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一
高一语文第一次周考试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①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
②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
③女也不爽,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三其德。
④三岁为妇,___________。
___________,靡有朝矣。
⑤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_______________!3、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①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④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
⑤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⑧_____________ ,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 。
5、①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 。
②榆柳荫后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6、①山无陵,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高一上学期第1周周练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上学期第1周周练试题一、语文知识积累: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沁园春(qìn)泌(mì)尿百舸(kě)峥嵘(zhēng)B.长篙(gāo)蒿(hāo)草悄悄(qiāo)悄(qiǎo)然C.荫庇(bì)蹊跷(qī)偌(nuò)大彷徨(páng)D.巷道(xiàng)惆怅(chàng)憎恨(zēng)汲取(jí)2.以下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伴侣大方主宰风华正茂B.追朔草霉斑斓激浊扬清C.奥丧歧视贫瘠抑扬有致D.簇新探索星晨天纶之乐3.以下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
B.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C.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
D.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4.以下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魄,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B.徐志摩作为一个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C.诗人非常擅长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重,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D.诗侧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者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说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5.以下交际用语,正确、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毕业了吧B.(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快乐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霭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B.这些天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楫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C.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茫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D.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是少数,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A.尽管但而就B.尽管但是至于就C.虽然但至于则D.虽然但是而则4.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B.他本打算出让金石公司10%的股份以帮助老朋友走出困境,但随后发生的事情使其计划成为纸上谈兵....。
C.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D.他在外地工作了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6.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他为人豪爽,交游甚广,朋友可谓汗牛充栋。
B.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只能是不刊之论。
C.唐代“草圣”张旭的草书水平之高,可谓登峰造极。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I)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I)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
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②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
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③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
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
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④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
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周测一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liào)隽.永(juàn)漫溯.(sù)泾.渭分明(jīng)B.颓圮.(pī)提.防(tí)忤.视(wǔ)长吁.短叹(xū)C.徜.徉(cháng)菲.薄(fēi)青苔.(tái)解.甲归田(jiě)D.巷.道(hàng)奇葩.(pā)长篙.(gāo)断壁残垣.(y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贫脊一窝蜂风华正茂山清水秀B.百舸做噩梦陨身不恤寥若晨星C.寥落挖墙角黯然泣下卷帙浩繁D.作揖揩点油绿草如茵张皇失措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是个有名的足球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足球。
B.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C.创业者如果孤注一掷....将所有资金投入到某一项目上,一旦面临挫折,创业者的生活将会陷入窘境。
D.做人要正派,到处打探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某市出现了非法利用电脑诱骗中小学生参与电子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反应十分强烈。
C.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D.要以坦然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让人烦恼的事情,这种心态不仅会消解自己烦恼,而且能助人成功。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B.且贰.于楚(从属二主)人不敢与忤.视(逆)C.杀人如不能举.(尽)愿足下更.虑之(更加)D.以乱易.整(替代)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善,交好)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以其无礼..于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B.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被动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1_15)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1.15)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
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
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
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
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
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
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周练

周练四一、基础知识题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娴熟(xián) 辗转(niǎn) 踽踽独行(yǔ) 信手拈来(niān)B.惬意(xiá) 延宕(dàng) 通衙广陌(mò) 掎角之势(qǐ)C.膏腴(yú) 围歼(qiān) 矢志不渝(yù) 斐然成章(fěi)D.拓本(tà ) 饯别(jiàn) 鸠形鹄面(hú ) 并行不悖(bâ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个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H N流感,世界卫生组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11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
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小路。
高一语文周测1(含答案)

4.答案【C】应为“心寒”(“心酸”是“心里悲痛”,不合语境,而“心寒”是指“失望而痛心”,符合此处语境)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名家散文集》收录的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特色鲜明,赏心悦目,读者从中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风范。
B.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C.拉斯维加斯是建在沙漠上的城市,这里阳光充足而水源奇缺,每种植一棵甚至一排树花费都大得惊人。
眼前的这一片葱茏,怎不令人惊叹与赞美!D.“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
5、B A.搭配不当,“作品”不能与“赏心悦目”搭配,可改为“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
C.语序不当,将“一棵甚至一排树”改为“一排甚至一棵树”。
D.不合逻辑,“抵制”“防范”都是表否定态度的词,可改为“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影响”或“教育学生自觉增强对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环境信息的立体化公开,恐怕是此次会议绕不开的重要议题。
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决定政府和民众能否走向环境“共治”的重要前提。
B.走过60年发展历程的铁道部,作为国务院政府机构中唯一扮演政企双重角色的部委,已被公众视作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壁垒。
C. 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当然我们也知道,改革在得到普通民众广泛支持的同时,利益受损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对改革加以反对和阻碍。
D. 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快要结束时,一场不好的厄运突然降临到参赛运动员头上,在终点线附近接连发生了三起爆炸,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6.答案【B】(A.“公开透明”和“能否”两面对一面;C.中途易辙;D.“不好的厄运”重复赘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一)时间:35分钟满分:50分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9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氓之蚩蚩(máng)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g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帷裳(cháng)
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二、填空(共25分)
4.《诗经》原名《______》或《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首。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5.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8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3分)
7.“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
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男女关系),流露出来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4分)
8.“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分)
三、阅读理解(共16分)
诗经·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注释:
习习(sà):象声词。
谷风:一说东风,一说暴风,一说来自山谷的风。
黾(mǐn)勉:努力,勤奋。
葑:蔓菁也。
叶、根可食。
菲:萝卜之类。
无以下体:意指要叶不要根,比喻恋新人而弃旧人。
迟迟:迟缓,徐行貌。
违:恨也。
畿(jī):指门槛。
荼(tú):苦菜。
荠:荠菜。
宴:乐。
泾、渭:河名。
湜湜(shí):水清见底。
沚(zhǐ):水中小洲。
一说止,沉淀。
梁:捕鱼水坝。
笱:捕鱼竹笼。
阅:容纳。
恤(xù):忧。
慉(xù):好,爱。
雠(chóu):同仇。
贾(gǔ):经商。
育:长。
鞠:穷。
颠覆:艰难,患难。
旨蓄:美味蔬菜。
洸(guāng):动武打人。
溃(kuì):怒貌。
既:尽。
诒:遗。
肄(yì):辛劳。
来:语气助词。
塈:爱。
9、《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请分别指出《诗经·邶风·谷风》与《诗经·卫风·氓》哪几章用了兴的手法?品味这些起兴诗句的艺术效果。
(8分)
10、《诗经·邶风·谷风》与《诗经·卫风·氓》都是描写妇女被遗弃的诗,二者的主人公都有相同的不幸遭遇,但在主人公的倾诉中却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性格。
请结合作品,加以比较。
(8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A(“氓”应读“méng”)
2.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
3.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顶真的手法。
)
二、阅读理解
4.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5.答案:纯真热情
6.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7.答案:清醒、刚烈
1、《诗经·邶风·谷风》开头两句运用兴的手法。
《诗经·卫风·氓》第三、四两章运用的兴的手法。
《谷风》开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用比兴烘托出整个作品的哀怨悲苦的基调,以冷雨阴风交加的天气描写,创造出一种悲剧性的艺术氛围,给全诗定下了一曲哀歌的悲剧性的调子,使读者一开始就沉浸在这种悲剧的艺术境界中。
《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第四章首句仍以桑树作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这些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诗经·邶风·谷风》与《诗经·卫风·氓》都是描写妇女被遗弃的诗,二者的主人公都有相同的不幸遭遇,但在主人公的倾诉中却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性格:前者性格是柔婉而温顺的,她那如泣如诉的叙述和徘徊迟疑的行动,以及“不念昔者,伊余来塈”的结尾,表现了她思想的软弱和糊涂。
后者性格则是刚强而果断的,她能比较冷静地陈述事理,并严厉谴责了男子的负心,而“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结尾,更表现了她在诀别时的怨愤情绪和坚决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