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 (7)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目标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参考<<新青年>> <<狂人日记>>授课方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师:民国初年政治上演出了一幕由共和而专制甚至沦为帝制的怪剧。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都在深刻的思考的问题。

目光敏锐、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新的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师:为什么在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相互补充)1.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影响下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2.前期的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3.代表任务: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4.中心:北大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阅读教材内容、讨论、回答解析兼容并包百家争鸣蔡元培的学术方针使北大成为思想自由的场所,北大成为新文化的中心.<<新青年>>迁往北大.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不仅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从文学形式上进行改革,还主张从内容上加以改革。

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都投入了这一场文学革命。

白话文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

鲁迅的《狂人日记》等是白话小说的典范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启蒙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局限性::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片面性.如将中国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柏一概加以否定.师:对东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师: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2)李大钊: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作用(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3-第2课《新文化运动》示范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3-第2课《新文化运动》示范教案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归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中国近代历史上,我们的祖国饱经外国列强的凌辱,而我们的先辈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康有为、孙中山可以说是他们杰出的代表,辛亥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新的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就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创设情境;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主要是选用powverpoint教学投影仪,播放教学的幻灯片,以呈现历史史料和板书;同时选用视频播放器,主要播放新文化运动简介等视频资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历史情境。
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C、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
D、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前期局限性的理解,以及钱玄同的主张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
答案D
教学反思、总结
本节课的教目标基本达到了,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学生对教学的内容理解基本到位。各子目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整课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使用得当,教学富有感染力和激情。将现实与历史知识结合做得比较成功,升华了本课的主题。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2、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
3、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
4、对东西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着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富强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情景表演或者以老师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生:(拿文章给师看)“老师,这篇文章里面写着‘我家的屋旁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这句话会不会多余呢?”师:“这怎么能是多余的话呢?这是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

快去写作文,明天交上来。

”(生退下后再上台,交上作文本。

)生:“老师,这是我写的作文。

”师:“念给我听听。

”生:“我家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也是女的……”师:“废话!”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什么可笑的事?我们应该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

鲁迅的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期大家知道吗?(新文化运动时期),虽然今天读起来感到很幼稚,但在当时却是振聋发聩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 (共28张PPT4份打包)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 (共28张PPT4份打包)

解读:实现民主政治,必须要有多数国民的 民主觉悟,要有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 力的广泛心理基础
反思:当时的中国社会最应亟待什么变革?
第二篇 新文化运动布新 之 思想武器
(前期内容)
二、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内容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
《敬告青年》:陈独秀先生提出现在只有“德先生”和“赛先 生”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
杜亚泉
特点: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 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 封建时 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 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新青年》第2卷第4号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陈独秀从什么角度来看文化呢? 你怎么看他们二人的观点呢?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的壮大 外交:接受“二十 一条”日本加紧侵 略中国
潮流与逆流的冲突
时代特征 民主共和 政治: 政治制度 宣传自由 思想: 平等人权 辛亥革命带来的希望
专制独裁 :政治 复辟帝制 尊孔复古 :思想 倒行逆施
封建军阀统治的黑暗
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
(2010年全国文综)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 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 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 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 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 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 亥革命
概念 阐释
何谓“民主”、“科学”
民主: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 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 “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 由之人格”。实指民主制度、民主 思想、民主意识、公民精神。 科学: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 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 实”。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 的科学观点。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 社会科学理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 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1、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2 、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 3 、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为什么文化运动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 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 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 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 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 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 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你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如何?
唐氏为何寻死?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严复和他翻译的西方 启 蒙思想名著《法意》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 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思想: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升官发财!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 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 允为担任。” 1916年12月22 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 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 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 狱”
——蔡元培
没有蔡元培, 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之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共17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之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共17页)

谢谢大家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但是,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年4月, 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中华民国看似有国 会、有《约法》、有众多政党,但实际上政权都操纵在袁 世凯和北洋军阀手中。1913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遭暗 杀,他和许多人所期待的议会民主制度成了泡影,随后, 为了换取支持,袁世凯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 国主权的“二十一条”,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6年袁世凯终于随着83天皇帝梦的破灭而败亡,但 北洋政府却连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败 告终,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莽莽 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复兴之路》解说词
西方资产阶级 民主理念
镜头二
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 华小栓治病,但却治不好 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 的人血馒头,竟是革命志 士的鲜血做成的。 近代自然 科学法则、 破旧: 愚昧、迷信 科学精神 愚昧 立新: 提倡 科 学“赛先生” , 反对
镜头三: 贞洁牌坊
触目惊心——古代的三寸金莲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
复兴之路
主 学习 流 层次 思想或主张 实践 活动 代表 人物 代表 阶级
向 西 物 方 学 制 习 度
思 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维新思想 民主共和 科学和民主
林、魏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奕、李、 地主阶级 左、曾 洋务派 康、梁、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 严 改良派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孙中山 革命派
场景三: 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 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 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自由、平等、独立……
靠不住的人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资产阶级的道德:提倡人 权、自由、平等、民主、
独立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封建伦理道德:专制、
等级、束缚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 家传统道德?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 具和精神支柱。
3.思想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 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NEWS1915新文化运动
热 9月15日,上海出现了一 点 本杂志《青年杂志》,其 关 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敬

告青年》,言辞相当尖锐。
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女子世界》,近日该杂 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
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
自由。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但没有彻底改变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破 坏共和,阶级矛盾激化,帝国主义继续侵略 中国,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资本主义经济进一 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 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旗帜
(前期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 培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陈适 独
鲁 李迅


蔡钊

辜鸿铭 培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 、学术思想自由”的实质是什么?
NEWS
财经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报道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 新闻
袁世凯破坏革命果实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破坏共和,日本加紧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侵略中国
思想 新闻
袁世凯“祭孔”丑剧
NEWS 1915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
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 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 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积极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 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 心。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 荣 4、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5、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焦成点为。他寡滞妇留伦的敦祥期间林,嫂在命民国 女
政运界很名人悲林惨长民!的寓所见到了让 思
他终生倾情的女人——林徽因。 一见之下,徐志摩疯狂地爱上了

才貌俱佳的林家千金。后来陷于
情离网婚难以后自的拔的张他幼不惜仪提事出业和发 妻很张成幼仪功解!除婚姻,成就了中国
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空 前 解
幼动仪离摇在婚了海后封外张不建幼断正仪学统和习徐思进志想修摩,,仍促事旧业进保很思持成想良功好放解。的放朋友关系,张
实质: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 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 (1915-19
19)
提倡民主、科学, 核心
反对专制、愚昧。 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后期 (1919-192
3)
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后期)
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五四运动 1919年
前 期:资产阶级反封建 后期:无产阶级反封建
的文化运动
的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
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
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
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
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
的。”“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先将国民— 陈独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 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 现在树倒了,还要挖出树墩。
民主共和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黎元洪 1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梁启超 29 康有为 3 汉武帝 1
新的思文想想化一发想生运:了动从怎材么是料样一一的到变次材化伟料?二大反的映了思新想文化解运放动前运后动青;年人
NEWS1919年 中国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
理民、主旧政,治包;要括拥民护那主赛制先度生,和便民不得主不精反对神旧,宗主教;要 拥学护 …要德…指先我生们公又 现平要 在拥 认、护 定平赛,先只等生有、,这人便两不位权得先。不生反可对以国 救粹 治和 中旧 国文 政治 上科、学道德,上包、…括…自思想然上科一学切的知黑识暗。和-科--学陈精独神秀 。
清廷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3.革命的酝酿 (1)组织准备: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并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2)军事准备:组织并发动“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3)宣传发动:共进会和文学社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4.有利时机
清政府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武汉清军兵力空虚。
三、武昌起义
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
人崇拜。
儒家传统思想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
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
是哪位?”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 封孔建子时学说代为之代道表德的也儒;家传所统垂道示之礼教,即 生之德指妻生活纲,君。活状其为五核臣状态常心纲态,通是、也封常三父建;指纲为时所仁五子、主代常纲义(、张之、三夫礼之礼纲为教政、,治封,建封时建代时 代智之、政信)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 《自觉的女子》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 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 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 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 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 只有自杀了!”
NEWS 1919年后大离婚案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徐志摩的感情问题成为媒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关于救国道路的探索: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变法---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复习
一.背景
1.革命的必要性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2.物质基础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为萧什声咽么。新秦文娥梦化断运秦动楼还月。要秦进楼行月文。年学年革柳命色呢,霸?
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 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这棵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政治 新闻
学生愤怒, 感动北京, 震动全国。
思想 新闻
NEWS1919年 中国
政治新闻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 子的觉醒。
NEWS1919年 中国
政治 学生愤怒,感动北 新闻 京,震动全国
思想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新闻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NEWS1919年 中国
思想新闻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补课”。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
课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述新文 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影响。
NEWS 1915
财经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报道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政治 新闻
思想 新闻
NEWS 1915
NEWS 1915
财经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展;资产阶级力量壮
报道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政治 新闻
思想 新闻
袁世凯破坏革命果实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NEWS 1915
? 新闻报道了袁世凯 哪些卑劣行径?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 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
评价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权利及其保障,没有规 定反帝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 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