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
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在今日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慰藉(jiè)强人所难(qiǎng)B.嫉妒( jí )寥廓(liáo)胆怯(qiè)叱咤风云(zhà)C.炮制(pào)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íng)谥号(yì)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伴侣慷慨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来源:学科网]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高一年级语文周考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周考题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学生直接在试题上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树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
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常的。
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
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现在还有生存在世上的。
这种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并不自谦的神气。
后院照例应该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
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
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陪衬的。
我家里还有些别的树。
东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结一二百个高庄柿子,还有一棵黑枣。
垂花门前有四棵西府海棠,艳丽到极点。
西院里有四棵紫丁香,占了半个院子。
后院有一棵香椿和一棵胡椒,椿芽、椒芽成了烧黄鱼和拌豆腐的最好的佐料。
在从前的一处家园里,还有更多的树,桃、李、胡桃、杏、梨、藤萝、松、柳,无不俱备。
因此,我从小就对于树存有偏爱。
我尝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
树的姿态各个不同。
亭亭玉立者有之,矮墩墩的有之,有张牙舞爪者,有佝偻其背者,有戟剑森森者,有摇曳生姿者,各极其致。
我想树沐浴在熏风之中,抽芽放蕊,它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
等到花簇簇、锦簇簇,满枝头红红绿绿的时候,招蜂引蝶,自又有一番得意。
落英缤纷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伤感,结实累累的时候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
我又揣想,蚂蚁在树干上爬,可能会觉得痒痒出溜的;蝉在枝叶间高歌,也可能会觉得聒噪不堪。
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小时候听“名人演讲”,有一次是一位什么“都督”之类的角色讲演“人生哲学”,我只记得其中一点点,他说:“植物的根是向下伸,兽畜的头是和身躯平的,人是立起来的,他的头是在最上端。
”我当时觉得这是一大发现,也许是生物进化论的又一崭新的说法。
湖北省荆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荆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基础题(本题共8小题,16分)1.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
一说同“辍”,停止B.枉用相存存:问候C.对酒当歌当:应当D.去日苦多去:逝去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C.当:对着。
句意: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
故选C。
2.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情致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树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正确。
句意: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趣,生性本来喜欢山川田园。
B.正确。
句意: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安守本分归居园田。
C.正确。
句意: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乡里的炊烟缓缓地飘荡。
D.错误,荫:遮蔽。
句意: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堂前。
故选D。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B.水澹澹..兮生烟(水波荡漾的样子)C.虎鼓瑟兮鸾回.车(使……回转)D.越陌.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句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B.正确。
句意:水波动荡升起了烟雾。
C.正确。
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D.错误。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句意: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故选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B.复得返自然..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精品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

【最新】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一、基础知识检测(24分)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yǎo 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相缪(liáo)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扁(piān)舟C.横槊(shuò) 江渚(zhǔ)蜉蝣(fúyóu)溯(sù)流水D.无尽藏(zàn g)狼籍(jí)枕藉(jiè)壬(rén)戌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B.倚歌而和之。
(音hè,同声相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纵:任,任凭 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C.倚歌而和之倚:靠 D.盈虚者如彼盈:满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5.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6.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9次周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9次周测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霾也叫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的现象,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我们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霾粒子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1—2微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
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呈黄色或橙灰色,所以也称“灰霾”;雾的颜色则是乳白色或青白色。
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物。
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
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游在空中形成的,形成雾需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和较低的温度。
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
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
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
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
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会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大雾天气多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各月均可能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受浮游在空中的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有时即使是气象专业人员也难以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雾的成分主要是水(H2O),人吸入后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而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说,空气污染不仅对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危害,跟肺癌也密切相关。
雾霾天气最好等太阳出再开窗通风。
高一上学期周考考试试题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考试试题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到达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无视,往往起到画龙点晴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表达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②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络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表达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说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者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泰宁市池潭水电厂附近山体突然分崩离析,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紧急展开救援。
B.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C.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了,即使是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会有因缘的离散啊!D.南怀瑾儿子南一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与父亲的缘分里,我感受到亲情,也受教如学生。
我父亲对社会现象非常理解,所以告诫我们,不以独树一帜来哗众取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
但就多年观察,。
,,。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情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①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②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④有人才貌双全,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则万贯,却是沉疴在身;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⑤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⑥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仿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A.②③④①⑤⑥B.②④③⑤⑥①C.③①②④⑥⑤D.③④①②⑤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棵树李德霞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
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
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
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
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
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娘说:“上大学不要钱?”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
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格,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
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娘说:“你不上学了?”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
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
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
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
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
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
”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
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
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
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
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
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
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
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
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
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
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
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
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
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田了村。
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
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
”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衬?”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豪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
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
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
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节选自《小说月刊》)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5.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7.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丘,光禄卿同皎从兄子也。
父同晊,左庶子。
丘年十一,童子举擢第,时类皆以诵经为课,丘独以属文见擢,由是知名。
弱冠,又应制举,拜奉礼郎。
丘神气清古,而志行修洁,尤善词赋,族人左庶子方庆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荐之。
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累迁考功员外郎。
先是,考功举人,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每年至数百人,丘一切核其实材,登科者仅满百人。
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其后席豫、严挺之为其次焉。
三迁紫微舍人,以知制诰之勤,加朝散大夫,再转吏部侍郎。
典选累年,甚称平允。
擢用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晋明、进士王泠然,皆称一时之秀。
俄换尚书左丞。
十一年,拜黄门侍郎。
其年,山东旱俭,朝议选朝臣为刺史以抚贫民,制曰:“昔咎繇与禹言曰:‘在知人,在安人。
’此皆念存邦本,光于帝载,乾乾夕惕,无忘一日。
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故自朝廷始之。
”于是以丘为怀州刺史,又以中书侍郎崔沔等数人皆为山东诸州刺史。
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
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书令萧嵩与丘有旧,将荐丘知政事,丘知而固辞,且盛推尚书右丞韩休,嵩因而奏之。
及休作相,遂荐丘代崔琳为御史大夫。
丘既讷于言词,敷奏多不称旨。
俄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寻以疾拜礼部尚书,仍听致仕。
丘虽历要职,固守清俭,未尝受人馈遗,第宅舆马,称为敝陋。
致仕之后,药饵殆将不给。
上闻而嘉叹,下制曰:“王丘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
闻其家道屡空,医药靡给,久此从宦,遂无余资。
持操若斯,古人何远!且优贤之义,方册所先,周急之宜,沮劝攸在。
其俸禄一事已上,并宜全给,式表殊常之泽,用旌贞白之吏。
”天宝二年卒,追赠荆州大都督。
(《旧唐书》)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B.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C.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D.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9.下列对文中画虚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登科源于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通过发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
B.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行冠礼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
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可用于女子。
C.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主要是实物形式的物质追赠和名称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丘自幼聪颖,尤善为文,很年轻便担任了奉礼郎,又由于神气纯朴,志行高洁,擅长辞赋,深得方庆和魏元忠赏识。
B.山东大旱,王丘自告奋勇出任怀洲刺史,与其他被任命为州刺史的人相比,他治理清明严格,百姓官吏都敬畏他。
C.中书令萧嵩推荐王丘接任裴光庭,但他坚决予以拒绝并极力推荐韩休,后来,韩休又推荐他当了御史大夫。
D.因为生病,王丘请求退休,并得到允许。
但他离职后,生活困窘,以致生病后药物难以为继,皇帝下召给与补偿。
11.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其后席豫、严挺之为其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