2011;29:1599-1606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 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

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5]。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结直肠癌的筛查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7]。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相比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gFOBT)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受饮食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检测结果也更为准确。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FIT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检测费用较高,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

三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三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直肠癌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当前具体治疗要求和注意 事项等,需要了解具体的治疗要求,在当前基础上促进患者恢复。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有效的 干预和治疗后可行性高,能提升具体治疗优势。直肠癌的整体治疗很重要,在整个过程中需 要明确手术方式,确保治疗的合理性。 一、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指的是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位置比较低,容易存在误诊的现象。在整个治疗中,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复发几率低。在整体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保留肛门手术的注意事项,做好具体治疗工作,提升优势。 二、直肠癌的三种治疗方式分析 在实际病症治疗的过程中,针对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注意的是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由 于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手术操作的难度大,术后容易存在复发的现象。中下段直肠癌的诊断 很重要,在手术的过程中很难保留具体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中下段直肠癌和肛管括约肌 接近,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保留肛门和功能,提升优势。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广泛应该在距肛缘不足7cm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的是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 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者结肠左动脉结扎处理,在整个过程中清扫对应的动脉旁淋巴结。 在腹部做出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手术完成后实施恢复治疗。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 此类方式也称为是直肠癌侧切除术,一般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癌上段,在腹腔内切除 直肠大部分,在游离操作的过程中,经过腹膜反射后确定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 肠以及直肠切端,此类手术方式损伤小,能最大程度保留肛门,整体效果明显,如果癌肿存 在体积大的现象,或者浸润到现有的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一般应用在距离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如果存在癌肿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况,主要的淋巴管被癌细胞梗塞后存在转移情况,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主,在当前手术治疗中,采用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过游离操作后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癌 肿情况如果比较严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直肠癌术后的注意事项 ◆身体检查 直肠癌的干预和治疗是个全面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身体检查工作,在整 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需要做好肛门检查工作,检查是否存在腹腔或者盆腔 引流管出血等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观察术后1周内是否存在发烧或者疼痛等现象。在整个过 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做好身体检查工作,注意早期下地活动,进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伤口护理

朱骥-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策略与布局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策略与布局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临床统计中心朱骥 目前,国内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推荐治疗模式为新辅助的长程放化疗,它选择的人群是T3/T4,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先给予5周或5周半的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长程放化疗,然后在疗程结束之后,再接受TME手术。手术完之后再根据术后病理等情况给予新辅助化疗,这是一个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模式。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表现在同步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根据文献报道,pCR约为10%-25%;其次约有30-35%出现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后约50%的患者不能够按计划完成6个月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主要原因为毒性及患者依从性。 那么,怎样对这样一个并不理想的模式进行优化呢?我们从统计学的角度,把它从两个方面进行区分,第一,从优效性的方向来考虑,提高新辅助治疗阶段剂量强度,以期获得肿瘤的降期。第二,从非劣效方向考虑,在手术治疗的前提下,下调剂量强度,以期达到毒性下降且不影响临床疗效。 从优效性的方向,首先讨论是否增加放疗剂量。丹麦学者[1]报道了一个的小样本的临床II期研究,一共纳入55例的患者,其实有4例因为错误入组被剔除,只有51例的患者接受了一个长程的放化疗,具体方案:放疗剂量对于可见病灶给予60Gy/30Fx,对于淋巴引流区给予50Gy/30Fx,同期给予UET 300/m2/day以化疗增敏,在放疗结束的最后一周,还会给予一次5Gy的后装照射。在51例评价的患者中可看到有非常好的肿瘤降期,有40例患者因为完全性缓解而没有立即接受手术,而接受一个Watch&Wait的一个治疗策略,那么又有9例患者因为局部复发,而接受一个挽救性的手术切除。但值得我们注意,该研究或许从基线特征获得高cCR,从纳入人群可看出,约50%病人是T2的患者,所以入组的患者局限的肿瘤负荷较低,以更高的几率获得CCR。同时研究者也提出不足之处:首先,T2患者录入比较多,再者,所采用的同期化疗的方案不是我们目前所常规使用的氟尿嘧啶静脉给药或是卡培他滨口服给药,而是采用丹麦标准的口服优福定,并且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6周未进行间隔期化疗,故该研究只给予长程的同期放化疗治疗。 从优效性的方向,其次讨论是否增加同期化疗强度。在氟尿嘧啶的基础上,我们可选择加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甚至加靶向治疗。那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氟尿嘧啶单药还是联合其他有效的药物呢?关于奥沙利铂的选择,在欧美早已有5个临床III期研究,分别为STAR研究、ACCORD研究以及德国的CAO/ARO/AIO-04研究、NSABP R-04研究、PETACC-6研究,探讨术前放化疗是否加奥沙利铂。最近报道的以中山六院邓艳红领衔的FOWARC研究,为国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距肛缘<12cm、T3/4和/或N+、预计可切除的495例直肠腺癌,随机分成三组,一组是放疗联合氟尿嘧啶(放疗46-50,4Gy联合De Gramont×5),一组是放疗联合FOLFOX6(放疗46-50,4Gy联合mFOLFOX6×5),一组是单纯的FOLFOX6×4-6,选择主要终点是3年的DFS。三组中毒性反应最低的是单纯的化疗,而毒性反应最大的是放疗联合FOLFOX6。三组的RO切除率均在90%左右,在吻合口瘘方面,最低的是单纯化疗组,另外两组的毒性反应类似。在pCR方面,最高的是放疗联合FOLFOX6,达68%,而单纯的FOLFOX6组仅有6.1%,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以上六个III期临床研究,在近期疗效pCR方面,除了德国的CAO/ARO/AIO-04研究和FOWARC研究显示出在长程放化疗的基础上,加上奥沙利铂,pCR有提高的趋势之外,其他四个研究均没有显著提高PCR,而且从毒性放映来看,只有德国的CAO/ARO/AIO-04研究认为加上奥沙利铂的毒性增加不明显,其余五个研究均认为加上奥沙利铂导致毒性反应明显增加。长期的随访中,联合奥沙利铂后3年的DFS 和3年的OS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所以总体来看,奥沙利铂在新辅助治疗中充当的角色主流

治直肠癌肝转移的中药偏方

直肠癌也是消化系统的肿瘤,也会对患者的晟敏构成威胁,在直肠癌不断高发的当下,有关直肠癌治疗的问题备受关注,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偏方往往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治疗一些顽疾方面,因而民间一直都有“偏方治大病”的说法。临床上,时常有一些出现肝转移的直肠癌患者,在不愿意西医治疗,或西医求救无门的情况下选择使用偏方治疗,治直肠癌肝转移的中药偏方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对于直肠癌,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如今其已成为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直肠癌预后的关键,但因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加上患者的忽视、医生的武断,临床上常有一些患者由于忽视、误诊、漏诊、误治等原因导致病情延误,乃至出现扩散、转移,如常见的肝转移。一旦出现肝转移,患者既要承受极大的痛苦,又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因而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时,手术时机往往已错失,放化疗虽可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杀伤,达到抑制扩散、转移,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常令一些患者无法耐受。由于安全、毒副作用小、费用低、适应症广,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投向中医治疗,尤其是年老、体弱、广泛转移,无法或不愿意西医治疗的患者。受“偏方治大病”思想的影响,很多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和家属会寻求中药偏方的治疗。中医治疗直肠癌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很多治病偏方,其中亦不乏能够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的偏方,但并不建议患者直接用药。 虽然确实有些偏方能够用于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并且一些患者用药后取得满意疗效。但中医治疗直肠癌需要严格按照辩证施治的原则,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用药方案也会有所差异,且随着病情变化而随时调整,不可能一直服用一个方子。此外,很多患者得到的偏方来源不明,甚至其药效、适应症都未明确,盲目用药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甚至还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寻求中医治疗时,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定要避免盲目服用中药偏方,应到正规医院,在专业中医指导下用药,以确保治疗效果。 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很多患者和家属信赖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由于出身中医世家,家中长辈们多从事中医,因而袁希福院长自小接触中医学。12岁时,袁希福院长就在祖父指导下能够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更为其此后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袁希福院长运用自身所学、家传医术,以及从医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帮助一位又一位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其中亦不乏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在治疗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时,袁希福院长一直按照其提出的三联平衡理念为指导。该理念是其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在治疗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时,重点抓住肿瘤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以达到恢复气血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平衡。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以该理念用药后都获得了满意疗效,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深受用药患者的信赖和认可。 【案例分享】直肠癌患者经三联平衡理念治疗后的真实疗效 【案例1】贠小蕊(化名),女,直肠癌,河南许昌人 2010年,贠小蕊一直拉肚子,但是她自认为身体很好,觉得不是什么大病,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结直肠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一、项目组织结构及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一)顾问: 白书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多个海外院校院士(二)专家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家: 张苏展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 代敏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曾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季国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胡乃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东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三)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 宋震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课题组副组长: 范竹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伟晴深圳市人民医院张群江苏省人民医院冷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罗毅解放军杭州杭州疗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课题组秘书: 毛玲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曹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课题组专家成员: 李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赵丽中天津市人民医院金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魏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靳海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贾丽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冯志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付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国新江苏省人民医院许春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蒋廷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治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孝如江西省人民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李洪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承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静辽河油田总医院李继驰辽河油田总医院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李云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淑贤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素清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蔡善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黄彦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符力广东省人民医院王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治疗直肠癌的偏方

服法:药方煎法暨红枣大粒八粒,小粒拾粒(共用十八粒),铁树壹页,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草二两(青草店汉药店有售)四味药方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药汤倒起日夜当茶饮服。 说明: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除乳癌效果较差外,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四--六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因该药药性对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疔血、热咳等症,服后都有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说明: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能,如果癌症三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鲜草药捣烂取其渣,将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热烧当茶饮,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约三至四月,方能彻底治愈,服用后大小便常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免惊疑; 坚持服用了半年,所有肠癌的症状都消失了,饮食起居都和正常人一样了。 黄芪30克,西洋参10克(先煎),白术15克,苍术10克,丹参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牛根草20克,川楝子15克,黄连10克,地榆炭15克,槐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皂角刺15克,薏苡仁15克,大腹皮15克,壁虎3条。 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服用。 1.抗癌方:八角金盘、生山楂各12g,石见穿、山慈菇、八月札、黄芪、鸡血藤各30g,败酱草、党参、丹参各15g,生大黄6g,枳壳10g。便血者加槐花炭。侧柏炭;里急后重者加木香、黄连、赤芍;大便不通者加瓜蒌仁、皂角刺。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适宜于直肠及肛管癌者。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或栓剂外用,效果更佳。治疗结、直肠癌的偏方验方 2.结肠消肿汤:八月札、红藤、苦参、丹参、凤尾草各15g;白花蛇舌草、野葡萄藤、生薏苡仁、瓜蒌仁、白毛藤、贯众炭、半枝莲、莪葜各30g,地鳖虫、乌梅肉各9g,壁虎4.5g(研末分3次吞服)。上药煎汁600ml,每天取400ml口服,200ml保留灌汤。适用于各期大肠癌患者。 3.青根饮:青蒿60g,鲜野葡萄根60g,地榆60g,鲜白花蛇舌草30g。以上各药洗净后沥干,置热水瓶内,倒入沸水浸过药面,浸泡12小时,滤出药液即得。口服,每日1剂,可随时饮服,15日为一疗程。治疗结、直肠癌的偏方验方 中药如益气药人参、黄芪、党参、女贞子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监控和杀伤癌细胞。养阴药麦冬、阿胶、天冬、北沙参等能减轻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