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包括思维素养、情感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和创新素养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他们终身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的概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还比较匮乏。

有必要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方法,为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发现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我们希望能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核心素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影响,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质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水平,为未来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核心素养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评价研究,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升教学质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引言部分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从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开始,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并建立了评价指标。

接着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和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关系、应用、评价指标、实证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效果、问题、挑战、展望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发展的基础阶段,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重要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平台,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传统的语文知识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学生对语言规范和文学常识的掌握,而核心素养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

两者如何平衡统一,是当前教师和教育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旨在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研究,探索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探讨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分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界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背诵,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有必要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本研究将以现行教育政策和理论为指导,结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情况,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思路和方法,旨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分析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方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方法及工具,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为依据,旨在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从传统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素养培养的转变。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为教师提供科学评价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对教育实践和理论具有什么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于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是21世纪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1. 评价指标的确定:研究者通常会确定一些评价指标,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等,以评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2. 评价方法的选择:研究者会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自评、同行互评等,以获取评价数据。

3. 评价数据的分析:通过对评价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 影响评价的因素:研究者还会探讨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环境等,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教学改进的建议:根据评价结果,研究者会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如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形成的基本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改进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能力,并加强语词、文句、篇章等语文元素的学习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1.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 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可以发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评价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态度、兴趣、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教师进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3. 实际操作评价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课堂演讲、作文等,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4. 综合评价法通过多种评价手段的综合运用,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全面的参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7)1. 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界定 (8)2.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分析 (9)3.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标准 (10)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特征 (11)1. 目标明确性 (12)2. 反馈及时性 (13)3. 激励性 (14)4. 多元化 (15)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策略 (16)1. 教师观察评价策略 (18)观察内容与方法 (19)观察记录与分析 (20)2. 学生自我评价策略 (21)自我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22)自我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23)3. 同伴评价策略 (24)同伴评价的价值与意义 (25)同伴评价的实施要点 (26)4. 家长参与评价策略 (28)家长参与的评价方式 (29)家长参与的评价策略 (30)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施 (31)1. 评价目标的确立 (32)2. 评价内容的选择 (33)3. 评价方法的应用 (34)4. 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 (36)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践案例分析 (37)1. 案例选取的依据与原则 (38)2. 案例展示与分析 (39)3. 案例反思与启示 (40)七、结论与建议 (41)1. 研究结论总结 (42)2.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4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4)一、内容综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内涵、目的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评价的核心在于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包括学生年龄特点、学习方法等。

随后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探讨了评价方法和工具的选择以及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课堂、有效性、特点、指标、方法、工具、案例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在教学评价方面一直备受关注。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判和检测的过程,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在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指标不够科学、评价工具不够有效等。

为了更好地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其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研究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评价的重点和方法,使评价更加科学和有效。

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评价的对象和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研究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核心素养是指个体通过多元化学习和全面发展,具备的反思意识、批判思维、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

小学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时期,语文课堂作为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场所,其教学评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评价。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评价,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维度的培养与评价。

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开放性题目、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写作和讨论等活动。

评价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而不仅仅看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的应用。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合理性和运用情况。

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时,不仅仅看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率,更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提炼和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语文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律性等方面。

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来综合评价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学生与他人交流和思维表达的主要方式。

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方式来综合评价。

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表扬、赞赏的正面评价和指正、否定的反面评价。

如何使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评价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极为关注的课题。

为了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我选取了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生准确丰富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现和培养人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评价的目的。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含义的界定是:专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评议、评析、评点的过程。

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

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

广大教师开始认识到: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语言越来越具有人文性,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气氛。

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误区,值得我们去反思。

1.滥用表扬,语言单调空洞,导致学生心理饱和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

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

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十分盛行。

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也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面对同样的表扬,其快乐程度下降,更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2.评价不公,造成课堂两极分化对“优生”的喜爱和对“差生”的歧视是教师在教学中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似乎都是有方向的,一旦他们有较好的表现,就会大加赞赏。

而“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冷落,使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难以得到鼓励和心理满足,这种挫折只能加剧其内心的自卑感。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差生成了不举手的一族和被遗忘的群体。

3.评价目标单一,重知识评价,忽视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领域目标倍受关注,往往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目标的达成。

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单一的现象更加突出。

在评价中,教师往往重学科知识系统评价,轻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重智力素质的评价,轻态度、习惯的评价。

评价时我们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

这是因为一方面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老师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4.评价流于形式,主体单一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

”生(啪啪啪)。

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

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头上,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

这种评价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

其次,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

课堂评价的主要目标依然指向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

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的评价是相同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人员多方化原则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的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2. 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原则在评价时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他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所以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中应多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

美国发展心理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

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其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就一个人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

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

这就需要教师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另外,《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在评价时必须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3. 公平性评价原则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公平、公正。

教师的评价如一杆标尺,是衡量学生课堂表现的依据,他不仅能够影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公平、公正,不能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应该时刻关注到所有的学生,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不同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4. 即时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通过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课堂即时评价能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

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同时,又注意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度,实行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两种评价方式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 评价语言准确性、恰当性原则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恰当肯定学生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评价要恰如其分。

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

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

那种一味地“鼓励、表扬”,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

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恰当肯定学生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的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课堂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1. 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

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

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时,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师生平等。

教师的语气、态度、表情等要和蔼可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发展性和鼓励性,要引导学生间的评价也要体现“宽容”和“鼓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己内心的赞赏。

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充满激情,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

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要和谐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要融入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微妙的教育工具。

但是教学评价不能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更不能为了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

应该追求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3. 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雪中送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轨迹。

对不同的学生有些评价的要求可以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可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