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国电影运动
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

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现代派电影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浪潮”、“左岸派”、“新德国电影”运动主将的很多作品都是现代派电影。
此外的现代派电影大师还有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
一、费德里科·费里尼费里尼,是20世纪后期世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有明显的“费里尼色彩”。
50年代有表现下层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孤独三部曲”:《道路》、《诈骗记》、《她在黑夜中》。
这些影片因揭示了人物压抑的内心世界而被称为“内心现实主义”。
1960年的《甜蜜的生活》是其转向现代派的奠基之作。
费德里科·费里尼的顶峰之作是《八部半》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安东尼奥尼,是一位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大师。
50到60年代初,他创作有四部表现妇女生活状态的影片:《奇遇》、《夜》、《蚀》、《红色沙漠》。
其中前三部他自称为“时代伟大的情感病态”三部曲,即通常所说是“《蚀》三部曲”。
1966年《放大》获戛纳电影节大奖纪录片《中国》三、英格玛·伯格曼伯格曼是瑞士著名的电影和舞台导演、剧作家。
50年代中期他拍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第七封印》和《野草莓》,此外还有《处女泉》、《冬日之光》等。
四、新德国电影四杰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之后,欧洲兴起了“新德国电影”运动。
这些导演的共同特点是:崛起于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大多走“作者电影”的道路,很少受旧传统影响,用丰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他们批判社会、变革现实的愿望。
但他们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
也没有统一的团体,每个导演都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
“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为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及文德斯,他们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
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一部故事片为《爱比死更冷酷》。
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礼》、《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尼卡·佛斯的欲望》。
影视填空答案

一、填空题1、1895 年12月28日,在法国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由卢米埃尔兄弟摄制的《火车进站》等影片。
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2、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 年12月28日。
3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则是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
4一般认为,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影片《爵士乐歌王》是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
1929年拍摄的《纽约之光》才可以称为是一部完全的有声片。
5、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
6、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是1935 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浮华世界》。
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彩色影片才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7、电影大踏步进入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时代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
著名影片有《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和《玩具总动员》等。
8、电视是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人们普遍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9、美国于1954年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0、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播出,同年6月15日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我国电视艺术从此诞生。
11、综合性与逼真性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性;兼容性与及时性也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
12、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和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13、影视艺术具有的三个积极作用是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知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
14、影视既是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如美国1993年拍摄的影片《找乐》就是很好的证明。
15、二十世纪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11时》,而当时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则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欧洲电影文化专题(三) 新德国电影运动及当代发展

197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1980年赢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奖。
•
外祖母安娜还未婚的时候,一个叫约瑟夫的年轻人为了 逃避追捕钻进她的大裙子下,而成为了奥斯卡的外祖父。母 亲阿格内斯和她的表弟布朗斯基深深相爱,但由于近亲不能 结婚,出于生计,她只好嫁给商人阿尔弗莱德。奥斯卡从出 生就是一个有着与寻常人不同思想的异常孩子,出生时他并不 愿意离开娘胎,并且计划着重返娘胎.然而这时母亲给了他一 个许诺,等他三岁生日时将给他一个铁皮鼓,他这才决定来到这 个世界上,但谁是他真正的父亲也许只有母亲阿格内斯知道。
• 自我反思 • 侏儒的长大
奥斯卡随侏儒杂技团赴前线慰问德军
母亲死后,外祖母带了一个女仆玛利亚回来,奥斯 卡和父亲都占有了她的身体,并且生了一个孩子。
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 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在 坟坑中,流血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
1)注重电影剧作,有浓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关注。
流 浪 、 孤 独 文 德 斯 影 片 的 惯 常 主 题
公 路 片
旅行三部曲之《爱丽丝漫游城市》
《美国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1977 年
《德州巴黎》(Paris, Texas)
( 《 柏 林 苍 穹 下 》 Wings of Desire )
4、 新德国电影的风格与成就 • 1)对现实 历史 政治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转场
爱情让人变得有力
命运的偶然性\相关性\不可知性
一只蝴蝶今天在北京扑动了翅膀,可能造成明年春天纽 约的大雪封天,这连锁反应,来自于我们所生存的是一个因 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通过罗拉三次奔跑与周边事物的不同关系(如父亲 推车 妇女、修女、小偷、流浪汉 父亲朋友 救护车),我们看到, 很多人的命运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同交集中发生了迥异 的改变。人的命运充满了偶然性与不可知性。
世界电影发展史

• 世界影坛真正认识、了解乃至接受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日 本电影,是从黑泽明(1910-1998)开始的。
黑泽明
乱
影子武士
• 黑泽明1936年进入电影界,始终贯穿着他的仁爱和利他主义的思 想,1951年以后,他开始了“世界的黑泽”电影生涯。
世界电影发展史
•
二、梅里爱(法国)
•
原为舞台魔术师,大胆把戏剧引入电影,重视
艺术的假定性,开辟了与卢米埃尔自然写实完全不
同的电影创作道路,擅长利用停机再拍和更换布景
的方法拍摄神话片,首创出科幻片(《月球旅行
记》),其影片是电影成为艺术的第一步。
三、格里菲斯(美)和好莱坞
• 从格里菲斯开始,美国电影的重心由纽约转移到好莱坞。
架已经开始趋于模糊,各国民族电影纷纷崛起,大有并驾齐 驱的发展势头。这是本期世界电影横向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
一、新德国电影运动
• 指从1962年“奥勃豪森宣言”开始,在西德境内掀起的一 次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 影艺术运动。这一运动前后延续了20多年,是持续时间最 长的一次电影运动。
(一)新浪潮——划时代的作者电影 • 1958:诞生年,1959:幸福年,1960:顶峰年, • 1961:没落年,1962:危机年 • 1959—1961年:真正代表新浪潮水平。67名青年导演登
场,拍出100部影片 • 1959年:新浪潮大获全胜,很多导演的影片获奖。
• 巴赞——“新浪潮”精神之父
④运用简短的、近乎电报式的对白,并常常被长时间的沉默所打断。
西方电影赏析

一、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
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一批批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相继推出,引起了世界电影的关注。
他们以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艺术影片,几乎打动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二个民族。
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
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中反映出来。
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
同时,它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电影文化。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
同时,他们还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卡洛·利萨尼在《意大利电影》中指出:“在意大利人中间,电影工作者对于法西斯统治的最后几年中所出现的危机是最敏感的。
他们早就准备了自己的武器,他们是首先用最明显的方式反映意大利新社会环境的人,同时也是首先总结过去的经验并认识其历史意义的人”。
在40年代中、后期,新现实主义作品一部部接撞而出,意大利电影工作者以电影所特有的表达方式,真实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准确地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思考。
二、简述法国新浪潮运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
八、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二)

• “新德国电影”运动成功的奥秘,就在于 它善于运用新的电影语言来表现本民族的 生活,尤其集中体现在对德意志民族的历 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哲理思辨和文化反思
上。
• “新德国电影”涌现出来的优秀影片,大 多具有德国民族性格或民族文化的特点。
• 这批影片大多都是通过描写希特勒的历史灾难与战后德国的现实问题,
(三)国际传播 •国际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国际传播, 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文化信息的交流 和传递,其中对传播者而言,最便利、最有
效的工具是通过天空直接传播的媒介,即广
播和电视。
• 从历史发展看,国际广播首先开辟了国际电子传
播的新领域,电视传播受到了广播经验的极大影
响。同时,作为以视觉图像传递的媒介,电视传 播受到了广播经验的极大影响,并在纪录媒介的 交流中,吸取了国际间电影交流的历史经验,形 成了国际间音像特别是影视交流的新领域。
站在文化哲学的高度来剖析本民族的历史悲剧与社会现实,并且进一
步升华为对德意志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历史蜕变过程的思索。 • “新德国电影”艺术家们,继承和发扬了德国电影历来重视哲理性和 心理描写作用,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等电影手法来集中体现某种哲理, 努力发挥内心独白、旁白、字幕等电影手段的心理描写作用,采用间
品的主要标准。
• 90年代“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对中国
影视作品的影响,表现为“政治”因素逐
渐减弱与淡化,而“伦理”因素不断增加 与强化。 • 这一时期,“主旋律”电影世俗化与泛情 化,电视剧平民化与生活化,及其浓郁的
世俗化与人情味。
• 90年代初,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造成
了前所未有、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 本民族独特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 在20世纪90年代的影视创作中,几乎全部 转化为“伦理型文化范式”。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西方电影学部分1.电影的发明1895(1)1895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次电影公开放映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放映。
2.原始电影--卢米埃尔梅里爱英国“布莱顿学派” 和法国艺术电影(1)《水浇园丁》是卢米埃尔最有名也是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2)梅里爱最有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1902)3.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塞尔.海普华斯和查尔斯.欧本等。
英国“布莱顿学派”在电影发展史上的意义:“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景拍摄、景别交替,以及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影语言的实质。
4.鲍特和《火车大劫案》鲍特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的影片是《火车大劫案》(1903)鲍特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的电影镜头的分切技术。
5.大卫·格里菲斯的伟大贡献:(1)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对电影的分段。
(2)格里菲斯最后完成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镜头--场景--段落--影片的关系。
镜头成为电影的最小叙事单位。
(3)格里菲斯的两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党同伐异》(1916)大卫·格里菲斯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
(2)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究。
(3)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
6.美国喜剧的奠基人是塞纳特,其创立的戏剧风格为“启斯东风格”。
7.查里.卓别林最成功的影片是《淘金记》(1925)8.20年代先锋派电影对电影叙事因素的探索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描写和主观感受(2)画面的造型感(3)运动的节奏感9.先锋派电影的流派:先锋派电影的时间跨度大致是在1917-1928年,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
且与当时盛行欧洲现代艺术思潮有明显的关系。
2020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答案见面课:经典电影的剧作类型见面课:经典电影的剧作类型见面课:经典电影的叙事结构见面课:经典电影的视听语言1、问题:电影剧本的结构包括( )。
选项:A:开端B:发展C:结局D:结尾答案: 【开端;发展;结局】2、问题:剧本第一部分的建置要素( )。
选项:A:时间B:地点C:人物D:行动答案: 【时间;地点;人物;行动】3、问题:关于人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物是动作的载体B:人物的动作一定围绕一个主题C:人物的动作分为有形的和情绪的D:人物的需求也表现为动作答案: 【人物是动作的载体;人物的动作一定围绕一个主题;人物的动作分为有形的和情绪的;人物的需求也表现为动作】4、问题:电影的情节形式包括( )。
选项:A:平行情节B:分支情节C:菊花链情节D:多视角讲述情节答案: 【平行情节;分支情节;菊花链情节;多视角讲述情节】5、问题:下列属于电影主要人物的是( )。
选项:A:阿拉贡B:弗罗多C:瑞德D:安迪答案: 【弗罗多;安迪】6、问题:下列经历了人生态度转变的人物是( )。
A:瑞德B:麦克斯C:托尼D:安迪答案: 【瑞德;麦克斯;托尼】见面课:经典电影的叙事结构1、问题:电影的叙事功能通常由( )来实现。
选项:A:情节B:人物C:镜头D:画面答案: 【情节;人物;镜头】2、问题:电影的人物叙事包括以下哪些原型?选项:A:俄狄浦斯B:灰姑娘C:阿喀琉斯D: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 【俄狄浦斯;灰姑娘;阿喀琉斯;罗密欧与朱丽叶】 3、问题:哪些镜头具有叙事功能?A:主观镜头B:长镜头C:空镜头D:特写镜头答案: 【主观镜头;长镜头;空镜头】4、问题:电影的经典情节包括( )。
选项:A:复仇B:寻找C:追逐D:解密答案: 【复仇;寻找;追逐;解密】5、问题:拖延故事节奏的方法包括:( )。
选项:A:塑造人物的两面性B:麦高芬的使用C:增加故事支线D:增加情节反转答案: 【塑造人物的两面性;麦高芬的使用;增加故事支线;增加情节反转】6、问题:电影《桂河大桥》里,三个不同性格的军官的国籍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罪与罚》:凡是人人有责,如果人人知 道这点,人间便是天堂了。 2、有意忽略事件背景交待,开头给人一种 突如其来的感觉,以“空白结尾”取代传 统的大团圆结尾方式,将故事结局、问题 答案留给观众去思考、补充和判断。 3、通过运用纪实性手法来加强影片真实性。 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
大多描绘德国历史与现状,表达创作者亲自目睹 或经历过的事,从主观角度给予自传式表现,作 品有怀疑和批判特征。 《告别昨天》 《阿妮塔G》揭示了社会各种人物尤其是高层人 物的专横冷漠虚伪的面目和心态 (二)艺术手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表现 出新的美学追求。 1、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电影那种情节单一、 平铺直叙、一贯到底、头尾相接的封闭式戏剧型 结构,带之以新叙事方式。无持续发展的情节线 索,而是将故事通过若干片断加以展现,片断之 间缺少紧密相关的因果关系,时空跳跃也很大, 经常插入字幕、警句或评语加以衔接。
《铁皮鼓》 但泽 阿格内丝 、玛策拉特 、 梅龙斯基、奥斯卡、马尔 库斯、玛丽娅、雷古娜
影片以讽刺荒诞的基调,用视觉形象呈现了 1924-1945年的德国的阴暗面,展现在那段特定 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中各色人物 的腐朽堕落、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和逆来顺受的 软弱性。 2、确认电影的大众媒体性质,注重叙事的外观 观赏价值与历史内涵思辨价值的统一,从而克服 了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艺术封闭性,探索出了一 条使理性与形象互相渗透融汇、使电影的审美价 值与大众观赏性趋于和谐道路。 过去的 10年是属于新德国电影的,联邦德国是 惟一有作为的国家。 ——科波拉
三、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繁荣期 (一)发展历程: 1、1962 《奥伯豪森宣言》 后三年无所作 为 2、1966 第一创作高峰 3、70年代初 危机 修改电影资助法 “资 历证明影片” 1970年,19部影片 4、繁荣期
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法斯宾德 赫尔措格 文德斯 施隆多夫
(二)创作: 1、1974 法斯宾德 《恐惧 吞噬灵魂》戛纳 评论奖 巴黎 “向法斯宾德致敬” 2、赫尔措格《人人为自己, 上帝反众人》75戛纳国际影 评人联合会特别奖三种奖 3、1979 法《玛丽娅· 布劳 恩的婚姻》 西柏林最佳女 演员金熊奖 最佳摄影 37部
第三节 新德国电影运动 乡土电影:表现德国风土人情和美丽的田园风光, 歌颂现实的美好生活和幸福美好的爱情。 一、新德国电影的含义及产生 (一)含义:1962年2月28日,在奥伯豪森市举 办的电影节上,以亚历山大.克鲁格和埃德加.赖 茨为首的26位年轻的联邦德国电影工作者共同发 表了《奥伯豪森宣言》,这个宣言宣告了战后德 国青年一代导演与传统、旧的德国电影决裂和以 “新德国电影”取代他的意志和决心,表现了一 种敢破敢立的艺术革新精神,宣告了一场电影革 新运动在西德的诞生,它是西德电影电影的转折 点。
宣告“我们要创造新的德国电影,这种电影需要 自由:摆脱该行业通常有的习俗,摆脱商业伙伴 的影响,摆脱受利益集团约束的自由。我们已经 对新的德国电影有了具体的、精神上、形式上和 经济上的设想。” (二)产生: 1965年,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 青年电影基金 3年 500万马克 20部影片
今天,在世界各种规模的电影节 上,只要有西德参加,新德国电 影没有不获奖的。
4、1979 施隆多夫 《铁皮 鼓》戛纳 金棕榈 奥斯卡最 佳外语片
(三)美学特征 1、他们重新确认了电 影的叙事功能,总是 与历史、社会生活相 交织,赋予叙事以宏 阔的历史视野,克服 了现代主义电影排斥 叙事的纯粹主观性弱 点。
二、青年德国电影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命名及创作 1、1966年 处女作:亚历山大克鲁格《告别昨天》 (威尼斯银狮奖)、福尔克施隆多夫《青年托尔 勒》、乌列希沙莫尼《它》、彼得沙莫尼《狐狸 禁猎期》 2、命名:1967年 埃德加赖茨《一日三餐》、约 翰尼沙莫夫《纹身》 4月 柏林“青年德国电影展览” 新概念被承认 三、美学特征: (一)题材: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普通小人物, 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现实性。