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篇《出师表》。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文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出师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然后,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展开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史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节:文学鉴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出师表》的文学鉴赏。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巩固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展开引导,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出师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3)掌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2)培养对文言文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识读和理解。

(2)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诸葛亮及其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出师表》的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师表》,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强调其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完成相关练习。

(2)当堂批改,及时反馈。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出师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效果:(1)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概括其主要特点。

(2)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3.教学不足:(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

(2)课堂练习的设置不够丰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进措施:(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深入挖掘。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3)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3)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出师表》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分析《出师表》中的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讲述诸葛亮的历史典故,引导学生关注《出师表》。

(2)介绍作者和背景:介绍诸葛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了解文章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出师表》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分析《出师表》中的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出师表》,并进行相关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背诵《出师表》的情况,鼓励学生熟练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出师表》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7篇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7篇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范文如下:课题:《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掌握《出师表》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3. 学会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2. 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写有题目“《出师表》”的幻灯片,提问:“你们了解过《出师表》吗?是否听说过这篇文章?”鼓励学生回答。

2. 给出一些关键词如“长子军平”、“破贼平定”等,要求学生联想和猜测《出师表》的主题内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们阅读《出师表》的全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2. 选取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今者天下大定,兵革方息,豪强并伏,四方宾服。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3. 引导学生讨论《出师表》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2. 分组进行分享,每组选出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评论。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出师表》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2. 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回答提问,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多角度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写一篇类似《出师表》的文章,表达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出师表》主题:忠诚、忧国忧民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思想。

《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思想和责任担当。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忠君爱国思想和语言特色。

2.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忠君爱国思想分析
(1)再次体会诸葛亮的忠君爱国之情。

(2)探讨忠君爱国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结构分析
(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

(2)讨论文章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4.语言特色分析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质朴恳切、感人至深等。

(2)探讨语言特色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讨论责任感
(1)组织学生讨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6.总结归纳
总结忠君爱国思想、结构和语言特色。

7.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责任感的理解,结合诸葛亮的形象进行阐述。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优秀教案本文其实是奏章,内容是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以议论为主。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诸葛亮及文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虚词的识别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谦逊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文意及历史背景。

(3)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难懂句子的解读。

(2)诸葛亮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

(2)介绍诸葛亮及文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生僻字、难懂句子,进行解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出师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谦逊的品质。

(2)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质量。

3. 测试成绩:(1)定期进行《出师表》文言文阅读测试。

(2)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翻译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文中的难点,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诸葛亮的伟大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一起来看看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教学目的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教学设想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课时安排:四课时.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三、解题.1 什么叫表 ?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五、讲读第1段.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 宜:应该.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 追:追念. 报:报答.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2 学生讲述大意.3 讨论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 ,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 . 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 分析本段的层次.板书:六、布置作业.1 熟读、背诵第1段.2 预习2 5段.课后记: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二、讲读第2段.1 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 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 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2 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板书:三、讲读第3 5段.1 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2 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 . 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 ,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 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 ,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3 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板书:四、讨论问题.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其理由是:(1) 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1、熟读2 5段.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后记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1 选择题.(1) 卑鄙的意思是( )A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B 见识浅陋.C 地位低下.D 低微而鄙俗.(2) 尔来的意思是( )A 从那时以来B 你来C 算来D 从来(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C 将军宜往驾顾之D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B 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 今以蒋氏观之E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F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 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B 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C 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D 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6) 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 )A 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B 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C 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D 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2 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3 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合成词: 成语:4 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参考答案:1 (1)D (2)A (3)A、C (4)A、F (5)B (6)B2 又3 咨询三顾茅庐4 (略)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四、讨论问题.1 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板书:六、布置作业.背诵第三部分,预习第四部分.课后记:出师表教学设计第四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讲读8、9段.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2 教师重点点拨: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 分析结构层次.板书:三、归纳中心思想.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四、归纳写作特点.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 ,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 ,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 , 深追先帝遗诏 ,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五、布置作业.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参考答案:同义合成词: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2 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 填表(括号中为答案)4 背诵全文.课后记:附:《出师表》难句例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 ,亦即危亡 ,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 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 . 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用或字.又如: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 愚智是愚或智 , 贤不肖是贤或不肖 .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 遇与不遇,命也. (《后汉书傅燮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 秋 ,《说文》: 禾穀孰(熟)也. 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一说, 秋,愁也. (《广雅释诂》)《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 欧阳修《秋声赋》: 悲哉,此秋声也.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引喻失义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 引的本义是开弓 ,引申为疏证 ,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 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 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性行淑均性是性情, 行是行为 . 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申为所作所为 .《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 .而且,这句里有合叙 (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 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 ,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 苟,且也. 或作只讲,扬雄《法言》: 非苟知之. 或作诚讲,《论语里仁》: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又,《广雅释诂》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 闻 ,本义是知声 ,《大学》有听而不闻 .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 闻犹达也. 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 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 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 : 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 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 ,以为,认为. 卑鄙 ,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猥 ,《说文》: 犬吠声也 .王筠《说文句读》: 《广韵》: 猥,鄙也. 别义. 李密《陈情表》: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就是鄙 ,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 . 猥自枉屈 ,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 . 猥自 ,使自猥, 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 猥,顿也. 《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 顿犹突也. 马融《长笛赋》: 山水猥至. 猥 ,突然.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分,枉驾相顾.深入不毛毛就是苗 . 毛今读开口呼; 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 苗者,毛也. 《周礼地官载师》: 凡宅有不毛者有里布.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 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 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有.又,《庄子逍遥游》: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李注: 发,犹毛也. 司马注: 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 穷发就是不毛 ,亦即不苗 ,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开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不效则治臣之罪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 ,欠妥. 效当是尽力 ,《汉书韩信传》: 顾效愚忠. 《韩非子三守》: 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 不效 ,不尽力,上文有恐托付不效 .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察纳雅言一些注家都注雅言为正言 .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 ? 雅 ,本来是乌雅 ,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 夏 ,《说文》: 中国之人也. 段玉裁注: 引申之义为大也. 《方言》: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 .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 雅在疑纽鱼部, 夏在晓纽鱼部, 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 《荀子儒效》居夏而夏 ,又《荣辱》君子安雅 , 夏就是雅 . 雅言就是大(可贵的)言、正言、中(适当的)言 .又,《荀子儒效》: 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 雅儒就是正派的的儒生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庶竭弩钝庶 ,有的注家说是庶几 ,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 庶,幸也. 郝懿行《义疏》: 庶又为幸者,犹觊也. 吴昌莹《经词衍释》: 庶无悔罪言幸无也, 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 觊音义同希同幸 .肖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 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希、庶是互文 .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jū, 书读xū, 储读qǔ. 庶在书(审三) 纽鱼部, 希在晓纽微部; 幸在匣纽耕部.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指出审三跟晓、匣相通 . 鱼、阳对转, 耕、阳旁转.王力《同源字典》: 鱼 , 元通转, 微、元旁对转. 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实例.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